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鋒 朱蘭香
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的農業(yè)新技術,又稱為“水肥耦合”“隨水施肥”“灌溉施肥”等。水肥一體化是借助壓力灌溉系統(tǒng),將可溶性固體肥料或液體肥料配兌而成的肥液與灌溉水一起,均勻、準確地輸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采用灌溉施肥技術,可按照作物生長需求,進行全生育期需求設計,把水分和養(yǎng)分定量、定時,按比例直接提供給作物。
水肥一體化的兩大轉變:一是把澆地轉變成了澆作物;二是把澆水轉變成了澆營養(yǎng)液。
壓力灌溉有噴灌和微灌等形式,目前常用形式是微灌與施肥的結合,且以滴灌、微噴與施肥的結合居多。微灌施肥系統(tǒng)由水源、首部樞紐、輸配水管道、灌水器四部分組成。水源有:河流、水庫、機井、池塘等;首部樞紐包括電機、水泵、過濾器、施肥器、控制和量測設備、保護裝置;輸配水管道包括主、干、支、毛管道及管道控制閥門;灌水器包括滴頭或噴頭、滴灌帶。
水肥一體化技術適宜于有井、水庫、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質好、符合微灌要求,并已建設或有條件建設微灌設施的區(qū)域推廣應用。主要適用于設施農業(yè)栽培、果園栽培和棉花等大田經濟作物栽培,以及經濟效益較好的其他作物。
1.灌溉用水效率高。滴灌將水一滴一滴地滴進土壤,滴水時地面不出現(xiàn)徑流,從澆地轉向澆作物,減少了作物的棵間蒸發(fā)。同時,通過控制灌水量,土壤水深層滲漏很少,減少了無數(shù)的田間水量損失。另一方面,從滴灌輸水系統(tǒng)來看,從水源引水開始,灌溉水就進入一個全程封閉的輸水系統(tǒng),經多級管道傳輸,將水送到作物根系附近,用水效率高,從而節(jié)省灌水量。2.提高肥料利用率。水、肥被直接輸送到作物根系最發(fā)達部位,可充分保證養(yǎng)分的作用和根系的快速吸收。對滴灌而言,由于濕潤范圍僅限于根系集中區(qū)域,使得肥料利用率大大提高。3.節(jié)省施肥用工。特別對保護地內栽培的作物尤為明顯。過去傳統(tǒng)的灌溉施肥方法是每次是否要挖穴或開淺溝,施肥后灌水。而利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實現(xiàn)水、肥同步管理,可節(jié)省大量勞動力。4.可方便、靈活、準確地控制施肥數(shù)量和時間。根據(jù)作物需求營養(yǎng)規(guī)律進行針對性施肥,做到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實現(xiàn)精準施肥。提高利用率意味著施肥量減少,從而節(jié)省肥料。5.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不合理施肥,造成肥料的極大浪費,大量肥料沒有被作物吸收利用而進入環(huán)境,造成環(huán)境污染,通過控制灌溉深度,可避免將化肥淋澆至深層土壤從而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6.有利于應用微量元素。金屬微量元素通常應用螯合態(tài)(螯合態(tài):就是形成螯合物的狀態(tài),而螯合物就是在固-液界面上或固-氣界面上由多齒配體鍵結合形成的化合物),價格較貴,而通過滴灌系統(tǒng)可以做到精確供應,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施用成本。7.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局限性。由于該項技術是設施施肥,前期一次性投資較大,同時對肥料的溶解度要求較高。
水肥一體化是農業(yè)綠色發(fā)展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農業(yè)上由粗放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的一個模式。山東省農業(yè)部門從1997年開始試驗示范水肥一體化技術,為適應不同水源條件、不同管理條件、不同作物的水肥一體化技術發(fā)展需要,探索出了8種技術應用模式:蔬菜有單井單棚滴灌施肥模式、恒壓變頻滴灌施肥模式、重力滴灌施肥模式和噴水帶施肥模式;果樹有微灌(滴灌、微噴)施肥模式和輪灌微灌(滴灌、微噴)施肥模式;小麥有噴水帶施肥模式和可移動立式噴灌施肥模式。
適合單井單棚小面積或分散栽培農戶,采用小功率供水泵,選配適宜的過濾和施肥等設備,隨時提水進行灌溉施肥。
適合集中連片、組織管理健全的棚區(qū),一井供多棚,首部安裝恒壓變頻設備,選配適宜的過濾和施肥等設備,實現(xiàn)分棚灌溉施肥。
適合水源地較遠或地形落差較大的地塊,選配適宜的過濾和施肥等設備,需在高處配備蓄水池,靠高度差形成的重力進行灌溉施肥。
適合水源供水充足的地塊,選配適宜的過濾和施肥等設備。管帶成本較低,管道承壓與水泵要匹配。
適合面積較小的果園,一次即可全部灌溉,可采用滴灌或微噴的灌溉施肥模式,選配適宜的過濾和施肥等設備。
適合面積較大的果園,一次無法全部灌溉,需分片輪流灌溉,首部可安裝恒壓變頻設備,選配適宜的過濾和施肥等設備。
適合田間有輸水管道口的水澆地,安裝施肥設備,采用適宜的噴水帶。
適合面積較大的田塊,需配置較大功率水泵,選擇適宜噴灑半徑的噴頭。
水肥一體化系統(tǒng)由水源、首部樞紐、輸配水管網、灌水器、流量及壓力控制部件和測量儀等組成。
池塘、河流、渠水、井水等水質符合滴灌要求的均可作為滴灌的水源。
首部樞紐由水泵、過濾器、施肥器、控制和測控保護設備等組成。系統(tǒng)能否正常運行,除灌水器外,還須謹慎地選擇首部樞紐。所選首部樞紐,特別是過濾器,是系統(tǒng)的關鍵所在,過濾器是否能夠有效發(fā)揮作用,關系著灌水器是否能夠正常運行,一旦過濾器出現(xiàn)故障,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成千上萬只灌水器堵塞,造成系統(tǒng)報廢。
1.輸配水管網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三級管道。干管和分干管均可采用PE管材,管徑根據(jù)流量分級配置,工作壓力多為0.63Mpa(6.3kg/cm2);毛管目前多選用內鑲式滴灌帶或邊縫迷宮式滴灌帶;首部及大口徑閥門多采用鐵件。干管或分干管的首端進水口設閘閥,支管和輔管進水口處設球閥。2.輸水管網的布置。(1)干支管布置:干管分總干管和分干管,總干管從首部樞紐沿斗渠方向布置,分干管沿農渠方向(條田長方向)布置與總干管成樹枝狀分布;分干管單側各布置若干條支管直(垂播種方向),分支管平行支管布置;分支管上三通管雙向各接一根毛管,支管間距是毛管鋪設長度的2倍。干管鋪設的間距應嚴格控制在120m以內,一邊可控制60m。(2)毛管(滴灌帶)布置:滴灌帶可在作物播種后噴撒完除草劑后鋪設,如果苗期不需澆水也可在中期鋪,鋪設在兩壟中間,滴灌孔向上。
灌水器分為滴頭、滴灌管或微噴頭等。
根據(jù)水源、地形、種植面積、作物種類,選擇不同的微灌施肥系統(tǒng)。保護地栽培(設施栽培)、露地瓜菜種植、大田經濟作物栽培一般選擇滴灌施肥系統(tǒng),施肥裝置保護地一般選擇文丘里施肥器、壓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果園一般選擇微噴施肥系統(tǒng),施肥裝置一般選擇注肥泵,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選擇自動灌溉施肥系統(tǒng)。
根據(jù)種植作物的需水量和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確定灌水定額。露地微灌施肥的灌溉定額應比大水漫灌減少50%,保護地滴灌施肥的灌水定額應比大棚畦灌減少30%~40%。
一般來說,灌溉的標準是20厘米~40厘米深度土壤保持濕潤狀態(tài)為宜。灌水量的計算方式:首先根據(jù)行距計算出每畝灌水帶的總長度,再根據(jù)滴頭間距計算出總的出水點,再根據(jù)每個出水點的出水量,就能計算出每畝的灌水量。
灌溉定額確定后,依據(jù)作物的需水規(guī)律、降水情況及土壤墑情確定灌水時期、次數(shù)和每次的灌水量。一般來說,作物根部土壤用手一攥成團,土壤的含水量就達到了最佳狀態(tài),否則,就應該灌溉了。
適合滴灌施肥的肥料應該滿足以下要求:一是肥料中養(yǎng)分濃度較高;二是在田間溫度條件下完全溶于水,溶于水后不會產生沉淀;三是流動性好,不會阻塞過濾器和滴頭;四是雜質含量低,其所含調理劑物質含量最小,能與其他肥料混合;五是不會引起灌溉水PH的劇烈變化;六是對控制中心和灌溉系統(tǒng)的腐蝕性小。生產中常做為滴灌肥料的種類有:尿素、硫酸銨、硝酸銨、硝酸鈣、硫酸鉀、氯化鉀、硫酸鋅、磷酸二氫鉀等。
1.肥料溶解與混勻:施用液態(tài)肥料時不需要攪動或混合,一般固態(tài)肥料需要與水混合攪拌成液肥,必要時分離,避免出現(xiàn)沉淀等問題。2.施肥量控制:施肥時要掌握劑量,注入肥液的適宜濃度大約為灌溉流量的0.1%。例如灌溉流量為50m3/畝,注入肥液大約為50升/畝;過量施用可能會使作物致死以及環(huán)境污染。3.水肥耦合(灌溉與施肥在時間、數(shù)量和方式上合理配合)。按照肥隨水走、少量多次、分階段擬合的原則,將作物總灌溉水量和施肥量在不同的生育階段分配,制定灌溉施肥制度,包括基肥與追肥比例、不同生育期的灌溉施肥的次數(shù)、時間、灌水量、施肥量等,滿足作物不同生育期水分和養(yǎng)分需要。適當增加追肥數(shù)量和次數(shù),實現(xiàn)少量多次,提高養(yǎng)分利用率。應根據(jù)天氣情況、土壤墑情、作物長勢等,及時對灌溉施肥制度進行調整,保證水分、養(yǎng)分主要集中在作物主根區(qū)。4.滴灌施肥的程序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選用不含肥的水濕潤;第二階段,施用肥料溶液灌溉;第三階段,用不含肥的水清洗滴灌系統(tǒng)。
肥料的施用量應根據(jù)品種、地力、目標產量等因素合理確定氮磷鉀比例及底肥、追肥的比例。
施肥應遵循的原則是:農肥、化肥相結合,底肥追肥相結合,在施用氮磷鉀基礎上,適當配合微量元素。
要定期檢查維護系統(tǒng)設備,防止漏水,及時清洗過濾裝置。作物生育期第一次灌溉前和最后一次灌溉后應用清水沖洗管道系統(tǒng)。冬季來臨前應進行系統(tǒng)排水,防止結冰爆管,做好易損部件保護。
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成功,其意義絕不僅僅在于節(jié)水節(jié)肥本身,隨著這項技術在更大范圍的推進,它所引發(fā)的必將是中國農業(yè)由傳統(tǒng)邁向現(xiàn)代的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