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新媒體的傳播方式的優(yōu)點正在影響著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教學手段、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等正在逐漸改變。微課形式的教學正在逐漸地影響著高中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筆者針對高中語文學科詳細地闡述微課形式對其產(chǎn)生的影響。
關鍵詞:微課形式;高中語文;教學;影響
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正在逐漸地改變著傳統(tǒng)高中語文教學,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上廣泛的應用,逐漸地被大家稱作為“微課程”。由于微課形式教學有著其特有的優(yōu)勢,在廣大學者和教師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為了能夠更好提高教學質(zhì)量,筆者就針對微課形式對高中語文教學產(chǎn)生的影響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 高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
以新媒體時代為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正在進行著變革,對原有的教學方式和手段進行調(diào)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學。高中語文教學,在許多情況下是需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寫作意境,突出意象。如果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則無法借助外部例如圖像或者視頻來給學生進行直觀的展示,只能通過單純的文字描述來讓學生進行體會。例如教師在教一首古詩時,不論文字表達講得多么生動,還是不如通過圖像或視頻讓學生直觀地去感受古詩所表達的意境,微課教學可以身臨其境,生動形象,既能夠滿足教學的要求又能夠讓學生提高語文的學習興趣。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微課形式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既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個機遇。微課形式在課堂上的應用正在逐漸改變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同時也在改變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
二、 微課的應用模式
(一) 翻轉課堂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按部就班,通常是先教后學,但是“翻轉課堂”改變了這種教學模式,教師將所要講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制作成教學視頻,學生可以在獨立自主環(huán)境下進行微課自學,課堂上老師與學生進行心得交流,問題探討,讓學生加強對知識點的記憶,“翻轉課堂”實際上強化了課前預習的階段,這種教學方式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改變,使得老師成為主動學習的引導者,主導教學內(nèi)容的改變。高中語文教學中一些篇幅較短、意象豐富文章非常適合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比如《雨巷》這篇文章教學時,老師可以結合主題制作一部微視頻,展示多姿多彩的畫面,讓學生能夠有興趣繼續(xù)學習,并且充分理解詩歌所描述的意境,之后在課堂上老師可以與學生進行討論,繼續(xù)體會其中的情感。
(二) 課堂“前——中——后”嵌入式
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目的很多依然是以高考為目標,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高,老師的課堂效率同樣也不高。然而在課堂的前中后階段嵌入微課教學模式就是針對學生學習語文興趣不高這種情況做出的調(diào)整。在課前,用微課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自主預習,為課堂教學做好充分準備;在課中,借助微課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課后,用微課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和鞏固。例如老師在進行《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教學時,課前,學生根據(jù)微課內(nèi)容了解曹雪芹的生平經(jīng)歷、《紅樓夢》的寫作背景、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的邏輯脈絡,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老師用微課和學生一起討論其中的人物性格,分析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深入理解文章所揭示的社會現(xiàn)象,深刻理解小說反映的社會意義。課后,學生可以用微課去了解《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激發(fā)出學生學習古典文化的興趣。
(三) 移動學習
移動學習是指學習內(nèi)容通過視頻的方式存儲下來,通過手機或者其他播放器可以隨時地進行學習。使用微課形式的教學將知識點進行整理,使得知識點的講解能夠得到保存,方便學生隨身攜帶,只要有多媒體設備,便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習從課堂中延伸到生活中。隨著手機應用的發(fā)展,移動學習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時尚的學習方式,對提高學生語文積極性有很大幫助。
三、 微課形式教學實際應用——以《琵琶行》為例
老師在進行《琵琶行》講授時,可以提前讓學生進行一段關于琵琶音樂的賞析,結合《琵琶行》內(nèi)容將音樂表達的情感通過文章內(nèi)容得到了可視化的表達,同時有利于學生對《琵琶行》這篇文章的理解,并感知中國古詩詞的魅力。具體做法如下:老師用5分鐘左右的時長播放琵琶演奏一曲,同時朗讀詩句對應音樂旋律:“大弦嘈嘈如急雨”是粗獷深沉的;“小弦切切如私語”是細膩柔和的;“大珠小珠落玉盤”是爽朗清脆,錯落有致的;“間關鶯語花底滑”是溫婉順暢的;“幽咽泉流冰下難”是深沉緩慢的;“銀瓶乍破水漿迸”是高昂激進的;“鐵騎突出刀槍鳴”是氣勢恢宏的;“四弦一聲如裂帛”,聲音戛然而止。通過設置這樣的微課,讓學生親身體會到文章所描述的場景,有助于學生對《琵琶行》的理解。
四、 總結
微課形式逐漸地改變著傳統(tǒng)教學方式,老師借助微課可以很好地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借助微課可以提高語文的學習興趣。因此,通過知識點的微課形式教學,學生可以借助多媒體隨時地進行預習和復習,極大地方便了學生對知識點的鞏固。
參考文獻:
[1]劉津平.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微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常曉剛,江蘇省靖江市,江蘇省靖江市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