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群峰
(遼寧省鐵嶺市婦嬰醫(yī)院,遼寧 鐵嶺 112000)
剖宮產相關的麻醉研究多見,而臨床中關于剖宮產的麻醉研究涉及面也較廣,其中對產婦及新生兒的不良影響控制是麻醉方式可取程度的主要評估方面。全麻與腰硬聯合麻醉作為剖宮產中常見的兩類麻醉方式,效果研究包括比較性研究多見[1],但是細致程度相對欠缺。因此本文中我們就不同麻醉方式對剖宮產產婦及新生兒的影響進行觀察與比較,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本院的80例剖宮產產婦為研究對象,將其根據麻醉方式的不同分為A組(全麻組)40例和B組(腰硬聯合麻醉組)40例。A組中,年齡范圍為21~39,平均為(30.3±6.7)歲,孕周為37.0~41.8周,平均為(40.2±0.8)周,其中初產婦32例,經產婦8例,均為ASAⅠ~Ⅱ級。B組中,年齡范圍為21~40歲,平均為(30.5±6.5)歲,孕周為37.0~42.0周,平均為(40.1±1.0)周,其中初產婦33例,經產婦7例,均為ASAⅠ~Ⅱ級。兩組的產婦的年齡、孕周與分娩史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組進行全麻,常規(guī)術前準備及檢查,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及維庫溴銨進行靜脈注射,并以丙泊酚與瑞芬太尼進行泵入麻醉維持。B組進行腰硬聯合麻醉,產婦以左側臥位進行麻醉,于腰3~4做硬膜外穿刺處理,以左布比卡因注入。比較兩組產婦圍術期的血流動力學指標(DBP、SBP及HR)、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新生兒Apgar評分。
1.3 評價標準:Apgar評分:對新生兒的肌張力、脈搏、對刺激的反應、膚色及呼吸等5個方面進行評估,其中總分8~10分、4~7分及<4分分別表示無窒息、輕度窒息及重度窒息。
1.4 統計學方法:數據檢驗軟件采用SPSS19.0,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麻醉前A組的DBP、SBP及HR分別為(79.45±5.77)mm Hg、(121.51±6.78)mm Hg及(74.54±4.60)次/分,B組的DBP、SBP及HR分別為(79.52±5.71)mm Hg、(122.02±6.65)mm Hg及(74.60±4.52)次/分;術中10 min A組的DBP、SBP及HR分別為(62.62±4.80)mm Hg、(102.62±5.41)mm Hg及(83.63±5.69)次/分,B組的DBP、SBP及HR分別為(71.38±5.24)mm Hg、(111.34±5.87)mm Hg及(76.89±4.89)次/分。A組中發(fā)生惡心2例,嘔吐1例,共3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50%,B組未出現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0.00%。麻醉前兩組產婦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10 min B組的血流動力學指標顯著好于A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新生兒的Apgar評分比較:A組新生兒中Apgar評分8~10分、4~7分及<4分者分別為39例、1例及0例,分別占97.50%、2.50%及0.00%;B組新生兒中Apgar評分8~10分、4~7分及<4分者分別為38例、2例及0例,分別占95.00%、5.00%及0.00%。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剖宮產在我國的臨床應用率并不低,與剖宮產相關的各方面研究多見,麻醉作為剖宮產的重要方面,對產婦及新生兒的影響均不同程度存在,而不同的麻醉方式對產婦的影響面與影響程度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麻醉方式的選擇依據中,產婦與新生兒的受影響面均是重要評估方面。產婦麻醉后的血流動力學狀態(tài)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是評估麻醉安全性的重要方面,Apgar評分作為評估新生兒綜合狀態(tài)的重要方面,其評估的意義也極高[2-6]。本文中我們就全麻與腰硬聯合麻醉對剖宮產產婦及新生兒的影響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兩類麻醉方式的新生兒Apgar評分無明顯差異,但腰硬聯合麻醉對產婦的血流動力學不良影響更小,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說明腰硬聯合麻醉對產婦和新生兒的安全性保證方面更為具有優(yōu)勢,因此認為腰硬聯合麻醉的臨床應用價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