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登格日勒
強迫癥是一種難治性精神疾病, 強迫癥的發(fā)病率近年來也一直處于攀升狀態(tài), 全世界有3%的人可以確診為強迫癥,這樣高發(fā)的疾病逐漸引起全世界的重視, 許多長期受強迫癥困擾的的患者不能及時正視自己的疾病, 放任其發(fā)展未及時就醫(yī), 飽受煎熬。臨床顯示, 許多初次就診的患者距離病癥出現的時間已經很長, 但未能及時進行臨床干預, 逐漸加大了治療難度和治愈的可能性;而且現如今這類病癥的發(fā)生年齡逐漸呈現年輕化, 在14~45歲的居多, 因此, 要不斷提高警惕, 預防疾病, 并及時就醫(yī), 用有效手段進行及時干預。這其中就不乏近些年比較受關注的焦慮認同法對強迫癥的治療。
強迫癥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思維焦慮和行為焦慮, 但這種精神疾病在臨床上并不多見。輕度的患者表現為強迫現象,比如出門口總認為門是否沒鎖好甚至再返回家中查看, 一些證件卡片一定要正面朝上擺放整齊等, 均只是一些初級表現現象, 這些現象持續(xù)時間短, 無嚴重焦慮現象, 還不是最為嚴重的精神疾病, 加以改正和控制均能調整過來。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全球疾病調查中顯示, 強迫癥的高發(fā)人群為中青年人 ,這是因為他們的社會屬性和社會壓力決定著心理壓力不斷加深。強迫癥還伴隨著遺傳因素, 很多孩子也患有輕度強迫癥,這對于年輕一代而言是極其危險的, 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也直接破壞了社會的發(fā)展, 這類問題不僅是醫(yī)療、疾病問題, 也是社會問題, 更要高度關注。那么嚴重的臨床強迫癥現象就是嚴重的焦慮、焦躁, 在臨床上比一般的抑郁癥和個別精神疾病更難治療, 且治療時間長, 由于它的潛伏期更長, 一般人認為不嚴重就不進行及時就醫(yī), 從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期, 嚴重者甚至難以治愈。它看似不要緊其實危害十分大, 但長期處于強迫癥困擾的人群, 由于長期的心理負擔導致精神高度緊張無法正常生活和工作[1]。
強迫癥的現實治療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現在臨床上主要依靠幾種手段來控制和防:藥物治療、飲食保健、心理治療、儀器治療這些手段。藥物方面:多為中西醫(yī)結合用藥, 但也難以去除病根;飲食保健方面:多食菠菜、燕麥、雞蛋、深海魚等都能在飲食結構的層面緩解強迫癥的的癥狀;心理干預:我國較西方而言心理學發(fā)展的較為緩慢, 近年來有所好轉, 心理醫(yī)生也能夠有效地利用心理學知識應用到臨床治療中, 而且取得不小的成效, 心理醫(yī)生的治療有時更能觸動人心改善現狀;儀器治療:伴隨醫(yī)療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高精尖的儀器的發(fā)明為醫(yī)學發(fā)展提供了不少便利, 一些科學的儀器往往對疾病的病灶檢查更科學化具體化, 作為輔助治療對強迫癥的治療也帶有一定治療幫助和意義。
強迫癥的病發(fā)與社會發(fā)展、個人心理、家庭遺傳因素、生活習慣都有著密切聯(lián)系, 嚴重的患者會伴有抽搐、意識喪失、失眠多夢、進食困難等現象的發(fā)生。而這些因素也恰恰是不可控制的因素, 唯有通過醫(yī)療手段干預才能去挽救患者[2-4]?;诮⒃陔p沖突模型的基礎上, 檢測患者的焦慮水平、持續(xù)時間也是以管理強迫思維的方式及進行干預的一種手段。在理論上是由多門學科的研究共同組成的, 數學建模、統(tǒng)計學、心理學知識、臨床醫(yī)學等多項知識的研究。有實驗表明, 強迫癥患者由于做一件事總要重復多次才能降低心中的焦躁和不安全感, 那么就模擬場景, 使其在一定時間內多次出現在患者的思維世界里, 以降低患者的焦躁和不安,后面再逐漸縮短循環(huán)次數來控制患者的情緒和思維, 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強迫癥患者的焦躁率。
醫(yī)生在一定程度上認同患者的思維方式會得到強迫癥患者的信任, 根據患者的思維、世界理論來研究如何去扭轉患者的思維, 強迫患者的思維環(huán)路不再循環(huán), 給予正確的引導,使患者逐漸跳脫出自己的思維定式, 樹立正確的思維方式,從而達到治療目標。但由于這種方法還缺少臨床試驗, 有不穩(wěn)定的因素存在, 所以在實踐中要注意觀察患者的臨床反應,并作明確的記錄。心理治療就是醫(yī)生與患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 運用心理學手段去干預患者的生活習慣、方式以及個人的行為[5]。醫(yī)療器械及藥物的控制和心理干預都是重要的治療強迫癥的手段。精神科醫(yī)生的工作就囊括心里干預手段, 認知療法中, 就要與患者站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 幫助患者克服心中的緊張、害怕以及焦慮, 對患者的癥狀要有正確的認知, 鍛煉患者對自己的癥狀有所感應和重新塑造, 改變自己的不良人格, 樹立起自信。培養(yǎng)好的心理素質, 逐漸消除癥狀,在一定程度上中和患者的愿望水平, 管理患者的強迫性思維,進行神經的干預, 這樣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的偏執(zhí)思維以緩解患者的痛苦, 同時輔以藥物有效控制, 這是一種治療效果較好的方法, 對患者的健康危害也比較小, 如果能夠保證治愈率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往往患者會考慮到費用、疼痛、診療效果, 甚至是尊嚴等因素而拒絕正視自己的疾病, 這無疑是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也造成了不能避免的個嚴重的人身危害。焦慮認同法在治療方法上通俗易懂, 這對于害怕醫(yī)療手段、醫(yī)療費用負擔能力弱的患者是一個很好的治療方法。目前, 在國內乃至國際上, 對強迫癥的主要心理干預療法都是認知行為治療,這也說明其效果較好, 對人體健康安全可靠性更高。就上述分析而言, 焦慮認同法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和患者進行同位感知, 以患者的角度去干預患者原有的思維方式, 塑造新的思維方式, 改變患者的循環(huán)思維, 以達到治療的目的。目前焦慮認同法的實驗療效還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撐, 但從個例來看是有一定的治療效果的, 也是有一定臨床意義的, 因此要重視這種方法的運用, 去轉變單一的治療手法, 緩解患者的痛苦。
焦慮認同法一直處于試驗階段, 應用到臨床的案例較少,但其時效性是值得認可的, 在減少強迫癥發(fā)病、有效緩解患者痛苦和焦慮方面是有一定成效的。強迫思維可以分為強迫情緒、強迫觀念、強迫意向。焦慮認同法在管理患者強迫思維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是有一定臨床意義的。
國外試驗案例顯示, 焦慮認同法需要有治療過程的, 且效果并非立竿見影, 剛進行完干預并不能取得成效, 但經過1~2個月會有明顯的改善, 多個案例都能證明焦慮認同法在治療強迫癥方面有緩解的功效, 也能一定程度穩(wěn)定患者情緒。對于焦慮認同法要予以支持的態(tài)度, 設立專項資金以支持研究。伴隨社會的發(fā)展, 危害人類健康的不單單是生理性疾病,也包括心理上的疾病, 這更應引起高度重視[6]。國家應予以政策支持, 醫(yī)院也應該培養(yǎng)這類人才, 開展相關臨床試驗,重視精神疾病的治療。
焦慮認同法對臨床干預治療強迫癥有一定治療效果, 國內發(fā)展水平還較為緩慢, 但臨床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也為治療心理精神疾病方面提供了新的治療路徑, 這一發(fā)現需要更多的實踐, 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 相信焦慮認同法可以在緩解和治療強迫癥上取得新的成績, 早日為強迫癥患者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