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斐
丈夫去世后,王女士獨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照顧年邁的婆婆長達10年之久。此后,婆媳發(fā)生矛盾,老人將王女士告上法庭,要求分割兒子的房產(chǎn)。而王女士也將老人的其他兩個子女推上被告席,要為自己10年的辛苦付出索要補償。最終,北京市朝陽法院支持了她的訴訟請求。判決書指出,法律未規(guī)定喪偶兒媳對老人的贍養(yǎng)義務,王女士的贍養(yǎng)行為系道德行為,值得嘉許。
王女士和李先生婚后恩愛,育有一個女兒。2002年,夫婦倆在北京朝陽區(qū)購買了一套住房,登記在李先生名下。2008年3月,李先生患病離開人世。當年,王女士還不滿40歲,女兒尚未成年,婆婆年近七旬,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了王女士瘦弱的肩頭上。
王女士沒有正式工作,每天起早貪黑地打兩份工,含辛茹苦地支撐起了整個家庭,照顧了婆婆10年。
自2015年下半年起,積勞成疾的王女士因病手術(shù)后一直在家休養(yǎng),沒有工作就意味著失去了收入來源。一方面,她因身體原因,對婆婆的照顧不如從前那樣周到。另一方面,老人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脾氣也有些古怪。因記憶力的衰退,老人變得健忘起來。每次找不到東西,老人總疑心是兒媳婦偷的。
2016年3月7日晚,老人又懷疑王女士偷了她的錢、膏藥和毛衣。面對婆婆的指責,王女士有些失控,將她推倒在地。王女士的女兒小雪打電話求助姑姑,想讓姑姑來說和說和。第二天早上,老人就被她的女兒接走了。
婆婆起訴王女士母女,要求繼承這套房子中屬于她的份額。老人稱,該房屋的二分之一份額屬于兒子的遺產(chǎn),兒子去世后,應由她和兒媳母女倆共同繼承,即她應繼承房子的六分之一份額。目前,這套房屋市值為240萬元。
王女士說,她生病后沒有收入,而婆婆每月有1700元退休金,由其女兒管理。從法理上來說,她作為喪偶兒媳,對婆婆并無贍養(yǎng)義務。在丈夫去世后的10年里,她自愿無償履行了贍養(yǎng)義務。如果原告不念舊情,堅持要分割遺產(chǎn),那么,應該把這10年她支付的贍養(yǎng)費,以及丈夫生前和她一起支付的贍養(yǎng)費,應由其他子女承擔的部分和丈夫看病的支出從中扣除。
王女士認為,婆婆之所以告她是受了其女兒指使。因此,她將老人的兩個子女另行告上法庭,以10年來二人未盡贍養(yǎng)義務為由,索要她在此期間墊付的贍養(yǎng)費共計20萬元。不過她表示,愿意讓婆婆搬回來,并保證像從前一樣照顧她的飲食起居。
大哥,他每個月會支付母親500元生活費,逢年過節(jié)也都去看望,給600元至1000元。二姐則表示,王女士平時工作時間很長,根本沒時間照顧老人,只能由她和哥哥來照顧?!拔覌屆吭驴床《际俏夷盟?,平時還給老人買吃的喝的,另外每個月給老人500元?!彼€稱,王女士多次從母親那里拿錢,也不是白養(yǎng)老人的。母親平時的生活消費也會自己花錢。
對此,王女士不予認可,稱婆婆的日常生活開銷均由她負擔,婆婆沒有給過她任何費用。
在分割遺產(chǎn)的案件中,法院認為,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夫妻在婚姻關(guān)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chǎn),除有約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遺產(chǎn),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chǎn)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余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chǎn)。
涉案房屋系李先生婚后購買,應認定為其與王女士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其中的一半作為遺產(chǎn),由其法定繼承人李先生的母親和王女士母女共同繼承??紤]到房屋的性質(zhì),法院根據(jù)雙方均認可的房屋市值酌定房屋歸王女士所有,王女士給予二人相應補償。由于王女士與被繼承人李先生是夫妻,在李先生生前盡到了主要扶養(yǎng)義務,對其酌情多分。最終,法院判決房屋歸王女士所有,王女士需給付老人房屋折價款20萬元。
蔡峰表示,贍養(yǎng)老人的方式可以有多種,李家兄妹在未與母親共同生活時,對其看望,并支付治療費用及一定的生活費用,亦系履行贍養(yǎng)的方式。此案的爭議焦點是王女士向老人的兩個子女主張贍養(yǎng)費補償有無依據(jù)。
法院認為,雖然李先生的其他兄弟姐妹亦對老人進行了其他形式的贍養(yǎng),但由于王女士長期與老人共同生活,必然會在日常生活起居上投入更多的照料。王女士自2006年至2016年期間贍養(yǎng)婆婆,使老人的其他子女客觀上獲得利益,理應給付她相應補償。結(jié)合當事人之間的身份關(guān)系、贍養(yǎng)的實際情況及當事人糾紛產(chǎn)生情況等因素,法院酌定判決老人的兩個子女各補償王女士贍養(yǎng)費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