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格
藥草的身影
人似草木,氣息相通,草生草長,草枯草滅,一切都是生命的常態(tài)。為此,漢語中有“草民”這樣的詞語,有“草藥”這樣的智慧,有“草根”這樣的安慰。漢族,其本質(zhì)就是一個植物性的民族,像一群安靜的食草動物,一生都在匍匐大地,侍候莊稼。熱愛耕種的祖先,引導我們向往植物的仁慈、隱忍和堅定,即便鋤鎬圍剿,野火焚燒,依然笑看春風。《詩經(jīng)》作為中國精神的源頭,用詩歌的形式將植物推到了神性的高度。
草長鶯飛的三月,我陪父親去往醫(yī)院,路旁的田野里不時閃現(xiàn)星星點點的菜花,父親目正前方,我卻注視著窗外。一路上,我們父子都在商量,究竟去看中醫(yī),還是看西醫(yī)。
父親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長期服藥,而且副作用日見嚴重。我建議父親先看中醫(yī),從草木里萌生的中醫(yī),不喧嘩,不張揚,像草木一樣平和、淡泊、含蓄。然而由細胞、病理、試劑、化學分子構(gòu)成的西醫(yī),卻呈現(xiàn)出另一種面目。在荒漠般的視野里,長期見不到一棵樹、一株草、一朵花,所以西醫(yī)的診斷生硬直白,如同判決文書,缺乏漢語的韻律和美感。也許我這種表現(xiàn)在別人看來是書呆子氣,職業(yè)病。其實醫(yī)學與文學是有緊密關聯(lián)的,想成為一個技術(shù)高超、視野開闊的醫(yī)生,必須讀過《詩經(jīng)》《紅樓夢》《金瓶梅》《燈草和尚》《肉蒲團》《姑妄言》《十日談》《查泰來夫人的情人》《回憶錄》《春宮畫》《浮世繪》《花花公子》《閣樓》才行。
想想為何中草藥在中國能源遠流長,幾千年不曾中斷,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chǎn)?因為中醫(yī)藥包含著文化與哲學,含蘊表意,微言大義,中草藥符合我們民族的特性,在這樣的文化氛圍里,適合探討藥草的來路與身世。
做了一輩子獸醫(yī)的父親,他早年上山采過藥草,對中藥有更多的認同。而我為了探尋藥草的秘密,即將開始一次遠行。這是一次冥冥之中的約定,一趟久遠的時光之旅,需要溯河而上,去尋找中藥的源頭。
安頓好父親,我準備出發(fā)了。早就渴望來一次信馬由韁、了無牽掛的行走,所以事先特意不做任何規(guī)劃,往哪個方向去,率性而為,聽憑感覺。可是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人,就如圈養(yǎng)的動物,終究做不到古人那種奔放灑脫。臨行的前夜,還是改變了主意,怕盲目的行走會帶來麻煩。在實用主義大行其道的年代,很多事情都習慣了精心設計、周密安排,每個人在現(xiàn)實中都簡化成一道固定的程序,在各自的軌道上機械地運行。經(jīng)年累月,從不改變。
為了節(jié)省時間,找準方向,朋友幫我找來一本測繪出版社新出的分省地圖,書是精裝的,銅版紙印刷,磚頭一般厚重。打開漆藍的封皮,從前往后翻閱,當翻到138頁時,像有兩片高強的磁鐵,吸引了我的雙眼。接下來幾乎沒有絲毫猶豫,目光鎖定了北緯30°那個綠豆般的圓點。濃縮的圓點孤零零地立于鄂東南方向,像一粒隔世的種子,撒落在長江中下游北岸。圓點背倚大別山脈,面臨長江黃金水道,此處自古就是交通要塞。盡管之前多次想過,第一站首選神農(nóng)架,但不知為何,最后一刻,目光還是偏離了方向。
隨著行程的逼近,那個圓點在逐漸放大,放大成一片典雅的山水。圓點作為一個特殊的標示,讓蘄州古鎮(zhèn)從歷史深處浮出水面。古鎮(zhèn)雖小,但不尋常,它是明代大醫(yī)藥家李時珍的故里,《本草綱目》的源頭,它的存在就如一個念想,一個物證,實現(xiàn)了野草到藥草的歷史性跨越。
別看蘄州古鎮(zhèn)的名號不大,但它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無法忽略,這塊要地不僅見證了化腐朽為神奇的本草,還有著太多的靈秀風光與因緣際會。南朝陳置,隋朝立縣,南宋建州,朱元璋滅漢,改蘄州路為蘄州府,治蘄春,上隸湖廣行省,領蘄春、蘄水、廣濟、黃梅、羅田五縣。洪武十一年(1378年)蘄州所轄蘄水、羅田兩縣劃出蘄州,歸屬黃州府管轄。
中華民國成立后,裁州,復蘄春縣,屬湖北省遷漢道。1932年10月,省、縣置行政區(qū),督察專員公署,羅田、英山、廣濟、黃梅、浠水和蘄春均屬第二行政區(qū),督察專署治蘄州城,以督察專員兼理蘄春縣事,后于1936年專員公署遷黃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蘄州鎮(zhèn)一直隸屬蘄春縣。
由于不通高鐵,我乘坐的K570次列車是一趟普通火車,運行的火車像一個禮數(shù)周全的游子,沿途站點逐一停靠,時走時停的節(jié)奏,讓人對每一處風景都能駐足觀望。可是多一次???,就多一次回眸,好在人們早已習慣了各自的行色匆匆,如今的車站很少再有揮淚送別的場景。
火車像一個情感麻木的老人,拋開一個又一個迎來送往的站臺,繼續(xù)北上。我知道火車可以載我抵達千里之外的站點,但無法幫我穿越千年歲月。在腳步飛奔的年代,人們對速度的要求沒有止境,時速八十千米的普快火車,顯得比蝸牛還要緩慢,如果在古人眼里,這已經(jīng)是閃電的速度了。
我真得感謝,還有一趟這樣的火車,像我此種毫無準備的匆忙遠行,正需要這樣的緩慢。唯有緩慢可供我思考,唯有緩慢才能接近古人的漫游。
長達14個小時的車程中,我一直在臨陣擦槍。一本550多頁的《中醫(yī)史》,像一根攀緣的繩索,牽引我向歷史深處摸索。在極短的時間里,想穿越無盡的山脈,在縱橫交錯、密如蛛網(wǎng)的溪流中,找到中醫(yī)長河的來路與去向,簡直是癡人說夢。不過,此種境界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從神農(nóng)嘗百草,到東漢《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問世,從明代《本草綱目》,到現(xiàn)代《中華本草》的編纂,浩瀚的文獻顯現(xiàn)了歲月蒼茫,前路幽深,以及疾病的無奈,更讓人看到醫(yī)學在歷史中的艱難。
本草初始,懵懂無知,那是一次人草戰(zhàn)爭。作為經(jīng)驗醫(yī)學,每一味藥草的嘗試都要冒著死亡的風險,唯有獻身才能獲取經(jīng)驗。神農(nóng)是傳說中的農(nóng)業(yè)和醫(yī)藥發(fā)明者,它雖然是個體的符號,但更像群體的代稱。遠古人類過著采集和漁獵的生活,神農(nóng)發(fā)明了木耒、木耜,教會人們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還發(fā)明了醫(yī)術(shù),制定了歷法,開創(chuàng)了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shù)。那個時代帝王成群,遙遠得如同傳說,而且傳說又在不斷更新版本,比如三皇五帝究竟指哪幾位,古今史家似乎一直沒有做出定論。有的說三皇是天皇、地皇、泰皇;有的說是天皇、地皇、人皇;還有說是燧人、伏羲、神農(nóng),或者說伏羲、女媧、神農(nóng)……endprint
無論哪個版本,神農(nóng)無疑都是令人信服的上古圣皇。人類從有文字記載的幾千年中,留下一條草蛇灰線的軌跡,而在文字之前的蹤影全都交給了傳說,只有傳說可以承載無限的可能,縫合歷史的缺口,讓時光留有余溫,使空間變得巨大而豐滿。
遠古的事物已無法確證,比如那些不見天日的史實,注定永遠是無解的謎團,在后世的追問中凝固成冰冷的化石,破碎成滿地的陶片。兩千多年前,有人走遍大江南北、黃河上下,希望搜尋到一些神農(nóng),或者神農(nóng)時代的殘片,可遍尋大地,毫無蹤跡。所以《史記》中有載:“太史公曰:夫神農(nóng)以前,吾不知已?!睂τ谠扑n茫的歷史,對于無法窮盡的宇宙奧妙,太史公的話包含了人類多少悵然與無奈。
然而擅長想象的人類,在空白處不肯輕易止步,對于一些重要的人和事,不希望如風而過,于是利用各種形式的塑造,深化印象,在反復的追懷傳唱中再次復活。神農(nóng)就是復活者之一,后世的典籍中,不時出現(xiàn)神農(nóng)的條目。唐史家司馬貞的《補史記·三皇本記》可算是較詳細地作了記載。
“炎帝神農(nóng)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媧氏之女,為少典妃,感神龍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長于姜水,因以為姓?!?/p>
關于此典,記載更早更細的是《淮南子·修務訓》:“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泉之甘苦,令民之所辟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p>
傳說神農(nóng)生有一個“水晶肚”,可以看見五臟六腑,看見吃進去的東西。當時人們經(jīng)常因亂吃東西而生病,甚至喪命。神農(nóng)為此決定嘗遍百草,為民開路。他將能吃的放在身體左邊的袋子里,介紹給別人,哪些食用,哪些藥用;不能吃的放在身體右邊的袋子里,提醒人們注意辨別,切勿采食??闪钊速M解的是,有特異功能的神農(nóng)后來為何會因藥草中毒而亡?也許是那種毒藥太過厲害,無法化解。于是有人不斷推斷,讓神農(nóng)身亡的究竟是一種什么毒藥?大多數(shù)人認為是斷腸草,可斷腸草又是什么草?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曾編過一本《中藥大辭典》,納入腸斷草名下的植物有十二種之多,著名的有雷公藤、草烏、狼毒等。
對于雷公藤這種植物,我并不陌生,很小的時候就見過嚼食藤公藤自殺而亡的村民。有時是夫妻吵架,有時是鄰里矛盾,一氣之下,吞服雷公藤,為此,鄉(xiāng)人稱之為“亡藤”。這種生長在山頭地角的植物,曾經(jīng)成為鄉(xiāng)村奪命的魔鬼,亡藤樹下有冤魂。凡有雷公藤的地方,我們平時都會繞道而行,遠遠避開,唯恐邪穢附身。
不過傳說中奪走神農(nóng)性命的毒藥,不是尋常植物,極有可能是劇毒的胡蔓藤,又名大茶藥、山砒霜、爛腸草、紅毒茴、鉤吻。有一種說法,有一次神農(nóng)路過一片向陽的坡地,發(fā)現(xiàn)坡地上有一種葉片相對而生的藤,這種藤上開著黃色的小花,神農(nóng)習慣性地摘下幾片葉子,放進口中咀嚼,但立感不祥。他剛準備摸出隨身攜帶的救命藥草時,毒性就已發(fā)作,他看見自己的腸子已經(jīng)斷成一截一截……
如此說來,神農(nóng)真的毀于鉤吻這種斷腸草,從此,鉤吻這附驥于神農(nóng)的毒物,在江湖中揚名立萬,坐上了頭把交椅。
鉤吻屬馬錢科植物,長著卵狀形葉片,枝藤開滿黃色小花,并無罌粟那般妖艷。這植物看上去平常普通,極不起眼,有時甚至與它擦肩而過都會視而不見。可就是這種極不起眼的植物,卻有著一劍封喉的毒性,被醫(yī)藥界視為世間最危險的植物。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載:“人間至毒之物,不入藥用。”陶弘景對此物亦有更形象的注釋:“言其入口則鉤人喉吻”,故稱鉤吻。斷腸草全身有毒,尤其根、葉毒性最大。斷腸草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臺灣、貴州、云南等省份,喜歡生長在向陽的地方。
神農(nóng)時代沒有檢測化驗的儀器,對于藥物的辨別只能是親口品嘗,這是一種高危實驗,但是獻身的事情總得有人去做。當神農(nóng)遭遇這種植物時,可以想象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會有多么痛苦?!侗静菥V目》記載此藥:“入人畜腹內(nèi),即粘腸上,半日即黑爛?!爆F(xiàn)代醫(yī)學的表示更為具體,此藥中毒后出現(xiàn)眩暈、言語含糊、口咽灼痛、吞咽困難、肌無力、眼瞼下垂、瞳孔散大。
鉤吻之毒,無比兇險,但是這兇險的毒藥又有它奇特的一面。鉤吻在一些農(nóng)村卻有“豬人參”之稱,少量食用可促進畜類生長,經(jīng)常有山羊采食,卻不見死亡。究竟是家畜的腸胃能分泌出一種特殊物質(zhì),中和鉤吻的毒性,還是其他原因,目前似乎還沒有這方面的專門研究。
黃精益壽,鉤吻殺人。兇猛的鉤吻其毒性與見血封喉的毒箭木極為相似。對于毒藥的表達,文字顯得有一種隔岸觀火的冷靜,二者之間還有很長的距離,不過能和毒藥保持距離,也是一種幸運。劇毒之物一旦進入現(xiàn)實,閻王就會伸出魔爪,死神趕緊張開懷抱。
毒藥是一個險惡的名詞,它封鎖在魔瓶中,風平浪靜時,與眾生相安無事,一旦理智失控,毒藥的背后就有致死的命案!前些年,廣東、福建曾出現(xiàn)用鉤吻投毒致人死亡的案件。面對劇毒的斷腸草,別說醫(yī)藥剛剛啟蒙的遠古時代,就算是上天入地、科技發(fā)達的21世紀,現(xiàn)代醫(yī)學也無法讓中毒者化險為夷,轉(zhuǎn)危為安。可見斷腸鉤吻草的殺滅威力有多么兇猛!
藥與毒自古就是一對孿生兄弟,是藥三分毒。醫(yī)圣張仲景說:“藥,謂草、木、蟲、魚、禽、獸之類,以能治病,皆謂之毒”,“大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稱之為毒藥”。植物毒藥、動物毒藥、礦物毒藥,早在秦漢時代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兩漢宮廷斗爭,把毒物提煉到了無色無味的純青境界,防不勝防的陰險和謀殺,像索命的幽靈,潛伏在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天長日久,彼此抗衡。假如某一天邪念頓生,要么毒死自己,要么毒死他人。心存毒藥者,如懷揣定時炸彈。
毒物自有不同之處,據(jù)采藥者的經(jīng)驗,外型奇特、色調(diào)冷艷的花木,多半有毒。就如毒蛇與無毒蛇,兩者的外形就完全有別。不同的土壤氣候生長不同的植物,天然的毒性既是一種生存策略,同時也是一種弱者的無奈。有些物種以帶毒的身體來保護自己,抵抗天敵的侵害。曼陀羅、水仙花、杜鵑花、鬧羊花、毛地黃、夾竹桃、側(cè)金盞花、萬年青、君影草、秋海棠、刺槐、川烏、草烏、南星、柴藤、龜背竹、馬蹄蓮、霸王鞭、虎刺、珊瑚花、雪上一枝蒿、巴豆、毒箭木等,一些讓人發(fā)瘋發(fā)狂的極端植物,滲入到歷史的每一個毛孔,演繹了無數(shù)的死亡悲劇。也許正因為有帶毒的植物堅持對抗,讓死亡成為無言的警示,人類才懂得對萬物心懷敬畏。endprint
探問黃州
拋開地圖,我所去往的蘄州鎮(zhèn)仍歸屬蘄春縣管轄,蘄春縣隸屬黃岡市。提到黃岡,自然繞不開黃州,雖然黃州只是黃岡所屬的一個區(qū),但名氣大有逆襲之意?!昂稳税丫莆可钣?,開自無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p>
名人有佳句,不錯,這是蘇軾的手筆,這顆閃耀長空的文曲星,大家都非常熟悉。在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冤屈之后,心如死灰的蘇軾再度被貶,舉目蕭瑟,湖海茫茫,相送者冒著凜冽的寒風,望著凄切寒鴉,想象未知的遠方。當行至春風嶺,蘇軾忽遇滿目梅花綻放,冷香撲鼻,又見清溪潺湲,相伴左右。面對久違的生機,蘇軾按捺不住涌動的詩意,這一刻奠定了曠世的絕響。作為詩詞、文章、書畫都入化境的曠世通才,黃州讓蘇軾的精神與情懷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綻放。在歷史的煙云中,我們將目光定格在元豐五年,這一年,對于歲月而言只是一瞬,然而對中國藝術(shù)史而言,卻是一個光彩奪目的不朽之年?!肚俺啾谫x》《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先后問世,讓后人頂禮膜拜,如醉如癡。
黃州從這一刻開始,有了光彩,有了詩意,有了綿綿不絕的藝術(shù)想象。《黃州寒食詩帖》后來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黃州對于蘇軾來說,是他人生的另一個起點,從邁入黃州那一刻起,往惠州再儋州,命運的走向指往荒涼境地。他沒有絕望,親歷了紅塵中的世態(tài)炎涼,掙脫了役心之物,換來的是心中的坦然;承受了生命中的眾多苦難,當苦難化作詩人的精神資源時,一個全新的蘇軾誕生了。
后來我終于懂得,每一個人,只要能大膽地走出去,總能有所收獲,甚至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遠方的田園和詩意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套話,而是一次身心的洗禮和視野的開闊。想想此行頗有意思,自惠州啟程,從南向北,逆著蘇軾當年的來路,去往黃州,既像懷古,又像探幽。一番聯(lián)想,感覺蘄春之行多了好幾層意味。
只可惜我等肉眼凡胎,在歷史的縫隙中窺視不到任何玄機。好在有文字作為向?qū)В袋S州史志,就能知道,此地人文積淀深厚,歷史上高峰聳立,近現(xiàn)代名人輩出。為推介當?shù)氐臍v史文化,有心人專門列舉了黃岡近現(xiàn)代十大名人,同時還附有他們的名言。掃一眼那些名字,無不是如雷貫耳,每一個都有沉甸甸的分量。他們是方志學家王葆心,新儒學宗師、著名哲學家、國學家熊十力,開國元勛董必武,國學大師黃侃,著名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湯用彤,民主斗士聞一多,文學大師廢名,文藝理論家、翻譯家胡風,軍事天才林彪。
在林彪的傳略之后,附有他的名言:“中庸之道合理,做什么事既不要達不到,也不要過了頭。”
林彪這話不知講于哪個場合,想來很有意思,他洞明世事,告誡別人,可到頭來卻沒有告誡好自己。一個人要想看清身前身后的事,確實很難。人生難免會進入山窮水盡、云遮霧罩的境地,所以現(xiàn)實中很多人都會對往昔的放縱而后悔。穿行在藥物王國,寒熱溫涼,無所不能,但是搜遍天下奇方妙藥,永遠找不到療救后悔的神藥。
關于林彪的話題,在此并非閑扯,林彪與中醫(yī)藥確實有很深的因緣。自從1938年3月,林彪被閻錫山部下一槍擊中后,他一輩子就再也沒有好受過??梢哉f,那一槍真的影響了林彪一生。
由于子彈損傷了中樞神經(jīng),林彪怕光、怕風、怕水、怕聲音,見風落淚,見水拉稀。據(jù)說林彪病得最厲害的時候,他難受得拉著警衛(wèi)員的手說:“好兄弟,幫幫我吧!”
對付戰(zhàn)場上的敵人,林彪有的是辦法,但是對付自己身上的病,他一點轍也沒有。這就是疾病的無奈。中醫(yī)、西醫(yī)專家反復會診,認為他的五臟六腑都沒問題。為治病,他去過蘇聯(lián),可老大哥也沒有給他治好。最后,林彪只好自己翻看醫(yī)書,自己給自己開方子吃藥,包括在長征途中,在延安,在東北。一本醫(yī)書,他從東北帶到關內(nèi),又從關內(nèi)帶到華中,最后從華中帶回北京,那書都被他翻得傷痕累累,破爛不堪,他企望在古醫(yī)書中找到一根救命的稻草。
林彪篤信中醫(yī)理論,經(jīng)常翻閱鄉(xiāng)賢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有時間就抱著厚厚的中醫(yī)藥典,手拿放大鏡,字字揣摩,然后別出心裁地自開藥方,并讓醫(yī)生制成藥丸吞服。
林彪服用中藥是這樣的:中醫(yī)專家會診后,都會開一個藥方,然后他把每個專家的藥方逐一審看,再在眾多的方子上做出加減,重新組合一個藥方。這個藥方已經(jīng)不再是哪一位專家的藥方,而是他拼湊而來的藥方,按照他的藥方取藥煎服。
林彪癡迷過古代煉丹術(shù),他讓警衛(wèi)員煉過丹,自己搜集了很多偏方。有一次,在雙城前線指揮作戰(zhàn)時,林彪不知從哪兒搜到一本藥書,從書本上看到一個治療失眠的中藥方子,就讓警衛(wèi)員上街給他抓了幾帖藥,熬著直接喝了。這次服藥,非常驚險,差一點出了人命。林彪喝完藥,很快就出現(xiàn)休克,不省人事,好不容易才搶救過來。負責林彪生活和警衛(wèi)的王本把介紹偏方的書拿走了,并且叮囑警衛(wèi)員,以后如果再抓藥,都要向他請示,并請負責保健的大夫看過同意方可使用。
1949年以后,林彪有了保健醫(yī)生,醫(yī)療條件很好,但他還是經(jīng)常自己開藥方治病。有一次,林彪給自己開了藥方,吃下去后立即肚子痛,接著開始腹瀉,幾近虛脫,直到醫(yī)生趕來救治才好轉(zhuǎn)。原來,他在給自己開的藥方中,放了過量的砒霜,差一點就誤了性命。林彪相信以毒攻毒的說法,他不適的身體需要排毒。此事被毛澤東知道后,嚴令林彪辦公室工作人員:今后林彪開的藥方,必須經(jīng)過保健醫(yī)生看過之后,才可以去買藥配制、服用。從那以后,林彪給自己開的藥方,都是保健方面的藥品了!
林彪對吃的食物種類和味道不是很講究,他不吃魚肉,也不吃精米,只在乎熱量和溫度。熱量都是由保健醫(yī)生掌握,溫度必須達到燙嘴的程度。林彪喜食白菜,但吃法非常特別,不讓切,只是用熱水焯一下,不放油鹽。廚師為此想了好長時間就是想不通。林彪告訴他:“這是我發(fā)明的偏方,可以治植物性神經(jīng)紊亂癥。”至于療效如何,林彪倒是不太在意。對于用畢生心血寫了《本草綱目》的李時珍,林彪在心里是十分佩服的,如果有這樣的機會,他也想和同鄉(xiāng)一樣,走遍千山,嘗遍百草,做一名醫(yī)藥的高人。endprint
出行前的鋪墊如同行軍的補給,為遠行者添上幾分底蘊。厚重的史志典籍,將歷史高度濃縮,無數(shù)的根須伸展在腳下的山川水流之間,沿著蘄春、蘄州,黃岡、黃州行走,在這塊蘄艾飄香的土地上,流傳著很多與藥草相關的故事與傳說,藥草伴隨著一代代鄉(xiāng)民的記憶,在村寨中燃起星星點點的火光,最終匯聚成一條藥草的長河。
夜抵蘄春
火車鏗鏘向前,我在咣當咣當?shù)能囕喡暲锴娜蝗胨2恢^了多久,突然一聲尖厲的喊叫,從車廂尾部傳來,那聲音像翻滾的惡浪,帶著幾重顫音,在夜色里左沖右撞。我趕緊坐了起來,因為那驚悚的聲音無法忍受,游蛇一樣鉆進了耳孔。
臥鋪車廂的燈早熄了,昏暗中我看不清前面發(fā)生了什么,很多乘客都被尖叫驚醒,爬了起來。我以為是乘客丟失了財物,可走上前去才知道,有個小孩突然呼吸困難,昏厥過去。從未見過這陣勢的母親六神無主,除了哭泣和尖叫之外,再沒有別的辦法。在列車員的幫助下,很快響起了廣播:各位乘客,你們好!打擾了,現(xiàn)在8號車廂有一位小孩,因突患急病,生命垂危,請車上當醫(yī)生的乘客趕緊到8號車廂,小孩急需您的救助!
播音員連續(xù)呼叫了三遍,很快就有幾名醫(yī)生趕了過來。由于沒有急救設備,只能就地進行心肺復蘇。一名年輕醫(yī)生忙乎了好一陣,情況未見好轉(zhuǎn),小孩嘴唇烏紫,面帶死色。而此時列車離前方??空具€有將近一個小時的行程,就在孩子母親絕望痛哭的時候,從車廂的角落里冒出一位矮小的老人,他自報家門,民間中醫(yī),愿意一試身手。已經(jīng)到了這個時候了,孩子的母親也沒有別的選擇,指望他能神靈附身,帶來奇跡。
老中醫(yī)從容地走上前去,伸出拇指,掐住人中,小孩緊閉的牙關竟然微微張開了一絲縫隙,然后從褲袋里摸出一個細小的瓶子,擰開蓋,一股撲鼻的藥香飄散開來。從中取出一粒狀如黃豆的藥丸,塞進小孩嘴中,接著在皮夾內(nèi)抽出一根閃亮的銀針,直刺人中、合谷、百會幾個穴位。一會兒銀針拔出,只見小孩眼睛在往上翻動,隨即一聲啼哭如閃電撕破烏云,在車廂內(nèi)噴薄而出……
目睹起死回生的一幕,小孩的母親破涕為笑,站在一旁的年輕大夫也露出了驚喜的神色。車廂里的乘客一下全都圍了上來,個個都想見識這名老神醫(yī)。可老人異常謹慎,他收起家什,躬身一笑,揮揮手,飄然而去……
隨著老中醫(yī)的消失,圍觀者也隨之散去。夜色中,火車像一頭疲憊的野獸,背負著乘客的驚嘆,繼續(xù)前行,很快車內(nèi)又恢復了之前的平靜。
對于剛剛過去的一幕,作為一個在場者,雖然看得非常真切,可回想起來卻像一個夢境,一種幻覺,我在這種似夢非夢的幻覺中抵達了蘄春。
夜宿時珍酒店,腦海中不?;蝿又T前那尊雕像。李時珍手拿藥鋤,肩背竹簍,目正前方。他當年上山采藥真的是那個樣子嗎?躺在以李時珍命名的酒店,滿腹狐疑,錯綜復雜的問題困擾著我無法入眠。
歷史不會重現(xiàn),今人無處再見古人。就連李時珍的塑像也是一種想象,出現(xiàn)在眾多場合的李時珍畫像不是現(xiàn)實勾摹,而是來自著名畫家蔣兆和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
一個留下皇皇巨著的醫(yī)圣,不僅沒有為自己樹碑立傳,而且連一張畫像都沒有留下。后人只能從他的好友,時任刑部尚書的著名文學家、史學家王世貞的序言中略窺其貌。1590年,王世貞為《本草綱目》親自作序,序言中有對李時珍的簡略描述:“予窺其人,晬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譚議也,真北斗以南一人?!?/p>
蔣兆和從文字中展開想象,為我們塑造了一代醫(yī)圣的形象。李時珍從三十五歲那年開始編寫《本草綱目》,經(jīng)過長期行醫(yī)以及閱讀中藥典籍,他發(fā)現(xiàn)古代記載本草的書籍存在不少錯誤,有的前后矛盾。為了避免以訛傳訛,誤導后世,他決定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當時李時珍年輕,初生牛犢不怕虎,精力充沛,并不清楚這是一項卷帙浩繁的宏大工程,一旦啟動,將要克服無數(shù)艱險,傾注畢生心血。
他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參考了八百多部書籍,其間,從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多次離家外出考察,足跡遍及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安徽、江蘇、浙江等眾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許多疑難問題。如遠志這味藥,南北朝著名醫(yī)學家陶弘景說它是小草,像麻黃,但顏色青,開白花。宋代馬志卻認為它像大青,并責備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志。此外還狗脊、貫眾的說法也不一致,蘄蛇、鯪鯉(穿山甲)的識別更有爭議。在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重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開始搜羅百氏,采訪四方,深入田野調(diào)查。
蘄蛇指蘄州產(chǎn)的白花蛇,炮制烘干后入藥有醫(yī)治風痹、驚搐、癬癩等功效。開始李時珍只從蛇販子那里觀察了解,后來有內(nèi)行人提醒他,那些蛇是從江南興國山里捕來的,不是真正的蘄蛇。為了找到真正的蘄蛇,他請教了好幾位經(jīng)驗豐富的捕蛇人,獲知蘄蛇牙尖有劇毒,人被咬傷,要立即截肢,否則毒氣攻心,很快死亡。由于藥用價值高,所以非常貴重。州官要求百姓冒生命危險捕捉,以便向皇上進貢。蘄州屬地,也并非隨處都有蘄蛇,只有城北龍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蘄蛇。在捕蛇人的幫助下,李時珍終于見到了蘄蛇,親歷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后來對于穿山甲也同樣是親自觀察,了解到穿山甲捕食螞蟻的過程。
二十七年的孜孜不倦,艱辛付出,在萬歷六年(1578年)《本草綱目》初稿終于完成。此時李時珍已年過花甲,雖然兩鬢斑白,可他仍然全神貫注,皓首窮經(jīng),反復認證,在初稿的基礎上又花了十年,做了三次修改,前后耗時三十多年?!侗静菥V目》完成后,李時珍希望早日刊印。為了推出此書,年逾古稀的李時珍,從武昌趕往當時出版業(yè)中心的南京,想通過書商來幫助出版。由于長期操勞,積勞成疾,李時珍在奔波中病倒,病中他囑咐兒子,將來把《本草綱目》呈獻朝廷,借助官方的力量傳布于世。萬歷二十二年(1593年),李時珍帶著未了的心愿,溘然長逝。
李時珍離世不久,為充實國家書庫,明神宗皇帝下令全國各地向朝廷獻書,李時珍次子李建元,立即將父親的遺著《本草綱目》獻上。神宗皇帝手諭“書留覽,禮部知道”七個字,從此書稿被藏于皇室,無人問津。萬歷二十五年(1596年),李時珍去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綱目》在南京刻書家胡承龍的刻印下,金陵版才正式刊行。1603年,《本草綱目》在江西翻刻。至此,在國內(nèi)開始廣泛傳播。1606年,《本草綱目》首先傳入日本長崎,1647年波蘭人彌格來中國,將《本草綱目》翻譯成拉丁文傳往歐洲,隨后再譯成朝、法、德、英、俄等國文字,被國外專家稱為16世紀中國最系統(tǒng)、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yī)藥著作。endprint
種藥、采藥、嘗藥,李時珍一生的艱辛努力,就是為了一部著作。這部52卷、200萬字、記載了1892種藥物、1000余幅圖譜,一萬多條藥方的巨著,被世界生物學泰斗達爾文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東方醫(yī)藥巨典”。而他的付出從來就沒有想過功名利祿,一個心懷蒼生、福蔭后世的醫(yī)者,他的眼中只有漫山遍野的本草,沒有一絲一縷的物欲。藥草是李時珍內(nèi)心最珍貴的財富,他歷盡艱辛,得來的成果,樂于分享,毫無保留。他沒有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作為祖?zhèn)髅胤?,而是以一種關懷天下蒼生的博大胸懷,將自己的所有經(jīng)驗公諸世人,造福人類。
墓園憑吊
夏秋之交的天空,萬里無云,頭頂烈日,腳踩蟬鳴,穿行在李時珍故里蘄州古鎮(zhèn),我聞到了撲鼻的藥香。
蒸籠似的水泥地面,翻涌著灼人的熱浪,鳴蟬在樹上拼命尖叫,只走一會兒就汗如雨下,渾身濕透。根據(jù)高德地圖的指引,我沿著湖濱公路往前急行。縱橫交錯的堤岸圍滿了沙包,那些用編織袋堆積的沙包布滿了洪水浸泡的痕跡,看來不久前這兒經(jīng)歷了一場漫堤的大水。我去的時候湖水已經(jīng)退去,但水面上漂浮著不少雜物,有幾只兩腳朝天的死鴨浮在枯葉中,一群蒼蠅圍著鴨子嗡嗡飛舞。
在依山傍湖的樹叢中,我看到了一幢仿古建筑,由于視力突然下降,我誤以為紅柱碧瓦、飛檐翹角的地方就是我要尋找的李時珍紀念館。當我解開汗水打濕的衣襟,走近那幢建筑時,不禁啞然失笑。這個香火繚繞、車馬喧鬧的地方,不是我要尋找的李時珍紀念館,而是一座金碧輝煌的財神廟。
在這個香火鼎盛、眾人朝拜的地方,我選擇了回避。面對俗世的愿景,這里不缺祈禱的贊歌與頌詞。我毫不猶豫地轉(zhuǎn)身而去,把萬眾景仰的財神拋到了身后。我深知此行背負著責任,遠行千里,不是為了朝拜財神,而是尋找一株隔世的藥草。
汗水在額前不停地滴落,我的身影如同一條偏離航道的孤舟,在熱浪中漂蕩。我知道身后有眾多不解的目光,但我毫不猶豫地轉(zhuǎn)過身去,順原路趕緊折回,再往東去。又走了一公里多,終于看到了一架巨大的石雕牌坊,上面雕著雙龍,下面刻有雙鳳,中間四個繁體大字“六朝文獻”。
烈日下我被汗水蒙住了眼睛,站在噴繪廣告牌下,我仰頭望著前方,總算找對門頭了。當小平同志題寫的“李時珍紀念館”六個鎏金大字出現(xiàn)在眼前時,我的心頓時踏實了。雖然醫(yī)圣早已遠去,但時隔四百多年,我終于有幸踏上了這塊土地,看到了生長在青石上的本草,綻放在碑刻上的鮮花。
雨湖之濱的陵園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八十畝,由李時珍紀念館、李時珍醫(yī)史文獻館、李時珍墓、藥物園四部分組成。順著本草碑刻長廊往前行走,墻上整齊鑲嵌著128幅藥材石雕,刻工精細,那些穿越歲月的三七、芍藥、牡丹、茉莉、瑞香、白芷、白艾、茵陳蒿、土當歸、朱砂根、迎春花、剪春羅、地黃、麥門冬、淡竹葉、王不留行、車前草、半邊蓮,栩栩如生。這些不老的植物,樸素而奇妙,無論根莖、葉片,還是花朵,都與我們的生命互為依存,沒有一點歲月的隔膜。
我知道,這些植物既是《詩經(jīng)》里的香草,也是本草中的藥物,它們既陶冶過民眾的精神,又療救過百姓的肉體,讓一株普通的草有了神性的光芒。形態(tài)各異的植物原本生長在山野河川,后來被瀕湖山人移植到了紙上,泛黃的紙頁,如千里沃野,使植物在此生根發(fā)芽,蔥蘢繁茂,綻放春天。
看完碑刻,往前走就是李時珍藥物館??崾钐鞖?,館內(nèi)見不到幾個游人,廊檐上方倒是還留有一塊紅布橫幅“第三屆中醫(yī)藥文化尋根之旅暨2016年全國醫(yī)藥同仁祭拜醫(yī)圣大典”。進入展館從右往左緩行,從名人字畫前匆匆而過,當一排藥物標本出現(xiàn)展柜中時,我不由放慢了腳步。朱砂、雄黃、砒霜,這是共知的毒藥,可是以毒攻毒是中醫(yī)的驗方。近年中醫(yī)利用砒霜治療白血病,取得世界性突破,為國家爭得了榮譽。相生相克,藥毒一家,它們是一種互相依存的關系,其中包含的奧妙深如大海,難以言說。
再往前走是文獻陳列館,中外十幾種版本的《本草綱目》,以及古今中外介紹李時珍的醫(yī)藥書籍和文獻,一字排開。我看著那么多版本的著作,心生敬佩,這都是他身后的榮譽。一個人,一輩子能干成一件這樣的事情,真的足矣。無須標榜,卻能流芳百世!
出廳前行,穿過藥物館就到了后院,這里花香鳥語,綠樹成蔭。終于看到幾個拍照的游客,他們在樹蔭下談笑風生。出入此地的人,絕大多數(shù)在走馬觀花,來去匆匆的過客,看浮云飛鳥,觀流水煙嵐。出門之后,一切皆成往事。
作為旅游線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這里不像其他熱門景點,人潮涌動,車馬喧鬧。周邊也沒有商店飯館和任何商業(yè)建筑,只有傍山臨湖的鄉(xiāng)村人家,一切都指向草本生長的山野。園內(nèi)安詳寂靜,地老天荒,好像被世人遺忘。
緩行在石板甬道上,我聞到了藥草的味道。根據(jù)指示牌的介紹,百草園種有310多個品種的藥材,全都與尋常草木一樣,那些藥材不妖冶,不張揚。如果不掛標簽,不做說明,甭談藥性、藥效,很多人恐怕連一個藥名也叫不出來。雖然不經(jīng)意間,這些藥草就有可能與自己發(fā)生交集,但是此時看風景的游客與藥草隔著很長的距離。
繼續(xù)往園子深處行進,平面圖上標注李時珍墓坐落在蟹子地,與他的誕生地瓦硝壩隔湖相望。這個地處大別山余脈的小山頭是李氏的祖墳地,按輩分,李時珍父母的合葬墓居其左,李時珍夫婦合葬墓居右且退后一尺。兩個合葬墓緊靠一起,有一種相依相伴的感覺。
兩座墓碑的碑文異常清晰:先考太醫(yī)院蓮幕李公月池,先妣李門張氏德恭老人之墓。隆慶壬申十月庚申日立石。長男李果珍,次男李時珍奉祀。
明敕封文林郎顯考李公瀕湖,孺人顯妣李門吳氏墓。萬歷癸巳中秋吉。男李建沅建中建方立。這就是墓碑上所有的文字信息。
墓地正前方150米處有一塊高大的石牌坊,正面有郭沫若手書的四個大字:“醫(yī)中之圣”。
在園內(nèi)轉(zhuǎn)悠了幾圈,不知不覺太陽已經(jīng)偏西,寂靜的墓園被下午的陽光照得透亮。與一湖之隔的財神廟相比,這里顯得清冷落寞。當我上好香,叩拜完畢之后,聽到閉館的廣播提示已經(jīng)響起,而此時竟有三位年輕的姑娘,白衣長發(fā),如仙女降臨。她們提著花籃、紙錢、香燭,飄然而至。姑娘動作熟練,在大香爐前忙碌起來。當香煙繚繞的時候,我的心開始激蕩,在這個游人稀少、藥草茂盛的陵園中,總算看到了虔誠的祭拜者,我真想上前攀談幾次,但感覺貿(mào)然打擾,會有不妥,只好停步注目,以示敬意。
告別陵園,我想起了泰戈爾最著名的詩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币徊克幍湓谑篱g流傳數(shù)百年,但有多少人知道這個陵園,有多少人會想起這個作者。美德如河流,越深越無聲,也許到了一定境界之后,胸襟視野就會完全不同。人活一世,草木一秋,那個活著的過程不再是為了自己的名利,為了有所獲得而苦苦掙扎。
閉館的時候到了,那扇仿古的朱漆大門吱呀一聲,緩緩地合上了一天的周期。上鎖的一瞬,我的身體猛然一抖,感覺一個時代的記憶,轉(zhuǎn)瞬之間就封存在門板的背后。此刻合上的大門不僅封閉了一座陵園的通道,還是切斷了隔世的深情。
石塊下面突然傳來幾聲細碎的蟲鳴,樹上很快就有小鳥在回應,風吹樹葉,我無法分辨,這是否屬于神靈的聲音。在我遐想之時,斜陽無聲地越過我的頭頂,撲向朱紅的門板,反射出如水的光亮。稀少的游人早已離去,我突然有一種復回轉(zhuǎn)身的欲望,真想蹲下身子去親吻一下園中的藥草,觸摸一下青石的碑林。
我落寞地走出大門,發(fā)現(xiàn)依然是雙手空空,不由想起墳頭的野草,它們拔了又長,長了又拔,年年歲歲,循環(huán)往復。原以為我們的生命比一株野草更持久、更強大,可時光往復,歲歲枯榮,人只有速朽的身體,草有不死的靈魂!同在大地之上,人類總是傲慢地昂起頭顱,高估自己,而低看了草木。
責任編輯 鐵菁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