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亮
萬里長城——屹立不倒的堅固堡壘 中國古代軍事防御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xù)不斷修筑了2 000多年,分布于中國北部和中部地區(qū)。從歷史記載來看,每個時代修筑長城的總長達10萬千米,就現(xiàn)代來說,即使有泥頭車和挖掘機,想要完成這樣的工程也是不可想象的。萬里長城永不倒,它是中國的標(biāo)志,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體現(xiàn)。
北京故宮——皇家宮殿建筑群 始建于永樂4年,至永樂18年建成,主要以南京故宮為參照,它是明朝與清朝時期的皇家宮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也被稱為紫禁城。故宮以大殿為中心,總面積大約72萬平方米,大大小小的宮殿共有70多座,房間多達9 000多間。故宮可謂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結(jié)構(gòu)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即排在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前。
秦始皇陵——神秘的帝王陵墓 建成于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guī)模龐大,設(shè)計完善的帝王陵寢,其充分體現(xiàn)出2 000多年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shù)才能。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nèi)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xiàn)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坑。
敦煌莫高窟——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shù)寶庫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16國的前秦時期,歷經(jīng)16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zhì)彩塑2 415尊,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宏大、內(nèi)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shù)寶庫。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繪畫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藝術(shù)。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敦煌作為中西交通的樞紐,在壁畫上不僅留下了商旅交往的活動情景,還留下了交通工具的形象資料。
樂山大佛——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 又名凌云大佛,開鑿于唐代開元元年,完成于貞元19年,歷時約90年。大佛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云寺側(cè),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fā)髻1 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靈渠——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等,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于現(xiàn)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興安縣境內(nèi),于公元前214年開始使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號稱“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靈渠連接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構(gòu)成遍布華東華南的水運網(wǎng),自秦以來,對鞏固國家統(tǒng)一,加強南北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加深各族人民的往來,都起到積極作用。
都江堰——無壩引水的水利工程 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chǔ)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fā)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qū)已達30余市縣、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jié)晶。
京杭大運河——最長的古代人工運河 始建于春秋時期,完成于隋朝,繁榮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流經(jīng)天津、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和浙江,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5大水系,全長1 797千米。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并且使用至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