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添羽
摘 要 省聲是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出分析漢字結構的一種條例。自東漢以來,各家學者都對省聲這一問題有不同的解釋。本文對歷代學者對省聲這一問題的觀點進行粗淺的整理。把省聲研究分為早期、清代和近代三個階段闡述。
關鍵詞 省聲 說文
中圖分類號:H122 文獻標識碼:A
所謂“省聲”,是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出的分析漢字結構系統(tǒng)的一種補充條例,用來解釋部分用“六書”難易囊括的字例。一般認為應歸屬于“形聲”。裘錫圭先生對“省聲”的定義如下:“造字或用字的人,為求字形的整齊勻稱,把某些形聲字的聲旁或形旁的字省去了一部分。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省聲、省形?!?/p>
1早期的省聲研究
現(xiàn)在一般認為,“省聲”一說在許慎之前就已經(jīng)有人提出。《說文》中有這樣的記載:“貞,卜問也。從卜貝以為贄。一曰鼎省聲。京房所說?!庇帧肮?,耳箸頰也。從耳,烓省省。杜林說?!本┓繛樾蹠r人,杜林為光武帝人,其年代遠早于許慎??梢娫谠S慎之前就已經(jīng)有“省聲”一說。此外,《禮記·儒行篇》有“鷙蟲攫搏不程勇者”,鄭玄注曰:“鷙、蟲,猛鳥、猛獸也。從鳥字,摯省聲也。”(《禮記注疏》)鄭玄與許慎為同時代人,但此例并非引自《說文》。以上例子均說明,“省聲”早已有之,并非許慎獨創(chuàng)。
許慎并非提出“省聲”的第一人,但是卻是漢朝“省聲”研究的集大成者。許慎著《說文解字》一書,其中共有省聲309條,約占《說文》收錄字的3.3%,這是開始把“省聲”作為“用字條例”來解說漢字的標志。這使得“省聲”這一觀點更加深入人心,后代的學者也經(jīng)常依據(jù)《說文》中的省聲字例對“省聲”進行研究。
唐代的李陽冰曾對《說文》進行勘定,我們依舊能從一些文獻中了解到他對省聲字有著自己的見解。可惜李陽冰的作品今已不存,他具體的省聲觀我們已經(jīng)很難得知了。唐末宋初的徐鉉和徐鍇在《說文》研究歷史上有重要地位,他們??毖芯俊墩f文》,并形成了雕版印刷的定本。兩人都承認“省聲”這一現(xiàn)象的存在,并有自己的見解,但后世學者更加傾向于小徐的觀點。宋元之際的戴侗和鄭樵對“省聲”這一問題也有一定研究,特備是鄭樵在《通志·六書略》中提及“凡省文,有聲關于意者?!保⑴e“恬”字為例,認為其不僅從甜省聲,且從甜義。有人認為這個觀點就是王筠“聲兼義”的源頭。
2清代的省聲研究
《說文》的研究在清代達到一個高峰,對“省聲”這一問題的研究在這一階段也很有成果。為了描述方便,我們在這里著重來介紹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說文四大家”的研究成果。
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對大徐本中的省聲字進行了增補和刪改。他利用古音學對省聲字進行考訂,將很多省聲字改為形聲字。例:《說文·卷一下·艸部》:“莜,從艸,條省聲?!倍巫⒏臑?,“從艸,攸聲”;段氏還根據(jù)對古字和俗字的考釋,刪去了一些后人增加的省聲字。例:《說文·土部》,“崛,從土,屈省聲?!倍巫ⅲ骸按嘶蛔譃槎郑忉确怯挟惲x也。篆從,隸省從屈,此其常也?!?。雖然段氏的觀點也有所疏漏,但總體上是瑕不掩瑜的。
桂馥的研究主要以闡釋許慎的觀點為主。在《說文義正》里,他對省聲的解釋也主要依據(jù)大徐本,并未提出特殊見解,所以此處不做詳談。朱駿聲則把《說文》中的一些字改為省聲字。如,在《說文通訓定聲》中。朱駿聲把原來“從宀,從木”的“宋”改為“從宀,松省聲?!贝送馑€將不一致的諧聲偏旁硬性歸納成統(tǒng)一的聲符,例如,“將”(從醬?。┖汀蔼劇保▽⑹÷暎臑椤搬u”省聲。這是非常大膽的假設,也是其省聲理論最為后世詬病的地方。
王筠是“說文四大家”中省聲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在《說文句讀》一書中將錯誤的省聲字成因分為兩類:一為“失其古意”,一為“私改古音”。他廣泛引用金文材料來解說篆文字形,使得一些被誤認為省聲的字得到糾正。王筠對字音、字形的發(fā)展的演變有著明確的認識,他曾對依據(jù)時音私改省聲的問題進行了探討,還分析了省聲形成的原因。更可貴的是他對省聲字提出了系統(tǒng)理論,提出了“三可省”(象形字可省,指事字可省,會意字可?。┖托温曌挚墒〉乃姆N情況。王筠還將“聲兼義”的觀點應用到省聲字中,即被省的字不僅標示讀音,還表示意義?!案啊痹瓰槠褪÷?,因赴與仆“其意迥殊”,所以在《說文句讀》改為“卜”聲。中今天學者研究省聲問題,依然較多涉及王筠的觀點。
除“四大家”之外,清代徐灝的某些觀點也很有見解。他能用古今字分析省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方法與成就均沒有超出以上所提,也沒有詳細明確的省聲理論,故不詳論。
3近人對省聲的研究
近人有關于文字學的研究大多都會涉及到省聲這一問題。近代學者普遍承認省聲這一現(xiàn)象的存在,但是都對《說文》中標注的省聲字抱有一定的疑慮。
唐蘭先生對《說文》中的省聲字基本上是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的。他認為,《說文》中絕大部分省聲字都是錯誤的?!墩f文》中漏收的字很多,所以才會對形聲字做出“從某省聲”的解釋。凡是省聲字,必然有不省的本字,凡是找不到未省本字的省聲字均不是省聲字。他在《中國文字學》一書中提到:“……凡是省文,一定有原來不省的寫法,可是說文里的省,卻不一定如此,往往不省就不成字。如‘從攴,豈省聲;豈字從豆,省聲,更是如環(huán)無端,叫人不知所從了。所以段玉裁已懷疑許氏的省聲,嚴可均、王筠,更都認為錯誤,假使不是后人妄改,那也一定是許叔重不得其說,從而為之辭?!碧铺m先生的這一觀點對后來的研究有較大影響,但其觀點有些過于絕對。后來李敏辭先生在《省聲說略》一文中證明了無不省重文的省聲字是可以存在的。
唐蘭先生對《說文》中的省聲字基本上是否定的,陳世輝先生卻在之后提出省聲確實是古漢字字形中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略論<說文解字>中的“省聲”》)他將《說文》中的省聲字分為正確的和不正確的,認為許慎分析正確的省聲字“不到四十個”。陳世輝先生在省聲這一問題上承襲了陳夢家的部分觀點,為省聲有區(qū)別讀音的作用,《說文》中大部分的省聲都是區(qū)別讀音的。endprint
陳夢家先生對于省聲這一問題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將《說文》中省聲字分為兩類:一為“其字與所省之字同從”,如犢從瀆省聲,而二子同從賣;一為“其字與所省之字音相近而兩字有一部同從,許氏誤認為同從一聲符”,如《說文》家從豭省聲,其實家與豭兩字音相近,同從豕。他認為《說文》中的“省聲”實際上是一種注音方式,同“某聲”、“讀若”等類似。《說文》中省聲字后有時標注“讀若某”,陳夢家先生認為這是“省聲有一部分也是比況形容字音”的證據(jù)。因為同從一聲符的形聲字讀音往往有變,故有省聲標示其讀音。
裘錫圭先生在《文字學概要》中也有關于省聲的介紹。他的省聲觀基本上是承襲了前人的觀點,既承認省聲現(xiàn)象的存在,但不能盲目相信《說文》中的省聲字,而是要通過考查古音和古文字來進行判斷。他將正確的省聲字分為三類:A.把字形繁復或占面積太大的聲旁省去一部分;B.為安置形旁而省出聲旁的一部分;C.聲旁和形旁合用部分筆畫和偏旁。通過對以上三類省聲字的分析,裘錫圭先生認為省聲字并非都是一開始就是省聲的,是“造字或用字的人為求字形的整齊勻稱和書寫方便”,才在用字的過程中將形聲字改為省聲,也就是說形聲字到省聲字的轉變是有一個過程的,有不少字在篆文里是沒有省聲的,到隸書或楷書里才有省聲。
近年來有關省聲研究的學術論文也有很多。多數(shù)都是運用音韻學和古文字學對《說文》中的形聲字進行探究。何九盈先生的《<說文>省聲研究》利用古音和古漢字對大徐本的300多條省聲進行審核,并根據(jù)錯誤的原因對錯誤的省聲字進行分類;還有的的是對前人的省聲研究成果進行研究,分析其得失。
從目前筆者掌握的資料來看,自許慎提出省聲以來,還沒有哪位學者對省聲提出完全的否定,只是各家對許慎所認定的省聲字抱有不同程度的疑問。上文已經(jīng)提及,現(xiàn)階段對省聲問題的研究通常是從古音學和古文字學入手的,相信隨著大量古文字資料的出土解密,以及古音學的發(fā)展,省聲的研究會取得更長足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 (清)王筠.說文釋例[M].北京:中國書店,1983.
[4] 唐蘭.中國文字學[M].上海:上海書店,1991.
[5]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M].濟南:齊魯書社,1981.
[6] 陳夢家.中國文字學[M].北京:中華書局,2006.
[7] 裘錫圭.古文字學概要[M].商務印書館,19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