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國內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現狀與展望

2018-01-08 02:07董如豹夏樹花蔣長好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7年6期
關鍵詞:青少年現狀研究

董如豹++夏樹花++蔣長好

摘 要:為全面了解國內關于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現狀,并為國內未來研究提供參考,使用文獻資料法和歸納法等對國內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現狀進行全面梳理。發(fā)現:國內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國外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的介紹、測量與評價方法及其應用研究和國內青少年身體活動現狀調查等幾個方面。結論:國內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起步較晚,研究內容多是對國外研究的介紹和青少年身體活動現狀的調查,缺少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干預及實施類研究;體育類期刊出版此類文獻相對不多,支持的研究基金和干預研究數量少等。最后對我國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提出諸如加強基金支持和跨學科合作等建議。

關鍵詞:身體活動;青少年;研究;現狀

中圖分類號:G 808.17 文章編號:1009-783X(2017)06-0554-07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 for adolescent physical activity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this study sets to conduct the theme related research with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duction methods. The result shows that domestic researches have focused on introduction to adolescent physical activity study abroad,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 research, the survey on domestic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dolescent physical activity and so on. Conclusions: due that the study of adolescent physical activity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most research content is about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research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survey of adolescent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methods of their own;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er related literature published by sports journals and the support of research funds and intervention study. In 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 of adolescent physical activity study, this paper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fund support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n future.

Keywords: physical activity; adolescent; research; status quo

目前,身體活動不足引發(fā)的各種慢性疾病蔓延,導致人口生活質量的下降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1]。目前世界上有80%的青少年沒有達到推薦的身體活動標準;在中國有12%的兒童超重,45%~50%的小學生肥胖者和60%~70%的中學生肥胖者在成年后仍然肥胖[2],導致中國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運動[3]。身體活動具有增進心肺、肌肉和骨骼健康,減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風險等多種健康益處[4]。在人生早期階段所獲得的積極活動體驗,會增加終生堅持參與身體活動的可能性[5 ];所以,關注青少年體質健康的身體活動研究正逐漸成為身體活動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國外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研究已經開始從科學證據研究轉化為干預實踐,從單純的體質測試轉向身體活動促進為核心的生活方式干預[6];因此,對國內關于青少年的身體活動研究進行全面梳理,有利于了解國內在該領域的研究現狀,發(fā)現不足與存在的問題。

1 檢索策略

準確地獲取當前關于青少年身體活動的文獻,確定檢索策略是其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本研究的檢索策略如下。檢索時間:初次檢索時間2014年11月20日,再次檢索時間2015年11月2日。檢索工具:首都體育學院圖書館中國知網系列數據庫。分析工具:中國知網文獻分析中心。檢索范圍:期刊、特色期刊、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yōu)秀碩博論文全文數據庫。檢索式:因physical activity被研究者分別譯為“體力活動”或“身體活動”,而青少年年齡群體又可稱“中學生”“學齡兒童”,所以,檢索式分別為“題名 = 青少年 and 題名 %= 體力活動 (模糊匹配)”“ 題名 = 青少年 and 題名 %= 身體活動 (模糊匹配)”“ 題名 = 中學生 and 題名 %= 體力活動 (模糊匹配)”“ 題名 = 中學生 and 題名 %= 身體活動 (模糊匹配)”“ 題名 = 學齡兒童 and 題名 %= 體力活動 (模糊匹配)”“ 題名 = 學齡兒童 and 題名 %= 身體活動 (模糊匹配)”共6種,所得檢索結果見表1,其中分別有2篇期刊文獻與其他文獻雷同,最后共計得67篇期刊文獻和14篇學位論文。endprint

2 結果與分析

2.1 結果

2.1.1 影響青少年身體活動理論機制類研究

李晶晶等[7]對包括健康教育、體育課程設置、支持性身體活動環(huán)境及綜合干預等國內外以學校為基礎的身體活動干預方式研究。徐小翠等[8]對綜合的健康行為方式網絡干預措施進行了研究,認為此類干預需要政策、環(huán)境的共同支持才能取得長期的效果。汪霖之等[9]認為,社會支持、學校環(huán)境和政策因素、鍛煉或身體活動干預等對在校內促進青少年體力活動的干預產生影響。

陳紅[6]認為:青少年的自尊是一個由不同的、具體成分組成的多維層次結構;身體自尊是影響青少年整體自尊水平的重要因素;勝任動機、成就目標、能力信念、自我決定(效能)等心理因素影響身體活動。熊明生等[10]認為國外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與運動動機研究中存在缺乏跨文化研究、社會性動機研究較少等問題;于海峰等[11]建議中國青少年體育教育工作中,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勝任感作為,創(chuàng)設的課堂氛圍應有利于學生引發(fā)掌握動機,重視學生的自主選擇,引導青少年進行自我調節(jié)等。

綜上,國內關于影響青少年身體活動理論機制類研究主要分為干預方法研究和有關影響因素的研究理論2種;然而,當前國內對青少年身體活動干預類研究極少,干預類實證研究是為大面積普及各類干預活動的先鋒試驗,只有經過實證檢驗為有效的干預方法才能應用于青少年身體活動促進實踐中??傮w說明:目前國內對青少年身體活動促進的干預類研究基本上處于理論研究與探索階段,顯然與國內當前對不同領域內干預青少年身體活動的需求不相匹配。身體活動干預是青少年身體活動促進的重要手段與方式,一種健康促進前瞻性和預防性的干預手段,所有關于身體活動促進方面的努力最終都應落實到干預實踐中;因此,加強青少年身體活動干預類研究應當是國內相關學者的重點領域之一。

青少年身體活動的干預方法與手段都需要理論的指導。雖然國內學者根據國外青少年身體活動相關理論研究,并結合國內青少年身體活動開展特點與現狀從理論研究方面提出相應建議,諸如根據青少年自尊、動機等心理水平和各種理論視角下的影響因素,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之類;但總體來說,鍛煉心理學研究在國內剛剛起步,涉及生態(tài)模型應用于鍛煉心理學領域的研究很少[12]。社會生態(tài)學模型在我國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研究與運用中依然存在不足[13]。身體活動受到環(huán)境、社會和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國外已經從早期的信念、態(tài)度和動機等心理學理論視角,發(fā)展到更能全面反映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社會生態(tài)學模型,并提出專用于青少年身體活動促進的模型[14];而國內目前幾乎還沒有對青少年身體活動促進模型進行研究。要想在青少年身體活動促進中做到有的放矢,實現最大化的成本與效益,首要任務就是要理清影響青少年身體活動的機制,并依此選擇相應的干預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因此,國內相關學者應當在加強有關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理論研究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證性的干預研究,從而更好地為青少年身體活動促進提供科學依據。

2.1.2 青少年身體活動測量與評價方法類研究

劉鐵民等[13-15]對青少年身體活動水平的測量和評價現狀進行了研究,認為當前身體活動水平測量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點或不足,應用成本較高,能夠開發(fā)出一種具有普及價值的終端器材和一種科學、可控和應用性強的綜合評價體系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李松駿等[16]對國外在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與應用中所使用的加速度傳感器、其工作原理、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數據處理等進行了研究,認為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中使用加速度傳感器有利于與其他的研究比較,并可檢驗新產品的信效度;佩戴在髖部并盡可能保證有效的佩戴時間,整理數據時可按照青少年生活習慣采用個性化的標準等,可保證其測量效果。關尚一等[17 ]認為,無論是選擇主觀測量還是客觀測量與評價方法,都要根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對象來選擇最適宜的、能準確、客觀地測量青少年身體活動與能量消耗的方法。張加林等[18]研究認為,加拿大在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評價領域研究的具體實踐與豐富經驗對我國具有很好的借鑒價值和啟示意義。

李海燕等[19-20]使用多水平線性模型分析方法建立了適用于肥胖青少年群體步行、跑步2種運動的身體活動耗氧量推算,為測量身體活動能量消耗提供簡便有效的方法,并建立了適用于青少年的身體活動攝氧量預測方法,認為以負荷心率和瘦體重為自變量建立的攝氧量預測的多元回歸方程更適合我國青少年身體活動攝氧量的預測,且優(yōu)于ACSM推薦的公式。

儲文杰等[21]參考國際身體活動調查問卷和兒童休閑身體活動問卷設計了青少年身體活動調查量表,認為所設計的身體活動調查量表能較準確地測量10~18歲青少年群體的身體活動水平,可用于我國青少年身體活動水平測量研究。李新等[22]采用問卷調查和Actigraph GT3X+加速度計方法對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編制青少年身體活動問卷進行了修訂并檢驗其信息與效度,認為修訂后的中文版青少年身體活動問卷的信度與效度均可接受,可用于中國青少年身體活動的調查使用。

王超等[23]運用實驗研究對加速度計在測量青少年日常身體活動中的不同采樣間隔的一致性進行研究,認為在9~18歲青少年中,采用較短采樣間隔可精確測量青少年不同強度的身體活動,而采用較長采樣間隔可調查青少年身體活動時間達到建議量的情況。洪俊睿等[24]探討Actigraph GT3X傳感器在青少年身體活動測試中的應用,認為在青春期的研究對象的中等到大強度身體活動時間與國際推薦的標準接近,而在其他2個期間受試者的身體活動時間均低于國際推薦的標準。

可知,目前國內對青少年身體活動測量與評價方法的研究,主要表現為3個方面:對國外青少年身體活動的測量與評價方法、技術類研究;國內主觀測量與評價方法類研究與應用;國內客觀測量與評價技術與方法的檢驗與運用。

準確地測量與評價身體活動的方法一直倍受關注,主觀的身體活動調查問卷也因文化、地域等因素存在著一定的使用局限性,且準確性相對較低,年齡較小的兒童由于對問卷問題理解的準確性等原因,其所測得數據的準確性更易受到人們的質疑。國內少量學者為準確測量青少年身體活動進行了研究,認為問卷調查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研究的樣本量較少;2)只以某個地區(qū)的青少年群體作為樣本;3)使用的參考問卷不統(tǒng)一;4)修訂或驗證后的問卷沒有在較大范圍內進行再次驗證和推廣。國內部分學者對加速度傳感器的使用和測量精確性進行了驗證性研究;但測量因設備昂貴、佩戴不方便等原因難以普及,并且加速度傳感器又可分為單軸、雙軸和三軸,且測量效果不同,不適用于大規(guī)模地對青少年身體活動進行測量。endprint

運用相關技術手段與方法,準確地測量與評價身體活動狀態(tài)是判斷身體活動水平和因人而異制定運動處方的前提與基礎,也是身體活動領域的難題與研究重點之一。由于加速度傳感器等測量工具價格昂貴、不可能大面積地廣泛應用于大規(guī)模的青少年身體活動測量中,因此調查問卷依然是當前各國在進行大規(guī)模身體活動測量時使用最多的工具。從當前國際研究情況來看,已經出現多種版本的青少年身體活動調查問卷,國內學者應該根據國際調查問卷版本或與我國較接近版本的調查問卷,并根據我國的地理、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等,有針對性地選擇、修訂并加以反復驗證,研制出適合我國不同地域的青少年身體活動的調查問卷。此外,測量身體活動的方法不僅僅只有加速度傳感器,還有熱量測定法、心率監(jiān)測器及直接觀察法等,都是運用相對較多的測量方法。相關學者應該對各種測量方法進行相應的驗證性研究或創(chuàng)新,以研制出簡易、實用、可普及的科學、可控和應用性強的青少年身體活動測量與評價工具和方法。

2.1.3 國內青少年身體活動現狀研究

王國勇等[25]、李海燕等[26]、李涵[27]分別使用不同的問卷,調查研究了上海市青少年的身體活動情況;洪忻等[28]、張兆成等[29]、朱為等[30]、陳培友等[31]、高家堯等[32]分別對江蘇省不同地區(qū)青少年身體活動的影響因素、活動類型、日常能量消耗、肥胖、心理健康等進行了調查;張世偉等[33]、高仙等[34]、張子龍等[35]分別對北京市青少年的身體活動現狀、肥胖、活動強度、屏幕時間等展開問卷調查研究;王浩等[36]、龔清海等[37]分別調查了浙江省青少年參加體育課與身體活動情況、行為危險因素等影響青少年身體活動的因素;程改平等[38-39]則對成都市青少年的身體活動模式特點、活動類型及不同性別、年齡的身體活動模式差異,以及影響青少年身體活動的家庭因素、社區(qū)設施等進行了調查;楊育林等[40]、朱紅等[41]分別使用問卷調查了山東省和天津市青少年的身體活動特征、能量消耗及肥胖等指標。大部分調查結果基本上是超重、肥胖檢出率高,身體活動狀況不容樂觀,并根據調查研究的內容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其他還有劉瑞等[42]使用問卷調查了青少年的青春發(fā)育水平與體育鍛煉、久坐少動行為及體脂分布之間的關系;鄭育濱等[43]通過問卷抽樣調查了初中生的身體活動水平及受其父母的影響;孫德榮等[44]則從目標定向、動機自主等心理學指標方面調查青少年課外身體活動選擇差異。司琦等[45]對初中生的調查認為學校應重視特定時段學生身體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尤其是對女生的組織和管理。

賈斯媛等[46]使用Actigraph GT3X 加速度計測量了沈陽市部分初中生日常身體活動。黃玉鑫等[47]使用Actigraph GT3X +傳感器測量了中學生的身體活動能量消耗水平及男、女生活動水平的差異。郜苗等[48]等使用調查問卷和加速度器對上海市青少年休閑身體活動進行了研究。

綜上,國內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現狀研究主要有3類:問卷類調查研究,綜合測量和實驗研究。

由于使用問卷調查的成本費用低、調查范圍相對較大,便于收集相對較多的調查數據等諸多優(yōu)點,目前國內在青少年身體活動的測量與評價中,大部分都是使用調查問卷進行的。從調查的內容來看,主要涉及身體活動量、活動類型、健康危險行為與肥胖的關系、影響身體活動的環(huán)境與因素,以及不同性別、年齡之間身體活動量與類型的差異等,大部分有關青少年身體活動現狀調查的結果基本上是超重、肥胖檢出率高,身體活動狀況不容樂觀,并根據調查研究的內容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調查的影響因素既有社會因素,也有學校、家庭影響因素,所使用的指標包括多種生理特征和心理指標;使用的調查問卷,主要有國際身體活動調查問卷、修訂版的CLASS-C問卷、健康危險行為調查問卷和自編的問卷,使用的調查問卷不統(tǒng)一。調查區(qū)域主要集中在不同省的大城市;但是由于問卷調查存在著準確性差、易受主觀因素影響等特點,且我國尚沒有統(tǒng)一可用的青少年身體活動調查問卷,不同的學者使用了不同的調查問卷,其信度和效度的不一致可能導致調查結果的不一致。例如,王國勇等、李海燕等和郜苗等對上海市青少年身體活動調查的結果。

國內部分學者開始使用綜合測量與實驗研究來試圖準確地了解國內青少年的身體活動狀況,將問卷調查和加速度傳感器結合運用是其中使用最多的綜合測量,主要是用于生理指標的測量與評價;但總體上,使用綜合方法測量青少年身體活動的樣本量相對較小,且測量所使用的器材設備數量有限,操作相對復雜、耗時。就測量結果來說,除了1例之外,所有使用加速度傳感器的綜合測量結果均顯示:青少年休閑時間身體活動不足。這說明,由于測量使用規(guī)模和成本等限制,有必要制定適用于我國青少年人群特點的身體活動調查問卷,或探索不同類型的綜合測量方法以便應用到我國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研究和測量中。

2.1.4 青少年身體活動的健康效益研究

目前,國內只有關尚一和朱為模2位學者進行了青少年身體活動的劑量-效應關系研究,但是研究對象樣本均不是中國學齡青少年。

鄒志春等[49]認為青少年體質下降是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叢集”的重要原因,身體活動干預是提高青少年體質和解決“未來健康問題”的重要途徑,但這方面的工作剛起步,大量實質性的研究工作有待深入。劉述芝等[50]認為青少年身體活動的強度分型、活動測量與評價方法的選擇、各年齡段身體活動推薦方案可能存在不同的閾值,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和不同生長時期的體質和生長發(fā)育特點制定適宜的運動處方等青少年體質測評方法學和概念的認知上仍有差異,要分別從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與健康、青少年體質健康與心血管健康、心肺功能水平、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發(fā)病風險的關系等研究著手。許汪宇[51]認為,身體活動水平越高的青少年兒童,其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代謝功能、骨骼及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水平也越高,根據運動目的的不同,具體的運動類型、運動強度和持續(xù)時間等因素不同。關尚一等[52]認為雖然活動的量、頻率、強度等與各種心血管代謝健康風險之間存在一定的“劑量-效應”關系,但在證據方面依然存在著諸多不足。endprint

國內關于青少年身體活動健康效益的研究,主要是青少年身體活動健康效益的綜述研究。身體活動可產生健康益處,是科學研究的結果,也是進行身體活動的重要依據;但到目前為止,關于身體活動的各種健康益處結論卻不盡相同,需要對相關科學研究結果進行評議,向人們提供較為可靠的身體活動依據。身體活動促進的初衷是增加能量消耗、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鼓勵青少年進行身體活動需要為其提供進行活動的理由與動力,而明確身體活動所產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健康效益是說服人們進行身體活動和為身體活動提供條件的前提。國外雖然對身體活動的各種健康效益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其中關于青少年身體活動的量、強度、頻率及與各種健康效益的“劑量-效應”關系尚有許多不太清晰的東西需要進一步研究。青少年身體活動的健康效益劑量關系研究中,除了活動時間、強度和類型等與心血管健康、有氧代謝、肺功能、肥胖等之間的關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外,還需要研究肌肉、骨骼健康、柔韌性及心理指標等方面的“劑量-效應”關系,在身體活動與青少年心血管代謝健康風險的“劑量-效應”關系研究中,還存在著證據不足的缺陷。國內還沒有開展針對我國青少年身體活動“劑量-效應”關系的專門研究,應當引起我國學者注意。

2.1.5 青少年身體活動發(fā)展趨勢和其他研究

郭強等[53]認為:作為一條有效解決身體活動不足的路徑,國際學者已經逐漸認可體育學與流行病學的學科交叉;始終應將身體活動行為放置于社會經濟生活和人居環(huán)境的大背景下進行整體性的考量;今后身體活動水平的監(jiān)測趨勢是借鑒流行病學的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測量方式;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行為的改善必須依靠學校、家庭、社區(qū)等一體化的綜合性干預策略等發(fā)展趨勢。李紅娟[54]認為:美國青少年體質測試已經從早期關注運動能力的測試發(fā)展到當前關注健康效應的健康相關體質測試,從單純的體質測試發(fā)展到包括身體活動促進、生活方式教育等在內的綜合教育干預;按生態(tài)學模型結構,青少年身體活動的影響因素分為前置、促成與強化因素;除了體育課外,積極發(fā)展課外體育活動,倡導多體力的交通與日常生活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運動項目來落實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

此外,李淑媛[55]從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及個體與社會支持影響因素分析了影響青少年身體活動的因素。何曉龍等[56]全面闡述城市蔓延對青少年身體活動影響的發(fā)展及其相關研究,認為地理信息指標的選取應參照多指標綜合測量為主、各項地理特征均勻分布、不同身體活動類型有所側重及不同研究目的靈活應用等準則。吳薇等[57]對美國《國民身體活動計劃》的內容、目標進行介紹,并對其2014年青少年身體活動工作報告與特征予以解析。鄧士琳等[58]通過對患者的調查,認為女性青少年時期身體活動可降低其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病危險。

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起源于國外,且一直是當前研究的熱點領域之一,密切關注國外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現狀,有利于把握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和未來發(fā)展趨勢,引領國內學者確定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其他研究則有利于國內學者全面了解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相關研究??傊瑖鴥葘η嗌倌晟眢w活動研究,已經不再僅僅著眼于教育領域,自然、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支持等對青少年身體活動都會產生影響,研究的領域和范圍正在擴大,研究方法在不斷更新中追求精確。

雖然在大健康理念下,以流行病學為基礎,以公共健康為導向,以促進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養(yǎng)成為手段,運用交叉學科知識,按社會生態(tài)學模型結構,從社會、人文、居住環(huán)境和教育等各個層次采取綜合干預策略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準確測量與評價青少年身體活動,從不同視角進行活動干預等可能是今后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的發(fā)展趨勢;但是針對我國青少年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的干預研究、身體活動的劑量-效應研究卻極少,應當加強以我國青少年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和現狀的基礎研究,將未來研究建立在青少年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和現狀的基石上。

2.2 分析

2.2.1 時間分布

如圖1所示,國內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的H指數是11,這是一個相對較高的指數。H指數最高的是陳紅2003年發(fā)表于《體育學刊》的文章,達到了43次,而超過H指數的所有9篇文獻基本上發(fā)表于2008—2010年,只有1篇發(fā)表于2011年。其原因是國內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研究較晚,從所有的參考文獻中可以看出,在81條文獻中只有4條文獻發(fā)表于2008年之前,其中大部分是發(fā)表于非體育類專業(yè)期刊上的關于身體活動現狀類調查文獻,說明國內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研究起步于2008年,這可能與國外身體活動研究發(fā)端于健康醫(yī)學領域有關。

由圖2可知,從2008年起,國內才開始關注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并進入了一個小高峰期,尤其以2012年到現在,每年的研究文獻都超過10篇,2012、2013年均為15篇,到搜索文獻時為止,2015年到目前為止已經發(fā)表了13篇文獻,僅2012—2015年這4年時間內所發(fā)表的文章就占到國內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見,近幾年將繼續(xù)是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的高峰,且隨著人們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關注而持續(xù)升溫。這部分原因可能是受到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的影響,部分原因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開始重視個體健康和高品質的生活質量。

2.2.2 主要機構、支持基金和出版刊物

身體活動研究是屬于體育學和其他學科的交叉學科研究,對身體活動的研究最初來源于流行病學的建議,例如1979年美國外科醫(yī)生的建議;因此,國內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研究也主要分布在體育學和醫(yī)學領域。由圖2可見:國內發(fā)表于體育學專業(yè)期刊的關于青少年活動的研究只占22.8%,尚不到所有研究比例的1/4;而僅發(fā)表于《中國學校衛(wèi)生》上的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就達到了14.5%。

在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研究機構中,上海體育學院占所有研究機構的20.5%,其他的研究機構中則沒有一家的研究能達到10%的比例,如圖2所示。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是青少年身體活動的主要機構。說明國內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研究機構,分布相對廣泛。endprint

目前,國內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研究主要是一些研究人員自發(fā)開展的,68.7%的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沒有得到任何研究經費的支持;國家層面的經費支持占到了17.8%,說明國家層面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的支持是開展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市提供的經費支持占到了8.4%。總之,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的經費支持來源較少。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國內關于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研究起步較晚,且數量不多,研究機構與人員相對較少、基金支持力度不大。

2)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但存在干預方法類研究不多,開始研制適合自身的測量方法和技術,但信度與效度沒有得到統(tǒng)一認可,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狀況研究主要集中在現狀調查,缺少有針對性的劑量-效應研究等問題。

3)隨著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關注,國內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的關注范圍擴大,內容也更廣泛,例如,已經開始對諸如建成環(huán)境等社會與環(huán)境影響因素和國外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發(fā)展趨勢進行研究。

4)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醫(yī)學和體育學,符合身體活動研究的交叉學科的特性,應提高醫(yī)學和體育學的跨學科研究水平。

3.2 建議

1)鼓勵提供多元化經費支持,支持更多的科研單位與人員參與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研究基金具有公益性,對學科的繁榮發(fā)展具有引領與整合作用,能夠促進學術研究者深入基層、深入實際。目前,國內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研究有近70%是沒有經費支持的,且科研單位相對較少,參與人員人數較少。科研基金是進行相關科學研究的支撐,可吸引與鼓勵更多的科研單位與人員參與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與實踐,并在一定程度上對研究起監(jiān)督作用;但是當前國內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研究,除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社科、教育科學規(guī)劃和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和攻關計劃基金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的基金支持。而國外相關研究不僅成立了許多專門的組織或機構,并且有許多基金會為此類研究提供經費支持。例如,美國不僅有“總統(tǒng)青少年體育委員會”“LETS MOVE!”等許多組織專門致力于青少年身體活動實踐,而且有諸如羅伯特基金會、“BILLION MILE RACE”和“KIDS in the GAME”等組織為青少年身體活動提供經費支持。此外,美國運動醫(yī)學學會、心臟協(xié)會等諸多組織為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研究和實踐付出努力,甚至出現了一些有償的專門為青少年身體活動量身定制各種身體活動方案的商業(yè)組織、軟件應用開發(fā)商等商業(yè)機構。

2)鼓勵跨學科合作,加強青少年身體活動健康效應和干預效果研究,并將研究現場推進到青少年生活實踐。

身體活動屬于交叉學科范疇,起源于流行病學研究,以體育學科知識與技能作為進行身體活動的指導,青少年身體活動還涉及到教育學科等領域。目前為止,國內在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與實踐方面很少有跨學科之間的合作,特別是醫(yī)學與體育學的合作很少。目前,我國對身體活動健康風險的劑量-效應關系、現場干預研究等較少,醫(yī)學和體育學應聯(lián)合協(xié)作開展青少年身體活動健康風險的劑量-效應研究,以便為制訂更適合我國青少年身體活動的推薦量與運動處方;在實踐中進行現場干預研究,將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為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制訂干預方案提供依據。

3)鼓勵研制與開發(fā)適用于中國青少年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的身體活動測量與評價工具和方法。青少年身體活動水平需要準確的測量與評價工具與方法,而目前還沒有相對權威的、能夠適用于我國青少年身體活動測量與評價的調查問卷,應研制與開發(fā)適合我國不同地域青少年身體活動且能大面積運用的調查問卷;而測量工具是檢驗調查問卷信度與效度的重要方法,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來測量身體活動水平的便利工具。此外,測量工具還具有較廣闊的經濟市場,同時也是建立身體活動準確的基準數據庫的前提,為后期青少年身體活動監(jiān)督與評價提供依據。

4)優(yōu)化健康測試指標體系,完善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監(jiān)督、測量與評價體系。青少年體質測試已經發(fā)展到關注健康效應的健康相關體質測試。青少年體質健康測試還應從影響其健康的視角來考慮,可考慮將認知能力、新陳代謝水平和久坐不動時間及影響青少年身體活動等相關指標納入青少年健康測試的指標體系并進入數據庫,“為便于監(jiān)測和評價身體活動實施效果,應適當地把監(jiān)測和評價指標納入改變行為的過程,形成一個循環(huán)反饋通路,以便對某個環(huán)節(jié)出現的問題進行診斷和調整”,進行全面評價并找出主要原因。

總之,我國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還剛剛起步,研究基礎薄弱,經費有限,參與人員相對較少,缺乏干預和實證研究等,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隨著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和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重視,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將會成為國內的研究熱點之一。

參考文獻:

[1]董如豹.HealthyPeople2020身體活動內容的演變對我國全民健身規(guī)劃的啟示[J].體育科學,2014,34(5):66.

[2] 為動而生:關于促進身體活動的行動框架[EB/OL]. [2016-04-16].http://www.designedtomove.org,20141012.

[3]劉硯青.中國肥胖報告:3億以上國民超重[N].瞭望新聞周刊,2015-04-07.

[4] 世界衛(wèi)生組織. 飲食、身體活動與健康全球戰(zhàn)略:身體活動和青少年[EB/OL]. [2016-04-16].http://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factshe

et_young_people/zh/,20151013.

[5] LISA M, NICOLE H, NITHYA G.為動而生:關于促進身體活動的行動框架[EB/OL]. [2016-04-16].http://s3.nikecdn.com/dtm/live/en_US/endprint

DTM%20FFA_Chinese.pdf.2014-12-20.

[6]陳紅.身體活動提高青少年自尊水平機制的分析[J].體育學刊,2003,10(1):130.

[7] 李晶晶,吳旭龍,楊淼,等.青少年身體活動的行為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5,23(4):377.

[8] 徐小翠,李榴柏.青少年健康飲食與體力活動網絡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2,33(3):379.

[9] 汪霖之,司琦.關于促進青少年校內體力活動的干預研究綜述[J].浙江體育科學,2014,36(3):87.

[10] 熊明生,周宗奎.國外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與運動動機研究述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42(1):62.

[11] 于海峰,倪維廣.國外青少年身體活動動機理論及其對體育教育的啟示[J].心理科學,2008, 31(6):1443.

[12] 李小英,燕子.生態(tài)學模型在鍛煉心理學中的應用[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0,27(6):765.

[13] 陳補林.青少年體力活動研究的理論回顧[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29(4):101.

[14] GREGORY J W. The Youth Physical Activity Promotion Model: A Conceptual Bridg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J]. Quest, 1999, 51(1):5.

[15] 劉鐵民,鐘明寶.青少年體力活動水平測量和評價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26(3):60.

[16] 李松駿,孫飆.加速度傳感器在青少年體力活動研究中的應用綜述[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11(5):149.

[17] 關尚一,陳新平,陳榮超.青少年身體活動能量消耗測量方法綜述[J].搏擊(體育論壇),2012,4(8):81.

[18] 張加林,唐炎,胡月英.加拿大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評價的經驗與啟示[J].體育科學,2015,35(9):90.

[19] 李海燕,陳佩杰,莊潔.11~16歲肥胖青少年體力活動耗氧量推算方法實驗研究[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0,29(2):217.

[20] 李海燕,陳佩杰,莊潔.青少年體力活動攝氧量預測方法的實驗研究[J].上海預防醫(yī)學,2011, 23(7):321.

[21] 儲文杰,王志勇,周海茸,等.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4,18(11):1079.

[22] 李新,王艷,李曉彤,等.青少年體力活動問卷(PAQ-A)中文版的修訂及信效度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5):63.

[23] 王超,陳佩杰,莊潔,等.加速度計以不同采樣間隔測量兒童青少年日常體力活動時間的一致性研究[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2,31(9):759.

[24] 洪俊睿,袁瓊嘉,王濤,等.Actigraph傳感器在青少年體力活動能量消耗測試中的應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3,37(3):64.

[25] 王國勇,程杰.中葡都市青少年體力活動、健康體能的比較研究:以上海市和布拉加兩城市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10):60.

[26] 李海燕,陳佩杰,莊潔.上海市青少年體力活動現狀與體質健康相關性研究[J].上海預防醫(yī)學,2011,23(4):145.

[27] 李涵,汪曉贊.中學生分層能力信念與心肺功能、身體活動水平和毅力/努力的關系[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12):58.

[28] 洪忻,梁亞瓊,王志勇,等.南京中學生體力活動現狀及其與抑郁癥狀的相關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28(12):1059.

[29] 張兆成,陸青云,翁婷婷,等.徐州市中學生體力活動與肥胖及心理健康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2,28(12):1568.

[30] 朱為,包萍.南通地區(qū)青少年女生體力活動與體質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6):70.

[31] 陳培友,孫慶祝.青少年體力活動促進的社會生態(tài)學模式構建:基于江蘇省中小學生的調查[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38(5):79.

[32] 高家堯,陳培友.江蘇省青少年日常身體活動狀況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4(2):103.

[33] 張世偉,馬軍,宋逸,等.北京亞運村及周邊地區(qū)中學生日常體力活動現狀分析[J]. 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29(7):594.

[34] 高仙,張華明,盧立新,等.北京市西城區(qū)中學生體力活動情況及肥胖超重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2,33(1):46.

[35] 張子龍,馬軍,王海俊,等.北京市7~14歲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能量消耗狀況[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3,34(5):547.

[36] 王浩,俞敏,胡如英,等.浙江省2012年中學生體力活動與體育課開展現狀[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3,34(11):1330.

[37] 龔清海,童思維,李壽俊,等.寧波市中學生體力活動與行為危險因素關系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3,34(3):285.

[38] 程改平,曾果,劉婧,等.成都市學齡兒童身體活動模式研究[J].現代預防醫(yī)學,2009,36(2):233.endprint

[39] 程改平,曾果,劉婧,等.家庭環(huán)境對學齡兒童身體活動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30(10):903.

[40] 楊育林,徐留臣,閆靜弋,等.濟南市青少年日常飲食和體力活動狀況[J]. 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27(2):160.

[41] 朱紅,張欣,劉新民,等.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特征及其對生長發(fā)育和代謝指標的影響[J].中國校醫(yī),2011,25(12):893.

[42] 劉瑞,陶芳標,朱鵬,等.青少年青春發(fā)育水平與體力活動及體脂分布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32(11):1335.

[43] 鄭育濱,溫煦,謝小菲,等.青少年身體活動水平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2,33(5):586.

[44] 孫德榮,劉瑞靜,范金玲,等.目標定向、動機自主與青少年課外身體活動選擇的關系[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5,30(2):141.

[45] 司琦,蘇傳令,KIM J.青少年校內閑暇時間身體活動影響因素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5,27(4):341.

[46] 賈斯媛,周丹丹,郭琪,等.沈陽市12~14歲中學生日常體力活動能量消耗調查[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14,33(5):99.

[47] 黃玉鑫,戴劍松,徐凱.基于加速度傳感器技術的中學生日常身體活動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4(3):18.

[48] 郜苗,王麗娟,陳世瑤,等.上海市青少年休閑體力活動調查分析:基于加速度器測量[J].福建體育科技,2014,33(6):7.

[49] 鄒志春,陳佩杰.青少年體質、體力活動與心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之關系[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34(6):50.

[50] 劉述芝,鄒志春.國外青少年體力活動與健康促進研究現狀[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0,28(6):5.

[51] 許汪宇.體力活動與青少年健康[J].體育科研,2011,32(1):66.

[52] 關尚一,李良鳴,廖八根,等.體力活動與青少年心血管代謝健康風險的“劑量—效應”關系研究進展[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2,32(2):100.

[53] 郭強,汪曉贊.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的國際發(fā)展趨勢與熱點解析:基于流行病學的視角[J].體育科學,2015,35(7):58.

[54] 李紅娟.美國青少年體質研究趨勢:體質測定到體力活動促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 38(8):65.

[55] 李淑媛.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影響因素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8下):172.

[56] 何曉龍,陳佩杰,莊潔,等.城市蔓延影響青少年體力活動研究的地理信息指標分析[J].體育科學,2013,33(3):38.

[57] 吳薇,陳佩杰,何曉龍.美國《國民體力活動計劃》及其2014年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工作報告解析與啟示[J].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5,34(4):420.

[58] 鄧士琳,杜玉開.青少年時期體力活動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發(fā)生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3):4773.endprint

猜你喜歡
青少年現狀研究
蔬果能讓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體質PK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對周期函數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職業(yè)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fā)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保山市| 松阳县| 永城市| 石渠县| 望江县| 彝良县| 扬中市| 惠东县| 察隅县| 涿鹿县| 无为县| 大冶市| 兴文县| 德江县| 乐至县| 犍为县| 桃园市| 西充县| 枣阳市| 苏州市| 京山县| 永嘉县| 宜君县| 平果县| 西乌珠穆沁旗| 扎赉特旗| 宁武县| 九龙坡区| 扶沟县| 隆尧县| 韶关市| 吐鲁番市| 南宁市| 墨竹工卡县| 栖霞市| 辛集市| 额济纳旗| 浦江县| 台州市| 巩留县| 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