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泰山斗母宮歷代尼僧初考

2018-01-29 15:28:31
泰山學院學報 2018年5期
關鍵詞:重修泰山

侯 曉 琳

(泰山管委紅門管理區(qū),山東 泰安 271000)

斗母(又作姥)宮原稱“龍泉觀”,位于泰山龍泉峰西南的主盤路東側,是泰山一處重要廟宇。斗母宮雖是道家場所,可很長時間內有尼僧入住,是佛道文化相互融合、共生的場所之一。對斗母宮尼僧的歷史,以往學者研究中已多有涉及。有學者從斗母宮尼僧從妓這一狀況,揭示了佛教世俗化的現象。本文擬以斗母宮內的石刻碑文為基礎,搜集歷代游記、筆記等有關描述,參照前人的研究,試對斗母宮的住持及著名尼僧加以探尋。

一、斗母宮歷代尼僧考述

斗母宮尼僧宗派屬于臨濟宗,臨濟宗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唐代義玄創(chuàng)建。因義玄住在鎮(zhèn)州(今河北省正定縣)滹沱河畔的臨濟院,所以稱為臨濟宗。斗母宮照壁上嵌有“臨濟正宗比丘尼世系圖”碑,道光二十四年(1844)立,內有四十八代字輩,即“智慧清凈、道德元明、真如性海、寂照普同、心源廣緒、本覺昌榮、能仁正果、長衍寬洪、為傳法印、金悟惠隆、堅持戒定、永繼祖宗?!痹谏狭兴氖舜?,最早入主斗母宮者,為十一代性江,一直傳到正品的徒弟,共有十八代尼僧。其中,在碑刻中出現的住持有九代人,分別是性(性江)、海(海住、海銀)、心(心海)、源(源興、源志)、廣(廣平)、緒(緒魁)、榮(榮桂)、能(能慶)、正(正品)字輩(同一字輩算作一代住持)。據斗母宮周圍老居民回憶,正品的師叔仁德曾任住持,加上仁德,共歷十代住持(中有一代住持法名待考)。斗母宮數代尼僧篳路藍縷,在自身修行的同時,也造就了斗母宮不可抹去的一段歷史。

據碑文及文獻,并根據對有關人員的走訪,初步考證出有如下重要尼僧及住持。

1.性江:臨濟宗尼僧第十一代,斗母宮第一代住持,青州博興人,本在青州觀音堂任住持,明天啟年間來到斗母宮,可稱為斗母宮開山祖。清康熙年間,她在北京廣濟寺住持真寬及普照寺高僧元玉的幫助下,四方募捐,幾十年內,先后重修了斗母宮正殿,創(chuàng)建了觀音殿,建臺基,修院墻,重塑了神像?!抖纺笇m新建白衣殿記碑》①載:

明天啟初年,因無真實主人看守香火,則百工俱廢,門戶蕭然。噫!神圣至靈,然非正人相佐,亦無效矣。而又況夫君不得臣,父不得子,欲及家齊國治,以能遂立洪功大業(yè)于數十百世之后者與,誠哉樹人之智良可貴也。彼時十方檀信聞有青府博興比丘尼性江,在本州蕭府觀音堂住持,道名遠振,真實可佳,即延入其內為主其事。于是性江率諸徒侶,四方募化,篤志辛勤若干日,先為重修斗母宮正殿;又辛勤若干日,于正殿之后建觀音殿一座,內塑觀音圣像;……又辛勤若干日,于臺之上立其垣墻,整其門戶,建其禪室廚庫等房;又辛勤若干日,重為新裝斗母、大悲一應神圣等像。

2.海住、海銀:住持性江的愛徒,斗母宮第二代住持,跟隨師父潛心修行募化,重修斗母宮。清康熙年間,性江已是暮年,遂命弟子海住、海銀代她主事。當時海住雖然已是花甲之人,苦行焚修,四方募化,在正殿東新建了白衣殿。《斗母宮新建白衣殿記碑》載:

康熙丙午(1666),性江為自老邁,不能勤勞,即命弟子海住、海銀代主其事。海住今年將六十,備守清規(guī),堅奉戒律,亦為苦行焚修,募化四方善信,又于正殿之東新建配殿一座內塑白衣送生子孫等像,以盡出家報答君親師長檀越之志。

3.心海:為斗母宮第七代僧,乾隆年間任住持,原名寬洪,從北京天仙庵來到斗母宮,駐錫未歸,四方募化,重修前殿,新建了聽泉山房、后殿東西配殿,并邀請?zhí)┌仓h即后來的直隸知州張鳴鐸題寫了宮名?!吨匦薅纺笇m前后殿東西配殿記碑》②載:

寬洪和尚,……剃度京都天仙庵,法名心海。緣十三年(1748)大差經過,眾仰其名,延請來泰。見其儀度莊雅,經卷通達,庵中遂師事之。寬洪亦戀此名山,地僻人靜,洵為焚修之所,遂駐錫不歸。凡四方來游者,遂隨喜出資財,重修前殿,妝塑斗母娘娘像。次修后殿,中塑子孫圣母?!始孜?1774)、丁酉(1777),東西配殿落成。復于東殿之后更辟門戶,對青山,列錦屏,隅北出泉,流水清音。藩憲徐大方伯(恕)憩于此,因額題“聽泉山房”。邑侯張刺史亦題聯于左右,有“誰無仰止高山志,為有源頭活水來”之句,并自題“斗母宮”三字匾于大門。

后來,心海領著徒弟源興等四方叩頭募捐,積少成多,又創(chuàng)修了鐘鼓樓,此樓成為了泰山上最精致的鐘鼓樓,也是全國少有的帶斗拱的鐘鼓樓。《創(chuàng)修斗母宮鐘鼓樓記碑》③載:

蓋聞泰岱作鎮(zhèn)……住持心海率徒源興復叩募四方,檀越競擲金錢,積少成多。于是鳩工庀材,建樓筑臺,懸鐘置鼓于其中。

心海任住持期間,斗母宮逐漸走上了鼎盛時期,香火旺盛。從斗母宮院內的《劉義厚等捐資題名碑》④、《高恩等進香碑》⑤可以看出,當時香客眾多,匯集于斗母宮,捐舍資材,祈求神靈庇佑。

4.源興、源志、源慶:住持心海的弟子,斗母宮第八代僧,源興與源志曾任住持,他們跟隨師父四處募化,重修斗母宮殿,新建聽泉山房、鐘鼓樓等建筑。嘉慶年間,源興作為住持,和源志繼承師父遺愿,再次大規(guī)模重修斗母宮。據《重修斗母宮記碑》⑥載:“壬戌(1802)之秋,友人繡章徐太學過余,以修宮之記囑余。”道光年間,源志成為住持,又率領九代孫廣禎、廣平暨十代孫緒成、緒強、緒奎進行了大規(guī)模重修?!吨匦薅纺笇m記碑》⑦載:

自明嘉靖中重建,迄今二百余年,雖間有補葺,抑漸頹矣?!澫挠惺资挛褐潞椭T君輒屬余為記,乃知已為南大門、東配殿、鐘鼓二樓、捲棚三楹,經始于六月十三日,落成于七月間。

5.廣平、廣禎:斗母宮第九代僧,源志的徒弟,跟隨師父多次參與重修斗母宮,廣平任住持。道光后期,廣平與徒弟緒魁、緒齡重修了西配殿、山門及高老橋,后又重修了后殿和西廂房。《重修斗母宮后殿西配殿記碑》⑧載:

道光十七年(1837)修前山門,二十二年修高老橋。蓋廟后臨深澗,石橋跨乎其上,固盤道之沖而上下所經由者也。至二十三年,復鳩工庀材,修后殿及西廂房,統計所費不下數千緡。

隨著清朝由盛轉衰,斗母宮的募捐修繕工作也逐步走下坡路了。咸豐五年(1855),廣平仍然任住持,她帶領著徒弟緒魁、緒齡及本字輩、覺字輩、昌字輩、榮字輩的徒孫們又重修了大殿、觀音殿和東配殿?!吨匦薅防汛蟮钣^音殿配殿暨東殿記碑》⑨載:

繼又敬募善信,積十余稔得金錢若干,盡出所儲,修前殿奉斗姥,建東殿供觀音,徹殿旁舊廈作廳事五楹,廟貌固極其巍峨,即齋宿退休,亦皆有所,計工凡兩閱月而始告成。

6.緒魁、緒齡:住持廣平的徒弟,跟隨師父多次參與斗母宮的募捐修葺工作。緒魁(號妙山)為斗母宮第十代僧,任住持,光緒初期,她帶領十一代孫本三,十二代孫覺良、覺鳳,十三代孫昌福,十四代孫榮重,十五代孫能祥、十六代孫仁秋等重修了山門、鐘鼓樓等。此時的斗母宮也達到了尼僧最多的時候?!抖防褜m重修山門鐘鼓樓記碑》⑩載:

今皇帝御極之元年(1875),住持尼妙山者,念山門之漸圮,鐘鼓樓之浸敝,欲更新焉,使其徒侄增常、徒孫耐誠等,廣募善緣,得布施資若干金,鳩工庀材,俾門與樓之規(guī)模加宏廓焉,繼此而各院禪房或補葺,或涂塈,以漸整飾,閱數十日而工始竣。

7.法霖:斗母宮第十四代僧,又名榮桂,為斗母宮尼僧恢復梵修做出了貢獻。光緒二十九年(1903),泰安知縣毛澂以斗母宮尼不守清規(guī),下令將其全部遣歸;恢復龍泉觀古名,改派道士住持。數年后,麻塔尼法霖(易名榮桂)來此,表示愿謹守戒律,又得士紳賈鶴齋等為之斡旋,獲準返宮。斗母宮自此恢復原名,尼僧重新回廟,以榮桂為住持。惟宮尼剃度守戒與常僧相同,無復昔日綺艷景象。對此《重復斗姥宮增修記》有所記述:

有邑宰以誤聽,逐比丘,易道眾,復名曰龍泉觀,游者皆過門不入,不獨紗櫥寶幔蛛網成塵,即斗姥宮之名亦滅沒而不知。嗚呼,衰亦甚矣!法霖感廟貌之傾頹,憫佛法之淪替,乃銳然以修復自任。陳于邑宰,邑宰感其誠,為復舊名,仍令住持其中。

到了民國時期,斗母宮又一次得到了大規(guī)模的修建。住持法霖帶領徒弟能慶、徒孫仁盛等四方化緣,遠近募資,對各殿、樓、亭臺重加修葺,恢復了舊貌,香火也日益興旺。據《重復斗母宮增修記》載:

法霖乃清修梵行,儉衣菲食,募資于遠近諸善士,重加修葺,傾者植之,朽者易之,漫漶者藻繪之,黝黯者丹雘之,閱三年而告成。一時輪焉奐焉,莊嚴寶相,頓復舊觀,香火日盛,此豈非得人之效哉!

法霖任住持期間,當地名人趙爾萃因常去斗母宮,于1914年捐資修建了寄云樓,并在樓前開鑿了“天然池”,方便了宮內用水。趙氏還親自撰書《天然池記》,云:

今夏來斗母宮,比丘法霖導余視其廟之南有廢圃,因教之架石梁以為渠,就坎窞而鑿池,不三旬而工蕆。昔之蕪穢不治者,轉瞬而為之勝地矣!法霖索余題名,因之有感焉。夫泰山之水,天然也,不知閱幾千百年矣?!蛞蕴烊幻涑?,并抒此意為之記。丙辰七月朔日,傲徠山民趙爾萃并書。

8.能慶:斗母宮第十五代僧,任住持,曾跟隨住持法霖大規(guī)模重修斗母宮。斗母宮院內立有《泰山行宮碑記》,介紹人為住持能慶,碑文記載了香客徐松巖五次登泰山為母親祈福,每次上山時他都是披散著頭發(fā)、光著腳登上六千七百余級臺階到達山頂,而他自己卻是毫發(fā)無損。他還多次來到斗母宮上香。通過碑文可以看出,斗母宮香火旺盛,備受香客推崇。

9.正品:斗母宮第十七代僧,最后一任住持,泰安山口人,俗姓孫。據她回憶,解放后到“文革”前,斗母宮的尼僧只剩下了四個人,分別是:能祥、仁德、仁義和她自己?!拔母铩敝?,宮內神像全被破壞,尼僧被趕出。直到1979年,正品才回到斗母宮,并于1980年參加佛教協會第四屆全國代表會議,被選為理事,1986年被吸收為泰安市政協委員。至1988年病逝。此后她的兩個徒弟果紅、果臣也離開了斗母宮。至此,斗母宮的尼僧時代就結束了。

二、斗母宮尼僧的修行特點

清乾隆以后,斗母宮尼僧通文字、善酬對,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宦室婦女,入廟上香休息。清末學者趙新儒在《新刻泰山小史》中寫到,這里“幼尼皆妙婉秀麗,解文字,衣裝如美少年。其室宇陳設,飲食供客,極其豪奢,故游客多樂而忘返?!睋〕终坊貞浾f,光緒年間斗母宮年輕的尼姑不削發(fā),留著大辮子,穿紅戴綠,涂脂抹粉,致使一些城鄉(xiāng)紈绔子弟入廟流連。不過,從妓僅是斗母宮尼僧一個歷史階段的生活方式,在更長的時間段內,她們還有另外的修行特點。

(一)嚴守佛法,生活清苦

住持正品回憶說,從清末尼僧重新入主斗母宮后,修行戒律開始嚴格:入宮先認師父,嚴守五戒,在本宮修行幾年后,要到北京大寺“受戒”。受戒時,用戒香灸燒額頭或手腕,灸成數個黑疤,作為完成受戒的標志;誦經和禮神的任務較重,因為廟內奉祀的神像多,每天早、晚都要念經拜禪,每月逢單日在北院正殿前念經,雙日除念經外,還要拜禪。每逢神佛節(jié)日,都要舉行祝拜儀式,在儀式上要誦念全經;宮內一般的尼僧平時要進行繁瑣的禮神活動,每天早、晚兩次向各神上香,逢六月、臘月和每月初一、十五,除上香外,中午要增加一次送食。即各神龕前送一碗水、一碗米,放在供臺上,晚上把水和米澆撒在殿門內外。斗母宮尼僧集體生活,吃大鍋飯。吃齋分為兩種,一是吃全齋,即長年吃素,一種是吃花齋,即每年六月、臘月和每月的初一、十五吃素,其它時間可以吃葷。收入主要有拴娃娃、香火、賣茶水錢及外出化緣,生活較為清苦。

(二)助人求子,結交善緣

斗母宮作為泰山上道教與佛教文化互相融合的場所,既供觀音菩薩,又奉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民間俗稱“泰山老奶奶”,是泰山影響力最大的女神。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能扶弱懲惡,為人送子,有求必應。在民俗信仰中,觀音菩薩也是能賜福保佑的神仙。在老百姓心中,斗母宮的許愿求子十分靈驗,一旦遇到生育方面的問題,便會到這里燒香磕頭,祈求神靈賜子。迄今斗母宮內建筑墻體上還有麒麟送子的磚雕圖案。這一點從廟內的石刻碑文也可以看出,《斗母宮新建白衣殿記碑》載:“白衣送生子孫殿也,能滿世人求子之愿”,《高恩等進香碑》載:“斗母宮更為靈應,求子得子,求孫得孫。”清末總兵張勛、衍圣公孔令貽親自到宮內拴娃,最后都達成心愿,施舍重金。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在1922年題寫了“膚寸升云”匾,至今還掛在宮內。斗母宮尼僧幫助求子的人拴娃娃,結交善緣。眾多香客得償所愿后,大多向斗母宮捐資舍財,為廟內宮殿、亭臺的建造、修繕貢獻了力量。

(三)結交權貴,化緣修繕

從斗母宮碑刻及相關文獻材料上可以看出,斗母宮與王公貴族、地方權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自明朝開始,斗母宮就與皇家結緣。據《太監(jiān)進香題刻》載,明天啟三年(1623),內宮太監(jiān)來斗母宮進香,多達十幾人。到了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奉孝慈太后來泰山祭祀,曾到斗母宮上香。自此廟內香火興盛,士紳顯宦紛紛助修。清乾隆間建修鐘鼓樓碑記中,捐修官吏多達60余人。世襲衍圣公孔憲培、孔慶镕均與斗母宮結緣,捐修鐘鼓樓等。到了民國碑刻上,衍圣公孔令貽、長江巡閱使張勛的名字也赫然在目。近代維新領袖康有為也與斗母宮有不解之緣。其參與丁巳復辟活動失敗后,曾來到斗母宮隱居,委托住持法霖買到宮南河東關廟別墅一處,法霖還將廟東山場送給了康氏。法霖任住持期間,多次尋找靠山保護寺廟安全,前有泰安寓公“趙家公館”(趙爾巽家族),后有山東軍務督辦張宗昌。與這些權貴們保持良好關系,不僅維系了寺廟的安全,還使宮宇得到捐修。趙爾萃參與捐修寄云樓,開挖“天然池”,并親自撰書碑文。一時文人墨客紛至沓來,題寫了大量匾聯,成為藝文盛事。

(四)篤學通文,尤善酬對

斗母宮的尼僧多因家境貧寒,迫于生計而遁入空門,大多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出家入宮。在眾多清人雜記中都提到了這一現象,“余至時,但有二少尼,一曰仙亭,一未問其名,老尼綏綏然,款客甚殷”(見清林紓《畏廬瑣記》);“一老尼一正巽外,尚有一稚尼,度之,不過十一二齡耳”(見民國袁克文《辛丙秘苑·寒云日記》)。據正品回憶:她入廟時才七歲,爹媽養(yǎng)不起,“明目投胎”來到斗母宮,廟里請了周圍證人與正品父親一起吃了酒席,立下字據,削發(fā)換服,小姑娘自此遠離父母,與青燈古佛為伴。幼尼入廟一般由師傅教念經文識字,清光緒年間廟內專門聘請文化教師,給幼尼講授四書和經文。這些都增加了尼僧的文化素養(yǎng)。據清人《王鐘霖日記》載:“夢仙吐囑風雅,性情聰慧,一時士大夫登山者,無不樂與之接談,贈答極多,張壽泉刺史欲為刊集。戊午(1798)九月,余再見之,已如漁洋賦《秋柳》時矣。屬留題一聯:‘夢為胡蜨常如我,仙比鴛鴦果羨誰?!?文中張壽泉即泰安知縣張鳴鐸,尼僧夢仙應為心海弟子。)可見尼僧的文學素養(yǎng)是很高的。所以在很多文人留下的筆記或游記中都提到了斗母宮尼僧,比如劉鶚《老殘游記續(xù)》、金安清《泰山游記》、張謇《張謇日記》等。日本近代著名學者后藤朝太郎曾以親身經歷對斗母宮尼僧的生活進行了詳實記錄,提到尼僧熱情招待入廟休息的客人,與他們親切融洽的交談。這是斗母宮尼僧不同于他處的突出特點。

[注釋]

①此碑在斗母宮白衣殿前,立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住持比丘尼性江及徒海住、海銀同立。

②此碑在斗母宮院內大殿前,立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住持比丘尼心海暨徒源興、源慶、源志等同立。

③此碑在斗母宮大殿前,立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住持比丘尼心海暨徒源興、源志等同立。

④此碑在泰山斗母宮前院東向,立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住持戒尼心海,徒源興、源志立。

⑤此碑在泰山斗母宮前院,立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住持比丘尼心海暨徒源興、源慶、源志。

⑥此碑在泰山斗母宮中院南側,立于清嘉慶七年(1802),住持比丘尼源興、源志暨住徒廣禎、廣平等同立。

⑦此碑在泰山斗母宮中院東側,立于清道光元年(1821),住持源志,比丘尼廣禎、廣平暨侄緒成、緒強、緒奎同立。

⑧此碑在斗母宮院內白衣殿前南側,立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住持比丘尼廣平暨徒緒魁、緒齡等立石。

⑨此碑在泰山斗母宮山門外盤道西側,立于清咸豐五年(1855),比丘尼廣平暨徒緒魁、緒齡,孫本正、本在、本煥、覺良、覺玉、覺德、覺鳳、昌寶、昌元、昌明、昌福、昌安、榮法、榮襄立石。

⑩此碑在斗母宮山門外盤路西側,立于清光緒元年(1875),住持尼緒魁,徒侄本三,孫覺良、覺鳳、昌福、榮重、榮順、榮法、榮相、榮春、榮冬、榮巧、能祥、能根、能松、能哲、能秀、仁秋立石。

猜你喜歡
重修泰山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線上建課重修的探析
山西青年(2024年2期)2024-02-20 10:57:18
泰山之行
學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續(xù)改進路徑研究
泰山日出
《登泰山記》的打開方式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2:42
泰山的形成
奇妙博物館(2018年8期)2018-08-22 06:15:10
敦煌寫本《曹議金重修開元寺功德記》考釋
敦煌學輯刊(2017年2期)2017-11-09 03:01:48
泰山吟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50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養(yǎng)人像蠡探
敦煌學輯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26
南木林县| 交城县| 府谷县| 公主岭市| 临西县| 林芝县| 汶上县| 利辛县| 六枝特区| 武城县| 志丹县| 铜鼓县| 喀什市| 牙克石市| 博爱县| 克什克腾旗| 稻城县| 镇宁| 花莲市| 淮阳县| 陇川县| 九龙县| 苍梧县| 错那县| 庆城县| 黄陵县| 青海省| 兖州市| 韶山市| 平阴县| 凤阳县| 裕民县| 普兰县| 安福县| 长武县| 当阳市| 金秀| 伊金霍洛旗| 周宁县| 崇仁县| 高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