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王君華
高三英語復習的總體策略是重視基礎知識并且讓學生了解高考需要達到什么要求。而現(xiàn)階段的復習往往出現(xiàn)基礎知識與高考題型感知訓練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在沒有系統(tǒng)的結合訓練之下,學生往往對高三復習存在一些誤解,認為總復習僅僅是機械地重溫高一、高二已經(jīng)掌握的單詞或短語,甚至出現(xiàn)過早拋棄課本而盲目刷題的現(xiàn)象。長此以往,學生無法將基礎知識順利總結,并加以遷移升華,這對高考復習中學生的心態(tài)和技巧都是一種打擊。那么,如何將課本的閱讀復習和高考題型緊密結合就成為了備考過程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將通過課例簡要分享對于這個問題的一些想法。
通過對必修四第一、二兩個單元reading部分的標題的探索,遷移至閱讀理解題型中,將人物故事類閱讀素材的主旨大意題的解題思路和技巧進行總結與強化。
快速準確感知人物故事類閱讀素材的寫作特點,通過寫作的角度、敘事的順序等把握文章大意。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Unit 1 reading部分的標題
1.提問式導入
Q1:What is the title of the reading passage in Unit1?
A: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Q2:Who is the student mentioned in the title?
A:Jane Goodall.
Q3:Why was she called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Can you find some key information or supporting sentences and phrases?
2.自主探究
通過瀏覽課文,尋找與標題對應的關鍵信息,更全面地理解文章標題的含義。通過查看學生從文章中搜索的關鍵詞句,不難發(fā)現(xiàn),第二段當中對Jane Goodall 的科研介紹正是文章的重點信息所在。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給的原句,再深入引導他們挖掘出原句中的中心詞。
學生找到的關鍵句子:Nobody before Jane fully understood chimp behaviour.She spent years observing and recording their daily activities.
教師引導學生提取出的中心詞為:observe+record+understand=student(a person who is very interested in a particular subject)
這個過程讓學生理解到了文章關鍵詞與標題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標題中student的釋義選自牛津字典,還讓學生充分理解單詞釋義的多面性以及抽象化。
【技巧總結1】夾敘夾議類人物故事關鍵在于對人物的議論評價方面,所以主旨大意和標題應該緊扣議論評價部分而非敘事細節(jié)。通過對人物的“所作所為”總結出人物的角色定位。(由What did she do? 到Who is she?)
第二部分:自主探究Unit 2 reading部分的標題A Pioneer For All People
引導學生找出每個段落的中心句,不難發(fā)現(xiàn),這是一篇傳記。作者從研究貢獻到生平故事各個層面向讀者介紹了袁隆平。概括大意的關鍵在于找出作者想要突出的重點信息。這也是本單元區(qū)別于第一單元記敘文式人物故事的關鍵。那么,第二單元作者的重心是介紹袁隆平的突出貢獻,而描述生平故事只是讓人物故事更飽滿、豐富的手段。因此,學生可以找出概括袁隆平的貢獻的關鍵詞句。具體如下:
Yuan Longping grows what is called super hybrid rice.In 1973, he became the first agricultural pioneer in the world to grow rice that has a high output.(關鍵詞pioneer已經(jīng)出現(xiàn))
標題中的for all people不僅僅指的是袁隆平的貢獻幫助解決全球的饑荒問題,而且是頌揚袁隆平的科研精神。所以標題中的兩處關鍵信息直接來自于課文原句,這一點也是學生很容易做到的。從文章大意上看則來自于字里行間對袁隆平的人生態(tài)度和追夢精神的贊美。這也正是文章主旨大意的難點所在。
【技巧總結2】名人或者偉人的傳記類閱讀,重點突出貢獻以及讀者應該學習的某種精神。(what he did and what he taught us)
【技巧遷移】通過對兩篇文章的復習,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閱讀技巧如下:針對人物故事類的主旨大意題,主旨大意必須體現(xiàn)總括性,因此閱讀過程中必須抓住文章對人物的評價。關注文章開頭、結尾的中心句以及有評價性的引語等。
第三部分:高考真題練習
練習1:(2017浙江卷,A篇,21題)
21.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C.The beginning of Benjamin’s life as an artist.
通讀全文可知,文章按時間順序描述了畫家是如何開啟他的藝術人生的。同時,最后一句話The nine-year-old boy decided then that he would be an artist.也為故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所以這篇文章不同于課文的多方面綜合介紹及總結評價型,它更側重于按時間順序來交代故事發(fā)展的始末,因此在標題中突出的是the beginning, 也巧妙地回應了文末decided一詞。課堂練習過程中,部分學生選了B.Williams’ inf l uence on Benjamin.該選項看似概括了文章的大部分內容,但是陳述的角度卻與作者的寫作意圖出現(xiàn)偏差,干擾項無法突出人物故事當中的who 及what。
練習2:(2016江蘇卷,D篇,70題)
70.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The Making of a Great Athlete (who&what)
通過每段話的概括得出,作者從教練、母親、生存環(huán)境等多個層面介紹她成為偉大運動員的過程。
練習3:(2016 全國卷Ⅰ,A篇,24題)
24.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women mentioned in the text?
A.They are highly educated. B.They are truly creative.
C.They are pioneers. D.They are peace-lovers.
該篇文章分別介紹了四位當代的偉大女性,所以主旨大意的概括必須提煉出四者的共同點。那么,第一步還是按照以上的技巧,找出每個人物介紹的關鍵句。從獨立的關鍵句中提取出關鍵詞,合并得出最終的關鍵詞可知,這四位女性分別是各個領域當中的引領者或開辟者。因此答案為C。下列是每個人物描述的關鍵句,黑體部分則為關鍵詞。
1.In 1931, Addams became the first American woman to win the Nobel Peace Prize.
2.If it weren’t for Rachel Carson,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might not exist today.
3....and,in 1981, the first woman to join the U.S.Supreme Court.
4.Her simple act landed Parks in prison.But is also set off the Montgomery bus boycott.It lasted for more than a year,and kicked off the civil-rights movement.
the first+if it weren’t for+not exist+the first+set off+kicked off =pioneer
答案當中的pioneer與課本標題a pioneer for all people不謀而合,無論是題材還是標題用詞,都證明閱讀技巧源自于平時的文本閱讀和思考,人物故事主旨概括其實有規(guī)則可依,而2016年全國卷這道題目也足夠證明,高考復習不再停留于簡單的機械復習,而應站在閱讀技巧總結的高度去重新審視課文。
第四部分:作業(yè)布置
找出必修一至必修五中的人物故事類的文章,梳理探究文章標題與寫作風格、寫作意圖的結合,對主旨大意類題目進行鞏固強化。
附:
必修一:Unit 5ELIAS’STORY(側面描寫,贊揚Nelson Mandela對黑人的貢獻)
必修二:Unit 5THE BAND THAT WASN’T(典型的描述經(jīng)歷而非總結評價型故事)
必修四:Unit 1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夾敘夾議,重在議論評價,標題評價她為一位探索者)
必修四:Unit 1WHY NOT CARRY ON HER GOOD WORK?(與必修一ELIAS’STORY類似,從讀者角度展示偉人故事,贊揚主人公的奉獻精神,因此標題突出carry on)
必修四:Unit 2A PIONEER FOR ALL PEOPLE(人物傳記,抓住關鍵層面,贊揚主人公的貢獻)
必修四:Unit 3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UR(人物傳記,側重于表演藝術的刻畫)
必修五:Unit1JOHN SNOW DEFEATS“KING CHOLERA”
(人物故事,側重于探索真相的過程,所以標題突出了defeat)
這節(jié)課在時間和題目的設置方面比較合理,但是在實踐過程當中,因為學生詞匯量不足及閱讀技巧欠缺等問題,學生無法順利鎖定文段的中心句。所以,通過這節(jié)課的實踐,筆者認為老師不僅僅要在研究題型特點上多下工夫、總結技巧,還應當在閱讀教學中多加強化學生的解題意識。比如,根據(jù)題目設置來快速鎖定中心句或者關鍵信息,加強跳讀訓練,避免毫無目的地瀏覽全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