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歷史
圖/馮乾
東晉門閥公子王僧達的父祖輩都是國務院總理級別的高官,他自己也因“少善學,好作文”而深受宋文帝喜歡,并娶了臨川王的女兒,成了皇親國戚。
之后,宋文帝任命他當太子舍人。王僧達不愿在京城受拘束,想去當一郡的太守。但吏部官員對宋文帝說:“王僧達不能治理人民。”宋文帝不聽,于是王僧達當上了宣城太守。
果然如吏部官員所料,王僧達到任后不務正業(yè),整天游覽、打獵,有時三五天不回郡衙門。百姓找他訴訟,要到他打獵的地方。有時他懶得干正事,有不認識的老百姓遇見他,問他太守在哪兒,他指指后邊說:“就在后面附近?!比缓缶湍_底抹油溜走了。
在王僧達轉(zhuǎn)任義興太守期間,宋文帝的長子殺了宋文帝,自立為皇帝。宋文帝的三兒子劉駿起軍討伐,成功后登基成為宋孝武帝。王僧達因正確站隊當上了尚書右仆射,過了一段時間,他又到吳郡任太守。
南北朝時,佛教大盛,吳郡西臺寺內(nèi)的和尚多富有資財,王僧達便派手下威逼強取建寺的資財,合計數(shù)百萬之多。荊州和江州反叛時,朝廷允許王僧達增加手下士兵一千人,但王僧達卻擅自增到兩千四百人。他還在吳郡建立自己的豪華住宅,多次使用當?shù)毓覊讯?。朝廷發(fā)現(xiàn)這些事后,王僧達上疏裝無辜:“這都是因為我沒有諂媚陛下身邊的當權(quán)人物,他們誣陷我的?!?/p>
公元456年,朝廷把他調(diào)任太常寺任職,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王僧達感覺自己被邊緣化了,一氣之下上疏請辭。他說自己曾對朝廷做出巨大貢獻,又說自己與皇上之間的關(guān)系簡直是兒子與父親一般,可皇上卻覺得他水平低下,既然如此,還是不要辜負皇上的期望的好。然后他又陰陽怪氣地說:“希望皇上趁我的狂亂還未顯露的時候,讓我引退……現(xiàn)在我每年還有些收入,餓不死的。”
宋孝武帝把王僧達的奏疏發(fā)到門下省,大家請求送他到南臺御史處理,結(jié)果王僧達又被免除官職。
過了一段時間,王僧達復出。有一天,路太后的侄孫路瓊之去拜訪他,王僧達不僅出言羞辱路瓊之,還叫人把路瓊之坐的胡床燒掉。路太后和宋孝武帝聽說這件事后,起了殺王僧達之心。
得罪了太后和皇帝,王僧達也不在意,繼續(xù)我行我素。他喜歡游獵,便在家中養(yǎng)了一些鷹犬。已經(jīng)告老還鄉(xiāng)的大臣何尚之被朝廷重新起用后設宴招待同僚,席間,何尚之勸王僧達“且放鷹犬,勿復游獵”。王僧達把好心當作驢肝肺,反唇相譏道:“我前陣子就把一條老狗放了,可那老狗沒處去,又乖乖回來了!”何尚之一聽,這不就是諷刺自己告老還鄉(xiāng)又重回朝廷的事嗎?何尚之氣得差點當場吐血,從此與王僧達結(jié)仇。
后來朝廷處理一起反叛案時,宋孝武帝故意誣陷王僧達與叛黨同謀,賜他在獄中自殺,終于報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