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生珍
摘要:怎樣把讀法納入備課的整體之中,使朗讀不僅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而且與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方式相配合,收到大于各部分之和的熱體效應呢?這就必須考慮如何指導學生的朗讀方法了。
關鍵詞:朗讀方法;朗讀習慣;朗讀實際;指點朗讀
1 把讀法納入備課的整體之中
怎樣把讀法納入備課的整體之中,使朗讀不僅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而且與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方式相配合,收到大于各部分之和的熱體效應呢?這就必須考慮如何指導學生的朗讀方法了。
當朗讀只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時,我們備課時往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課文較長、較深,從整體上看不太適宜于朗讀時,就要采用默讀、講解、談話等方式,只在局部使用朗讀,幫助學生理解,二是授課時間較緊,不可能反復揣摩、反復朗讀時,可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中采用朗讀。三是根據(jù)全期整體教學安排,講授不屬于突出朗讀訓練的課文時,只以朗讀作為輔助手段。因此,朗讀的安排,必須精心布局。例如??梢越Y合所學課文,或選重點段落,或選有轉、承、啟、合、插、架、收、宕等特殊作用的段落,確立指導的重點和方法,這樣上課才能重點突出,避免面面俱到的讓學生隨意朗讀。
而遇到詩歌、雜文、散文和短小精深的小說的教學,我們在備課時,就要認真考慮:如何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如《雨巷》一詩比較短,可采用朗讀去帶動整篇課文的學習。備課中可作這樣的設計:先通過朗讀溝通讀者與讀物之間的思想情感,再輔以講解、默讀、討論,求得對全詩進一步的理解。
2 再從兩個教例說起
語文教學的任務,不僅要傳授基礎知識,而且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朗讀習慣。其中,如何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很值得重視和研究。請看下面兩個教例:
A教師教《雨巷》,學生初看課文之后,教讀課文。這是一首感染力很強的抒情詩,思想內容不難理解,宜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于是A教師要求學生齊讀課文三遍,而后再一節(jié)一節(jié)地分析、講讀課文。
B老師教《雨巷》,他著重在讀的方面,指導學生用幾種不同的方法學習課文:一是學生默讀,結合自己的生活了解課文大意,解決字面疑難;二是學生朗讀,讓學生分段分節(jié)讀,并點明疑點、難點,依次組織討論;三是教師范讀,選讀有關部分,鞏固和深化討論的收獲,并作出嚴格的指導;四是學生模仿朗讀,讓學生各自朗讀,融入自己的體會,作出自己的處理;五是指名朗讀,然后,對指名朗讀的情況作出分析,師生議論,明確優(yōu)缺點,針對問題。再作指導,推動進一步閱讀;六是學生齊讀重點段然,鞏固收獲;七是師生總結,根據(jù)教學情況,圍繞朗讀全過程,從讀物的標點和閱讀的特點,總結一般的原則和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的收獲得以歸納和升華,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把握以下幾點:1.詩的基調“深切的懷念,熱切的思念”;2.突出重音;3.反復的語句,要用速度和音量的變化來區(qū)別,以表現(xiàn)感情的起伏跌宕等等。學生通過自己動腦動口,掌握了“以讀帶學”的規(guī)律。
我們看,A教師教讀課文,就事論事,只是讓學生機械朗讀,不注意培養(yǎng)能力、教給方法,沒有分析學生朗讀中的優(yōu)缺點,一概齊讀,既浪費時間,又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這樣,朗讀在語文教學中,便只是“附庸”了,而且可以說是“附”而不“庸”(用)了。B老師教讀課文,以讀帶學,目的明確,既注意啟發(fā)學生自已積極思考,又注意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能力,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都是朗讀教學,方法不同,教學效果、課堂的效率大不相同。
3 結合學生朗讀實際,指點讀法
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是一種教學手段,是為一定教學目的服務的。因此,上課時,我們除了要明確每一節(jié)課中的每一次朗讀要解決的問題,要達到的目的外,還要結合學生的朗讀實際,適時地指點朗讀的方法,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朗讀的能力,提高教學的效率。例如,對抒情性文字的朗讀,教師要幫助學生分別歸納出“抒發(fā)崇敬贊美之情”,“抒發(fā)欣喜歡樂之情”,“抒發(fā)憎惡憤怒之情”,“抒發(fā)緬懷哀悼之情”等多種文字的朗讀方法,經(jīng)過練習,學生就會越讀嘴巴越活,越讀能力越強,例如,有位教師上《春》一課,他在指導學生理解第一自然段之后,請一位學生朗讀這段文字——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p>
學生讀后,教師滿意地笑了,但并未就此止步,而是接著又追問一句:“你為什么這么朗讀呢?”學生說:這個自然段,作者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寫出了人們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朗讀兩個‘盼望著,要在語氣、語調上逐漸加重升高,并縮短語法停頓時間?!畺|風與‘來了,‘春天的腳步與‘近了之間應作邏輯停頓,表現(xiàn)出一種辨認的態(tài)勢和高興的心情。‘來與‘近則:應重音輕讀,以示親切、歡暢,透出因春臨人間而產(chǎn)生的喜悅。”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精彩的教例。得出以下結論:要想使學生朗讀得好,那還得教學生認真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靈活開動腦筋,處理好朗讀中的語氣、語調、停頓、重音……
參考文獻
[1]戴望舒.雨巷.語文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教材,2009.
[2]朱自清.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語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