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主法治建設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所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二者有機統(tǒng)一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實踐之中。擴大人民民主、推進法治建設不僅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有力支撐,而且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所在。只有發(fā)揚民主,才能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只有厲行法治,才能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重要保障,捍衛(wèi)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民主法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推進依法治國,并使三者有機統(tǒng)一有助于推進民主法治建設,優(yōu)化國家治理結構。在民主執(zhí)政、科學執(zhí)政,依法治國、依法治權的結合深化中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關鍵詞:國家治理現代化;民主法治;依法治國;民主執(zhí)政
中圖分類號:D920.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CN61-1487-(2017)12-0017-04
民主法治建設是一個國家政治體制改革的根本性問題,它關系到國家的安定團結、社會的公平正義,對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有著積極的影響。當前,我國的改革進入了攻堅階段,各種利益相互沖突,各類社會問題易發(fā)突發(fā),要化解改革過程中的矛盾,應對治理危機,就必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加強民主法治建設才能使黨治國理政更加科學,更加行之有效。因此,要充分把握民主法治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聯(lián)系,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深化和統(tǒng)一,加快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進程,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良性互動和有機統(tǒng)一,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勢落實到具體實踐中,在歷史方位與時代特征的研判中認識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一、民主法治建設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在邏輯
民主法治建設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彼此影響、相互促進。民主法治建設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邏輯必然,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在一定意義上反映著民主法治建設的程度。國家治理現代化涵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zhí)行能力的集中體現?!盵1]民主法治建設是二者有機結合、向前推進的切入點。加強民主法治建設能夠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協(xié)同推進、統(tǒng)籌兼顧,使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事務以及生態(tài)文明等各領域的治理民主化、法治化,從而整體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一)民主法制建設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制度保障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guī)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xié)調的國家制度?!盵1]民主法治建設始終貫穿于這一體系之中,并使這一體系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只有加強民主法治建設,才能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在頂層設計與實化細化中強化政治制度建設的科學性和權威性,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民主法治是國家制度建設和發(fā)展的核心,民主法治不健全,就會導致各項體制機制缺乏平等性、規(guī)范性和有序性,從而引發(fā)不公平的社會現象以及沖突和矛盾,嚴重阻礙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因此,民主法治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不可或缺的保障和支撐。加快民主法治建設進程,有助于形成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相契合、嚴密完整又相互協(xié)調的國家治理體系,對治理主體進行有效地規(guī)范和約束,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保駕護航。
(二)民主法治建設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要求
“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盵1]民主法治建設對于國家治理能力具有提升作用,是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前提。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依法運用公共權力,擴大人民民主,從而集思廣益、凝聚共識,提高國家治理的能力。隨著社會的進步,國家治理逐步發(fā)展為多元化的治理。以民主化、法治化作為基礎和條件,能夠降低國家治理的物質和精神成本,提高治理的效率,穩(wěn)步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尤其是從國家治理的主導者來看,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必須強化民主觀念和法治意識,提升對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認識,進而通過國家治理的思維方式轉變提高化解社會矛盾、治理各種問題的能力。只有加強民主法治建設,才能把制度優(yōu)勢與具體實踐緊密結合,以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來凸顯治理主體對國家治理體系的執(zhí)行力。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就是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guī)定和程序行使權力。遵循民主法治原則,處理好權力與制衡的關系,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這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然性要求,也是實然性的直觀感受和評判依據。
(三)國家治理現代化對民主法治建設具有“反哺”作用
在各種矛盾頻發(fā)易發(fā)、社會價值多元碰撞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主法治建設無疑是破解當前國家治理現代化困境的著力點,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推進對民主法治建設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首先,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反映著民主法治建設的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治理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文明、和諧的治理,它不僅以民主法治的途徑推進國家治理的現代化,而且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也會相應地凸顯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缺陷和不足。通過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深入實踐能夠檢驗和反映民主法治建設的程度,為增強政治體制改革的實效性,促進民主法治建設導航把脈。其次,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持續(xù)推進能夠有效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健全和完善。民主法治深入民心、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保障就越發(fā)有力,國家治理的體系和能力才會朝著現代化的目標順利推進。因此,民主法治自身的實質內容和價值效用決定了其在國家治理現代化推進中不可替代、無法逾越的作用。
二、民主法治建設對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價值意蘊endprint
民主法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價值基石,在其本體論、方法論、價值論上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推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皣抑卫憩F代化是一個規(guī)范化、程序化、民主化的過程?!盵2]無論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還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都離不開民主法治的保障。民主法治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核。只有從內涵與外延、制度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層面厘清民主法治建設對國家治理現代化推進的具體意涵,才能充分認識民主法治建設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聯(lián)動生長,進一步拓展渠道,創(chuàng)造平臺,實現民主法治建設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互通互動。
(一)民主法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題中之義
堅持民主法治是中國共產黨文明執(zhí)政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沒有民主法治現代化就沒有國家治理現代化。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人民民主是我們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3]2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證明無論是在國家政治事務、公共事務的治理中,還是在處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管理等各種關系方面,制度建設、參與程序、權責劃分等具體過程都離不開民主法治。只有把民主法治貫穿于國家治理的整個過程,才能有效杜絕獨斷專行、以言代法、以權代法,克服權力腐敗,從而優(yōu)化國家治理的結構,以國家治理的系統(tǒng)化、民主化、法治化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國家治理是一個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多方面聯(lián)結互動的整體過程,民主法治不僅是政治治理的關鍵,也是內蘊和滲透在國家治理各個方面的核心要素,它關系到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治理的深入有效、合理有序。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fā)展的要求,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需要多元主體一致統(tǒng)一、共同治理,也需要制度、理念、權力、人力、物力的相互支撐、協(xié)調配合。只有發(fā)揚民主,才能充分集思廣益,激發(fā)多元主體和力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厲行法治,才能規(guī)避權力風險,凸顯人民主體意志,確保社會公平正義,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二)民主法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生動力
當前,國家治理正處在提質增效的重要時期,如何增強治理效果,優(yōu)化治理結構是國家治理現代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究其原因在于治理的執(zhí)行力、協(xié)同力不夠。提高國家治理的效率和現代化程度,有待于不斷擴大人民民主,把全面依法治國深化、實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4],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5]。這充分說明民主法治是提高治理能力,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公平正義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的政治價值,必須在民主法治思想意識的培育踐行中才能得以落地和深化。“一個民主的社會必須是一個法治的社會,在一個民主社會里,法律是至高無上的?!盵6]124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首先要通過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增強黨和政府的公信力、決策力、執(zhí)行力,把各項政策落實到底,切實解決各種公共問題,不僅要達到治理的既定目標,更要提高治理的水平和效率,實現通力合作、高效篤行的善治局面。
(三)民主法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現實需要
當前,一些領導干部民主法治觀念淡薄,仍然存在特權思想和“人治”觀念,尤其是我國傳統(tǒng)社會的“官本位”觀念,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亟待破解的難題。民主法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規(guī)制和現實要求。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應是一個以人民民主、依法治理為原則,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崇尚法治精神為依托,以民主協(xié)商制度、法律制度為保障的有序參與、良性運行的過程。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要求:“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盵3]18其目的就在于把民主法治觀念貫徹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使領導干部和廣大群眾強化民主法治觀念,促進民主監(jiān)督和依法執(zhí)政。制度是對權力行使的硬約束,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盵7]12新時期加強民主法治必須進一步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健全完善法律制度,讓領導干部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轉變觀念,做到民主執(zhí)政、依法治理。國家治理現代化只有在全面具體的民主法治之下,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以民主意識和法治觀念增強國家治理的公平性、權威性,破除改革的阻力和利益的藩籬,發(fā)揮廣大人民參政議政、民主監(jiān)督的作用,為國家治理現代化凝魂聚氣、保駕護航。
三、切實加強民主法治建設,持續(xù)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民主法治建設是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議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發(fā)展階段,只有不斷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完善社會治理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實現政黨治理、政府治理和社會治理的聯(lián)動,才能形成整體效應,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全面發(fā)展。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盵5]深化和加強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在三者結合的過程中落實和擴大人民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能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縱深發(fā)展,實現民主法治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互動。
(一)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領導者、推動者,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主心骨。黨的領導地位是在大浪淘沙的歷史考驗中確立的,其長期執(zhí)政的關鍵在于牢固的執(zhí)政基礎和先進的執(zhí)政理念。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就明確指出:“把我們的事業(yè)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關鍵在于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8]33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也離不開黨的領導。通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才能有效地治理貪污腐敗,強化政府職責,提高行政效率,擴大和鞏固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協(xié)調和組織好各方面的力量。中國共產黨有著任何其他組織和團體都無法比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鄧小平曾指出:“我們人民的團結,社會的安定,民主的發(fā)展,國家的統(tǒng)一,都要靠黨的領導。”[9]32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影響和關系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首先就要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執(zhí)政能力,發(fā)揮黨的先鋒模范作用,以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主導和引領國家治理現代化。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有利于團結廣大人民,擴大共識、凝聚力量,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凝魂聚氣、披荊斬棘;有利于立足現實、著眼未來,推動政治體制的深化改革,保證國家治理現代化沿著民主法治的方向前進。endprint
(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和核心。社會主義的人民民主是不斷汲取世界政治文明的成果、堅持社會主義價值理念的智慧結晶。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人翁地位,真正做到讓人民當家做主,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表達對公共問題治理的訴求和心聲,在國家治理的過程中建言獻策、貢獻力量,發(fā)揮主體智慧?!艾F代國家治理是多元主體協(xié)同治理的體系?!盵10]公民權利本位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標識,在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下,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著眼于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發(fā)展人民。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發(fā)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在維護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同時,有助于激發(fā)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人民性。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具體內容涉及廣大人民的現實利益,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存和發(fā)展,國家治理現代化應在民主制度和民主形式的健全豐富過程中不斷推進,讓人民大眾真正感受到自己享有和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力,體會到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因此,擴寬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既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基本要求。
(三)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使國家治理現代化沿著法治的軌道前進
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社會主義的法治建設,并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就要求:“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guī)范發(fā)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盵11]踐行法治理念,提高法治能力,健全法律制度,才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提升黨和政府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公信力和執(zhí)行力,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實到底,以法治的效力夯實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定力。2017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我們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顯著增強了我們黨運用法律手段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1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把法制建設和法治意識培養(yǎng)結合起來,才能夯實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法治基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是進一步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穩(wěn)妥有效、規(guī)范有序的方式。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把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都納入法治的軌道,以法治思維和法治建設統(tǒng)籌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破與立,有序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四、結語
民主法治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在內生邏輯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互動性。一方面,民主法治對推進國家治現代化的作用要在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的深化中體現;另一方面,三者有機結合既是民主法治建設的現實路徑,也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質要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民主法治建設任重道遠,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勢在必行,二者都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緊迫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要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相統(tǒng)一。國家治理現代化實質上是制度體制的現代化,加強民主法治建設是充分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文明性、優(yōu)越性的現實考量,也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要義和價值訴求。我們在著眼長遠、展望未來的同時也要立足眼前、結合現實,統(tǒng)籌民主法治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互動性,以民主法治建設循序漸進、積極穩(wěn)健地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tǒng)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J].求是,2014(01).
[2]孫紹勇,陳錫喜.法治文化的動態(tài)生成及其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作用[J].河南社會科學,2017(06).
[3]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2013-11-13.
[5]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4-10-29.
[6]趙震江.中國法制四十年(1949—1989)[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7]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8]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陳宇翔,余清.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視域下政治協(xié)商有效性的價值與路徑[J].湖湘論壇,2015(05).
[11]不斷開創(chuàng)依法治國新局面[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02-25.
[12]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7-07-28.
作者簡介:鄭人杰,女,成都大學政治學院教師,法學碩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責任編輯:朱希良)
基金項目: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2017年度項目“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內化研究”(CSZ17086);成都大學2017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專項課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現代化研究”;成都大學2017黨建創(chuàng)新專項課題“文化自信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研究”的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