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銀璋
只要熟悉花梨的人,茶余飯后,人們一聊起花梨這個地方,不覺浮想聯翩:大家仿佛看到無數的梨樹,開著奇異的芬芳。
人們常說,每個地名的由來,就像家長給孩子取名一樣,都有它背后的人文故事。
據說明朝的時候,花梨這個地方由幾個稀落的村寨組成,人們趕場是現在蘇家寨的道子土。但非常奇怪,每當趕場時,都有一個人,一定會被山上滾下來的石頭砸死。
發(fā)生這種狀況,人們就去外地請了一個非常出名的風水先生。此人個子不高,但滿腦子學問。他站立街道,往四周看了看,然后說:“你們看道子土對面的山頭,嘴巴張著,牙齒犀利,那是一頭兇勇的猛虎啊!再看看后面的山坡,像獅子的尾巴搖擺。這里前有猛虎,后有雄獅,它們需要吃東西?。∷悦慨斱s場時都有一人送入它們的嘴巴,成為它們的美食?!?/p>
“街道必須搬遷,此處不是趕場的好地方?!毕壬詈蟾嬲]大家。到底那兒是趕場比較適合的場所呢?
趕場,是古代居民必須實行定期交易的集市貿易。有的5天一場,有的7天一場,按照十二生肖來計算。每到趕場天,市集上應有盡有,人們三五成群地從附近不約而同的趕來,有的出售自己多余的物產,有的買進自家所需的東西。
由于猛獸吃人,附近的居民肯定害怕。因此,到道子土趕場的時候,人員漸漸稀少。
過了一些時日,風水先生在人們的帶領下。拿著羅盤,一邊慢靠,一邊向花娘井方向走來。走著走著,大家來到了現在的農村信用社潘家門口。那時這里只有幾戶人家,家家戶戶門口都栽種著梨樹。春天繁花似錦,微風吹來,空中飄浮著一片片雪白的花絮。
這里風景優(yōu)美,但并不一定適合趕場,當然還要先生斟酌一下風水,看地勢的長相適不適合人們貿易。先生往四周瞧去,山勢平坦,抬頭往兩邊進出路的方向望去,像一條長長的巨龍,對岸和后面的山峰也較為平緩,根本不像道子土的山勢那樣兇猛。
更為有趣的是:這里長著一棵與眾不同的梨樹,樹干約有臉盆那么粗,枝葉茂盛,亭亭如蓋,一年四季,鳥雀都在上面嘰嘰喳喳,樹上的枝丫好像就是它們的樂園。那年春天,細雨紛紛,正是梨花芳香、紛飛的時節(jié),先生站在樹下,細細打量著這棵梨樹,從中間分開,一半開著燦爛的梨花,花朵粉碎柔嫩,雪白如霞,香氣濃郁。可另一半呢?卻非常奇怪了,開著紅艷的花紅,蜜蜂和蝴蝶在梨花和紅花之間飛來飛去。先生想:“這真是世上少有的寶樹呀!一半開梨花,一半開紅花。”
如果現在我們用科技的眼光來看,這也并不奇怪,把另一半嫁接改造成花紅就是了。但那個時代,那來科學,那來嫁接技術??!
“也許這就是天意吧,上蒼讓我遇到了它,干脆以樹來給這個地方取個名字吧,可叫什么好呢?”先生站在那兒冥思苦想。
此時,圍觀的人告訴他,就在梨樹的對面有一棵金銀桂,樹不大,也從中間分叉,一面在秋天開著白花,一面開著金黃色的,人們稱它為金銀桂。
先生說:“為了讓它與梨樹相呼應,就叫這個地方為花梨吧?!?/p>
人們一聽“花梨”,多么富有詩意的名字!多么富有想象力的意境!頓時,雷鳴般的掌聲陡然響起。
他們還告訴先生:“這樹結的果實,一半是梨子,一半是花紅,味道都清脆甘醇?!?/p>
第二天,花梨!這個嶄新的名字像雨后春筍一樣在人群中擴開,像波濤一樣向四面擴散,并且一下子就給人們留下了美妙的印象。
趕場就順理成章地由道子土搬到花梨,說也奇怪,此后人們趕場,再也沒有滾石砸人的事發(fā)生,而且集市越趕越熱鬧。
幾百年了,花梨!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它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慢慢地向我們走來。
據《開陽縣志》記載,華梨位于縣城東部,清光緒末年為開州東區(qū)。1958年為人民公社,1962年為花梨區(qū),1991年拆區(qū)建鄉(xiāng),2013年更名為花梨鎮(zhèn)。
也許是因為花梨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吧!花梨人從來都喜歡梨樹,房前屋后,土里田邊,都開著奇異的芬芳?;ɡ娼值烙稍瓉淼男〈迓渥兂山灰椎拇蠹?,發(fā)展成今天豪華的大集鎮(zhèn)。
現在,花梨街道兩旁:樹木高低相映,干凈明亮,房屋整齊、門面靚麗……清晨,人行道上微光閃爍,有不少人在上面小跑鍛煉;下午,廣場的音樂緩緩響起,姑娘們輕輕舞動青春的旋律,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花梨,伴隨著那些經典的人文故事,如今處處栽種著梨樹。春天,梨樹,開著奇異的芬芳,招來了天南地北的游客。
透過花海,我們仿佛看到:花梨千百年的文明之根!花梨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氣!
——選自作者新浪博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