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先
?
劉勰夸飾觀辨析
李光先
(梧州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廣西 梧州 543002)
夸飾的本義是夸張和矯飾。夸張指直接對事物進行夸大、縮小,矯飾指借助具體事物進行矯飾,從而夸大、突出抽象事物的奇特??鋸堄糜诰唧w的物和人,矯飾則適于抽象事物??滹椀脑瓌t有四:一是依據(jù)事實,二是符合義理,三是抓住要點,四是要有節(jié)制。《文心雕龍?夸飾》篇包含的文藝思想包括:宗經思想、征圣思想、奇正思想、中和思想。
劉勰; 《文心雕龍》; 夸飾觀
《文心雕龍·夸飾》篇(后文簡稱《夸飾》)是《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剖情析采”中的一篇,系統(tǒng)闡述了劉勰的夸飾觀,是自先秦以來第一篇討論夸飾的專題論文,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然而該文尚有夸飾的本義、夸飾適用范圍及原則、夸飾包含的文藝思想等若干問題需要辨析說明。
對于《夸飾》篇中夸飾的理解,學界有兩種看法。一種觀點認為夸飾等同于夸張。如周振甫認為“《夸飾》講夸張的修辭手法?!盵1]214詹锳先生也持與此類似的觀點。另一種觀點認為夸飾有兩方面含義:夸張和矯飾,這一派的學者有滕福海、馮學勤、張國成等。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探求其本真,只有回到文本,對《夸飾》篇進行細讀。
首先從《夸飾》[2]461-463篇第一段舉的例子來看,“嵩高極天”“河不容舠”“子孫千億”“民靡孑遺”“襄陵舉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論”這六個例子形成一個層次,劉勰用“辭雖已甚,其義無害也”來評論。接著,劉勰用“鸮音”“變好”、“荼味”“成飴”這兩個例子又形成了一個層次,并用“故義深褒贊,故義成矯飾”來評價。據(jù)此,第一個層次“辭”“甚”就是夸張,第二個層次談“矯飾”。兩個層次有敘述有議論,各表一義,這是很明顯的。這是從用例來辨析。
二從“夸”“飾”二字在《夸飾》篇文中的應用來看,“夸”“飾”二字在并列句和對句中分開使用,表示兩個意義:
1.“此欲夸其威而飾其事,義暌剌也?!?/p>
2.“莫不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也。”
3.“然飾窮其要,則心聲鋒起,夸過其理,則名實兩乖?!?/p>
4.“使夸而有節(jié),飾而不誣?!?/p>
以上四個句子,第1個例子“而”字兩邊是并列的短語,各表一事,古代漢語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文心雕龍·宗經》篇“文麗而不淫”。第2、3、4三個例子是對句,對句在駢文中最忌上下句表一義形成合掌。合掌與《文心雕龍·麗辭》中的“對句之駢枝”類似,都是兩句表一義。據(jù)此推測,劉勰反對這類兩句表一義的對句。因此,這三個對句上下句各表一義,即“夸”“飾”各表一義。
由以上分析可知,夸飾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夸張,二是矯飾。那么夸張和矯飾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滕福海認為,其“夸飾”包括:一是過甚其詞而不改義的夸(夸張),二是過甚其詞而且改義的飾(矯飾)???,屬于對象狀貌數(shù)量上的增減,屬于量變,變形;飾,屬于對象性質上的改變,屬于質變,變性。兩者都源自主體對客體的特殊認識感受。就對事實本來面目的改變而言,“飾”比“夸”性質更重;就藝術對生活的表現(xiàn)力而言,“飾”比“夸”強度更大,具有更強的表情性。對“飾”作出理論闡發(fā)要比對“夸”更后起更難能。[3]512
這個說法用量變與質變來區(qū)分夸張與矯飾有一定道理。然而還可以進一步闡明?;氐健犊滹棥菲纯鋸埖牧鶄€例子“嵩高極天”“河不容舠”“子孫千億”“民靡孑遺”“襄陵舉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論”,這六個例子夸張的對象分別是嵩高、河窄、子孫多、民少、洪水大、流血多,這些都是具體可見的事物。那么看矯飾的兩個例子“鸮音”“變好”、“荼味”“成飴”,第一個例子出自《詩經·魯頌·泮水》:“翩彼飛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盵4]162第二個例子出自《詩經·大雅·綿》:“周原膴膴,堇荼如飴”[4]119。第一個例子矯飾“鸮音”感恩“變好”,夸張的對象是魯國的教化,教化是抽象的事物;第二個例子矯飾“堇荼”“成飴”,夸張的對象是土地的肥沃,即地力。“鸮音”與“堇荼”是作者借以表達夸張的具體事物,最終夸張指向抽象的事物教化和地力。
綜上分析,可以認為,夸張指直接對具體事物進行的夸大、縮小的過甚之辭;矯飾指借助具體事物進行矯飾,從而夸大、突出抽象事物的奇特之辭。這就是夸張和矯飾的區(qū)別。至此,夸飾的內涵已經明了。
在《文心雕龍》中,有一類與“夸”有關的詞語,有些詞語與夸飾容易混淆,應該辨析清楚。這類詞語如下(加粗的詞):
1.“故論其典誥則如彼,語其夸誕則如此?!盵2]51(《文心雕龍·辨騷》)
“趙靈勒跡於番吾,秦昭刻博於華山,夸誕示后,吁可笑也?!盵2]139(《文心雕龍·銘箴》)
2.“枚乘摛艷,首制《七發(fā)》,諛辭云構,夸麗風駭?!盵2]180-181(《文心雕龍·雜文》)
3.“夫誇張聲貌,則漢初已極?!盵2]349(《文心雕龍·通變》)
4.“炎漢雖盛,而辭人夸毗,詩刺道喪,故興義銷亡?!盵2]453(《文心雕龍·比興》)
5.“相如好書,師范屈宋,洞入夸艷,致名辭宗?!盵2]571(《文心雕龍·才略》)
第1個例子的詞語“夸誕”,詹锳《文心雕龍·義證》云:“‘夸誕’,夸張,荒誕?!Z其夸誕則如此’,是泛指屈原之文所異于經典者四事。”[5]152-153“異于經典者四事”指的是《辨騷篇》舉的四類事情:
至於讬云龍,說迂怪,豐隆求宓妃,鴆鳥媒娀女,詭異之辭也;康回傾地,夷羿彈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譎怪之談也;依彭咸之遺則,從子胥以自適,狷狹之志也;士女雜坐,亂而不分,指以為樂,娛酒不廢,沉湎日夜,舉以為歡,荒淫之意也:摘此四事,異乎經典者也。[2]51
劉勰定義“異乎經典者”為荒誕,即荒誕不經。從四類事情來看,一指鬼神之事;二指譎怪之事;三指狷狹之事;四指荒淫之事。這四類事情與夸飾的區(qū)別是很明顯的。
第2個例子的詞語“夸麗”,詹锳《文心雕龍·義證》釋為“夸飾宏麗”[5]493。
第3個例子的詞語“誇張”,《說文解字》曰:“誇,譀也?!薄爸?,誕也?!盵6]98據(jù)此,“誇”等于“誕”,而“張”本是張弓之意,引申為張大?!罢F張”即是荒誕張大。
第4個例子的詞語“夸毗”,詹锳《文心雕龍·義證》引了范文瀾注及《爾雅·釋訓》,“《爾雅·釋訓》‘夸毗,體柔也?!蹲ⅰ贰渑罕吧?,以柔順人也?!辈⑴e例說“此類此人,當以枚皋、王褒為代表?!盵5]1356可以說,“夸毗”與夸飾沒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界限分明。
第5個例子的“夸艷”,詹锳《文心雕龍·義證》[5]1777舉出《詮賦》篇:“相如《上林》,繁類以成艷?!薄扼w性》篇:“長卿傲誕,故理侈而辭溢?!钡壤咏忉?。據(jù)此,“夸艷”釋為夸誕艷麗。
綜上分析,夸飾不涉鬼神譎怪之事,也不關狷介荒淫之行。那么則可以看出夸飾的外延不包括荒誕不經的對象。神怪之事總是用誇表示,如元代祝堯的《古賦辯體》評論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云:“取天地百神之奇怪,使其詞誇?!盵7]750漢賦中的“夸”與“誇”是有區(qū)別的?!翱滹棥辈荒軐懽鳌罢F飾”。
由于對“神道難摹,精言不能追其極;形器易寫,壯辭可得喻其真”有不同理解,故夸飾適用的范圍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陳拱《文心雕龍·本義》云:
蓋神道難摹,精言尚不能追其極,故必有資於夸飾。此固無論矣。即就形器而言,形器雖屬易寫,然非壯辭亦難得而喻其真也。此自亦有資於夸飾矣。由此以言,則知彥和之意,文章之所以有夸飾,乃緣“言不能盡意”故也。[8]929-930
陳拱認為,夸飾適用的范圍有兩個方面:神道和形器。這個觀點缺乏事例支持?!犊滹棥菲睦又袥]有夸飾神道的例子。老子《道德經》已然明言“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言說。
周振甫《文心雕龍·選譯》認為,“在《夸飾》里,劉勰指出形下之器和形上之道,通過‘形器易寫,壯辭可得喻其真’,即通過對形器的夸飾,來寫出抽象的道理,這里提出用形象和夸張來表達情思,接觸到文學作品的特點,那末他確實認識到文藝手法的特點”[1]215。周振甫認為,夸飾適用于形器,但是最終是為了寫“形上之道”,并且把“形上之道”等同于“情思”??滹椥纹鲗懗龀橄蟮览?,這個說法失之偏頗;把道和情思等同,則是概念上的混淆。
要弄清這個問題,還是回到《夸飾》篇原文。劉勰舉出了《詩經》和《尚書》中的八個經典例子。從這些例子可以歸納出夸飾的適用范圍。這八個例子可以分為:
1.夸飾具體的物和人?!搬愿邩O天”“子孫千億”“民靡孑遺”“襄陵舉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論”;《夸飾》篇談到的賦中的“氣貌山?!薄绑w勢宮殿”“光采”“聲貌”也屬于這類。在歷代詩文中,這類例子很多,如《戰(zhàn)國策·魏策·秦人使人謂安陵君》描繪戰(zhàn)爭的殘酷:“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盵9]543又如李白《北風行》:“燕山雪花大如席”[10]73。
夸飾具體的人即把普通人夸成名人、神人。如揚雄《河東賦(并序)》:“羲和司日,顏倫奉輿?!盵11]248作者把駕車者夸成羲和,把侍奉車輿的人夸成古代善御者顏倫。驅遣名人、神人入賦自枚乘始,如《七發(fā)》:“於是伯樂相其前后,王良、造父為之御,秦缺、樓季為之右。”[11] 34此后司馬相如、揚雄等賦家因襲這種風氣,劉勰在《文心雕龍·詮賦》中云“枚馬同其風”[2]96,司馬相如這類用法如《子虛賦》:“陽子驂乘,纖阿為御”[11]71。仔細考察,枚乘、司馬相如等所用的名人、神人是在憑虛的環(huán)境中使用,屬于虛設人物,具有夸誕色彩;而揚雄的《河東賦(并序)》是在寫實的環(huán)境中使用,屬于就實夸張,具有現(xiàn)實基礎。但是可以看到,具體人物的夸飾可以追溯到從枚馬驅遣名人、神人入賦發(fā)展而來,由憑虛而變?yōu)閷憣崱_@樣寫則使賦達到一種使人不能再增加的鋪張揚厲效果。
2.夸飾抽象的事物(如感情、教化、功業(yè))?!昂硬蝗菖s”、“鸮音”“變好”、“荼味”“成飴”。“河不容舠”通過夸張河狹而表達宋襄公母親在衛(wèi)國想念兒子,歸宋不得,故覺得宋國很近的強烈感情?!犊滹棥菲姓劦降摹罢剼g”“論戚”均屬此類。在后世詩文中,這類例子也很多,如司馬相如的《難蜀父老》:“今封疆之內,冠帶之倫,咸獲嘉祉,靡有闕遺矣?!盵11]138夸飾漢德。
要之,夸飾適用的范圍分為兩類:具體的物和人、抽象的事物。在對具體的物和人進行夸飾往往用夸張手法,對抽象的事物進行夸飾往往用矯飾手法。
《夸飾》篇中,關于夸飾的原則,學界有所論述,但是和劉勰的本意尚有一些距離。
張連武《夸而有節(jié),飾而不誣——劉勰夸飾論探析》認為,劉勰《夸飾》篇夸飾的原則有:“第一,要合乎事理邏輯?!诙?,要抓住事物的要點?!盵12]92這個觀點有一定道理,但是顯得不夠全面。
繆俊杰《文心雕龍·美學》認為,夸飾的原則有“第一,‘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義’?!诙鋸埖脑瓌t應該是‘夸而有節(jié),飾而不誣’。”[13]224-225第一個原則是解讀夸飾文辭的態(tài)度而不是夸飾原則。第二點說的原則是正確的。
趙耀鋒《〈文心雕龍〉研究》[14]154-155認為,除了繆俊杰提到的兩個原則,《夸飾》篇還有宗經原則。宗經既是貫穿《文學雕龍》全書的思想,也是《夸飾》篇體現(xiàn)的思想,而不是原則。
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認為,“就夸張說,一,主觀上符合所要表達的情意;二,客觀上須不致誤為事實。”[15]408張國慶、涂光社著《〈文心雕龍〉集校、集釋、直譯》認為,在以上兩條基礎上,“似乎還可以加上一條,即不能夠‘事義暌剌’?!盵16]685
李建中、吳中勝《〈文心雕龍〉導讀》認為,“夸飾在用,文豈循檢”也是夸飾的原則之一[17]142-143。這個觀點涉及對“夸飾在用,文豈循檢”的解釋。張燈在《文心雕龍譯注疏辨》中解釋“夸飾在用”的“在”為介詞,“用”為名詞,訓為“功用”“功效”[18]805-806。據(jù)此,“夸飾在用,文豈循檢”可解釋為:夸飾在于(具有獨特)功效,文章豈能依據(jù)一定的法式?(文無定法,有時候要用到夸飾)。照這樣解釋,“夸飾在用,文豈循檢”就不是夸飾的運用原則了。
那么《夸飾》篇中夸飾的原則是什么呢?《夸飾》篇有一段話專門講夸飾的原則,這段話如下:
然飾窮其要,則心聲鋒起;夸過其理,則名實兩乖。若能酌《詩》《書》之曠旨,剪揚、馬之甚泰,使夸而有節(jié),飾而不誣,亦可謂之懿也。[2]462-463
由以上這段話可以歸納出夸飾的原則有四個:“要”“理”“節(jié)”“不誣”。“要”指抓住要點,“理”指符合義理,“節(jié)”指要有節(jié)制,“不誣”指依據(jù)事實。以下分別論述。
1.依據(jù)事實??滹椧罁?jù)事實,有事實依據(jù)。關于夸張,魯迅在《漫談漫畫》中說:
漫畫雖然有夸張,卻還是要誠實。“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張,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有一點誠實在里面,使我們立即知道燕山原來有這么冷。如果說,“廣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變成笑話了。[19]83
夸飾要有事實依據(jù),否則會變?yōu)榭湔Q。劉勰在《文心雕龍·辨騷》篇中曰:“語其夸誕則如此”[2]51,評價《離騷》特點之一是“夸誕”。因為《離騷》是想象之辭,不同于《詩》《書》、漢賦這類具有征實內容的文章。
黃侃《文心雕龍·札記》論述“夸飾之文”舉出《大戴禮·五帝德》“黃帝三百年”、《尚書》《莊子·秋水》《列子·黃帝》《山經》《淮南子·氾論訓》作為例子,認為“世俗恒言有所虛托者,皆飾詞也?!盵20]167-169黃侃的觀點值得商榷。黃侃的觀點似乎擴大了夸飾的范圍,把夸誕也歸入夸飾了。
《夸飾》篇提到的“《西京》之海若”“鞭宓妃以餉屈原”“困玄冥於朔野”[2]462這類都是沒有事實依據(jù)而被劉勰批評為“虛用濫形”的夸誕之例。因為“海若”是海神,在西京沒有;“宓妃”是洛神,在現(xiàn)實中沒有;“玄冥”是水官,在現(xiàn)實中也沒有。那么看看“鸮音”“變好”、“堇荼如飴”這兩個經典的夸飾例子,“鸮音”“堇荼”都是現(xiàn)實中存在的事物,故有一定事實依據(jù),這類夸飾與前面舉出的例子有本質不同。
2.符合義理。只有符合義理,夸飾才能被讀者接受?!白釉啤队皤C》,鞭宓妃以餉屈原;張衡《羽獵》,困玄冥於朔野”這類例子是被劉勰否定為“事義暌剌”的,從義理上講不通,讀者無法接受。而“鸮音”“變好”則雖不符合實際但符合義理,其中體現(xiàn)的義理是魯國教化卓有成效,人民隨風而化。
3.抓住要點。抓住要點的原則并不是僅僅要抓住夸飾對象的要點,而是抓住主體對客體(夸飾對象)的感受的要點。例如“嵩高極天”是主體(作者)抓住了對客體(嵩山)的感受的要點(高)。又如“周原膴膴,堇荼如飴”表達了周國古公亶父帶領人民辛勤勞作,使得人民生活日漸美好。這句詩抓住了作者對周國古公亶父功業(yè)的感受要點,借助“堇荼如飴”來表達周國人民生活由苦到甜的變化。
4.要有節(jié)制??滹椧泄?jié)制,沒有節(jié)制則會隨心所欲走向“詭濫”和“濫形”的濫、“甚泰”、浮夸。關于夸飾成“濫”的例子,《夸飾》篇并沒有直接舉例子,但是《文心雕龍·事類》篇有“濫”的例子?!妒骂悺菲疲?/p>
陳思,群才之英也,《報孔璋書》云:葛天氏之樂,千人唱,萬人和,聽者因以蔑韶夏矣。此引事之實謬也。按葛天之歌,唱和三人而已。相如《上林》云:“奏陶唐之舞,聽葛天之歌,千人唱,萬人和?!背颓f人,乃相如推之,然而濫侈葛天,推三成萬者,信賦妄書,致斯謬也。[2]470
劉勰認為相如《上林賦》描述葛天之樂“推三成萬”,斯為“濫侈”。由三至萬,何止千倍!因此這樣夸飾會被認為是“妄書”,實不可取。
劉勰之所以提出這些原則,究其原因,一是劉勰具有以上談到的宗經、征圣、奇正、中和的文藝思想。二是當時文風逐奇尚詭,《文心雕龍·定勢》篇云:“自近代辭人,率好詭巧?!聦W之銳,則逐奇失正。”[2]403-404劉勰提出的這些夸飾原則為當時及后世作家提供了理論指導,具有深遠的意義。
《夸飾》篇云:“雖《詩》《書》雅言,風格訓世,事必宜廣,文亦過焉?!盵2]462《詩》《書》作為經典,以風范法式訓曉世間,也應用了夸飾手法?!白谩对姟贰稌分畷缰肌盵2]462則說明了《詩》《書》是后世文學進行夸飾的參考依據(jù)。劉勰指出《詩》《書》中的例子和在運用夸飾時把《詩》《書》作為參考依據(jù)用以肯定夸飾的合理性,體現(xiàn)了他宗經的思想。
夸飾要宗經,由“《詩》《書》雅言”可知,宗的是經書中雅正的語言風格。雅正可以理解為孔子所說的“不語怪力亂神”。這是宗經對夸飾內容上的要求;據(jù)“酌《詩》《書》之曠旨”可知,宗的是經書中廣大光明的旨意。這是宗經對夸飾義理(主旨)上的要求,不能“夸過其理”,要“曠而不溢”。
在運用夸飾的時候宗經,對于矯正“鞭宓妃以餉屈原”“困玄冥於朔野”這類違背義理的夸誕之辭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夸飾》篇曰:“大圣所錄,以垂憲章,孟軻所云‘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也?!盵2]462《詩》《書》雅言是經過圣人審定記錄流傳下來的經典,其中有夸飾的成分,圣人記錄了下來,說明圣人對夸飾持肯定態(tài)度。劉勰以圣人對夸飾語句的保留來說明夸飾的合理性。在“圣”之前加一個“大”字進行修飾,體現(xiàn)了劉勰對圣人的尊崇。
征圣思想和宗經思想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
《夸飾》篇稱:“至如氣貌山海,體勢宮殿,嵯峨揭業(yè),熠耀焜煌之狀,光采煒煒而欲然,聲貌岌岌其將動矣。莫不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也?!盵2]462夸飾可以達到一個新奇、奇特的修辭效果。前面的一些篇章也談到了“奇”:
《正緯》篇云:“事豐奇?zhèn)ィo富膏腴,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2]41
《辨騷》篇云:“酌奇而不失其真”。[2]51
《定勢》篇云:“奇正雖反,必兼解以俱通?!f練之才,則執(zhí)正以馭奇?!盵2]403-404
《通變》篇云:“望今制奇,參古定法?!盵2]394
把《夸飾》篇和前面的這些篇章聯(lián)系起來,劉勰的正奇觀就很明顯了?!丁次男牡颀垺导!⒓?、直譯》云:“文學要堅持正大、正常、通常的藝術之道,但又不能僅限於此,而還要兼采有異於此的有奇特意味的各種藝術表現(xiàn)方式。不過追逐新奇,仍要以‘不失正’為前提和限度,既取‘奇’之精彩,又不離‘正’之常道,始終在‘執(zhí)正以馭奇’的原則內來尋求正奇二者的‘兼解與俱通’”。[16]12
在文章寫作中,運用夸飾可以收到新奇的效果,新人耳目,發(fā)人想象。王充《論衡·藝增》云:“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譽人不增其美,則聞者不快其意;毀人不益其惡,則聽者不愜于心。”[21]99作者運用夸飾雖然是表達主觀的感受,但客觀上可以達到新奇的效果從而滿足讀者聽者的好奇心理。
《夸飾》篇中“然飾窮其要,則心聲鋒起,夸過其理,則名實兩乖。若能酌《詩》《書》之曠旨,剪揚馬之甚泰,使夸而有節(jié),飾而不誣,亦可謂之懿也。……曠而不溢”[2]462-463體現(xiàn)了劉勰中和的美學思想。這是儒家中庸思想在文藝中的體現(xiàn)。
劉永濟《〈夸飾〉釋義》云:
故文意待辭修而益明,而修辭以能使意明為限度,過此限度,亦足損意,舍人舉例,已足證明。是以相如賦仙,原以諷帝,而武帝讀之,反若凌云;子云《美新》,原非頌莽,而后世覽者,轉譏失節(jié)。蓋君子立言,亦不朽之業(yè),貴能準情而發(fā),未可徒務馳騁筆墨之工,而蹈諂誣之失也。[22]581-582
劉永濟提出了夸飾的限度是“意明”,不要過度。這是對劉勰《夸飾》篇中和思想的另一種表述。不要過度就是中和?!爸小痹凇吨杏埂防镉小盁o過不及”的意思。
中和的美學思想對夸飾具有重要指導作用??滹椷^度則會造成“詭濫”,變得不實、過甚,形成浮夸。浮夸的文風如同脫韁的野馬,毫無章法,失去文章的價值,甚至會誤導讀者。
劉勰的《夸飾》篇是系統(tǒng)論述夸飾的一篇理論著作。在《文心雕龍》中,《夸飾》篇位于第37,排在《比興》篇之后,而比興手法是《詩經》中重要的創(chuàng)作手法,夸飾手法在《詩經》中也占有一定的分量。據(jù)此可以推斷,劉勰認為夸飾手法是位列比興手法之后的創(chuàng)作手法,是五經(經典)中的重要創(chuàng)作手法,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成功的創(chuàng)作典范?!犊滹棥菲桓臐h代王充對夸飾的否定,肯定了夸飾對文藝的積極作用,批判了漢賦中存在的詭濫文風,對當時及后世文學運用夸飾技法都有深遠的理論指導作用。
[1] 周振甫,譯注.文心雕龍選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 劉勰,著.黃叔琳,注.李詳,補注.楊明照,校注拾遺.增訂文心雕龍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
[3] 滕福海.“夸飾在用,文豈循檢”——劉勰對藝術特殊規(guī)律的獨到發(fā)現(xiàn)[C]//《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第十屆年會,編.文心雕龍研究:第九輯.2009.
[4] 鄭玄,箋.中華書局編輯部,編.毛詩[M]//漢魏古注十三經.北京:中華書局,1998.
[5] 詹锳.文心雕龍義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6] 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7] 祝堯.古賦辯體[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6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8.
[8] 陳拱.文心雕龍本義[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
[9] 劉向,輯錄.鮑彪,注.吳師道,校注.寧鎮(zhèn)疆,楊德乾,校點.戰(zhàn)國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10] 姜葆夫,韋良成,選注.常用古詩[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2.
[11] 費振剛,等,校注.全漢賦校注[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12] 張連武.夸而有節(jié),飾而不誣——劉勰夸飾論探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
[13] 繆俊杰.文心雕龍美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
[14] 趙耀鋒.文心雕龍研究[M].銀川:陽關出版社,2013.
[15] 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16] 張國慶,涂光社.文心雕龍集校、集釋、直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17] 李建中,吳中勝.文心雕龍導讀[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
[18]張燈.文心雕龍譯注疏辨[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19] 魯迅.魯迅全集:第9卷[M].編年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20] 黃侃.文心雕龍札記[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21] 郭紹虞,王文生,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第1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2] 張少康,編.文心雕龍研究[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Liu Xie’s View on Hyperbole
LI Guangxian
(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Wuzhou University, Wuzhou 543002, Guangxi, China )
Hyperbole originally means the exaggeration and the pretense. The former refers to the magnification or narrowing on things and the latter refers to the decoration on specific things with the purpose of exaggerating and highlighting the peculiarity of abstract things. Exaggeration is applied for the description on the concrete objects or persons while pretense for abstract things. There are four principl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hyperbole which includes basing on facts, conforming to the justice, grasping the main points and being moderate.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oughts in the book of Hyperbole include: the thought of learning from the classics, , the thought of learning from wise men, the thought of singularity and righteousness, and the thought of neutralization.
Liu Xie,, view on hyperbole
2018-07-05
李光先(1984-),廣西貴港人,文學博士,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和中國古代文學理論。
I206.2
A
1673-9639 (2018) 11-0022-06
(責任編輯 肖 峰)(責任校對 郭玲珍)(英文編輯 何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