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魯敏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四個方面對義務教育階段數學總體目標分學段進行了具體闡釋.可以說把解決問題作為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是順應時代發(fā)展和國際數學課程改革特點的必然結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數學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把解決問題作為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且所提解決問題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成為數學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下面筆者就以執(zhí)教“異分母分數大小的比較”為例,就此問題淺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一、課堂教學片斷回放
(一)該課教學背景簡介
該課時是在學生已掌握同分母分數、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比較方法和分數與小數互化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探討分子、分母均不同的分數的大小比較方法,從而完成分數大小比較教學.
(二)課堂教學片斷回放
筆者教學時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兩名同學吃蛋糕,一生吃了一塊蛋糕的34,另一生吃了同樣大蛋糕的23,由提出問題“誰吃的蛋糕多?”展開教學.
師:同學們,對這個問題大家是怎樣理解的?
生:我認為這個問題實際就是讓我們比較34和23的大小.
師:大家認為是這樣嗎?
生:是.就是要比較34和23的大小.
師:那同學們能想辦法比較34和23的大小嗎?
學生合作探討比較方法后匯報如下:
生1:我是用畫圖的方法比較的:從圖上看,同樣大的兩個長方形,34明顯大于23.
生2:我是比較的剩余部分:1-34=14,1-23=13,因為14<13,所以34>23.
生3:我是把它們都變成了分母相同的分數來比較的:34=912,23=812,因為912>812,所以34>23.
生4:我是把它們都變成了分子相同的分數來比較的:34=68,23=69,因為68>69,所以34>23.
生5:我是把它們都變成小數來比較的:34=0.75,23≈0.6·7,因為0.75>0.6·7,所以34>23.
……
當學生的比較方法匯報結束后,筆者適時引導學生對以上5種方法進行評價,最后學生討論得出:畫圖的方法太麻煩,而且有的分數畫圖難度極大,精確性會很差,影響比較結果;比較剩余的方法有局限性,那就是用1分別減去要比較的分數后,所得的兩個分數的分子必須相同,否則仍是無法比較,但對于有些分數(比如,34和23),比剩余的辦法會很快……綜上所述,學生認為:比較分子、分母均不同的分數的大小,可以先將它們變成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數再比較;也可以化成小數后再比較,同時還要根據題目靈活運用各種方法.
對比較方法達成共識后,筆者又拋出了新的問題:如何選擇“公分母”或“公分子”呢?于是學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問題解決過程……
二、本節(jié)課的精彩生成帶來的思考: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
由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及反饋結果看,這應該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而本節(jié)課的成功無疑應歸功于筆者幾年來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切實轉變觀念,重新定位教師角色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角色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教師由知識的傳遞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由臺前退到了幕后.作為新課程改革大潮下的教師,要切實實現這一轉變,扮演好教學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只有做到這一點,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才有實現的可能.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正是做了恰當的角色定位,才給學生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間.
(二)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
只有在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思想,學生的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實現思維的靈活性,在愉快的情緒中,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三)教學中逐步形成教師個人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模式
如,筆者自己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流程如下:
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合作探討或獨立思考—學生匯報交流,思維碰撞—教師引導學生對比觀察,形成策略—師生共同評價反思,提升學生思維水平.
在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后,解決問題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合作探討或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要留給學生較充分的時間;
在學生的匯報交流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注意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思維碰撞;
匯報交流結束后,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對各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觀察對比、評價優(yōu)劣,從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并最終使學生認識到: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解決策略,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決策略;
最后,要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反思、回顧問題解決過程的習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形成數學思想.本節(jié)課在學生對比5種比較方法的優(yōu)缺點后,筆者又引導學生反思問題解決的過程,使學生意識到: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最終要通過同分母分數或同分子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解決,從而形成“將新知轉化為舊知解決”的思想.
(四)通過多種方式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以上是筆者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的一點粗淺看法,事實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乃至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它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需要廣大數學教師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智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