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人物名片:吳松 男 30歲 公務員
“我不想讓我媽太傷心,可我真是有點受不了了!”吳松說話很克制。孝順的他盡管幾次戀情都被母親“攔腰斬斷”,可在傾訴的最后還是叮囑記者:“別把我媽寫得太壞,她是盼著我好?!?/p>
我媽嫌我初戀個子矮
從小我的成績就不錯,我媽很為我自豪。我也有過叛逆的念頭,大概是初二,我和兩個成績不怎么好的同學走得近了,母親知道了,天天接送我放學。我不肯,她就絕食。我求她原諒我,她也不肯說話,直到我保證不再和那兩個同學來往,她才答應。
大學是我活得最自由的一段時光,除了周末回家,其他時間我都住在宿舍里。我也是那時開始談戀愛的。敏是黃岡人,雖然不算很漂亮,但她特別活潑、自信,和她在一起,連呼吸都變輕快了。
我和敏許下過山盟海誓,讀完研究生,我們在一起都五年了,幾乎沒吵過架。直到我們都找到了挺好的工作,我才敢把敏帶回家。
可沒想到,敏前腳剛離開,我媽就要我們分手,理由是“那個姑娘個子太矮了”。我也不是1.8米的大高個,憑什么嫌別人矮呢?可在我媽眼里,我就是劉德華,“你1.75米是標準身高,她連1.6米都不到,那就是配不上?!?/p>
開始,我想拖一拖,等我媽接受。我?guī)艋丶?,我媽一點好臉色都沒有,敏把菜搶過去摘,我媽寧可不炒那個菜,吃飯時也不給敏添飯。我如果給敏盛飯,我媽就把筷子一摔回房去了,搞得敏很難堪。
敏是一個敢愛敢恨的人,之前是為了我才忍讓。后來,她跟我攤牌,問我敢不敢和她去見她父母,兩個人先斬后奏,直接結(jié)婚?!翱晌业膽艨诒驹谖覌屇前 ?,我記得當時我是這么說的,她當時冷笑了一下。后來,我們是怎么吵的我不記得了,她說自己死心了,也不想熱臉貼冷屁股了。我當然不肯就這樣和敏分手,我是極其痛苦的,可我也沒有別的辦法。
快結(jié)婚了安排我相親
和敏分手后,我甚至想過出家當和尚,一了百了。我媽給我安排相親,我都去見了,可實在看不對眼。我是不是恨過我媽?心里肯定是有怨氣的,可我不敢恨她,那是我親媽啊——天下無不是之父母。
我爸在家急得團團轉(zhuǎn),他不停地勸我“做人要向前看”。2013年10月,不知在哪個公園的相親會上,他搞到一個叫季芹的女孩的電話,說她是電視臺的記者,人特別漂亮,學歷也高,對方父母挺滿意我的,叫我一定去見見。
我純粹是為了敷衍才去的,沒想到,季芹成了我的第二任女友。季芹人長得漂亮,工資比我還高。季芹比我大半歲,是沖著結(jié)婚去的。談了小半年,我媽不停催我把她帶回家看看。
可我萬萬沒想到,我媽見過季芹后又說:“這個女生這么張揚,太有主意了,你是搞不贏她的?!蔽野终f結(jié)婚又不是斗氣,為什么非要有個輸贏。我媽指著他說:“你不要說些沒油鹽的話。沒輸贏?我們家就是你輸我贏。你難道想兒子吃虧?”
在我媽眼里,季芹就是動機不純,“我們家四套房子,她家呢”,她這么想,怎么看季芹都不順眼。
自那以后,我就不敢再帶季芹回家了。她很聰明,察覺到了一點,問是不是我媽不滿意她。我爸答應幫我說服我媽。可我媽天天在家指著鼻子說他,甚至很激動地說:“兒子以后要過得不好,我看你怎么心安?那么多知根知底的人不找,非去公園里拉一個來。”
大概是2014年7月份吧,我媽要我陪她去吃飯,到了餐廳才發(fā)現(xiàn),除了兩位老阿姨,還有一個跟我差不多大的女人。我是傻子也明白了:這是我媽安排的相親??晌也缓靡馑妓δ樧幼呷?,硬著頭皮吃了下去。
萬萬沒想到,季芹居然和閨密也在那個餐廳吃飯!等她走過來打招呼時,我嚇得站了起來。后來,我被逼著送那女生回家。等我空下來給季芹打電話,她的聲音冷得像冰:“你還有什么話想說?分手吧?!蔽覠o顏再面對季芹,也實在被我媽整得心力交瘁,同意了。
她選的媳婦也斗氣
我心灰意冷,心想一個人過算了,可我媽還是逼著我相親。我每周都去見不同的女人,自己也麻木了。
后來,我遇到了現(xiàn)在的女友嚴婷。她的姑媽和我媽的好姐妹是朋友,她樣樣都入得了我媽的眼,我也不討厭她,我們就在一起了。
兩家大人談好,我賣一套房子,買一套離她家社區(qū)近的,新的樓盤??晌覌寧е肄k手續(xù),房產(chǎn)證上寫著我和我媽的名字。為這,兩家人又吵開了。
最后,嚴婷的父母說退親,我媽第一次被人拿捏得沒辦法,只得同意加上嚴婷的名字。可之后的事,我媽仍處處都想管。比如選家具、安窗簾什么的,嚴婷很在意這些,可我媽卻非要發(fā)表意見。每天她們倆都在斗氣,開始她們還只在我這里扯皮,后來就直接吵起來了。
我不明白,為什么我媽自己選的媳婦,還是要斗氣?到底要怎樣才能讓她滿意?
(口述實錄 文中人物為化名)
點評:糊涂的母親和長不大的兒子
心理學中,有個很重要的概念叫“邊界”。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一輩子為了孩子而活,等孩子長大,孩子又為了父母而活,彼此都不知道“邊界”的意義。
很多父母全面干涉孩子的婚戀,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實際上只會讓自己的孩子不幸福。
不斷侵犯孩子邊界的父母,本身的人格就不夠完善,他們無法接受孩子可能會失敗。幸福就是不確定的,他們將自己的焦慮、期待投射在孩子身上,本身在心靈上就沒有成熟,不是合格的父母。
而吳松只會一味順從,他的講述離不開“媽媽說”和“她是為我好”這兩句話。如果自己不能成長,繼續(xù)模糊家庭的邊界,那么要想收獲幸福,只是夢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