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一個人,我叫他德勝大伯,那時他有四十歲上下。
每年回來,如果是夏秋之間農(nóng)活稍閑的時候,我們一條街上的人,吃過晚飯,坐在碾盤旁邊去乘涼。一家大梢門兩旁,有兩個柳木門墩,德勝大伯常常被人們推請坐在一個門墩上面,給人們講說評書,另一個門墩上,照例是坐一位年紀大輩數(shù)高的人,和他對稱。我記得他在這里講過《七俠五義》等故事,他講得真好,就像一個專業(yè)藝人一樣。
他并不識字,這我是記得很清楚的。他常年在外,他家的大娘,因為身材高,我們都叫她“大個兒大媽”。她每天挎著一個大柳條籃子,敲著小銅鑼賣燒餅馃子。德勝大伯回來,有時幫她記記賬,他把高粱的莖稈,截成筆帽那么長,用繩穿結起來,橫掛在炕頭的墻壁上,這就叫“賬碼”,誰賒多少誰還多少,他就站在炕上,用手推撥那些莖稈兒,很有些結繩而治的味道。
他對評書記得很清楚,講得也很熟練,我想他也不是花錢到娛樂場所聽來的。他在山西做生意,長年住在小旅店里,同住的人,干什么的人也有,夜晚沒事,也許就請會說評書的人,免費說兩段,為長年旅行在外的人們消愁解悶,日子長了,他就記住了全部。
(節(jié)選自孫犁《聽說書》,題目為編者加)
寫法點撥
這一片段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表現(xiàn)德勝大叔說書說得好。不僅“我們一條街上的人”都去聽他講,而且有“年紀大輩數(shù)高的人,和他對稱”,側面烘托他說書的技藝高超,得到人們的尊敬。同時,將他和專業(yè)藝人對比,先正面稱贊他“講得真好”。好到什么程度,“就像一個專業(yè)藝人一樣”,這是一個很高的評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