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慶
豆色醬油就是用黃豆(俗稱大豆)天然釀造的醬油,由于制成后醬油的顏色與黃豆一樣,故稱豆色醬油。
孩提時,每逢農(nóng)歷小雪后,我們蘇北人家?guī)缀跫壹覒魬舳家錾弦桓锥股u油。豆色醬油的制作工藝并不復(fù)雜,先將黃豆泡在水里浸潤、淘洗干凈,去掉浮在水面的次豆,然后放在大鍋里煮熟,一般還要在鍋里悶上一夜,第二天撈出,曬到適中的干度,置竹匾中,上鋪稻草,如氣溫低就加蓋小棉被保溫,一周后,就成為淡黃色的霉醬豆了。在陽光下日照透氣后,用天落水(井水、自來水也行)泡在陶質(zhì)缸里,放置陰涼處,待發(fā)酵的豆子潤透后,再加入食鹽和姜片,繼續(xù)露潤,直至醬油豆湯顯淡黃色便可食用。
這種純天然制作的醬油豆湯便稱為豆色醬油,用途很多,可作烹調(diào)的佐料,也可直接食用,特別是下面條時放一些豆色醬油,感覺特別鮮,真的可與魚湯相媲美。那時百姓家燒菜根本不要什么味精、雞精,也沒聽說過這玩意兒,全是靠豆色醬油調(diào)味。一般人家做上10斤豆色醬油可以吃到來年起春。
通常我們這里的人家都是先食用豆色醬油,待到醬油吃得差不多時,就用紗罩瀝出醬豆,這就是俗稱的醬油豆豉,實際上是豆色醬油的副產(chǎn)品。這醬油豆豉由于經(jīng)過霉變,再受天地精華露潤,因而脫變成一個個黑色的小精靈,放進嘴里輕輕用舌頭一舔便化作一攤豆泥,清香鮮美,回味無窮。那時候,我家兄弟姐妹眾多,喜歡爭食,這鮮美的醬油豆豉自然成了我們虎視眈眈的對象,往往一碟醬油豆豉上桌,粥未喝到幾口,而醬油豆豉早就沒了。
生活富裕起來后,豆色醬油已漸被人們遺忘。是啊,超市貨架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袋裝、瓶裝的鮮味醬油,還有眾多品牌的雞精、味精調(diào)味品,誰還煩那個神做豆色醬油呢?可漸漸人們發(fā)現(xiàn),那些號稱也是黃豆制作的鮮味醬油吃在嘴里很不是味,而那些化學(xué)成分的味精、雞精吃多了又對身體無益,這就又念及起豆色醬油。
去年,在老母的指導(dǎo)下,我特意做了一小缸“豆色醬油”,并分送給鄰居們嘗鮮。大家都覺得“味道好極了”,有些年輕人還向我討教制作“豆色醬油”的訣竅,說這是典型的“生態(tài)食品”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