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要]目的探究護理干預對預防下肢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在本院行手術治療的65例下肢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2例)和觀察組(33例)。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術后對照組行骨科常規(guī)性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深靜脈血栓圍術期預防性護理,觀察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統(tǒng)計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下肢功能情況。結果觀察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3.03%)顯著低于對照組(18.75%),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其他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13.51%)顯著低于對照組(27.03%),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67%)高于對照組(78.13)%,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下肢功能優(yōu)良率(91.89%)顯著高于對照組(78.38%),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下肢骨折手術圍術期積極采取深靜脈血栓預防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深靜脈血栓風險,并提高患者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下肢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18-161-04
下肢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患者多需要行手術內固定治療,術后療效較好,但是患者術后并發(fā)癥較多,其中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較為常見的下肢骨折術后并發(fā)癥。下肢骨折術后并發(fā)深靜脈血栓危險性較高,可導致皮炎、繼發(fā)性靜脈曲張、瘀滯性潰瘍等繼發(fā)性損害和深靜脈血栓后遺癥,臨床治療難度較大。下肢骨折術后并發(fā)深靜脈血栓的預防重于治療,為進一步探究有效的預防性護理方法,本次研究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行手術治療的65例下肢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深靜脈血栓圍術期預防性護理方法和臨床效果進行了總結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在本院行手術治療的65例下肢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2例)和觀察組(33例)。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均符合下肢骨折手術指征,并順利完成手術。觀察組,男21例,女12例,年齡23~91歲,平均(57.4±4.1)歲,其中3例踝部骨折,14例股骨頸骨/干骨折,6例股骨粗隆間骨折,4例髕骨骨折,6例脛骨平臺骨折;術式:28例行經切開復位內固定術,5例全髖置換術。對照組,男22例,女10例,年齡23~86歲,平均(56.5±3.6)歲,其中4例踝部骨折,11例股骨頸骨/干骨折,5例股骨粗隆間骨折,4例髕骨骨折,8例脛骨平臺骨折;術式:26例行經切開復位內固定術,6例全髖置換術。兩組患者在骨折位置、術式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術后對照組行骨科常規(guī)性護理,包括患肢護理、用藥干預、基礎護理、健康指導、康復訓練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深靜脈血栓圍術期預防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術前預防性護理 術后深靜脈血栓評估。患者術前,收集相關臨床治療資料,觀察患者血常規(guī)、血脂、血流動力學等生化檢查指標,綜合分析術后并發(fā)深靜脈血栓風險,并根據患者危險因素,制定圍術期預防性干預計劃,全面羅列出各項預防性干預措施及實施時間,同時對患者高危因素進行針對性護理。隨后,向家屬和患者介紹深靜脈血栓的早期癥狀及術后訓練等干預意義,使患者認識到術后早期訓練的重要意義。
1.2.2術后預防性干預 (1)體位干預。術后早期,適當抬高患肢,或采用軟墊,墊高患者小腿,促進小腿深靜脈回流,避免形成血栓;鼓勵患者活動患肢足和趾,提醒其作深呼吸及咳嗽動作預防肺栓塞形成。心臟病患者尤其應注意肺栓塞形成。避免患肢過度外展,保持患肢外展15°~30°,向患者講解正確體位擺放和翻身,提高自我防護能力。(2)密切關注患肢情況。術后密切關注患者患肢顏色、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定時測量患肢和健側肢體溫度,靜脈血栓形成時周圍組織無菌性炎癥導致患肢溫度升高或疼痛,因而患肢溫度超過健側肢體3℃時,應高度警惕深靜脈血栓形成。定時詢問患者是否出現患肢疼痛等情況,患肢出現腫脹、潮紅或發(fā)紺等表現,且伴有疼痛,多提示血栓形成,應立即通知醫(yī)生處理,應盡快檢測血液D2聚體,或行B超探測深靜脈確診?;颊叱霈F體溫升高、脈率增快,呼吸困難、胸痛、咯血等癥狀,也是血栓形成的表現,應立即通知醫(yī)生。多數深靜脈血栓形成早期無明顯癥狀,但可通過Homan征(擠壓小腿肚子時深部出現疼痛)進行鑒別。(3)預防性治療及護理。對于術后制動,不能自主活動者,給予預防性抗凝治療,如輸注入血白蛋白等,提高血漿蛋白水平,預防血栓形成。老年患者在預防性抗凝治療基礎上,使用間歇充氣壓力泵、逐級加壓彈性襪(GEC)、間歇充氣加壓裝置、足底靜脈泵等設備,用機械性壓力促進靜脈血流加速,從而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4)早期康復鍛煉。術前患者已經初步掌握本病基本知識,術后需再次強調早期活動的作用,提高患者的警惕性和配合程度?;颊呗樽硐撕螅ㄐg后6h左右),可開始早期功能鍛煉,協(xié)助患者開始踝關節(jié)早期被動屈伸運動,鼓勵患者作下肢肌肉等長收縮運動,繃緊腿部肌肉10s后放松,重復練習20~30次,促進血液回流。
1.3評價指標
1.3.1深靜脈血栓形成監(jiān)測 術前、術后每日測量患者雙小腿最大周徑(雙側髕上10cm大腿周徑),術后30d行雙下肢彩色B超檢查,觀察下肢是否形成血栓,統(tǒng)計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同時,統(tǒng)計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3.2護理滿意度調查 本院自擬下肢骨折術后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護理質量、護理技能、護理態(tài)度、服務主動性、并發(fā)癥情況等5項護理服務進行可調查分析,該調查表評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護理滿意度越高。評分80~100為非常滿意;評分60~79分為滿意;評分0~59分為不滿意;預調查顯示,該問卷Cronbachα系數是0.89,各維度的Cronbach α系數為0.79~0.86,可見具有較高的信度。兩組患者均在離院前,由專職護理人員指導完成問卷調查,兩組收回有效問卷均為100%。endprint
1.3.3術后下肢功能評估 兩組患者下肢骨折患者術后12周,評估患者下肢功能情況:優(yōu),下肢功能恢復正常,無關節(jié)活動受限,無疼痛感;良,下肢功能顯著改善,無活動受限或輕微受限,無疼痛感或輕微疼痛;差,下肢功能無明顯改善,活動受限明顯,存在明顯疼痛感;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所有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3.03%)顯著低于對照組(18.75%),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的患者經治療后好轉,無不良結局者。
2.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其他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13.51%)顯著低于對照組(27.03%),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兩組并發(fā)癥患者經抗感染、清創(chuàng)、糾正畸形愈合等治療后,均痊愈,預后良好。
2.3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67%)高于對照組(78.13%),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兩組患者術后下肢功能比較
觀察組術后下肢功能優(yōu)良率(91.89%)顯著高于對照組(78.38%),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近年來,骨科術后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病例逐漸增多,與各類外傷和暴力損傷密切相關,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fā)生率高達20%~40%,必須提高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防治力度。下肢骨折手術中,可導致血小板等血栓誘導物聚集,同時術后制動時間較長,而長期臥床導致了局部靜脈、淋巴管回流障礙,血流緩慢,進而引發(fā)深靜脈血栓形成,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繼發(fā)致命的肺栓塞等嚴重并發(fā)癥,需高度重視該并發(fā)癥。
目前,尚無根治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藥物或療法,因而該病預防重于治療。骨科領域普遍認為,可以通過針對性的預防性護理干預降低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因而應在患者圍術期積極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靜脈血流滯緩、血管內膜損傷、血液高凝狀態(tài)是導致靜脈內血凝塊形成,并堵塞靜脈的主要原因;為此,本院針對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在下肢骨折手術圍術期護理中總結了多項預防性護理措施,并編制成了一套深靜脈血栓圍術期預防性護理。本次研究對深靜脈血栓圍術期預防性護理臨床應用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3.03%)顯著低于對照組(18.75%),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的患者經治療后好轉,無不良結局者,可知該護理模式對深靜脈血栓風險控制效果良好,有助于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預防。深靜脈血栓圍術期預防性護理采取了積極有益的術后護理,患者多方面受益,其他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有所降低,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其他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13.51%)顯著低于對照組(27.03%),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并發(fā)癥患者經抗感染、清創(chuàng)、糾正畸形愈合等治療后,均痊愈,預后良好,可知深靜脈血栓圍術期預防性護理對其他并發(fā)癥也具有一定的預防效果,臨床應用效果較為理想,可行性較強。此外,本院在深靜脈血栓圍術期預防性護理中,積極融入了細致入微的護理措施,故患者護理體驗較高,而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67%)高于對照組(78.13)%,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知患者對該護理認同度較高,臨床應用可行性較強。此外,本次研究還發(fā)現觀察組術后下肢功能優(yōu)良率(91.89%)顯著高于對照組(78.38%),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深靜脈血栓預防性護理干預中可促進了患者術后下肢功能改善和恢復。本院在術后深靜脈血栓預防性護理干預,積極實施了早期康復鍛煉措施,術前患者已經初步掌握本病基本知識,術后需再次強調早期活動的作用,患者早期康復鍛煉效果良好,故下肢功能恢復較好。
綜上所述,下肢骨折手術圍術期積極采取深靜脈血栓預防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深靜脈血栓風險,并提高患者下肢功能恢復效果和患者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