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 趙紅霞
近年來,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的日益推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取得較好的進步與發(fā)展。但是,因為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思想,導致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低效化的情況。有部分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手段陳舊,沒有辦法調動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興趣,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那么,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又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還不完善,學習習慣也沒有完全養(yǎng)成,只有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激發(fā)出來,才能保證學生更好的參與到閱讀訓練之中。因此,教師要能夠采取合理的措施,激活學生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主動閱讀的意識,發(fā)展閱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要想激活學生興趣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首先,給學生講故事。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學生有很少的知識儲備,也沒有形成完備的知識體系。如果教師在授課時,能夠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引入課程,誘發(fā)學生對于閱讀文本的好奇心,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深入淺出的故事引導中學習到知識。其次,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一般來說,小學階段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都很薄弱,他們基本上都是靠感性思維來考慮問題的。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借助多媒體課件、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營造氛圍,感染學生,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激發(fā)。此外,組織課外活動。在書本教材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和閱讀教學內容相關聯(lián)的課外活動,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例如,在《狐貍和烏鴉》教學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主題為“你說,我聽”的討論活動,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從故事中明白了什么樣的道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課后延伸,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續(xù)寫文章,然后教師在班級中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比,以此激活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要想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能力,課內的培養(yǎng)是遠遠不夠,教師還需結合課外,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進而加強閱讀體驗。首先,教師要做的就是要教會學生區(qū)分好書和壞書,使得學生從主觀層面可以選擇一些對自己有用,并且具有教育意義的書。其次,教師要能夠分析學生特點,給學生推薦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書籍,以此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閱讀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邊讀邊做筆記,讓學生將文章中自己所認為的優(yōu)美的句子、有用的格言給摘抄下來,并在之后的寫作中靈活轉化,有效輸出。當然,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文章的體裁,讓學生將精讀和泛讀進行結合,有詳有略,加強閱讀體驗,提升閱讀效率。這樣一來,通過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不僅切實履行了教師的職責,還提升了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能力,夯實了學生的閱讀基礎,還能夠以讀促寫,提升學生在寫作方面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要能夠踐行“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但是,一直以來,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了趕上教學的進度,經(jīng)常會忽視掉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自主意識,進行課堂教學的機械組織。鑒于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扮演好自己課堂促進者、合作者的角色,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及時的對學生進行點撥、啟發(fā),并積極的鼓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感悟文本。
例如,在教學《最大的麥穗》這篇課文時,在導入課堂之后,教師可以設計問題:“蘇格拉底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上課的?內容是什么?”讓學生輕讀課文并找出問題的答案。之后,組織學生討論“大熟的季節(jié)”“滿是沉甸甸的麥穗”說明什么?之后,設計問題:為什么地里“滿是沉甸甸的麥穗”,而弟子們卻“兩手空空”呢?他們在摘麥穗時都有哪些表現(xiàn)。讓學生在第3、4自然段的閱讀中,用不同記號標出描寫弟子們摘麥穗過程中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的語句。而“認真地尋找,到頭來卻是兩手空空”,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弟子們此時的心情?學生在教師的層層引導下,自主的找尋問題答案,這樣不僅能夠夯實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還能夠逐步的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是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教師要能夠將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采用合理措施,激活學生閱讀興趣,指導閱讀方法,加強學生閱讀體驗,明確學生地位,培養(yǎng)自主閱讀意識,積極探索閱讀的有效教學方法,以此不斷提升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