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波
東漢時期,有個太守生病了,感覺到胸悶難耐,請了很多大夫來診治都不見好轉(zhuǎn),家人只好請來了當時的名醫(yī)華佗來給太守看病。
華佗來到太守的府中,既不詢問病情,也不給太守號脈,只是每天在太守府里大吃大喝,享用美酒佳肴,招待的稍有不周,就怒目相向,還對太守府里的人呼來喚去,仿佛他不是來給太守醫(yī)病的,而是來太守家享清福的,就這樣一連十幾天,卻始終不提給太守開藥方的事。太守一催促,他便推托說“病情復雜”需要多考慮幾天。這樣又過了十來天,正當太守對這個名醫(yī)心生疑慮時,華佗竟不辭而別,走了。更為糟糕的是,他還留下一封信,信中把太守罵得狗血噴頭,太守哪受得了這番責罵,竟然氣得吐起血來。讓人奇怪的是,經(jīng)過華佗的這么一番折騰,太守的胸悶病也好了。
原來,華佗早就聽說了太守得的胸悶的病,到了太守的府中,不用“望、聞、問、切”,對太守的病早就了然于心,成竹在胸,只需用“憤怒”這幅藥方激怒太守,讓太守胸中郁結(jié)的悶氣吐出來,自然胸悶的病就痊愈了。因此就裝成個騙吃騙喝、不講道義的江湖郎中的樣子,氣得太守怒火中燒、口中吐血正是華佗的一劑藥方,“氣太守吐血”正是治病的良藥。
憤怒是一種不良的習氣,于人于己都沒有好處,就像是一副毒藥。不過,人們常說“是藥三分毒”,“毒”和“藥”相連,就像一把刀的兩面,只要運用恰當,憤怒這副“毒藥”同時也是一劑良藥,可以醫(yī)治人們身上的病痛,華佗正是據(jù)此治好了太守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