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斌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qū)農村能源工作站,新疆烏魯木齊 830009)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于飲食的要求也愈發(fā)健康化。蔬菜是人們飲食結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較大的市場需求。然而在蔬菜種植過程中,很多種植戶依然采用傳統(tǒng)模式,靠經驗種植,缺乏系統(tǒng)化流程,收益的好壞完全“靠天”,這使得蔬菜的產出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涉及品種選擇、土壤消毒、施肥、灌溉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多個方面,影響了蔬菜的產量和品質,降低了蔬菜種植的效益。本文介紹了大棚種植的主要生產技術及病蟲害控制策略,以實現(xiàn)蔬菜的優(yōu)質、高產,滿足市場對蔬菜的需求,同時也讓種植戶獲得持續(xù)收益。
對于大棚蔬菜種植來說,選種是基礎。品種選擇不是簡單的選擇市場上流行的優(yōu)良品種,而是要全面、宏觀地結合當?shù)氐牡赜蛱卣?、環(huán)境特點以及氣候條件等多種相關因素,選擇最適合種植的品種,才能為蔬菜的產量提供良好的基礎與保障。對于大棚蔬菜來說,更應該重視蔬菜品種的選擇,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大棚種植的技術優(yōu)勢。蔬菜選種應當因地制宜,首選對土壤、水質做系統(tǒng)化試驗分析,得到相關數(shù)據(jù)以后再結合種子的特征,從而選擇合適品種。然后,對選擇的品種要在小片試驗基地上進行小規(guī)模種植試驗,決不能主觀臆斷。同時,在品種選擇的過程中,也決不能忽略市場需求,必須了解市場對于蔬菜的反饋意見。
從經濟因素來看,可優(yōu)先選取具有較高回收成本差價的品種;從季節(jié)因素來看,可優(yōu)先選取于季節(jié)最適合的蔬菜或者完全的反季節(jié)蔬菜,從而確保蔬菜在上市以后能夠形成較好的銷售態(tài)勢,提升蔬菜的市場競爭力,以實現(xiàn)蔬菜種植的最大化經濟效益。
1.2.1 消毒處理
種子下種前,應當接受集中化的消毒處理。消毒處理是種子在幼苗時期的一次質量過濾和提升行為,通過對幼苗自帶病毒菌害的消除,從而隔離種子和病毒傳播源。在不傷害幼苗的前提下,為種植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種子的消毒工作必須給予高度重視。通常的消毒方法是溫水浸泡法,也可以與其他消毒方法聯(lián)合應用。其目的就是在不傷害幼苗的前提下,為種植提供良好的保障。種子消毒處理方式主要有溫湯浸種和藥劑處理、種子干熱處理等方法。
(1)溫湯浸種
溫湯浸種是一種適用多種蔬菜種子的消毒方法,可以殺滅潛伏在種子表面的和內部的病原菌,簡單易行,操作性強,可與浸泡種子結合進行。方法是將種子放在5~8倍于種子重量的55~60℃的熱水中浸泡10~15min,邊浸邊攪(朝一個方向旋轉),等燙種時間到了以后,把水溫降到30℃左右,開始轉入浸種。浸種時間依據(jù)品種而定,如黃瓜、番茄、甜椒、甜瓜等浸種 5~6h,茄子、苦瓜、西瓜、冬瓜、絲瓜等浸種22~24h,黑南瓜籽、葫蘆籽皮殼比較厚硬的品種應該浸種46~48h。
(2)藥劑處理
藥劑處理種子分為藥劑浸種和藥劑拌種。
藥劑浸種:藥劑的選擇因防治病原物的種類不同而有所不同。若防治番茄、辣椒病毒病,可選擇10%的磷酸三鈉或2%氫氧化鈉水溶液,浸泡20min。如果防治蔬菜苗期猝倒病、番茄早疫病、茄子褐斑病等,可浸入40%的福爾馬林100倍液中20min。若防治甜椒炭疽病和細菌性斑點病,可浸入1%的硫酸銅溶液5min。
藥劑拌種:藥劑用量一般為種子干重的0.3%,在浸種處理后均勻拌在種子上。常用的殺菌劑有70%敵克松,可防治番茄、辣椒、茄子的立枯病和菜豆炭疽病,50%的福美雙可防治菜豆炭疽病,氧化亞銅可防治黃瓜猝倒病。
(3)種子干熱處理
將干燥的種子放在70℃的干燥箱中處理2~3d,可使種子上附著的病毒鈍化,失去活性,并且能增加種子活力,促進種子萌發(fā)整齊一致,此法可以防治西瓜、辣椒、番茄病毒病等。
1.2.2 土壤處理
種子是種植對象,土壤是必不可少的種植基礎。因此,要保證良好的種植,不僅要對種子殺菌,還要對土壤采取適當?shù)奶幚?,重點要消除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比如,對于多發(fā)病蟲害的土壤實施深度滅除,通過辛硫磷等化學物質與細砂混合,在將其拌入土壤中,從而起到殺滅害蟲的目的,為種植打下良好的基礎。起壟完成以后,也可以使用普力克等常見的滅菌藥對土壤實施二次處理。
生產期管理的重點是保證大棚合適的氣候條件,保證大棚的整體通風性、光照性,并且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保證蔬菜的光合作用。所以在種植過程中,必須嚴格把控好每一個細節(jié),完全按照技術操作規(guī)范實施,做好準備工作,一旦在種植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則采用備用方案做出合適的調整。同時根據(jù)蔬菜的成長階段,為其提供適合的灌溉。并且,要杜絕藥劑化催長蔬菜的不健康種植方式,而是為蔬菜提供自然生長最適宜的環(huán)境,降低對蔬菜成長本身的干預。
施肥管理的首要問題是選擇肥料。應當盡量選適宜蔬菜生長的肥料,從而能夠達到對癥下藥的目的,有效保障蔬菜的后期成長。傳統(tǒng)的施肥方法常常采用水源灌溉與施肥同步的方式。然而這樣的方式盡管能夠實現(xiàn)肥料均衡,但肥料容易受到外力影響,無法全面發(fā)揮肥料的效力。所以,可以在傳統(tǒng)施肥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埋肥入土方式,這樣能夠鞏固肥料功效。此外,在預算范圍內,應當盡量選用無公害有機肥,同時對市場上較為常用肥料的使用狀況要有全面了解,從而對施肥管理有良好的把控。
大棚蔬菜的灌溉管理重點在于度的把握,在蔬菜成長的不同時期,蔬菜的需水量不同,所以應當采用合適的灌溉方式,為蔬菜提供合適的灌溉水,以滿足生長所需。比如,在種子萌芽階段,對水量的需求較大,此時應當加大灌溉力度;在根系成長階段,此時蔬菜對溫度的要求更高,水量過多會影響蔬菜成長所需溫度的均衡性,此時應當控制灌溉量,保持水分濕潤即可。同時,灌溉還要充分結合蔬菜的自身情況,對于自身含水量能夠滿足根系成長所需的蔬菜,甚至可以不需灌溉。所以說,灌溉管理要根據(jù)蔬菜生長不同時期的需要,給予合理的灌溉方式,為蔬菜成長創(chuàng)造最優(yōu)條件。
首先,必須對當?shù)爻R娛卟瞬∠x害有詳細的了解,對病蟲害植物檢疫有全面認識,并以此為基礎選擇對這些病蟲害有較強抵抗能力的植物。其次,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蔬菜大棚可以加裝防蟲網。另外,大棚蔬菜種植應當具備一定的獨立性,不同類型的蔬菜之間應當保持適當?shù)母綦x帶,從而防止蔬菜之間出現(xiàn)交叉感染;不同蔬菜的獨立性也有利于分類管理的實施。同時從播種到收獲整個階段,根據(jù)蔬菜所經歷成長階段的不同,對大棚的溫度、濕度常規(guī)參數(shù)給予適當?shù)恼{整,以給予蔬菜最好的成長環(huán)境;并且定期對大棚內部做清潔工作。此外,保證大棚中的蔬菜能夠享受到合理的光照,從而以自然殺菌的方式降低蔬菜感染病蟲害的可能性。最后,在蔬菜成長的不同階段可通過肥料追加或噴灑農藥來預防病蟲害,但需要注意地是,農藥絕不能過量,必須以少量、多次、均衡的方式實施,防止對蔬菜發(fā)育造成影響。
近年來,嫁接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嫁接也是提升植物免疫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一般來說,普通插接法要選用蔬菜苗莖1.5倍粗度以上的砧木苗莖,從而以調整播種期的方式使苗粗達到預期。插接通常先將砧木去心,再完成插孔,然后對蔬菜苗切削,最后進行插接。
大棚蔬菜可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達到病蟲害防治的目的。比如,在炎熱天氣條件下,對大棚實施密封,在太陽光照的作用下,大棚溫度會驟然升高,以這種方式將大棚內的病菌和蟲害殺死,同時對土壤也能夠實現(xiàn)殺菌預防的目的。
另外,釋放天敵殺死害蟲的生物防治方法,也是當前有機生態(tài)農業(yè)條件下,保證蔬菜成長的有利方式??墒占跋x、赤眼蜂等昆蟲,然后在大棚內釋放,讓他們發(fā)揮害蟲天敵的作用,達到殺死害蟲的目的。此外,生物制劑殺蟲也逐漸得到應用,比如,采用蘇云金桿菌等農用抗生素實施生物防治。
用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必須嚴格做好藥物殘留檢測的后續(xù)工作,決不能只顧殺滅害蟲而忽視了農藥后遺癥。另外,當一種藥劑投入使用以后,應當再使用另外種類的藥劑實施二次防治,以免蔬菜對常用的化學藥劑逐漸滋生耐藥性。
總的來說,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要求較高,就當前我國大棚蔬菜的種植情況來看,依然有很多問題亟需解決。然而,不管科技如何進步,蔬菜大棚種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依然是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因此,在種植過程中,必須采用有效的管理,從這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入手,為蔬菜創(chuàng)造最好的成長條件,從而提升蔬菜的質量和產量。
[1] 萬玉玲.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J].生物技術世界,2014,(06)∶56-59.
[2] 于海軍.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J].北京農業(yè),2015,(15)∶87-91.
[3] 孫愛菊.對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的研究 [J].中國校外教育,2012,(22)∶111-115.
[4] 鄭洪彬.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策略 [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6,(8)∶55.
[5] 沈常富.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 [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6,(11)∶111.
[6] 盧偉勃,張亞飛,杜浩.大棚蔬菜的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J].現(xiàn)代園藝,2014,(22)∶87.
[7] 冉啟洪,劉洋.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南方農業(yè),2015,9(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