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作帝
中國現(xiàn)代城市文化的興起和發(fā)展,與作家的筆墨淬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北京古典莊重,離不開魯迅、周作人、老舍、蕭乾、林語堂、徐志摩、聞一多等人的用心建構;上海摩登氣派,得益于茅盾、巴金、張資平、穆時英、施蟄存、錢鐘書、張愛玲等人的全力著色;杭州浪漫和美,源自于郁達夫、汪靜之、應修人、潘漠華、馮雪峰等人的傾情潤飾。具體到城市個性,北京重建筑,上海重物質,杭州重情思,重慶重山體,哈爾濱重冰雪,總是在文化的范圍內有一個或多個類似的事實。老舍為濟南開拓了另一個異于其他的事實,或者說老舍把濟南的傳統(tǒng)精髓現(xiàn)代化了,那就是:老舍通過精致的語言疏導了濟南水文化,使得它逶迤流向世界各地,形成氣象萬千的態(tài)勢。老舍散文的濟南水文化,對中國現(xiàn)代都市而言,可謂“物以稀為貴”,不僅有底色,而且有特色,達到了為“泉城”、“水城”代言的至高境界。
老舍喜歡濟南,喜歡“濟”字。從1930年7月到1934年秋初,老舍在濟南住過四載,創(chuàng)作了《大明湖》《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和短篇小說集《趕集》,為接下來創(chuàng)作《駱駝祥子》,成為職業(yè)作家做好充分準備。在濟南,老舍有了第一個小孩,毫不猶豫起名為“濟”??鬃印墩撜Z》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老舍絕佳詮釋了“名正言順”的含義?!皾庇晒潘麧鴣?,它今天已不復存在,有關地名卻仍然不絕如縷,如濟南、濟寧、濟陽、濟源等。老舍唯獨對濟南情有獨鐘,為濟南寫曠世銘文。在《吊濟南》中,老舍寫道:“四年雖短,但是一氣住下來,于是事與事的聯(lián)系,人與人的交往,快樂與悲苦的代換,便顯明地在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劃在心中;時短情長,濟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鄉(xiāng)。”在閉守的鄉(xiāng)土中國,老舍駐扎第二故鄉(xiāng)并昭告天下,證明他對濟南是真愛。
老舍為濟南寫了許多散文,《濟南的秋天》《濟南的冬天》《到了濟南》《三個月來的濟南》《吊濟南》《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賞》《非正式的公園》《春風》等等,篇篇經典,堪稱奇跡。老舍長住或短宿過許多城市,北京42年,重慶7年,倫敦5年,紐約4年,濟南4年,青島2年,新加坡1年,漢口半年,有些城市幾乎不提或僅提只言片語,例如倫敦、紐約、新加坡、漢口、重慶;北京和青島也寫得不多;只有書寫濟南是一系列散文,超過了任何濟南籍作家,可見他對濟南是真愛。
老舍是老實作家,自自然然,樸樸素素,喜歡亮出底牌,底牌成為招牌,招牌化身廣告,廣告升級藝術。濟南的名勝林立,風景眾多,老舍巧妙運用水文化打通濟南的經脈,使得整座城市舒展、活絡起來了。在《大明湖之春》中,老舍寫道:“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難找的東西呀。水,可大難找了。濟南城內據(jù)說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還非有個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備,這才顯出濟南的特色與可貴。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才明白了濟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這樣多呀?!崩仙釣闈狭脸龅恼信?,可謂爐火純青,鬼斧神工,“水城”是特色之旨,“泉,池,河,湖”是形式之構,“唯一”是可貴之意,有描述,有過渡,有總結,仿佛中國傳統(tǒng)的青綠山水畫《千里江山圖》。老舍在濟南原有的“泉城”之名上,增添了“水城”之實,極易令人聯(lián)想到“水城”威尼斯,瞬間擴大了心胸,打開了視野,遂有命名“東方水城”之思。這招牌實實在在挑動了讀者的神經,吸引了讀者的眼球,吊足了讀者的胃口。
濟南的“泉城”和“水城”,雅號并稱,卻不重復啰嗦,恰恰相反,兩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北方城市普遍缺水,冬天普遍結冰,難免干燥、堅硬。濟南彌補了缺陷,改變了人們的刻板印象。濟南的水,一年四季流淌、鮮活,而不是夏天變臭水,冬天變堅冰?!叭北WC了濟南的溫度,“水”保證了濟南的濕度,這使得“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成為無限可能。冬天的濟南更能彰顯水文化的無窮魅力,老舍在《濟南的冬天》中寫道:“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藻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窗?,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边@哪里是冬天呀?簡直堪比栩栩如生的春景圖,活水冒熱氣,水藻蓄深綠,垂柳拂姿影,染藍水晶天,紅屋頂、黃草山、小樹影琥珀般清明澄澈。判斷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猶如相機“咔嚓”一聲響,為濟南拍攝出如花似錦、精美絕倫的明信片。哪怕放眼全世界,能夠擁有兩個合為一體、名至實歸雅號的都市,除了濟南,恐無復數(shù)。
老舍把濟南喚做“水城”、“寶地”、“奇跡”、“樂園”,人間的伊甸園,這有違老舍謙卑、低調、平和的性格。但是老舍到底勇于說實話和真話,看到、感到、品到濟南的無窮魅力,任由豐沛情感隨水天去,為世人亮出濟南水文化的招牌雅號,那是暗無天日的現(xiàn)代中國保留的最后佳景和美圖。
老舍是幽默作家,擅長刻畫悲劇。若要得體展現(xiàn)大美濟南水文化,無疑是巨大挑戰(zhàn)。語言不能放縱胡侃,否則顯吹捧造作之嫌;不能浮光掠影,否則現(xiàn)筋削骨蝕之弱;也不能不痛不癢,否則致騎墻中庸之弊。老舍散文的語言沒有技巧,像生活本身一樣自自然然,清清爽爽,他說:“語言都是源源本本的,象清鮮的流水似的,一句連著一句,一節(jié)跟著一節(jié),沒有隨便亂扯的地方。”[1]老舍談語言,比作“清鮮的流水”,源源本本,句節(jié)相連,突出語言的流暢、鮮活風格,這本身就是濟南水文化的性格??梢韵胂?,老舍受濟南水文化的影響有多么深刻、深入。
老舍欣賞趵突泉,說到大泉之水的奇好和絕妙,寫道:“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鐘,你便覺出自然的偉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遠那么純潔,永遠那么活潑,永遠那么鮮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縮,只是自然有這樣的力量!”老舍寫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這是很本色的寫法。突然轉向“老翻滾”,令人想到大鍋爐里開水沸騰的壯觀情景,滾動、熱燙、蒸汽,定然震懾魂魄,產生敬畏心理,從而使人不敢正眼去看,這一事實是合理的。老舍進一步將“老翻滾”具體化為“冒,冒,冒”,堪稱絕筆:三個“冒”字連用,既表音,又達意,既突出節(jié)奏感,又強調動作感,場景結實飽滿;用逗號而不用頓號,強調“老翻滾”的持續(xù)和持久,用逗號則顯得氣短和氣衰;“冒,冒,冒”作為小排比句插入長排比名,長短句交錯,句式靈活多變,張力動感。節(jié)奏鏘鏘加速,文意層層遞進,上升到大自然充滿力量和神秘的境界。
老舍對小泉之水的筆力又是另一番格調,轉向生動有趣的氛圍:“池邊還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魚吐水,極輕快的上來一串小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著;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泡,大,扁一點,慢慢的,有姿態(tài)的,搖動上來;碎了;看,又來了一個!有的好幾串小碎珠一齊擠上來,像一朵攢整齊的珠花,雪白?!崩仙崾褂帽扔?、擬人和排比手法描繪小泉的態(tài)勢,均為日常生活化的語言,連續(xù)不斷的言語活動把各個水的單位加以分解,甚至具體到單個字、詞,不僅體現(xiàn)出老舍按照習慣說話的原則性,而且體現(xiàn)出類比構成的豐富性。與大泉之水的神秘相比,它更為切實、有味,彼此之間可視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之過渡與競爭,老舍完全將其寫活了。
老舍在《濟南的秋天》中,使用聚焦法描寫濟南的水:“以量說,以質說,以形式說,哪兒的水能比濟南?有泉——到處是泉——有河,有湖,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濟南是‘自然’的Sweet,heart吧?”這是一種具體而獨特的描繪,它的結構令人驚嘆,很難指出量、質、形式,泉、河、湖哪種是焦點,故而老舍很聰明地將它們聚焦于水,達到有趣、溫婉的和睦、和諧,彰顯東方古國的氣息、處世和智慧。這構成老舍書寫濟南水文化的哲學理念。
老舍的語言風格表現(xiàn)為清淺簡練,很少使用形容詞、副詞、新名詞和典故術語,最大限度地刨去那些雜糅、滯濘、負重的成分,即是摒棄語言“拖泥帶水”的弊病。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濟南水文化去污、淘濾、潔凈的功能。老舍洗心革面,認同和接受,熏陶和反哺,水到渠成把濟南水文化寫進諸多傳世散文篇章。
2009年11月13日,首屆中國水文化論壇在濟南舉行,主題是加強水文化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變。濟南舉辦論壇無疑打造了水文化的強市名片。實際上,濟南水文化的書寫傳統(tǒng)歷史悠久,數(shù)不清的名人在建構濟南水文化的名片上留下墨筆。趙孟頫《趵突泉詩》:“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時來泉水濯塵土,冰雪滿懷清與孤?!北M顯趵突泉水文化的壯觀浩大、清孤絕塵,大有天下唯我獨尊之勢。元好問《泛舟大明湖》:“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繡江眉睫間。晚涼一棹東城渡,水暗荷深苦無路?!痹娙斯P下的濟南水文化風景繽紛絢爛,恍若仙境,善用典故,逸遠幽深,韻味濃郁。古人為濟南水文化奉獻大量經典佳句,頌揚銘文,然而這種書寫缺乏謙和之美,表現(xiàn)為文人的自娛自樂,而非“與眾樂樂”;同時缺乏謙讓之禮,表現(xiàn)為邀功天下第一,不免產生高處不勝寒的“孤立”狀態(tài)。隨著中國步入現(xiàn)代社會,又恰逢“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的作家老舍,濟南水文化的書寫才發(fā)生了現(xiàn)代轉變。
老舍書寫濟南水文化,從來不用歷史典故和生僻語言,以彰顯文化主體健康發(fā)展。老舍信奉一條審美原則:“真正美麗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亂穿衣服的。”[2]現(xiàn)代散文作家好用歷史典故,每到一處地方,必定搬出與某些名人有關、與某些名句有關的東西,有向古人和文言求救的嫌疑。老舍寫濟南水文化,杜甫、曾鞏、蘇轍、李清照、胡纘宗、翁方綱、蒲松齡等寄給濟南水文化的千古名句之士,從未提及。這簡直是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情。然而老舍就是老舍,他要書寫現(xiàn)代濟南水文化,而非古代濟南水文化,那些佶屈聱牙的東西在他這里遭到拋棄了。在《濟南的秋天》中,老舍書寫“綠全借著水的清澄顯露出來,好像美人借著鏡子鑒賞自己的美”,最后來一句:“羨慕死詩人呀!”詩人作為書寫濟南的創(chuàng)作主體,徒有羨慕之情,從而使得濟南水文化主體脫穎而出。
老舍書寫濟南水文化,打破了古人慣常的頌揚性傳統(tǒng),而體現(xiàn)為批判性的現(xiàn)代轉變。老舍在現(xiàn)代立場和視野下,清楚地看到了濟南水文化帶給都市和市民的便利和福祉,故而老舍創(chuàng)作大量散文書寫它的與眾不同和難能可貴。但是,更重要的是,老舍看到了濟南水文化飽受世人破壞和摧殘,使得這一絕美的烏托邦圣境流于凡俗和毀滅。老舍很心痛,故而如同創(chuàng)作小說一樣,他再一次舉起“國民性批判”的手術刀,希望割掉國人的思想腫瘤。在《大明湖之春》中,老舍針對市民把湖水用壩劃開,圈成多塊“地”,用來種植蓮一類的莊稼,導致湖水熱氣騰騰,臭氣烘烘,他的建議是:“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開土壩,挖深了湖身,它當然可以馬上既大且明起來:湖面原本不小,而濟南又有的是清涼的泉水呀?!边@是一劑醫(yī)藥良方,老舍看病開方的姿態(tài)極為溫和、人性。在《趵突泉欣賞》中,老舍欣賞的美景遭到人為破壞,即,中國人征服自然的辦法:“那就是說,凡是自然的恩賜交到中國人手里就會把它弄得丑陋不堪。這塊地方已經成了個市場?!崩仙嵊昧撕艽笃鑼憟鼍暗泥须s、喧鬧、凌亂、丑陋、半洋半土、不中不西,將其作為活生生的嘲諷對象,希求國人停止這些惡行,還濟南一片人間凈土。
總而言之,老舍深愛濟南水文化,努力融入這一文化背景,渴望桃花源的田園生活,這是老舍散文體現(xiàn)出來的一個典型特征。老舍把濟南的水形容為“活水,清淺,鮮潔”,如果缺乏這一景致,“濟南定會丟失了一半的美”。美是文化的最高境界,所以保護濟南的水,就是保護濟南的水文化。老舍散文作為建構濟南水文化的藝術杰作,哪怕不能阻止野蠻勢力,但卻足以表現(xiàn)可以言說的經驗,那全是敞開心扉的交流與呼吁。“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老舍散文就是最好的源頭活水,我們再也無需贅言。
[1]老舍.我怎樣學習語言[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574.
[2]老舍全集(第17卷)[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