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正所謂“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中職班級中,無論教師或?qū)W生都會犯錯。而針對犯錯誤的學生,若教師僅是采取批評的方式,必定難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對此,教師在面對學生犯錯時,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也當講究藝術(shù)性,如此方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關(guān)鍵詞:中職班級;問題;批評方式
任何階段的教育,教師批評學生均是常有之事,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都能接受并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然而在個別情況下,尤其是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學生,會將教師對自身的批評教育視為一種偏見而對教師產(chǎn)生敵意,以至于發(fā)生頂撞教師乃至故意與教師對著干的現(xiàn)象。從而使得教師批評非但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使師生關(guān)系陷入不和諧的狀態(tài)。當然,教師批評學生固然是因為學生犯錯,但教師也不能隨意地進行批評,而應(yīng)以恰當?shù)姆绞阶寣W生認識到自身錯誤,如此方能促使學生甘愿接受教師的指導,以改正自身錯誤,進而維護學生成長環(huán)境的健康與穩(wěn)定。
一、 批評不是懲罰,出發(fā)點是糾錯
此前,教師在面對學生犯錯時,通常帶有明顯的審判性,即僅注重批評的過程而幾乎不考慮學生是否認同,至于批評的出發(fā)點則是對學生錯誤提出相應(yīng)的處罰。而移情性的批評則是立足于學生個體的成長,認為學生犯錯在所難免,教師的職責便是要讓學生認識并主動改正錯誤,如此方能促進學生的成長。因此,針對學生犯錯時的批評,教師無論開導或斥責,均應(yīng)將目標集中于“糾錯”的過程,并選擇合適的場所與時間,方可避免打擊學生的自尊與自信心。
二、 批評不僅是曉之以理,更需要動之以情
上文中我們提到。當前,大多數(shù)教師在面對學生錯誤時,通常是采用審判性的批評方式。而所謂的審判性批評,則是一種注重批評的過程,僅是指出學生于何處犯錯,為何犯錯,隨后便擺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至于學生則是有感于冷冰冰的氛圍而被迫認錯。而移情性批評則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幫助學生分析面對同樣的事件該如何處理才正確,簡言之,即是讓學生自主認識到自身錯誤,如此方能促使學生虛心接受教師指導。幾乎所有中職教師都曾有過這樣的體驗,即平日里那些表現(xiàn)優(yōu)異且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在離校后并不會對教師存留特別的感激之情,反而是那些大家眼中的“問題學生”往往流露出對教師的不舍之情。而之所以產(chǎn)生這樣的現(xiàn)象則往往是因受移情性批評的結(jié)果。如學優(yōu)生因其在學習過程中,本身便嚴于律己,因而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也相對較少;而“問題學生”,因隔三差五便受到教師的額外“照顧”,因而與教師產(chǎn)生了更多的情感交流,以至于相比于學優(yōu)生,更能體會到教師愛的深切。
三、 準確把握批評的度,避免學生滋生消極心理
教師的批評絕不僅僅是要讓學生認識到眼前的錯誤,而是要透過錯誤影響學生將來,以防止類似情況的再次出現(xiàn)并蔓延。不可否認,任何形式的批評均不可避免地會對學生心理產(chǎn)生一定的刺激,因而若稍有處理不當之處,便極易滋生學生的消極心理,嚴重者甚至會讓學生此后表現(xiàn)更趨極端或是心灰意冷而不再積極改正自身錯誤。因此,教師的批評要嚴格把控其中的度,而合理度的把控便應(yīng)做到以下幾點:
(一) 場合適度
由于教師批評必定是建立在學生犯錯的情況下,因而場合的選擇尤為重要。為避免打擊學生自信與傷害學生自尊,教師應(yīng)盡量避免在大庭廣眾之下批評學生。與此同時,作為中職教師,堅決不允許出現(xiàn)背后指指點點的行為。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從而促使學生主動認識到自身錯誤并改正。
(二) 適度的語言
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作為中職班主任教師,其在批評語言的運用方面也應(yīng)始終堅持文明、健康的原則,即在做到以情感人的同時確保批評過程具有針對性,不挖苦、不諷刺。將自身的積極情感融入語言中,從而促使教師與學生于心理層面上產(chǎn)生共鳴,進而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班主任教師對自身的關(guān)心與愛護。
(三) 適度的時機
俗話說:“打鐵需乘熱”。所強調(diào)的便是對時機的把握。因此,面對學生錯誤,教師也應(yīng)慎選批評時機,若時機過早則各方面條件均不可能成熟,如此不僅無法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且可能讓局面陷入僵持;而時機過晚則會因時過境遷而讓批評失去原本的意義。可見,唯有適當?shù)臅r機方能扣人心弦,并讓批評的效果得以長時間保持。
(四) 選擇適度的方法
中職教師所面對的學生,因其本身便相對較為“頑劣”,因而若使用的批評方式存在偏差,將極易導致批評的效果走向期望的反面。因此,作為中職班主任教師,應(yīng)格外講究批評的方式與方法,如反向誘導或旁敲側(cè)擊的方式,不僅能讓學生認識到錯誤的本質(zhì),且能同時照顧到學生情緒,從而達到理想的批評教育效果。
總之,針對學生的批評教育要遠比單純的表揚學生要難很多。因在批評教育過程中,教師既要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又要同時照顧學生情緒,因而從藝術(shù)性方面來看,批評也遠比表揚更加難以掌握。對此,作為中職班主任教師,應(yīng)務(wù)必以冷靜的態(tài)度去面對學生錯誤,繼而采用正確的批評方式并挑選合適的場合,如此方能在照顧學生情緒的同時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衛(wèi)平.中職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方法與技巧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6).
[2]甘林燕.淺談中職學校班級管理存在的幾個問題[J].管理學家,2011.
作者簡介:王蓉,江蘇省徐州衛(wèi)生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