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翌晨
三主四環(huán)教學模式是我校教改的一個研究課題。其基本思路如下:“三主四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問題為主線按“自主——展示——訓練——反饋”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
如何把三主四環(huán)教學模式應用在選修四(反應原理)教學過程中,我們在實踐中進行了如下的探索。首先分析選修四的知識特點。其次歸納,通過實驗的結論、現象進行總結。最后,對總結出的規(guī)律原理進行應用。所以根據這個現實結合三主四環(huán)的教學模式,以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一課為例,設計了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問題生成課(原理形成課)
通過一定量的學生實驗或教師提供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比對,形成相關的原理,并針對所形成的原理提出問題。
通過學生進行實驗以及實驗的結果,學生提出相關的結論。由于學生的程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結論也有所不同。常見的有以下幾種:1.溫度和濃度會影響平衡的移動;2.增加反應物的濃度可以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3.溫度可以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學生所得出的問題:有如下的幾個方向:1.是不是升高溫度都能使所有都向反應向正反應方向移動?2.壓強能否對平衡造成影響?3.濃度的改變對平衡有哪些影響?
在進行問題生成課設計時,對于所選的數據和實驗必須典型,能夠明顯得出相關的結論,也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通過問題生成課能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形成化學的研究方法——由實驗得出結論,也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能力和總結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
二、問題解決課(原理應用課)
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向、方法。
由于學生對化學研究方法比較陌生,學校對于改變壓強來影響反應平衡也不具有相關的實驗條件,所以在這一部分解決問題時采用模擬數據來研究。選擇一個合適的反應利用其平衡常數通過改變相關的數據對比溶度積與平衡常數的關系來解決相關的問題。所以問題解決課一般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所需知識清單(這部分內容針對學生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的必需知識和方法進行羅列、填空),像化學平衡的移動所需的知識,濃度商的計算方法,如何利用濃度商來判斷化學反應的方向。第二部分:問題探究(這部分內容是針對學生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不同層次的提示指導學生完成相關的探究),這部分的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合適位置設計提示,即讓學生夠得到,又讓學生要努力思考才能完成,先利用濃度對平衡的影響來小試身手,再將壓強問題轉化為平衡問題進行思考,最后再處理溫度對平衡的影響。第三部分:形成結論(這部分內容是針對學生進行的探究總結出相關的結論),這部分可以單獨列出也可以與第二部分結合進行。
在進行問題解決課設計時特別要注意學生的程度,因為學生生源不同、層次不同,所以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在進行學案設計時要給學生一個思維臺階,讓學生可以按照一定的思路、方法一步一步完成相關的學習探究活動。不但讓學生能學會學,還要學的有趣,學得有味。
三、訓練課(原理應用實訓)
按學生找出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
訓練的目的是為了鞏固,所以要有兩方面的體現,第一:原理本身與習題的關聯的體現。學生在探究時掌握的是原理,但當知識以題目的形式體現出來時,學生往往不知所措,所以經常出現學時明白,一做就錯,這個錯不是錯在他不懂知識點,而是錯在他不知道這個問題應該用哪個知識點來解決。針對這個現象在設計鞏固練習時針對解題要有層次。第二:習題要有層次,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有基礎題,有提升題。
所謂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據不同的學生來進行教學,目前高中常見的班都有五六十人,老師在課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在以往的教學中就往往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聽不懂,一堂課下來總是難以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獲。通過三主四環(huán)模式,將學生的學習教到個人的手中,使得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獲,好生高收獲,弱生保基礎。在具體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要兼顧到所有層次的學生,教師的工作量,所花的精力就要更多,但這也使得學生能在學習獲得更多。
責任編輯韋英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