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遷移理論是近年來廣大專家學者所提倡的教學方式之一,其強調老師在教學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們所學知識的遷移,要將知識與生活相聯系,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結合初中地理教學,試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遷移理論來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遷移理論 初中地理 地理教學
一、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利用遷移理論的意義
1.有利于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是學生們必須掌握的一種能力,其對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和離校后的工作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學目標中總是提到,學生要將理論聯系實際,但實際效果常常不如人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遷移理論,要求老師去廣泛了解學生們在生活中所關注的熱點、學生們生活中可以用到的地理知識,并將以上信息與地理教學設計結合起來,進行初中地理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吸引學生們的關注度,提高他們對地理學習的興趣,老師引導學生們多觀察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有利于學生們將課上學習到的知識于課下的生活現象所聯系,逐漸增強學生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有利于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
教學的有效性是近年來教育領域專家和學者不斷重視的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中普遍重視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主體性的發(fā)揮,卻忽視了作為知識接收方的學生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到底是怎樣的,未能考慮到學生們能不能很好地領悟知識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即忽視了教學的有效性。將遷移理論與初中地理教學相結合,有利于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課堂,相互對知識進行溝通和交流,有利于改善老師和學生間的關系,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進一步實現初中地理的有效教學。
3.有利于實現初中地理教育的價值需求
通過閱讀文獻資料,筆者發(fā)現,地理課程的教學目標被學者們大致劃分為了三個層面:第一層是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這是可以直接通過老師上課傳授給學生的;第二層是“過程和方法”,是需要學生親自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去自己摸索和總結的;第三層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跟老師關系密切,學生們對地理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會潛移默化受到老師的影響。老師們以身作則在生活中常觀察,結合地理知識展開教學遷移,學生會受到影響,逐漸樹立起知識遷移的意識,這樣一來有利于實現初中地理教育的價值需求。
二、結合遷移理論提升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1.地理老師要加強學習,提高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應用水平
地理信息系統(tǒng)作為一個比較新的教學工具,老師可以將其應用于遷移教育之中,地理老師們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應用水平。老師們加強對地理信息系統(tǒng)操作上和教學內容上的學習,嘗試通過對地理課件的開發(fā)和應用,將地理知識變成簡單有趣內容,將書本上靜態(tài)的知識通過地理信息系統(tǒng)動態(tài)地進行展示。例如在地球圈層與地理環(huán)境教學中,學生僅僅憑借書本上的知識自己去想象是很抽象的,因此老師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為學生們展示巖石圈層與地表形態(tài)的剖析圖、分析并展示大氣圈、天氣、氣候幾個概念的不同之處,將水圈、水循環(huán)的整個周期利用動畫模擬出來,將學生們難以理解和想象出來的知識具象化,逐漸構建起學生們的空間思維、立體思維、動態(tài)思維,為其后來的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逐漸培養(yǎng)起其地理知識的基本功。老師結合地理信息系統(tǒng)來進行教學,有利于將知識間的對比形象地展示出來,便于學生自我形成知識遷移,增強抽象知識的信服力,增強地理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增強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地理教學的活力,從而實現初中地理教育的最終目的。
2.老師要嘗試使用體驗式教學增強課堂活力
地理知識有些偏理科,帶有較強的輯性,本身也比較枯燥和抽象,而學生們剛進入校園,其對抽象知識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比較有限,因此光靠老師上課的口頭講解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會使課堂氛圍變得凝重。目前,許多初中地理課堂氛圍是比較沉悶的,這很不利于老師開展教學,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教學氛圍急需改善。體驗式教學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地理老師在講解世界地圖或者中國地圖時,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準備好白紙和彩筆,在講解重要山脈、河流、地形時讓學生們自己動手畫出來,在積極引導學生認識更多的國家,為學生們展示當地的民俗風貌,讓學生們運用遷移理論來進行對比和聯想,在輕松自在的氛圍下學習地理知識,實現教師與學生間的良性互動。
3.老師教學時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
筆者認為,好的教學不應該受到授課場地的限制,僅僅局限于單一的在課堂講課的這種方式,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進行戶外教學、合作教學等方式。例如老師在講解資源和環(huán)境一課時,老師可以按照時間軸為學生們展示從古自今大自然與人類的關系、展示地域差異造成的自然資源的差異,通過具體的數據和圖片將自然資源的總量與人均量、自然資源過去與現在的數量之間的差異呈現出來,利用知識遷移,引導學生們懂得自然資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引導學生們去思考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以實際行動去節(jié)約和保護自然資源。將書本知識與學生們的生活聯系起來,將老師教學與學生獨立思考相結合,有利于讓學生們真正學有所用,實現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語
合理利用遷移理論進行教學能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初中地理老師要想辦法創(chuàng)新,將遷移理論更好地利用到地理教學之中,進一步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玉林.結合遷移理論,提升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J].華夏教師,2017,(10):32.
[2]張清,劉武娜.基于學習遷移的中學地理教學策略和技巧[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10):30-31.
[3]朱文靜.初中地理教學中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與評價,2017,(04):25.
作者簡介:楊衛(wèi)萍(1980.01-),女,傈僳族,云南省怒江州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