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tǒng)的對話教學模式?jīng)]有突出語言的整體性,留在學生記憶中的只是些零散的單詞和句子。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孤立地學習語言時,獲得的只能是一些零散的構件,且這些構件基本上處于零散無序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既容易遺忘,又不利于在語言輸出時及時調用。本文筆者結合三節(jié)對話教學課例,談一談自己對于Lets talk板塊教學的理解和策略。
【關鍵詞】Lets talk;語用;語篇
【作者簡介】任媛,浙江省溫州育英國際實驗學校。
小學英語教材中對話(Lets talk)占現(xiàn)行所有版本高段教材內容很大的比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我們日常教學中,高段舊的對話教學模式始終跳不出“重語言知識的學習,輕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的怪圈,學生識記了很多對話卻不會實際應用,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依然薄弱。究其原因,在設計Lets talk板塊的學習活動時需要把握以下三點:
一、教學目標精準定位語用能力
樹立語篇意識,優(yōu)化對話教學。將對話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將所要學習的語音、詞匯、句型等知識融入到合適的語篇中整體感知、理解和運用,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語言,在真實的任務中運用語言。從這一理念出發(fā),我們的教學目標定位就要從傳統(tǒng)的知識點的識記和再現(xiàn)轉換到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
例如,2016年4月15日,課題組成員在執(zhí)教人教版英語PEP Book6 U4 When is your birthday? Part B Lets talk一課中,語言知識與技能的目標設定為:(1) 能夠在情景中運用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和My birthday is on April 4th。詢問并回答有關生日日期的內容。(2) 能使用What will you do for____? Ill____.詢問并表述如何為他人過生日。
根據(jù)以上目標,教師依次設計了如下 5 個活動:(1)課前播放歌曲
二、活動設計進程依托語篇主題
基于語篇意識的高段對話教學目標定位確定后,隨后展開的活動設計教學活動流程設計也發(fā)生了深刻的改變,語篇意識下的教學活動設計則變革為:從“話題表達”到“嘗試語篇表達”再到“語篇范本理解”最后到“語篇個性表達”,處處體現(xiàn)指向語用的邏輯模式。
為此,我們在對話教學活動設計中,嘗試了高段對話課型緊緊圍繞著語篇文本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而展開,由激發(fā)學習興趣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入手,通過聽讀文本和問答等活動推動體驗理解語篇的輸入環(huán)節(jié),再通過圖文配對、輔助文本和多媒體的演繹充分展示語篇中的語言現(xiàn)象,并逐步過渡到對這些語言現(xiàn)象的學習、操練和初步應用,最后創(chuàng)設類似的新情境,設置需要運用新知及整合舊知或生活經(jīng)驗的問題或任務,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地進行語用輸出。
三、教學情境與認知世界要一致
語篇的情境建構在本質上要求學生記憶中的認知與語篇提供的背景知識不相沖突,能構成完整一致的認知世界。因此高段對話教學活動設計的語篇情境需要完整、一致。
以Z老師的研討課A nature park一課為例,教師采用各種銜接、連貫手段即保障了語篇的整體性、情境的一致性。
如,在Warming-up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和學生通過free talk激活舊知、帶入情境。S: There is/are… in my school.
T: What can you do here?
S: I can…
T: Cool! Lets … next time.
然后通過歌曲引出話題 A nature park,引出相關的新詞,并在校對時自然而然地直接拋出本課的重點句型Yes,there is./No, there isnt.
引導生用Yes,there is./No, there isnt.
教師從課堂伊始就將學生置身于學習的語篇情境中來,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設計在一個大的主題情境之中(A nature park),并沒有為了完成不同的知識任務和設計各種零散的小情境。這樣,有利于引起學生的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對新課的學習起到了較好的鋪墊作用。
總之,在Lets talk板塊的教學中,學生必須通過大量有針對性、情境統(tǒng)一、有真實意義的學習活動來感受和理解所學語言知識。學生在進行語言的反復感知之后,逐步形成語言技能,并能夠在真實語境中學以致用:用英語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感情,從而達到Lets talk板塊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莫雷.教育心理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