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其國
從發(fā)掘“澄衷”檔案說起
本文題目中的“澄衷”,全稱叫澄衷蒙學堂;1928年改為私立澄衷中學、附設小學。大凡對上海歷史稍有了解的人,對澄衷蒙學堂及其創(chuàng)始人葉澄衷多不會感到陌生,但是只有當我們發(fā)掘并解析那些多年來一直“藏在深閨人未識”的檔案時,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竊以為知道的后面,其實還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上面這段文字,就是緣于前一陣我想寫有關“澄衷”的故事,于是專程前往上海市虹口區(qū)檔案館查閱有關“澄衷”的檔案。在那次發(fā)掘關于“澄衷”的檔案過程中,我從大量材料中驀地發(fā)現(xiàn)了一本民國十八年(1929)一月出版的雖顯破舊,卻并無毀損、缺頁少字的《澄衷中學學生會半年刊》。確確實實,這些內容都是此前那些講述“澄衷”的文字中,鮮見披露的。
甫一翻開這件《澄衷中學學生會半年刊》檔案,我一眼就讀到了其扉頁上赫然印著的“八大信條”。這些內容在諸多關于“澄衷”的敘事中,鮮有見到。察之“澄衷”在當年之所以能夠辦得風生水起、為人稱道,其良善的教育源流能說和這“八大信條”沒有淵源嗎?!
“澄衷學生是博愛的;澄衷學生是忠實的;澄衷學生是守法的;澄衷學生是莊敬的;澄衷學生是勇敢的;澄衷學生是儉樸的;澄衷學生是整潔的;澄衷學生是愉快的?!?/p>
以上就是“八大信條”的全部內容。讓我們認真體味一下這其中的關鍵詞:博愛、忠實、守法、莊敬、勇敢、儉樸、整潔、愉快。你看,在“澄衷”讀書,“八大信條”哪一項都沒有指涉教學生怎么考高分得第一;怎么得“讀書狀元”頭銜……但是“八大信條”任何一條都在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人。也就是說,它告訴學生,從入學讀書識字始,你首先要學會——怎么做一個文明人。
當然,如果據(jù)此以為“澄衷”想培養(yǎng)的僅僅只是溫良恭儉讓的好學生那就錯了?!鞍舜笮艞l”中的第一條“博愛”,無疑包含愛他人、愛國家。它告誡人們,一個人有無這樣的博愛之心,應該最能看出其品質高下優(yōu)劣。
也是在那天查閱有關“澄衷”檔案的過程中,我又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本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出版的《澄衷月刊》創(chuàng)刊號。目光所及,但見“警吼號”三個碩大的黑體粗字,占據(jù)了這本出版于86年前的創(chuàng)刊號的整個扉頁。不過,更引人矚目的是刊于其中的那篇“警吼號發(fā)刊詞”。因為這個內容此前鮮有披露,鑒于“獨家”的因素,故引錄如下,以方便對“澄衷”的歷史和故事有興趣者作進一步研究解讀: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誰也知道這是一句古訓。不差!在國勢飄搖,敵人壓境,民族存亡大有覆巢碎卵之懼的時候,如果個個匹夫能夠引敵愾之心,灑沸騰之血,當敵而死,我可以毫不遲疑地斷定,絕不會有滅種亡國的悲劇演出來。
可憐我大好中華,年來受了外人的凌侮,疊添了不少割地,賠款,訂條約等等恥辱,這種痛心欲極(絕)的悲劇的造成,就是種根于人民不知愛其國的緣由呀……
我澄(衷學)校學生對于救國工作的熱忱,素不后人,自九一八事發(fā)以來,諸同學各抱發(fā)揚趾厲,執(zhí)千干戈以衛(wèi)社稷之心,日受軍事訓練,作萬一的準備……
這就是于國于民愛之深,于敵恨之切的最淋漓盡致的痛快表達,從中很可以見出“澄衷”師生們那種殷殷愛人和切切仇敵之心。說起這一切,我們就會油然想到起意創(chuàng)辦“澄衷”的葉澄衷先生。
初到上海創(chuàng)業(yè)
翻閱歷史檔案,走進時光隧道,面對創(chuàng)辦于上海虹口的澄衷蒙學堂,我們有理由為之自豪,因為這是上海第一所由中國企業(yè)家創(chuàng)辦的影響深遠的私立現(xiàn)代學校。它的創(chuàng)辦者就是葉澄衷。
葉澄衷,名成忠,字澄衷,浙江鎮(zhèn)海人,生于1839年,卒于1899年,系中國近代知名實業(yè)家、慈善家。然而追溯起葉澄衷的創(chuàng)業(yè)史,于他本人而言,倘若他九泉有知,應該說堪稱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葉澄衷自幼喪父,缺少父愛的他常遭人欺侮,他的童年可以說充滿辛酸。多虧母親省吃儉用,得以積攢起一些錢,從而有機會把兒子送進私塾讀書。葉澄衷當時也是決心要好好讀書,想以此改變自己及家庭的命運。然而讓他始料不及的是,現(xiàn)實生活并沒如他所愿地向前發(fā)展,剛剛只讀了半年書,卻因母親再無能力為他支付學費,導致他無奈離開私塾。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覺得不幸的命運給了自己致命一擊,但不乏悟性的葉澄衷畢竟在此受到啟蒙,他還是慶幸自己在短短半年的私塾讀書生活中,學到和了解到許多書本的和現(xiàn)實中的知識和信息。其中私塾啟蒙老師給他講述的有關上海開埠以來的許多故事,尤其是外國人來到上海闖蕩打拼的故事,使他深受感觸,也為他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和上海世事的大窗,讓他大開眼界。正是秉著這樣的認知,葉澄衷由此種下了自己有朝一日一定要去上海灘干一番事業(yè)的念想。當時無奈離開私塾的葉澄衷,在家鄉(xiāng)經歷了一段學徒生涯。這段生涯給他帶來的,依然是不堪回首的屈辱和辛酸,以致后來他都不愿向人提起。到了這時候,葉澄衷終于義無反顧地告別了家鄉(xiāng),告別了親人,朝著他早就向往的上海灘邁出了腳步。那一年他剛15歲。
初到上海的葉澄衷經人介紹,進了一家雜貨鋪當上一名學徒。盡管與以前在家鄉(xiāng)一樣也是當學徒,但上海灘這塊平臺就是不一樣,至少在少年葉澄衷眼里,這塊平臺前面還藏著無形的有待拓展的隱秘空間,關鍵是看你是否能夠發(fā)現(xiàn)這種“隱秘空間”。聰明的葉澄衷則一眼就發(fā)現(xiàn)了。這就是他認定完全可以把雜貨鋪的生意做出去。這做出去的地方,居然首先讓他瞄上了波光粼粼的黃浦江。
幾天后,人們發(fā)現(xiàn)黃浦江上有一條兜售雜貨的小舢板,總是不時出沒于停泊著的大小輪船旁,搖櫓的是個小小少年。他一邊搖櫓一邊叫賣。這個小小少年就是雜貨鋪小學徒葉澄衷。最初的時候生意并不好,有一天,他遇見一個中國商販在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向洋人推銷貨物,并很快成交。見此情形,葉澄衷先是心生羨慕,繼而心里一動,于是就見他上前纏住那個會說英語的商販,一邊掏出好不容易剛賺來的一元錢遞過去,一邊跪在他面前,用剛學會不久的上海話說,“爺叔,請儂收下這點銅鈿,教阿拉幾句英國話好口伐啦,阿拉求求儂,謝謝儂啦!”商販為人也和氣,見狀忙拉起葉澄衷,答應教他一些常用英語。endprint
畢竟讀過私塾,加之悟性又好,不多久,葉澄衷就掌握了不少實用英語,并把它們充分發(fā)揮在售貨中。那陣日子,消除了一些語言障礙的葉澄衷,搖著小舢板在黃浦江上來往得更加頻繁了,而且他主要多穿梭在停泊在江上的外輪和外國兵艦旁。售貨業(yè)績大大提高。在這樣的過程中,他既做成了一筆筆生意,更漸漸學會了一些初級英語。
分析一下葉澄衷的行事,可以說他的人生轉折,頗得益于他的誠信;具體經過則緣于他的一次“拾金不昧”的經歷。且說當時外輪在黃浦江進出頻繁,這些外輪大多停泊在公平路一帶碼頭或江面上,船上的人要上岸得借助于小舢板往來擺渡。那天有個英國洋行的經理乘坐葉澄衷的小舢板上岸。當他到了岸上離開時,竟大意地將公文包落在了葉澄衷的小舢板上,等到葉澄衷發(fā)現(xiàn)想叫住失主時,后者早已不見蹤影。葉澄衷這才注意失主究竟落下了什么。真是不看不打緊,這一看還真讓葉澄衷大吃一驚,失主的公文包里竟有大量外幣、支票、貨行憑證等貴重物!葉澄衷心想,失主知道這些重要東西丟失一定會轉回來找的,于是他決定放下生意,在這里等一等再說。后來那個英國洋行的經理果然焦急地轉回來尋找失落的公文包。面對葉澄衷不貪不占,一直在這里等他,他不由對葉澄衷大加贊賞。這位洋經理有感于葉澄衷的忠厚誠實的品行,同時也有心想回報他,于是主動設法為葉澄衷向英國領事館申請,希望允許讓這名中國小販上外輪做買賣。之后這位洋經理又資助才20多歲的葉澄衷在外虹橋(大名路橋)東堍開設一家名為“順記產貨號”的五金店,這也是出現(xiàn)在上海的第一家五金店,專營外商輸入的船舶五金。因地近百老匯路(東大名路),這里大小船舶修造很多,生意蒸蒸日上。至19世紀末,葉澄衷已成為海上民族工商業(yè)和民族金融業(yè)的巨商,他在各地開設的店、廠達600多家。難能可貴的是,葉澄衷不乏發(fā)展眼光,他賺了錢并不是耽于一己享受,而是用于投資民族工商業(yè)和金融業(yè),頗有實業(yè)救國的思想。
1899年,葉澄衷因深感自己“幼年未曾識字,作業(yè)艱苦”之情結,遂立志興學,以圓童年之夢。于是在這一年,葉澄衷在虹口唐山路下海浦西側,捐置土地30余畝作為校址,并出銀10萬兩興建校舍。但令人扼腕的是,同年10月,在建校舍尚未竣工,葉澄衷便不幸病逝于他的“老順記”寓所,此時他的床上所用帳子還是當初新婚時的土布帳子,但他身后卻留下800萬兩白銀遺產。尤為難能可貴的是,臨終前,他囑咐兒子,對辦學堂一事,要有長遠規(guī)劃。于是,他長子又捐出10萬兩白銀用于建校興學。
“澄衷”的精神
1900年(一說1901年)初春的一天,上海唐山路下海鋪西側一所新落成的學堂里,正在舉行開學典禮。這所學堂當時被命名為:澄衷蒙學堂,又稱澄衷學堂(今澄衷中學)。這就是近代上海第一所由中國人自己創(chuàng)辦的私立現(xiàn)代中學。澄衷蒙學堂建筑為正舍30幢,二層旁舍15幢,另有一個操場。一眼看去,校舍頗有中國古典建筑的況味,頂鋪瓦,呈坡狀;沿長廊辟有一長溜呈對稱狀的漂亮內露臺,整幢建筑不失和諧莊嚴和典雅凝重,氛圍頗合教育神圣之理念。然而,那天的開學典禮于隆重中更透出幾分肅穆,仿佛空氣中也散發(fā)著絲絲縷縷淡淡的憂傷。是的,彼時彼刻,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懷念起了一個人,他就是這所落成不久的澄衷蒙學堂的創(chuàng)辦者——葉澄衷先生。當這所由葉澄衷傾盡全力、一手創(chuàng)辦的學堂開門揖學之際,他卻已駕鶴西去,人們又怎能不想念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葉先生。
澄衷蒙學堂首任校長為劉樹屏,不久校董會聘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為代理校長,主持校務。蔡元培是一位極有思想的教育家,如他立“誠樸”為校風;學堂以“民生在勤”“勤能補拙”為全體師生座右銘,并制定嚴格的考試制度。胡適、竺可楨曾就讀該校。在教學中,教師們經常把一些進步思想介紹給學生,這在當時求民族生存和變法維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打擊封建思想,啟發(fā)中國知識界探索西方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講授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就很是激勵了一批學生奮發(fā)自強的斗志。據(jù)知胡適就是在澄衷蒙學堂求學時,因受《天演論》中“適者生存”的啟迪而改名的?!拔逅摹边\動爆發(fā)后,“澄衷”學生也奮起積極響應北京的學生運動,進行罷課、游行等反帝愛國運動。1920年,陳獨秀、陳望道、施復亮等中國早期共產主義者曾在“澄衷”舉行第一次“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集會。
綜觀“澄衷”從開辦至1949年共和國成立半個世紀的歷程,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除了上述胡適、竺可楨,還有夏宗輝、王玉潤、袁牧之等。值得一提的自然還有其中的一批教師。在歷屆師資隊伍中,就有畫家豐子愷、體育家王懷琪、科學家盧于道、新聞工作者陳虞孫、金石書畫家錢君匋等人的身影。
值得一說的當然還有“澄衷”精神。至于何謂“澄衷”精神,我在虹口檔案館查閱“澄衷”檔案時,在一本由陳立夫題簽、紙張已泛黃的《上海市私立澄衷中小學校四十周年紀念刊》中,看到何友諒撰寫的《有書大家讀——母校四十周年紀念獻詞》,讀來覺得正可以詮釋什么才是真正的“澄衷”精神:“實際上,澄衷精神超越了時間、空間,把我們的心靈,鐵環(huán)似的,一連串的串了起來;精神上,我們正是暗通聲氣,莫逆于心的!”又如:“什么是澄衷精神呢?愛!對人群的愛!”
這份鮮見檔案還為我們透露了這樣一組寶貴數(shù)據(jù):“據(jù)(民國)二十三年中國教育年鑒載:中國的大、中、小學學生,在全國人口比例上是:大學生——萬人中一人(民國二十年):中學生——萬人中一一·0七人(民國十九年):小學生——千人中二三人?。駠拍辏边@樣的一種民間讀書狀況,無論怎么說,都是令人揪心的。于是怎樣使“大家有書讀”?必定會讓所有心系國家發(fā)展前途的人為之念茲在茲。也唯有出現(xiàn)這樣的景況的時候,更多民眾才會明白,“目前的現(xiàn)實任務是:堅持團結X戰(zhàn),力促合力建國;當祖國獨立解放時,也是‘大家有書讀的時候了!”這份檔案最后不忘提醒大家,“自然,學習澄衷先生對人類的‘愛,絕不是俟諸‘起家以后,或是在個人遭受了失學痛苦時,才‘推愛;真正地學習,發(fā)揚澄衷先生的精神,應是對人類全體的‘兼愛!——沒有等差范圍地!”
于是,在獵獵飛舞的“愛”的大纛下,倡導“大家有書讀”,儼然成為“澄衷”的辦學宗旨。試問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誰能說這不是堂堂正正的愛國之舉呢!我還注意到,在這份珍貴檔案中,有多處將“抗戰(zhàn)”故意寫成“抗建”,有一處甚至干脆出現(xiàn)“X戰(zhàn)”,“戰(zhàn)”后須“建”這自不待言,而一個有所隱匿的“X”,相信其中一定自有其別有深意藏焉的寓意吧。
隨著我對“澄衷”檔案的進一步解讀,我也深切領略到了“澄衷”在教學上的那種嚴謹和認真。這不,在一份“澄衷”《各科教學研究會記錄》檔案中,我看到了此前從未見有人披露的如下內容: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三月六日下午六時
討論:一、如何解決高秋一級教學困難案
討論結果:進度減慢,不多作背誦練習。
討論:二、如何教學英語發(fā)音案
討論結果:將拼音符號印發(fā)學生
討論:三、如何使學生練習英文書法案
討論結果:初春一用英文習字帖,初秋一一部用英文習字帖,一部書法較好可令其抄寫課本,其余二級令其抄寫課本
討論:四、如何解決同級學生程度參差之困難等
討論結果:用分組相互教學法,令程度較好之學生輔助程度較差者
…………
類似這樣的“澄衷”《各科教學研究會記錄》檔案還有許多。相信讀了這些“記錄”后,我們對“澄衷”在除了倡導愛他人、愛國家之外,在抓教學質量上的功夫和精神,應該也會對之肅然起敬。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