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麗芳
?
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思想微學習資源開發(fā)的思考
葛麗芳
(天津農學院 基礎科學學院,天津 300384)
對儒家優(yōu)秀思想的研究和運用已成為當前社會文化的一個熱點。研究開發(fā)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教育思想內容的微學習資源,并將其滲透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當中,可避免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淡化中華民族的本根文化,從而增強跨文化交融意識,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教育;微學習;資源開發(fā)
自2014年以來,對儒家思想的政治哲學解讀已經成為學術界的一個研究熱點。目前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儒家政治哲學的構建;對儒家政治倫理思想的闡釋;對儒家經典進行政治哲學的詮釋;對歷代思想家的學說、觀點進行政治哲學的解析;對儒家思想與理想政治形態(tài)及社會治理關系的探討等。當前,挖掘儒家思想理論的創(chuàng)新成果與面對當代問題的實際需要相比,已顯得非常不足和薄弱,尤其是在儒家的基本義理和社會科學及社會政策相結合方面,更是有待于學術界持續(xù)不懈地去努力。
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的重要講話中提到: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要運用互聯(lián)網和大數據技術,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圖書文獻、網絡、數據庫等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加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建設,構建方便快捷、資源共享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信息化平臺[1]。
2015年國家“互聯(lián)網+”行動計劃的提出,推動了信息技術與教育領域的融合發(fā)展,并使其成為學術研究的熱點。隨著互聯(lián)網和移動技術的發(fā)展,我們進入了一個互聯(lián)網文化的微時代,因此關注微時代的文化傳播也成為當前學術研究熱點之一。就高等教育而言,隨著高校微課實踐與應用探索的研究、微型數字化課程資源包的開發(fā),人們已從認識微課、理解微課到開始設計微課、應用微課。在全國大學英語教學領域,外語微課大賽等學術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這些活動旨在深入推進外語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外語人才培養(yǎng)質量,積極推動數字化外語教學資源在教學實踐中的廣泛應用。
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與此同時,儒學普及是當前社會的一個文化熱點問題,尤其是儒學文化中蘊含的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應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建立、公民道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相承接,要解釋并加以現(xiàn)代轉換,重視儒學教育的當代價值[2]。
當前國內對儒學現(xiàn)代化問題的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現(xiàn)代新儒學家對儒學思想及其在現(xiàn)代社會中現(xiàn)代思想價值的研究。學者杜維明認為:學術之儒不能只是專家、學者或教授,而必須透過深切的人文反思把大學通識教育所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融入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當中;政府之儒不能只是按規(guī)章辦事的官吏,而必須以身作則并提升政治文化的素質[3]。當前,在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把儒家思想中的許多內容視為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思想資源。
不論是在亞洲還是在西方世界,儒學現(xiàn)代思想的運用已獲得極大關注,其思想、言論及功用已被廣泛傳播,且被許多國家所應用。早在20世紀30年代,阿拉伯人就能詳細記載中國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思想,此后,還有不少著作被編譯出版,儒學對阿拉伯思想的影響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在當前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中,也發(fā)揮著現(xiàn)代新儒家思想的作用。美國學者列文森所著的《儒教中國及其現(xiàn)代命運》中,對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保守與激進、東方與西方、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等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許多深刻見解,尤其著力于揭示儒家文化的內在特質及其所決定的儒教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功用。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對儒學思想頗有研究,他堅持認為儒家思想及其現(xiàn)時代的運用,對中國的發(fā)展乃至世界的發(fā)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在今天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對人們的思想凈化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并推動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3]。
綜合國內國外相關研究的整體狀況而言,相對于國外學者的研究,國內學者對于儒學現(xiàn)代化思想的研究,起步比較早,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國外也非常重視儒學現(xiàn)代化思想的研究,特別是對儒學思想的改造和儒學新思想在現(xiàn)時代的運用,尤其受到重視。
就大學通識教育而言,各國都重視道德教育。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國外學者提出了隱性德育,認為各學科教學共同和首要的目的是德育教育。學校生活、各科教學都有著豐富的德育教育內容,不必開設專門的德育課程,而且學校生活、教材、教學方法都可以被視為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4]。鑒于學者的隱性德育觀點,筆者認為大學英語是人文性較強的學科,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不能僅停留在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訓練上,而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多思考,加強人文知識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把大學英語課程作為隱性德育的一種途徑,切合具體的教材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適度地進行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教育內容的補充,寓德于教之中,在教授語言技能、文化知識的同時,提高大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及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從理論上講,把大學英語課程作為隱性德育的一種途徑,可以很好地豐富和完善隱性德育的有效途徑,具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價值。
利用“互聯(lián)網+”,探討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教育微學習資源的開發(fā)與研究,運用新技術手段開發(fā)以微課為代表的網絡教學資源(如微課件、微課堂等),并將其引入到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體系中,同時也作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缺失的有效補充,使學生在接受學習西方思想文化的同時,不會淡化乃至忘記中華民族的本根文化,增強他們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熱愛,有效化解西方文化中不良價值觀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產生的消極影響,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5]。這種新的信息技術教育手段跟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效結合,中西兩種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跨學科研究方法,將為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與手段的改革與提高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和實證研究方法,并具有較高的實際推廣和應用價值。
3.3.1 教學內容的選取
基于大學英語教材中有關西方國家語言和文化的點或面,挖掘出相關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教育內容,對其進行經典闡釋、現(xiàn)代賦義并配以英語釋義。教師需要將儒家的主要代表作《論語》(The Analects)中最能代表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思想的語錄選取出來,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內容,通過一定的課時由淺入深地向學生進行滲透。例如,“仁”“義”“禮”“信”“孝悌”“道”“德”“忠”“恕”“君子”等儒家道德思想的基本概念詞和道德綱目在《論語》中反復出現(xiàn)并貫穿全書,構成孔子思想的完整體系。這些哲學概念詞的翻譯是理解和掌握儒家思想的重要鑰匙。另外,孔子還主張“仁”(true manhood; kindness)、“恕”(forgiveness; forbearance)、“信”(being one’s true self; honesty in social relationship)、“德”(virtue morals)、“禮”(ritual; ceremony)等道德條目。孟子(Mencius)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他的德育思想對后世的影響也比較大,同孔子一道并稱為“孔孟”。其主要道德學說是性善論,他的許多著名言論對今天高校的道德教育仍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3.3.2 教學方法的引入
采用有效的教學內容引入方法。通過制作素材微課件、開展微課堂、構建微課程、微講座等第二課堂的學習環(huán)境和數字化網絡學習平臺,開發(fā) “互聯(lián)網+”條件下的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教育為學習資源,并與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形成課上與課下優(yōu)勢互補、課內資源與課外拓展的立體化教學體系,探討信息化時代的外語微課學習模式。通過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恰當適度地滲透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內容,既可寓德于教學之中,又可在教授語言技能、文化知識的同時,提高大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6]。例如,根據《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四冊)第七單元中的課文“Home thoughts”引入儒家傳統(tǒng)思想的“齊家觀”,并對其解讀、釋義和討論,啟發(fā)學生對于家庭觀念的理性思考。
在立足于完成正常的課堂教學任務、教授學生習得語言能力及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同時,透過教材中融入的世界各國的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及折射出的價值觀念等思想題材內容,挖掘出與課程內容相切合的有關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內容,通過采用適當的教學模式,如教師引入、學生討論、素材課件演示等滲透一些儒學典籍的內容來啟發(fā)學生對本根文化的思考;同時,教師還要積極開展微課設計,以內容選取形式構建電子虛擬課堂,努力做到精確選題、精制素材、精心設計、凝練題目、提綱挈領、圖文并茂、信息可視化等微課設計的通用原則,并發(fā)揚團隊合作精神,努力打造出“互聯(lián)網+”條件下的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教育微課學習資源來,開辟第二課堂的校園網絡學習平臺,既豐富和補充教材內容,又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融意識,有助于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隱性德育教育形式[7]。
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思想微學習資源的開發(fā),不僅使英語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改變英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被弱化的現(xiàn)狀,還可通過滲透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內容,提高大學生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8]。同時,能夠較好地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精神,進一步提高外語人才培養(yǎng)質量,積極推動數字化外語教學資源在教學實踐中的廣泛應用,并為該領域的跨學科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1] 習近平.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R/OL].(2016-05- 22)[2016-12-28]. http: // www. chinanews. com /gn/ 2016/ 05- 22/ 7879284. shtml.
[2] 許宏. 儒學普及與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 管子學刊,2010(3):89-91.
[3] 常俊賢. 國內外儒學現(xiàn)代化研究現(xiàn)狀述評[J]. 法制與社會,2010(2):228-229.
[4] 李秋菊. 大學英語教學中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教育研究[D].包頭:內蒙古科技大學,2014.
[5] 劉長青,張秀梅.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J].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5(4):96-100.
[6] 黃輝. 試論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滲透及其途徑[J]. 東岳論叢,2009(4):182-184.
[7] 張燕. 論當代大學生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教育[D]. 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
[8] 沈小碚,袁建瓊. 普及儒學教育的當代價值探索[J]. 教育探索,2014(3):19-20.
責任編輯:宗淑萍
Thought on the micro-learning resource exploring of Confucian excellent tradition and morality education
GE Li-fang
(College of Basic Science,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Confucian excellent thoughts has become a hot cultural topic in today’s society. So research into exploring the micro-learning resources of Confucian excellent tradition and morality education, and seeping them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t can avoid the gradual fade of our root culture while learning western culture, thus enhanc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and help them set up the correct culture values.
Confucian excellent tradition and morality education; micro-learning; resources exploring
1008-5394(2018)04-0094-03
10.19640/j.cnki.jtau.2018.04.020
G64
B
2016-12-28
葛麗芳(1965-),女,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普通語言學理論及英語教學。E-mail: gegelif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