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僅11天,《芳華》的票房已突破9億元,成為馮小剛導演作品中票房紀錄最高的電影。這部大熱的影片,以1970年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所經歷的充滿變數的人生。
很多人感慨:每代人的芳華都值得銘記。但更多的人被黃軒所飾演的男主劉峰打動:一個那么好的人,為何最終沒有好報?的確,在當今這個談起善良會被認為是傻的社會,做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幸福感,會遠遠高于做一個善良過剩的劉峰。
好人難做,可我們就因此不再做好人了嗎?捷克劇作家哈維爾給了我們答案:“我們堅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為這樣做了會有效果,而是堅信,這樣做是對的?!蔽覀冞x擇做一個好人,選擇做善良的事,不是為了回報,只是因為這是對的。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如果‘善有原因,它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結果,那也不能稱為‘善,‘善是超乎因果聯系的東西。”佛語也有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敝挥斜娚茐蛑?,諸惡才能被誅。如果這個世界還不夠好,不是說做好人沒好報,只能說我們的善良還太少太單薄。
如果你一定要問,善良的好報是什么?正如電影最后用蕭穗子的角度,對好人劉峰的獨白:“我是在2016年的春天,孩子的婚禮上,見到了那些失散多年的戰(zhàn)友的。不由得感嘆,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談笑如故,但是不難看出歲月對每個人的改變和難掩的失落。倒是劉峰和小萍,顯得更知足,話雖不多,卻待人溫和?!?/p>
成為一個好人,心中自有美好的世界,這就是做好人的最大福報。孟子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這就是好人這一生最大的底氣和福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