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考化學試題逐步的由能力考查向素質考查方向轉移,試題難度呈穩(wěn)中下降趨勢,涉及的知識點有所增多,取材大部分來源于生活生產,考查內容基本來自課本主干知識,注重對學生綜合知識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查。這就要求教師在高三化學一輪復習的時候,要注重化學的基礎主干知識的復習,鞏固和強化學生的知識體系,同時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主要就高三化學一輪復習進行論述,提出一些粗淺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一輪復習;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一輪復習時間最長,也是加強和鞏固學生知識基礎,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健全學生高中化學知識體系最系統(tǒng)的復習方法。因此,高中化學教師要以教材知識為主,通過各種新穎、創(chuàng)新的知識應用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不斷地進行探究和反思,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高三化學一輪復習的建議:
一、 以課本為主,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加強和鞏固教材中的知識是一輪復習的主要目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的過程中,應該以化學主干知識為基礎,而不被教材的章節(jié)所束縛,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將化學知識進行分類,結合化學思想和方法來進行,讓學生按照知識的單元進行學習和訓練。這樣,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將有關的化學知識都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和梳理,健全各個知識點,形成一個知識的整體,幫助學生有效的突破化學知識的重難點,掌握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按照單元模塊的策略進行復習,將化學知識進行分類,諸如:概念、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有機化學、金屬和非金屬及其化合物、化學思想方法等,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化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進行復習,同時加強學生計算、實驗能力的訓練,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強化學生的化學學習和研究方法,讓學生將化學中的零散知識點進行融合,構建起完整的單元知識體系。
比如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單元,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也和日常生產生活聯(lián)系比較緊密,常常結合工業(yè)生產和生活實際運用對學生進行考查,如果學生只是簡單的記憶知識和概念,往往起不到良好的知識運用效果。因此,在一輪復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金屬元素的活動順序,探究其共性和不同,按照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性質變化規(guī)律,進行金屬及其化合物性質的研究和探討;根據電解質的強弱性質對鹽類的水溶液進行酸性、中性、堿性判斷;根據相鄰兩種金屬元素的性質,結合其金屬活動性順序,對反應現象進行推測;同時,對于比較特殊的金屬化合物Al2O3,既能和酸反應,也能和堿反應,要讓學生進行重點的復習,掌握氧化鋁的兩性。這樣,依據教材的內容,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單元的梳理,既能讓學生將化學知識融會貫通,也能完善學生的化學知識體系。
二、 加強學生的化學運算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化學運算是高中化學學習的重點內容,也是體現學生化學綜合能力的關鍵指標,因此,高中化學教師要在一輪復習中加強學生的化學運算訓練,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化學的運算常見的方法有“差量法”“守恒法”“極值法”“平均值法”“討論法”等,化學的運算一般以化學方程式為基礎,通過運算體現出化學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
(一) 差量法
例題:標準狀況下,碳和16 g的氧氣在密閉容器中加熱進行充分反應后,冷卻后測得容器內的壓強增大了0.4倍,則密閉容器中有多少克碳參加了反應?
解析:反應后氣壓增大主要是由于產生了一氧化碳所致,通過計算可以知道參與反應的氧氣是1632=0.5 mol,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共是0.7 mol。由差量法可以簡單的算出,體積增加了0.2 mol,增加的體積主要是生成一氧化碳導致的,這樣就可以算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從而得出答案為8.4 g。此外此題也可以通過守恒法進行解答,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各含一個碳原子,可以通過反應后的其他摩爾數直接算出。
(二) 守恒法
例題:某燒堿樣品中含有雜質,已知:其中含有的雜質Na2CO3占0.56%(質量百分含量)、H2O占0.08%?,F在取a g該燒堿樣品溶于2 mol/L鹽酸40 mL后,并用2 mol/L NaOH溶液中和剩余的酸,隨后對溶液進行蒸發(fā)、干燥操作,則所得固體的質量為( )
A. 4.68 g B. 5.58a g
C. 2.34 gD. 2.34a g
解析:本題鹽酸過量,最后剩余的物質都是氯化鈉,用氯元素守恒可以輕易求得。根據氯元素守恒(HCl~NaCl),n(NaCl)=n(HCl)=2mol/L×40×10-3L=8×10-2mol,干燥固體質量為8×10-2mol×58.5g/mol=4.68g。本題如果用質量進行計算的話,因為有干擾項Na2CO3占0.56%、H2O占0.08%,燒堿樣品的取量a未知,會不能計算出結果。
(三) 極值法
例題:某稀硝酸中含有a g HNO3,現往溶液中添加b g鐵粉,鐵粉全部溶解并放出NO氣體,已知原溶液中的HNO3有a4g被還原,則a∶b不可能的是( )
A. 3∶2B. 3∶1
C. 4∶1D. 7∶2
解析:Fe與HNO3反應的時候,根據鐵的量,有兩種情況:
當鐵過量的時候,會生成硝酸亞鐵:
3Fe+8HNO3(?。?Fe(NO3)2+2NO↑+4H2O,這時可以求得a∶b為3∶1;
當稀硝酸過量的時候,會生成硝酸鐵:
Fe+4HNO3(稀)Fe(NO3)3+NO↑+2H2O。
這時可以求得a∶b為9∶2。由此可知:3∶1≤a∶b≤9∶2,
可知A項不正確。endprint
高中化學教師要在一輪復習中,通過對學生進行化學運算的訓練,讓學生掌握化學的基本運算規(guī)律,從化學反應的本質規(guī)律出發(fā),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注重化學實驗的本質,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高中化學主要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的實驗是高中教學中的重點內容,隨著新課改素質教育的深化實施,化學實驗在學習中的作用更加的突出??v觀近幾年的高考,化學實驗試題也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綜合化學素質,通過對學生的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查,結合題中物質的化學性質,讓學生進行推理和判斷,既考查學生的基礎化學知識,又對學生的實驗創(chuàng)新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一輪實驗復習中,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實驗儀器的常規(guī)用法,還要進行創(chuàng)新應用,以促進學生素質的發(fā)展。
比如:(2017·全國Ⅰ卷)10. 實驗室用H2還原WO3制備金屬W的裝置如圖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雜質,焦性沒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①、②、③中依次盛裝KMnO4溶液、濃H2SO4、焦性沒食子酸溶液
B. 管式爐加熱前,用試管在④處收集氣體并點燃,通過聲音判斷氣體純度
C. 結束反應時,先關閉活塞K,再停止加熱
D. 裝置Q(啟普發(fā)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制備氯氣
本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化學實驗中的物質分離和提純,以及一些實驗的基本操作方法,該題通過對啟普發(fā)生器的創(chuàng)新應用,來考查學生的化學基本知識和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體現高考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選拔要求。
再比如2017年全國Ⅰ卷的26題,該題是一道綜合性的化學實驗試題,
對實驗儀器進行了創(chuàng)新應用,考查學生對化學實驗儀器功能的掌握程度,體現了試題對學生實驗基本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該題運用了較新穎的背景資料,考查學生在新情境中的數據分析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在體現化學實驗創(chuàng)新精神的基礎上,對化學的主干知識進行考查,體現了試題對學生化學知識的考查。
通過高考化學實驗考查的方法分析,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一輪復習的時候,也要從化學實驗儀器的創(chuàng)新使用、實驗的推理和探究、實驗的物質合成等方面進行變式和創(chuàng)新,結合時代的精神,在教給學生實驗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對化學實驗本質內容的深入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總之,教師在進行化學一輪復習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在復習的過程中,進行不斷地思考和探索,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復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永森.高中化學中的氧化還原系統(tǒng)及其應用[J].化學教學,2015(6).
[2] 曾國瓊,董軍.促進學生自主建構與發(fā)展化學觀念的高三化學教學——以“鋁及其化合物”高三復習課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4(21).
作者簡介:王錦峰,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一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