趙 胤
言者,達意也。 所以申己意而使知于人,謂之文也。 言也,語也。自倉頡造字以來,為文者眾也。 所以善言者亦不勝數(shù)也。而今則善言者益顯也:或召之以君吏,或聘之以國師,或用以柔四方遠人,或置于大理烏臺。甚或有以善言于眾而得千石者,皆自明也,于是余有嘆曰:嗚呼善言之人!張口即勝振臂,唾沫四濺高于汗流浹背,三五文字便過日夜勤耕;非損一毛,而一日千里者,于穆不已矣!
然及驚悸敬服之余,余竊思善言者之行,非皆能同其所道也。 請試言之:
余嘗幸臨一善言之士之席。其人昂首信步至三尺臺前, 環(huán)視四壁。 既畢,則龍騰虎躍,信馬游韁。其言之廣,滔滔如萬頃之波,其言之高,冥冥若華岳之巔。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聲撼梁柱,終日不絕。是時,似蘊乾坤之氣,灑日月之光。我等庸人皆望高山仰止, 屏息凝神,莫敢動一毫。 既終, 我等皆語云:“神之格斯,不可度思,矧可射思!”然數(shù)月之后,斯善言之賢圣見罪于私金,余皆驚悸而莫知所以然者何焉。
于是余終日而思矣,終得之一二,請書余鄙見于是:
余以為言者,莫過也。 過者雖若洋洋,然其不長者,是為虛也。此亦悖中正之道,礙人耳目焉。 言過巧者,多八面玲瓏,見歡悅于上,見敬悸于下,此婦人之道也。 而謂之博學者,實不察焉。 昔趙括志萬千兵籍于心,與人言皆側(cè)目,然終失長平,見歿者,不可勝數(shù)。昔趙高花言巧語而之至,飾荒以喜,假災為常,以通二世,其辭令者,無一人可過矣。 而終以斯人亡秦九歲之內(nèi),可謂之善耶? 昔謝靈運才高八斗,出口即章,提筆作詩,蘸墨成文。天下騷人,莫不師之。 然其據(jù)民財為己庫,強人食而奪之。 則與寇賊無異矣。故言虛也,非人善之也。
且夫言善者行常難至焉。昔明清之八股, 進者皆為鐵齒銅牙,社稷大事深諳于心,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然果得以行之者幾?子思曰: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言能足千里者,行難逮也。
嗟夫! 世之名家辯客,莫不如是焉。故莊周有言:“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言語者,幾人得其本用耶? 皆以為辭令也,而言語方旋陀羅尼者是也。
知斯者,則何以措之宜哉? 余因曰:言為虛,偽君子;行為實,真圣人。 言行并行而不悖,可謂君子矣。 終日所辯不若須臾所學,滿篇華言不若一日所行。何哉?曰:言辯者,小知也;實踐者,大知也。 棄大知而泥小知者, 可謂蜩與學鳩是矣。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蓋曰靜方能游乎天地之間,窮極萬物之理也。聞一多曰:言少而行多,蓋自明也。
故吾輩之于學也,亦必以實貫之。 而切不可計之而弗施也;吾輩之于后也,唯行之方至千里,而切不可日度而造一烏托邦也。 子曰:巧言令色,鮮以仁,其此之謂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