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思遠[蘇州大學, 江蘇 蘇州 215123]
《褲襠巷風流記》的故事發(fā)生在蘇州的一條“尋?!毙∠镏?,開篇關(guān)于褲襠巷傳奇來歷的敘事為這個敘事空間增添了一分煙火氣。書中大段出現(xiàn)的關(guān)于蘇州風情事物的描寫,增添了文本的江南氣息。作為女性作家,范小青始終以一種女性氣質(zhì)觀照著日常生活,通過講述這個天井里居民在歷史進程中的狀態(tài)與變化,我們看到了范小青對女性命運和歷史處境的深切關(guān)懷,更有其作為女性對時代和城市變化的反思。
從韓邦慶的《海上花列傳》開始,吳地的方言寫作就以一種不容忽視的姿態(tài)立于現(xiàn)當代文學的歷史中,更不用提陸文夫?qū)μK州美食和風情的敘事讓人神往。范小青作為當代蘇州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說受到蘇州這個城市的滋潤,特別是她的小巷創(chuàng)作深深地烙上了蘇州的痕跡。《褲襠巷風流記》成熟地運用方言描寫,再次契合了語言即是文學這一主題。
“褲襠巷寬寬敞敞,雖說面子上筆直,一點不打彎,夾里芯子卻是九曲十八繞……外面看看不稀奇,踏進去卻是別有洞天?!边\用方言習慣的描寫,加上范小青娓娓道來的敘述話語,我們看到的是白墻青瓦、小巧別致的姑蘇老城,歷經(jīng)時代的變遷和懷抱著文化的積淀。
“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①,“皮包水”是指進茶館喝茶,“水包皮”是指進浴室洗澡,這是老蘇州人享受生活的方式,吳老太太這樣愜意又精致的生活只有吳地才有。此外書中頻頻出現(xiàn)“白相”“拆爛污”之類的蘇州方言,方言的使用增添了文本的生動性。此外,對話中方言的使用還為我們再現(xiàn)了蘇州的市井生活:
張師母氣哼哼地說:“現(xiàn)今的小年青,全精刮得不得了,比老娘家還要狗皮倒灶,還要厲害,嘖嘖……”
……
“喔呦喂,現(xiàn)今的小青年,不講鈔票不開口,不見鈔票不開顏的,銅鈿眼里翻跟頭,你想,這爿世界成啥名堂經(jīng)了!”
“就是么就是么,銅鈿銀子比親娘老子親……”
“你看喏,我家孫女兒,早先屋里進進出出,看見我個老太婆只當看不見,翻翻白眼,近幾日面孔變樣了,進門一聲‘好婆’,出門一聲‘再會’,叫得我肉麻兮兮……”
“喔喲,金好婆,你要捏緊的,不好隨意出松的,這點黃貨就是你的身價,一日捏在你手里,你的身價一日不會跌下來,哪一日出松,哪一日你老太婆一錢不值……”
“自然,我比你有數(shù),螢火蟲吃到肚皮里,清清爽爽,明明亮亮,我是捏牢不放的。”②
“黃貨”指的是黃金首飾,“狗皮倒灶”是蘇州人說人吝嗇不大方的用語。方言俚語的使用讓對話自然流暢,幽默的話語讓我們看到蘇州小市民的本相,正是這樣真實到可愛的老蘇州,他們細碎的日常生活給了范小青靈感。
茶館開起來,清茶一杯嫌滋味不足,便請人來演唱蘇州評彈,茶館兼做書場。蘇州城里自古“茶社最清幽,陽羨時茶烹綠雪”。早先的茶館大都臨河筑室,裝點書畫,極為幽雅。用宜興茶壺泡上洞庭“嚇煞人香”茶,聽說書先生唱評彈,窗下小河水清清,確實是一種極妙的境界。褲襠巷這爿茶館兼書場,開在紗帽廳,倒是居委會干部的獨創(chuàng)。③
聽評彈是老蘇州人的消遣娛樂方式,臨河而筑的茶社,小河流淌,古樸的室內(nèi)環(huán)境,配上紫砂壺的一壺茶水,愜意自得。千百年的文化底蘊、人文風情在吃茶聽評彈這件事情上自然流露。只有在蘇州這樣一個雅俗共存、包容圓通的小巷中,聽評彈不再是貴族的享受而是蘇州人的集體記憶。
幾乎所有的作家都有一個以家鄉(xiāng)為背景的虛擬場所,故事的發(fā)生地、人物的選擇都圍繞著故土故人。在《褲襠巷風流記》中,范小青通過吳地方言寫作,為我們生動地再現(xiàn)了小巷居民在歷史進程里的生活,蘇州人過著小家子氣的生活,她的創(chuàng)作也是小家子氣的。方言作為文學語言的特殊審美性和合理性,在《褲襠巷風流記》中得到證明,通過方言寫作,范小青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可愛的世俗世界,這里的人俗氣得可愛,他們有著最真實的喜怒哀樂。在尋根文學這個大文學背景的影響下,范小青將生她養(yǎng)她的蘇州作為她的文化命脈和根底,其小巷文學和方言敘事無疑對當代文學多元性的構(gòu)建意義重大。
《褲襠巷風流記》除去精彩的方言敘事外,最打動人的在于范小青以一種平和克制的語言態(tài)度描寫了這個天井里形形色色的人和物,他們之間有著不可忽視的代際差異,而正是通過描寫這種代際差異,我們看到了蘇州作為文化歷史名城,它養(yǎng)育的兒女在面對現(xiàn)代化、城市化進程時的一系列悲喜。
喬老先生是居民小組長,居民的頂頭上司,掌握第一手情況,調(diào)解矛盾,自然要出場,介紹情況,誰是誰非,他眼里看得頂清爽,肚皮里想得頂明白,關(guān)鍵辰光要指點迷津的。現(xiàn)在聽袁阿姨叫他一起去調(diào)解吳家的事體,老先生激動起來,這樁事情,比聽書要緊得多……
碰上胡攪蠻纏的,他豁出老命也要把道理評清爽的。居民里凡是經(jīng)過喬老先生調(diào)解而解決了矛盾的人,說假使叫喬老伯做居委會主任,保證服帖……④
喬老先生是個熱心的居委會大爺,因為歷史成分問題,他將居民小組長這一“職務”視為組織對其的肯定,于是工作便愈加用心。在調(diào)解吳克柔離婚這一矛盾時,他清醒地認識到胡美英的弱勢處境,就算遭人冷眼奚落,他還是堅守著自己心中的那桿稱。正是這樣熱心、清醒的老蘇州人,處理事務時候的周道、公正,讓人信服。
歷經(jīng)過宏大敘事年代的老蘇州人,他們生活在小小的天井里,身上卻烙著千百年來蘇州“韌”的氣質(zhì),這種氣質(zhì)離不開蘇州城的禪味,這也是范小青在后記中所提到的“佛性”與“韌”。如李雪所言:“她善于從瑣碎的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深藏的佛理玄機,善于通過對生活的哲理點化啟迪讀者去發(fā)現(xiàn)人生的辯證法,從人們熟視無睹的現(xiàn)象中感悟智慧。她也就在這個普遍追求成功的年代里指出了命運的無常。她不僅在小說中寫出了‘蘇州人佛性甚篤’的精神,而且也常常在自己平淡、玄遠的文風中,流露出了隨處感悟智慧、點染命運玄機的‘佛性?!雹?/p>
書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小巷中的年青一代,在社會巨變的時代,面對變化,他們勇敢積極的姿態(tài)生動地詮釋了新時代的蘇州精神。
“三子不相信別人有本事賺錢造房子,自己就沒有這點本事。只不過現(xiàn)在手腳縛牢了,像小人包在蠟燭包里,犟不開,伸不轉(zhuǎn)”⑥。面對工廠不好的效益,他激流勇進,最終成了街坊鄰居艷羨的對象。
而作為女大學生的喬楊,她的一番話更是彰顯了新一代的朝氣與自信:“我不服氣,我要做給他看看,蘇州人到底是蟲還是龍,我想,年紀輕輕,出去闖一闖,總歸是有好處的,可是,唉,我姆媽,唉,我姆媽越是這樣,我越是要去?!雹?/p>
對于城市,范小青有其獨到的表達,而城市改革也是其多篇小說的主題。在《褲襠巷風流記》中褲襠巷是否拆遷的問題,其實背后暗藏著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的碰撞。傳統(tǒng)城市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人的生存狀態(tài)、代際差異是存在的,但共同的生長環(huán)境與文化滋養(yǎng),他們身上的文化氣質(zhì)是相通的。在歷史的進程中,無論悲喜,日腳就像蘇州的流水一般緩緩淌過,這不變的人情溫暖將一切的不快洗滌,正如蘇州這個城市始終以其溫和的態(tài)度包納著人世間的百態(tài)。
城市的現(xiàn)代化讓范小青深深焦慮,面對傳統(tǒng)文化何去何從的焦慮,范小青用筆記錄了那些堅守與關(guān)懷。
阿惠說:“用不著了,我自己做主?!?/p>
三子不敢相信,不久以前,還在屋里被大人罵“吃白飯”、買件汗衫還要請示姆媽的小姑娘,這個見了人難為情兮兮、抿嘴笑的小姑娘,現(xiàn)在變得這樣果斷。⑧
書中最讓人欣慰的當是阿惠這個姑娘的成長了。小說的前半部分,阿惠是一個受氣包,可是當她真正接觸到新的潮流時,她骨子里的溫和、韌勁讓她勇敢地沖入時代改革的潮流中。后半部分我們看到阿惠的變化與成長,她甚至努力去拯救被關(guān)押的阿侃。
其實,在書中我們看到的女性形象大多是聰敏、勇敢生活的女子。吳老太太在動蕩歲月中擔負起家族的重擔,保護著吳家祖產(chǎn),其實在一定意義上,吳老太太代表著傳統(tǒng)蘇州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張師母由奢入儉,面對不爭氣的丈夫、兒子,她也是承擔起家庭的重擔,為家中光景四處奔走。
《褲襠巷風流記》的女性敘事可以從日常生活和情感經(jīng)歷兩個角度來解讀。從日常生活角度來看,褲襠巷艱苦的生活條件和居住狀況讓女人們使出百般武藝去改善這種狀況,在天井里為了油鹽醬醋發(fā)生的那些爭執(zhí)雖顯得那么市儈,卻也充滿著煙火氣,這也是蘇州小家子氣的一種表現(xiàn)。而在情感生活方面,女性卻都是溫柔而感性地存在著。少女阿惠為了哥哥的房子問題愿意做吳克柔的二婚頭,對待孩子她總是貼心的,面對和喬喬的情感糾葛她主動放棄,后來阿侃入獄她努力攢錢……這樣溫柔似水、心思細膩、默默奉獻的女孩子,正如蘇州的小橋流水般靜默而緩緩地流淌。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不斷有女性文本嘗試性別敘事的新路徑,通過對宏大歷史事件進行迥異于男性敘事慣例的改寫,來實現(xiàn)對堅硬而虛妄的男權(quán)文化的顛覆與戲弄?!堆澮d巷風流記》是女性主義對日常生活描寫的代表,范小青通過女性視角敘述著褲襠巷的悲歡離合。我們看到蘇州這個古城在現(xiàn)代化的大時代背景下,生長于茲的女性是如何擁抱自己的小確幸。這樣小家子氣的書寫恰恰讓我們見到了最真實的蘇州日腳,而在這日復一日的光景里,我們看到了這個城市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對“韌”這一精神的繼承與弘揚。
20世紀80年代中葉以后,女性主義寫作進入成熟階段,女性作家對女性外部命運、社會歷史處境的關(guān)心,轉(zhuǎn)向?qū)π詣e存在的生命意義和文化意義的內(nèi)在探尋。范小青的小說創(chuàng)作也受到這股潮流的影響,《褲襠巷風流記》運用方言敘事,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講述,生動地描摹了蘇州的風俗人情,在時代巨變的當下,通過對女性命運的記錄,思考蘇州的文化傳統(tǒng)何去何從的命題。
蘇州人杰地靈,蘇州歷來以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而聞名,無數(shù)文人騷客留下的文章典籍,大都以他們?yōu)橹黧w。
然而,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只能是蘇州極小的一部分,蘇州的絕對量是蕓蕓眾生、市井小民,是他們的喜怒哀樂。⑨
同為吳語小說代表性的女作家,范小青的《褲襠巷風流記》使用方言的頻率明顯多于王安憶的海派小說,這讓我們看到真實活潑的蘇州。方言寫作,特別普通話背景下的方言呈現(xiàn),凸顯了地域文化與風情,凸顯了身份主體。范小青對于方言的處理是對其加以注釋以便讀者理解。方言寫作一方面再現(xiàn)了不同地域的風俗民情,也是對普通話敘事的一種豐富。20世紀80年代后期“新寫實”的多數(shù)作品,描寫了人在環(huán)境中無法超越自己的人生境遇,而范小青的作品在描寫人和歷史境遇的過程中,用蘇州文化的韌性表達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這樣平淡、世俗的日腳蘇州人照樣過得安穩(wěn)。
王堯先生曾經(jīng)評論道:“范小青的小說始終有一種氣息,這種氣息來自于這個城市的根本。這個城市散發(fā)著種種舊式的氣息,因而讓人覺得蘇州人的生活似乎總是傳統(tǒng)的、舊式的,因為這個城市把新的東西也會做舊,把新的東西包裝成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和舊式會在小說里演化為一種氛圍、色調(diào)、情懷,蘇州的小說家、詩人、散文家、畫家等都帶有這樣的特點,因此讀者會把這些文學藝術(shù)作品看成是‘懷舊’之作?!雹?/p>
范小青小說的“懷舊”氣息在《褲襠巷風流記》中,通過對女性和時代的描寫,表現(xiàn)了其對蘇州日腳的懷念,對日常敘事中美好的向往。這樣女性化的敘事角度,對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傳統(tǒng)文化城市的存在狀態(tài)進行了最好的注解。因文化命脈的流傳,因一代代人的堅韌、守候,蘇州的城市氣質(zhì)不會改變,蘇州人的溫情不會變。
①②③④⑥⑦⑧⑨ 范小青:《褲襠巷風流記》,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版,第28頁,第41頁,第28頁,第29—30頁,第45頁,第197頁,第186頁,第1頁。
⑤ 李雪:《范小青佛理主題小說詮釋》,《小說評論》2015年第5期
⑩王堯:《轉(zhuǎn)型前后——閱讀范小青》,《當代作家評論》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