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華
摘 要:筆者正在編寫一部以語言的最小有意義單位“形位”(morpheme)作為主條目條首的漢英教學工具書,將多字詞也收為主條目的條首,不收其沒有意義的構(gòu)成成分。詞典一般以詞作為主條目的條首,這部新編工具書收錄的字許多卻不是詞。嚴格地說,這種工具書應該稱為“形位典”,可是漢語里不存在這樣一個術(shù)語。本文重新考察形位、辭位(lexeme)和字位(grapheme)之間的關(guān)系,重新定義與中文最小有意義單位相關(guān)的字、詞、辭、字典、詞典、辭典、字典學、詞典學、辭典學,提出將中文的最小有意義單位稱為“辭位”,將對辭和辭匯的研究稱為“辭匯學”,將對辭典的研究稱為“辭典學”。
關(guān)鍵詞:字,詞,形位,辭位,字典,詞典,辭典,辭典學
中圖分類號:H06;H08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7.06.004
Abstract: In writing a ChineseEnglish pedagogical dictionary with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units as heads of its main entries, we face a problemhow to name this dictionary in Chinese. It has multicharacter morphemes as heads of main entries, leaving no place for their meaningless components. A dictionary of words usually has words rather than nonwords as heads of its main entries, whereas many of the head characters in this new dictionary are not words. Strictly speaking, this kind of dictionaries should be called a dictionary of morphemes, yet there is no such term in Chinese. This article re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orphemes, lexemes, and graphemes, redefines the various term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unit in Chinese, and proposes to term this unit “ciwei” (辭位), the study of lexes and vocabulary “cihuixue”(辭匯學), and the study of Chinese dictionaries “cidianxue” (辭典學).
Keywords: character, word, morpheme, lexeme, dictionary of characters, dictionary of words, dictionary of lexemes, lexicography
引 言
中文的最小有意義單位是字、詞,還是詞素或語素,研究者尚未達成一致意見[1]。這種狀況導致語言學和辭典學里都存在一些名不正、言不順的現(xiàn)象。例如,詞典被定義為“收集詞匯加以解釋供人檢查參考的工具書”[2]211。像旮、旯、尷、尬、葡、萄這樣的字,僅代表多音節(jié)詞里的一個音節(jié),本身沒有意義,不是詞,因此本不應被詞典收錄。然而當代漢語或漢外詞典大都將這些字收錄為主條目(main entry)的條首詞(headword,又譯作“詞目”)。例如,《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以下簡稱《現(xiàn)漢》)里的旮字條是這樣編排的:
[1]旮 ɡā
【旮旯兒】ɡālár <方>名①角落 :墻~。 ② 狹窄偏僻的地方:山~| 背~ 。
這種編排方式與《新華字典》[3]旮字條的編排方式?jīng)]有什么區(qū)別:
[2]旮 ɡā
【旮旮旯旯兒】 ɡāɡalálár [方言] 房屋、庭院、街道的所有角落及曲折隱蔽之處:找遍了旮旮旯旯兒也沒有找到丟失的東西。
【旮旯】ɡālá [方言]∶角落。如:墻旮旯
還有一些字,如老、巧、克、力、猶、豫等,單獨使用時有其自身意義,是詞;但在其所構(gòu)成的一些多音節(jié)表達式,如老虎、巧克力、猶豫里,自身沒有意義,不是詞,其所參與構(gòu)成的多音節(jié)表達式才是詞??墒?,老虎、巧克力、猶豫,卻未被收錄為《現(xiàn)漢》主條目的條首詞,僅分別被編入主條目老、巧、猶下面的次條目,例如老虎:
[3]老lǎo①形年歲大(跟“少”、“幼”相對)……B16前綴,用于稱人、排行次序、某些動植物名:~王| ~三| ~虎| ~玉米
……
【老虎】lǎoh 名①虎的通稱?!?/p>
還有一些已經(jīng)詞匯化了的多音節(jié)表達式,如眼紅(忌妒)、眼看(馬上)等,未被收錄為主條目的條首詞。相反,有一些字,如吃了的-了、笑著的-著、去嗎的-嗎、來吧的-吧,盡管在現(xiàn)有漢語文法體系和多數(shù)字典或詞典里多標為“助詞”,由于只能附著在其他單位上使用,無法單說,實際上只是某種綴(affix),不是詞,卻被收錄為主條目的條首詞。
筆者目前正在編寫一部基于語言學、文法學、文字學理論的新型初級漢英教學工具書,其創(chuàng)新點之一就是以中文的最小有意義單位作為主條目的條首(entry head)。這意味著這種工具書的主條目既收像老、虎、師、巧、克、力、頭、眼、紅、看、淚、豫、了/liǎo/、著/zháo/、著 /zhuó/、子這樣的單音節(jié)詞,也收旮旯、尷尬、老虎、葡萄、巧克力、眼紅、眼睛、眼看、眼淚、猶豫這樣的多音節(jié)詞,還收阿-、-吧、老-、-了、-嗎/má/、-嗎/mɑ/、-頭、-子、-著等各種綴,但不收旮、旯、尷、尬、葡、萄之類本身不是最小有意義單位的字。作為主條目的條首,上述這些表達式,如果按照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序,會是下面這個樣子:
阿-ā 巧克力 qiǎokèlì
-吧 bɑ頭 tóu
旮旯 ɡālá-頭 tou
尷尬 ɡānɡà眼 yǎn
虎 hǔ【眼鏡】yǎnjìnɡ
克 kè 【眼皮】yǎnpí
老 lǎo 【眼球】yǎnqiú
老-lǎo眼紅 yǎnhónɡ
老虎 lǎohǔ眼看 yǎnkàn
-了 le 猶 yóu
了 liǎo 猶豫 yóuyù
力 lì 豫 yù
-嗎 má 著 zháo
-嗎 mɑ -著 zhe
葡萄 pútɑo 著 zhuó
【葡萄干】pútɑoɡān子 zǐ
【葡萄酒】pútɑojiǔ-子 zi
巧 qiǎo
問題是,這樣一部以中文最小有意義單位作為主條目條首的工具書是一部什么“典”?將之稱為字典、詞典或辭典(僅就其現(xiàn)有定義而言),顯然都不合適。語言的最小有意義單位公認是morpheme,其常見譯名是“詞素”和“語素”,筆者將之譯作“形位”;但將這種工具書稱為詞素典、語素典或形位典,似乎都不容易被接受。
本文重新定義與中文最小有意義單位相關(guān)的言、字、詞、辭和與工具書相關(guān)的字典、詞典、辭典、字典學、詞典學、辭典學。鑒于詞和辭、詞典和辭典在語義上差異不十分明顯,本文提出將辭的內(nèi)涵加以擴展,使之涵蓋詞和有意義的字,同時以辭位作為中文的最小有意義單位,使之在形態(tài)學(morphology)里與morpheme,在辭典學(lexicography)里與lexeme對應。這樣,以辭或辭位作為條首的辭典便是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字典和詞典的新型工具書。
一 語文的最小單位
研究任何一類事物,首先都要確定該類事物的最小單位,才能認清這類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音系學里能區(qū)別意義的最小單位是音位(phoneme),形態(tài)學里能表達意義的最小單位是形位(morpheme),辭典學里作為條首收錄的最小單位是辭位(lexeme)。這幾個術(shù)語里的eme傳統(tǒng)上多被譯成“素”?!八亍眱H傳達出與eme相關(guān)的兩個定義特征(defining features)中的“最小”這一特征,沒有傳達出另一個定義特征,即“變量”。
1.形位(morpheme)
在索緒爾看來,語言的最小有意義單位是相當于mot(詞)的語言符號(簡稱“語符”),每個語符都由符形(le signifiant)和符義(le signifié)①構(gòu)成。符形是語符的形式或物質(zhì)方面在大腦中的心理表征,即儲存在大腦中的聲學意象,符義是語符所代表的概念在大腦中的心理表征[4]。對于任何語符而言,符形和符義都缺一不可。
一種語言里的詞不一定是該語言的最小有意義單位。例如英語books和worked都是詞,但可以將之分解為詞干book+復數(shù)后綴s、 work+過去時后綴ed這樣的更小成分。由于book、work、s、ed都有一定的形式,又都有一定的意義,而且不能將這些形式再切分成更小的有意義單位,于是語言學家便仿照音系學術(shù)語phoneme②,將形態(tài)學的最小單位稱為 morpheme③。形態(tài)學最初是生物學術(shù)語,指對動植物形態(tài)和結(jié)構(gòu)的研究;后來用于語言學,指對詞的形態(tài)和結(jié)構(gòu)的研究。不過,雖然morphology是從生物學借來的一個術(shù)語,morpheme卻與生物學沒有任何瓜葛。
在漢語學界,phoneme一開始被譯成“音素”,后來被 “音位”這一更準確的譯名取代; morpheme一開始被譯成“詞素”,后來被“語素”取代;morphology一開始被譯成“詞法”,后來多被“形態(tài)學”取代;但是“語素” 卻沒有被“形位”這一更準確的譯名取代。結(jié)果便是,說形態(tài)學“研究詞的結(jié)構(gòu)或形式,主要借助語素這一理論要素” [5]229-230,讓人難免困惑。
其實不論詞素或語素,都不符合morpheme的本義。詞根morph的意思既不是“詞”也不是“語”,而是“形”;作為語符,morph可以譯成“語形”[6]3。后綴eme的意思也不是“素”,而是一個最小變量,實現(xiàn)為多個無意義差別的變體(見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morpheme條下 1.b)。作為變量,一個形位由數(shù)個變體語形(allomorphs)④構(gòu)成,例如英語的復數(shù)形位就是由/s/、/z/、/iz/、/n/(如chidren)、/i/等變體語形構(gòu)成。
布龍菲爾德(Leonard Bloomfield)接受了morpheme這一術(shù)語,卻沒有接受其詞根morph(形),而是采用同義詞form(形式)作為最小語符。他對form的定義是“一再出現(xiàn)的有聲特征”(a recurrent vocal feature);對morpheme(形位)的定義是“一再出現(xiàn)的(有意義)形式,該形式本身無法被進一步分解成更小的一再出現(xiàn)的(有意義)形式”;對utterance(言辭)的定義是“一個言語舉動”(an act of speech)[7]154-155。關(guān)于形位內(nèi)部的區(qū)別及其與詞的關(guān)系,布龍菲爾德的定義是:
可以成為言辭的形式是自由的(free),不自由的形式是捆綁的(bound)⑤。
如此說來,book“書”,the man“這個男人”是自由形式;ing(如在writing“寫作”中那樣)、er(如在writer“作家”中那樣)是捆綁形式,er的意思不同于自由形式err“失誤”。
……自由形式即詞(word)。
如此說來,詞即可以單說的(有意義)形式(a form which may be uttered alone),但該形式無法被分解成(全都)能單說的(有意義)成分。例如quick這個詞無法被分解;quickly這個詞雖然可以被分解成quick和ly,但后面的ly卻無法單說[7]155-156……
布龍菲爾德對morpheme的定義抓住了形位的一個特征,即最小有意義形式,卻忽視了形位的另一個特征,即由數(shù)個變體構(gòu)成的變量。不過,盡管對什么是“一個言語舉動”和什么是“可以單說”未加說明,他對詞的定義仍被廣泛引用。
2.詞位(lexeme)
不僅語言的最小有意義單位是個變量,詞(word)這一可以單說的最小有意義單位也是個變量。這一點在有屈折變化(inflectional)的詞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例如英語的break、breaks、broke、broken、breaking,雖然形式各不相同,卻通常被認為是同一個詞,各形式里由詞干break承載的辭匯意義相同,只不過在使用過程中,根據(jù)文法的要求,附加了表達不同文法意義的屈折綴而已。為了將語法意義上的詞(word)與辭匯(lexicon或vocabulary)意義上的辭(lex)區(qū)別開來,辭匯學家和辭典學家便用lexeme(辭位)來指稱由同一個詞干的不同屈折形式(即變體辭)構(gòu)成的辭匯單位,用大寫(如BREAK)來表示;詞典里一般條目的條首詞均采用該詞的原形,稱為lemma⑥,用小寫(如break)來表示。
由于國內(nèi)研究者普遍認為漢語詞沒有屈折變化,辭位這一術(shù)語尚未進入漢語辭典學。其實,漢語辭匯里有大量成對的同義表達式,其形式上的區(qū)別僅在于一個是單音節(jié),另一個是雙音節(jié),例如鼻|鼻子、耳| 耳朵、發(fā)|頭發(fā)、虎|老虎、淚|眼淚、眉|眉毛、舌|舌頭、須|必須、眼|眼睛、椅|椅子、嘴|嘴巴。這些由同義辭構(gòu)成的辭對其實也可以被視為一種辭位,從歷時的視角看,雙音節(jié)辭是單音節(jié)辭的變體。
二 中文的最小單位
中文有多個術(shù)語用來表示其基本單位,包括字、言、詞、辭,還有前面提到的語素。這些詞的現(xiàn)有意思沒有一個可以準確對應 morpheme的意思。形位雖然是個比較準確的對應詞,卻尚未被普遍接受,既難以像字、詞、辭那樣與典字搭配(恐怕沒有人會接受“形位典”這個詞),也難以像字和詞那樣給語言單位分類(名形位、動形位、形容形位之類術(shù)語同樣不會被接受)。為此有必要重新考察言、字、詞、辭,看有無可能利用其中的一個術(shù)語作老瓶,盛“中文的最小有意義單位”這種新酒。
1.言和字
自古以來,中國人根據(jù)語言直覺認定的中文最小單位有兩個,即言和字。作為最小單位之一,言在指稱意義上與英語的utterance相近,既可以表示一個語符,如“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又可以表示一句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保ā墩撜Z·為政》)。不過就像utterance從未用來給其代表的語言單位分類一樣,言也從未用來給其代表的最小語言單位分類。
作為另一個最小單位,字表示一個有讀音的圖形符號。與言相比,字所指稱的單位,大小更為確定,例如劉勰《文心雕龍·物色》里提到的“參差、沃若,兩字窮形”。字有時還組合成文法學術(shù)語,如實字、虛字、助字等。但字的指稱意義不太確定,如前面引言里提到的那樣,絕大多數(shù)字有獨立意義,少數(shù)字沒有獨立意義,還有少數(shù)字單獨使用時有獨立意義(如老),搭配使用時沒有獨立意義,僅代表一個音節(jié)(如老師)。沒有獨立意義的字,不是形位,不能擔任文法單位。
2.詞和辭
古人使用的文法術(shù)語還有詞和辭。西漢毛亨區(qū)分嘆辭⑦;東漢鄭玄、趙岐、何休、高誘、王逸等人區(qū)分語詞⑧和絕語辭⑨[8]50-60。許慎將詞的意思解釋為“意內(nèi)而言外”[9]“”條下,還區(qū)分“別事詞”(如者)、“語已詞”(如矣)、“驚詞”(如旤)等,這一意義上的詞即后世所謂語助、助字、助語詞、虛字、虛詞等。唐代學者柳宗元區(qū)分疑辭和決辭;清代學者王鳴昌[10]區(qū)分文言文的7類虛辭,即起語辭、接語辭、轉(zhuǎn)語辭、襯語辭、束語辭、嘆語辭和歇語辭,這些辭很多是2~3個字的組合。辭貫穿古代和現(xiàn)代漢語的基本意思是“言詞;文詞”[11]“辭”條下③,不是語言學術(shù)語,也遠不如詞常用。在都用來指稱虛字或虛詞這一點上,詞和辭在古代沒有實質(zhì)區(qū)別。
近代中國學者在引進西方文法術(shù)語的過程中,起初以字作為word 的對應詞,例如馬建忠在《馬氏文通》[12]里使用的術(shù)語就是名字、代字、動字、靜字、狀字、介字、連字、助字、嘆字。20世紀初,隨著越來越多西方文法學和詞典學著作被引入中國,中國學者看到字與word往往不對應,便將word譯成詞。章士釗[13]最早將英文 noun、pronoun、verb、adjective、adverb、preposition、conjunction等分別譯成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接續(xù)詞,之后這些術(shù)語便在中國語言學界扎下根來[14]。作為語言學術(shù)語,詞如今用來指“語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2]“詞”條下③。
無論英文或中文,morpheme這一最小有意義單位除了可以自由運用的詞外,還包括不可自由運用的捆綁詞干和各種綴。字無法同時涵蓋這兩個單位,因為有些字不是 morpheme,有些morpheme又大于單個字。morpheme也不等于詞素,因為詞素是構(gòu)成詞的元素,“詞根、前綴、后綴、詞尾都是詞素”[2]【詞素】條下,但有些綴,如第一的第-、去過了的-了、走吧的-吧,并不是綴在詞身上,而是綴在短語或語句上;而且從邏輯上講,既然詞素是構(gòu)成詞的元素,詞本身就不能同時又是詞素,就像磚頭、木頭、門是構(gòu)成房子的元素,但房子本身不是磚頭、木頭、門一樣。作為語言的元素,語素是語言最小的有意義成分,就這一點而言,語素與morpheme相當;但由于語素是一種素,而不是一種由多個變體構(gòu)成的變量單位,遇到虎和老虎、鼻和鼻子、舌和舌頭,人們難以說清楚哪個是語素,哪個不是語素。這些詞里的前綴老-和后綴-子、-頭沒有指稱意義,所以老虎、鼻子、舌頭的意思跟虎、鼻、舌沒有任何區(qū)別,二者都是最小有意義單位。從morpheme的視角分析,虎和老虎、鼻和鼻子、舌和舌頭各自都是同一個morpheme的allomorphs。把morph, morpheme, allomorph 譯成語形、形位、變體語形,意思雖然準確,但顯得比較學究,不易為人們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在辭典學領(lǐng)域,以辭、辭位和變體辭作為morph/lex, morpheme/lexeme和 allomorph的對應詞,將以中文最小有意義單位作為條首的工具書稱為辭典,使之有別于字典和詞典,不失為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三 字典、詞典、辭典、辭書
英文dictionary在中文里有多個對應詞,包括字書、字典、詞典、辭典、辭書。這些術(shù)語,尤其是字典、詞典、辭典這三個可以用來為工具書命名的詞,有什么區(qū)別,值得探討。
先看字書和字典。中文的書寫單位是字?!爸袊糯v文字訓詁的著作很多,大都既解單字,亦釋復詞。因此,從前大家把它們一律稱為字書,并不分什么叫字典、何者為詞典。”[15]1。字書一詞的最早使用記錄見魏收等所著《魏書·列傳》(554)中的江式傳,里面說他“撰集字書,號曰《古今文字》”⑩。顏之推《顏氏家訓》(約581)“書證”篇里也提到“西晉已往字書”。魏征等所著《隋書·經(jīng)籍志》(636)里收錄的語文工具書中,有三部名為“字書”B11,但均無作者姓名和編撰時間,且早已失傳。該書還收錄了其他一些類似工具書,書名五花八門,如《古今字詁》《古今字苑》《字林》《字統(tǒng)》《玉篇》《字宗》。后世同類字書的書名也各不相同,如李從周的《字通》(1254)、梅膺祚的《字彙》(1615)等。這些工具書的共同之處是多含“字”字。
最早的字典是張玉書、陳廷敬編的《康熙字典》(1716),由于其印數(shù)大,影響廣,字典一詞逐漸成為這類工具書的通名B12?,F(xiàn)代字典中影響比較大的有《中華大字典》[16]《新華字典》和《漢語大字典》。
詞在古代用來指稱虛詞,在近代也出現(xiàn)了王引之的《經(jīng)傳釋詞》(1799)、楊樹達的《詞詮》(1928)之類虛詞專著,卻一直沒有以詞典作為書名的語文工具書。進入20世紀,隨著詞作為word的中文對應詞被普遍接受,辭書界也開始將以廣義的詞(含字)作為條首的工具書命名為詞典,如雙語的《漢英新詞典》[17]《漢英大詞典》[18]和單語的《國語詞典》[19]《現(xiàn)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21]。如果以是否收錄與英語的詞相當?shù)闹形谋磉_式作為標準來衡量一部工具書是不是詞典,《爾雅》可以被視為中國“最早的一部詞典”[15]28,因為里面不僅收錄單字,還大量收錄多字辭,流傳至今仍在使用的有明明、斤斤;穹蒼、啟明、太歲、壽星;甘草、灌木;泰山、華山;揚州、徐州;蜉蝣、蟋蟀、蜘蛛;蜥蜴、蝙蝠、兔子、狒狒、猩猩;比目魚、比翼鳥;如切如磋等。不過這種工具書在英語里叫thesaurus,中國古代稱之為“類書”。
將外語或外漢dictionaries稱為詞典,沒有問題,因為這些工具書本來就以詞(word)作為條首(見OED,dictionary條下1.a)。英國早期的 dictionary又稱“詞書(wordbook)”B13,僅收錄詞作為條首,不收錄不能成詞的詞根(root)或詞干(如struct)和詞綴(如ure)。然而將漢語或漢外dictionaries也稱為詞典,卻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漢語或漢外教學dictionary一般不僅收錄我、這、一、好、來之類的詞,也收錄捆綁詞干和各種綴。以《現(xiàn)漢》為例。其“凡例”中說:“本詞典在區(qū)分詞與非詞的基礎上給單字條目、多字條目標注詞類”,“單字條目在現(xiàn)代漢語中成詞的標注詞類,不成詞的語素和非語素字不做標注”。筆者隨機考察了該詞典里/jī/這個音節(jié)下面的49個條目,發(fā)現(xiàn)有詞類標注的條首字僅有9 個,即幾2副、嘰擬聲、雞名、唧動、積①動③名④名、基③名④名、嵇名、稽③名、激①動②動③動④動⑦名,其余40個,包括譏、擊、饑、機、肌、緝這樣的常用字,都沒有詞類標注,也就是說,這些字都不是詞。這種標注原則或標準本身沒有什么問題,但是一部名為“詞典”的工具書,所收錄主條目的條首,絕大多數(shù)不是詞,顯得有些名不符實?!冬F(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21]倒是給幾乎每個條首字都標了詞類,但是標的結(jié)果還不如不標。該詞典也將語言學意義上的詞定義為“語言中具有固定語音形式和特定意義的、最小的獨立運用單位”,可是其標注了詞性的字,多數(shù)不能獨立運用,例如上面提到《現(xiàn)漢》里沒有標的那些字。不僅如此,條首字的實際用法與所標的詞類常常不符。例如饑1和饑2都被標為形,即形容詞,可是饑1條下所給的例證“饑一頓,飽一頓| 如饑似渴|饑餓”和饑2條下所給的“饑荒|饑饉”,并不符合該詞典對形容詞的定義,即“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以及動作、行為的狀態(tài)的詞,如 ‘高、‘好、‘勇敢、‘通紅等”。饑一頓的一頓是動量詞語,其補充修飾的饑自然應當是“動詞”;如饑似渴的饑,顯然應被認定為名詞;饑餓、饑荒、饑饉里的饑與后面的餓、荒、饉是并列關(guān)系,這三個詞都既不能被不否定,也不能被很修飾,無疑也都是名詞,如果硬要給詞干饑標注詞類,也應標為名詞。
以辭作為條首的工具書是辭典,但古代很少有以辭來命名的工具書?!稘h語大詞典》雖將辭典收錄為一個詞條的條首,但其本義是“文辭典雅”,如南朝梁蕭統(tǒng) 《答玄圃園講頌令》里的“辭典文艷,既溫且雅”。嚴格地說,這一意義上的“辭典”和《易經(jīng)》里的“辭寡”一樣,是個主謂構(gòu)造的語句,不是詞。民國之初,出現(xiàn)了以辭作為條首,按照一定次序?qū)λ罩o加以排列,對其意義和用法進行描寫的工具書,辭典或帶辭字的工具書書名也隨之出現(xiàn)B14,如《普通百科新大辭典》[22]。之后,一些廣為流行的語文工具書分別以字和詞作為主條目和次條目的條首,如《辭源》[23]和《辭?!穂24],這種工具書也稱為辭典。這樣一來,詞典和辭典似乎成了名稱不同但性質(zhì)相同的工具書。
如今,詞典和辭典一般被視為可以通用或互換的同義詞(比較《漢語大詞典》詞典條和辭典條下2;《現(xiàn)漢》詞典條和辭典條)B15。雍和明等[25]20認為,“‘詞典 與‘辭典通用是符合語言的實際使用情況的。無論是‘詞典還是 ‘辭典,它們都是一個詞”。他們還提出:
不能將“詞典”或“辭典”拆開來理解,不可理解為“詞之典” 或“辭之典 ”?;蛟S“詞典”和“辭典”的最初詞義是這么來的,但語言總是發(fā)展的,詞義也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F(xiàn)代意義上的 “詞典”與“辭典”的內(nèi)涵與外延都已大大拓展了,它們可以包羅任何語文詞典和“語文詞典以外的其他一切辭典”[25]。
為了證明這一觀點,該書作者調(diào)查統(tǒng)計了1066種辭書的名稱,“結(jié)果表明,在語文類辭典中,用‘詞典命名的占絕大多數(shù),但也有人用‘辭典命名;而在非語文類辭典中,用‘詞典和‘辭典的比例不相上下?!盵25]
筆者認為,詞典與辭典實際上并非可以完全通用或互換,更不是同一個詞。辭典涵蓋字典和詞典,例如我們可以說“《康熙字典》是一部辭典”,或“《現(xiàn)代漢語詞典》是一部辭典”。盡管詞典可以像辭典那樣以字詞作為主次條目之首,根據(jù)各詞典本身對詞的定義,詞涵蓋能作為詞來使用的字,不涵蓋不能作為詞來使用的字,因此詞典不完全涵蓋字典。很少有辭典學家會說“《說文解字》是一部詞典”或 “《康熙字典》是一部詞典”。就連雍和明自己的《中國辭典史論》書名里用的也是“辭典”而不是“詞典”。
四 字典學、詞典學、辭典學、辭書學
英文里,研究dictionary的學科稱為lexicography。和dictionary一樣,lexicography在中文里也有多個對應詞,包括字典學、詞典學、辭典學、辭書學。這些術(shù)語,尤其是詞典學和辭典學的使用,有些混亂。這種狀況不利于本學科研究對象的確定,也不利于本學科的發(fā)展。
《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26]卷的條目中僅有詞典學,沒有辭典學,對詞典學的定義是“研究按什么范圍收詞,按什么原則釋義和針對什么目標編輯詞典的學科”[27]38。然而本學科的全國性刊物卻以《辭書研究》而不是“詞典研究”作為刊名;本學科的最高學術(shù)團體也稱為中國辭書學會,而不是中國詞典學會。該學會下設8個專業(yè)委員會。過去這8個專業(yè)委員會的名稱有些混亂,分別是:學術(shù)專業(yè)委員會、辭書編輯出版、語文詞典、百科全書、雙語辭典、 ??圃~典、辭典編纂現(xiàn)代化、辭典理論與辭書史[28],從2013年起,“辭書”二字取代了原先各專業(yè)委員會名稱里的“辭典”“詞典”“全書”?,F(xiàn)在這8個專業(yè)委員會的名稱分別是語文辭書專業(yè)委員會、雙語辭書專業(yè)委員會、??妻o書專業(yè)委員會、百科辭書專業(yè)委員會、民族辭書專業(yè)委員會、辭書編輯出版專業(yè)委員會、辭書理論和辭書史專業(yè)委員會、辭書編纂現(xiàn)代化專業(yè)委員會B16。不過,雖然辭典學在高層已經(jīng)就字典、詞典、辭典、辭書這四個術(shù)語的內(nèi)涵達成基本共識,這一共識尚未被業(yè)內(nèi)所有人士接受,在詞典、辭典、辭書的實際使用上,混亂狀況仍然存在。
說到字書被辭書取代,劉葉秋認為,這是因為“言之成文為辭,較‘字、‘詞的含義豐富得多,不僅可以包括講字詞語句的字典、詞典,連其他各種類型的詞典(如人名詞典、地名詞典等)以及一般的百科全書,皆能兼收并蓄,范圍更廣”[15]2。既然辭涵蓋字和詞,辭典也就涵蓋字典和詞典,而辭典學或辭書學也就涵蓋字典學和詞典學。
五 結(jié) 語
中文的最小有意義單位一般是字,但并非所有字都是最小有意義單位。在單字這一層次上,最小有意義單位包括可以獨立擔任某一句法成分的詞和無法獨立擔任任何句法成分的捆綁詞干和各種綴;在多字表達式這一層次上,最小有意義單位都是詞。盡管所有這些最小有意義單位都是形態(tài)學意義上的形位,然而以形位為條首的工具書卻無法稱為形位典。這說明,中文辭匯學和辭典學術(shù)語中存在一個亟待填補的語義空缺。由于字和詞、字典和詞典都已有明確的定義和指稱對象,最適合填補這一語義空缺的字和詞是目前定義和指稱對象尚不太明確的辭和辭典。如果我們把辭位定義為中文的最小有意義單位,對辭和辭匯的研究應當稱為“辭匯學”而非“詞匯學”,而對辭典的研究自然應當稱為“辭典學”而非“詞典學”。
注釋
① le signifiant 一般譯作“能指”,le signifié一般譯成“所指”[29]100。這兩個譯名都體現(xiàn)不出與詞根 sign(符)的關(guān)系,而且混淆了稱名(naming)與指別(referring)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② phoneme 的最早使用記錄是 G. Dunn (1894), Classical Review(Mar. 95/1): The problem remain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are any Phonemes which may be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se hypothetical and analogically deduced long sonants.(轉(zhuǎn)引自 OED phoneme 條下 1.a)。
③ morpheme 在英語里的最早使用記錄是 R. J. Lloyd (1896), Neueren Sprachen(III. 615): The phonetic elements of a given word are its phonemes. But its significant elements, be they root, suffix, prefix, inflection or aught else, are morphemes.(轉(zhuǎn)引自OED morpheme 條)。
④ 朱德熙譯成“語形變體”[6]3。
⑤ bound 過去一般譯成“粘著”(見呂叔湘[30]和克里斯特爾編,沈家煊譯[5] 44,現(xiàn)多寫作黏著,袁家驊等[31]220將之譯為“粘附”。本文譯為“捆綁”,因為黏著不是自由的反義詞,捆綁才是,另外捆綁不僅是 bound 的本義,而且在這里與“捆綁銷售”的“捆綁”一樣,都表示須與另外某一事物合在一起加以處置。
⑥ 據(jù)OED lemma 條,lemma 既是一個數(shù)學術(shù)語,又是一個語文學術(shù)語。作為后者,lemma 起初用來指稱闡釋、注釋或釋義的對象。從20世紀50 年代起,lemma 成為詞典學術(shù)語,用來指稱詞典的條首詞(headword,即一般所謂“詞目”);在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領(lǐng)域,lemma 指稱詞的原形。
⑦ 例如毛亨《毛詩古訓傳·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于嗟,嘆辭?!?/p>
⑧ 例如王逸《楚辭章句·離騷》:“羌內(nèi)恕已以量人兮。羌,楚人語詞也?!?/p>
⑨ 例如何休《春秋公羊解詁·宣公元年》:“上其堂,則無人焉。焉,絕語辭。”
⑩ 《魏書》(卷九十一列傳術(shù)藝第七十九江式)記載:北魏延昌三年(513)三月江式向宣武帝上表,請求皇上批準他“撰集古來文字,以許慎說文為主,爰采孔氏尚書、五經(jīng)音注、籀篇、爾雅、三倉、凡將、方言、通俗文、祖文宗、埤倉、廣雅、古今字詁、三字石經(jīng)、字林、韻集、諸賦文字有六書之誼者,皆以次類編聯(lián),文無復重,糾為一部。”宣武帝下詔允準后,“式于是撰集字書,號曰《古今文字》,凡四十卷,大體依許氏《說文》為本,上篆下隸?!?/p>
B11 《隋書》(卷三十二志第二十七經(jīng)籍一)錄有 “《古今字書》十卷、《字書》三卷、《字書》十卷”。
B12 據(jù)《辭源》[32]字典條下,“字典之名,始於清康熙年間張玉書等纂修的康熙辭典?!?/p>
B13 據(jù)OED(dictionary 條下 1.a),最早用英文寫的詞典是一部名為Dictionary的拉丁文-英文詞典,出版于 1538 年,最早的英文-拉丁文詞典名為A Shorte Dictionarie for Yonge Beginners,出版于 1556 年; wordbook 一詞最早有記錄用法是在 1598 年(見OED wordbook 條下 1);英語單語詞典直到 17 世紀才出現(xiàn),最開始的純英語詞典僅收錄對一般人而言難以識讀的詞(hard words)。
B14 據(jù)楊祖希、徐慶凱[33]考證,“辭典”是20 世紀初從日文借來的一個漢字詞,日本人用它來翻譯 dictionary。
B15 《現(xiàn)漢》[2]213對辭典的定義是“詞典(現(xiàn)多指???、百科方面的)。”
B16 中國辭書學會副秘書長王惠敏為筆者提供了有關(guān)該學會各專業(yè)委員會新名稱的信息,謹此致謝。
參考文獻
[1] 徐通鏘.說“字”——附論語言基本結(jié)構(gòu)單位的鑒別標準、基本特征和它與語言理論建設的關(guān)系[J].語文研究,1998 (3):1-12.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6版.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新華字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4] Saussure F D. Cour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 publie par Charles Bally et Albert Sechehaye avec la collaboration de Albert Riedlinger[M]. Paris: Payot, 1916/1971.
[5] 克里斯特爾,現(xiàn)代語言學詞典[M].沈家煊,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6] 朱德熙.語法分析講稿[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7] Bloomfield L. A set of postulates for the science of language[J]. Language, 1926 (2): 153-164.
[8] 孫良明. 中國古代語法學探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9] 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0] 王鳴昌,原論;魏維新,摘訂.辨字訣[M]//盧以緯,等著;劉長桂,鄭濤,點校.助語辭.合肥:黃山書社,1985: 103-121.
[11] 徐中舒.漢語大字典[M].2版.武漢/成都: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
[12] 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印書館,1898/1983.
[13] 章士釗.中等國文典[M].上海:商務印書館,1907.
[14] 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15] 劉葉秋.中國字典史略[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6] 陸費逵,歐陽溥存.中華大字典[M].上海:中華書局,1915.
[17] 李玉汝.漢英新詞典[M].上海:商務印書館,1918.
[18] 張云鵬.漢英大詞典[M].上海:嶺南中學,1920.
[19] 周盤.國語詞典[M].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
[20]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
[21] 李行健.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22] 黃摩西,普通百科新大辭典[M].上海:國學扶輪社,1911.
[23] 陸爾奎,方毅,傅運森,等.辭源[M].上海:商務印書館,1915.
[24] 舒新城.辭海[M].上海:中華書局,1936-1938.
[25] 雍和明,羅振躍,張相明.中國辭典史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6] 季羨林,周祖謨,許國璋,等.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
[27] 許國璋.詞典學[M]//季羨林,等.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8:38-40.
[28] 中國辭書學會_百度百科[EB/OL].[2017-11-22].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8%BE%9E%E4%B9%A6%E5%AD%A6%E4%BC%9A/10591867.
[29] 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高名凱,譯;岑麒祥,葉蜚聲,校注.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30] 呂叔湘. 說“自由”和“粘著”[J].中國語文,1962 (1):1-6.
[31] 布龍菲爾德.語言論[M].袁家驊,趙世開,甘世福,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32] 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商務印書館編輯部.辭源[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33] 楊祖希,徐慶凱.辭書學辭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