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特色倫理學的開拓

2018-01-07 11:14陳澤環(huán)
中州學刊 2018年12期

摘 要: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倫理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這一過程中,著名倫理學家羅國杰在堅持倫理學發(fā)展的正確導向、探索倫理學構建的合理路徑、倡導知行合一的德性倫理學方面的努力和創(chuàng)新,展現(xiàn)了一位中國特色倫理學開拓者的杰出形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構建中國特色倫理學的任務也就更為重要和緊迫。為履行創(chuàng)造有利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倫理秩序的使命,新一代倫理學人不僅必須積極應對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而且應該善于吸取前人引領時代精神、融通多樣資源、創(chuàng)新學科范式的智慧。

關鍵詞:中國特色倫理學;羅國杰;杰出開拓者

中圖分類號:B8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8)12-0090-07

改革開放40年來,由于幾代倫理學人的接續(xù)努力,作為一門人文學科,中國倫理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成果既令人欣慰,又催人奮進。現(xiàn)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對于中國倫理學人來說,構建中國特色倫理學的任務也就日益重要和更為緊迫。為履行這一重大而光榮的使命,我們既要積極地面對現(xiàn)實道德實踐和相應理論的挑戰(zhàn),也要自覺地繼承前輩留下來的寶貴遺產,在老一代學者取得的成就的基礎上繼續(xù)邁進。在近幾十年中國倫理學的發(fā)展過程中,著名倫理學家羅國杰在堅持倫理學發(fā)展的正確導向、探索倫理學構建的合理路徑、倡導知行合一的德性倫理學方面的努力和創(chuàng)新,展現(xiàn)了一位中國特色倫理學開拓者的杰出形象,成為新一代倫理學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chuàng)造倫理秩序的典范和榜樣,激勵著我們?yōu)闃嫿ㄐ聲r代中國特色倫理學做出應有的貢獻。有鑒于此,本文擬以《羅國杰文集(全六卷)》等文獻為基礎,特別是依據(jù)其中的《羅國杰生平自述》一書,對羅國杰構建中國特色倫理學的起點、進程、貢獻以及對我們的啟示等問題,做一初步的理解和闡發(fā)。

一、堅持倫理學發(fā)展的正確導向

關于1949年至2009年這60年我國倫理學的發(fā)展,王小錫在《中國倫理學60年》一書中認為,“雖歷經坎坷,步履艱難,卻柳暗花明,日趨繁榮,并正展現(xiàn)出屹立于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之林的‘顯學發(fā)展態(tài)勢”①?;谶@一基本認識,他把這60年的進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從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之初是新中國倫理學的萌芽期;從改革開放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是新中國倫理學的形成期;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是新中國倫理學的發(fā)展期。此外,余達淮在總結60年來新中國倫理學學科理論體系的發(fā)展脈絡時,則提出了更細致的劃分:“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學科理論體系的奠基和初步發(fā)展時期(1949—1965年)……倫理學學科理論體系的建立遭受嚴重挫折,處于停滯階段(1966—1976年)……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學科理論體系的恢復與復興時期(1977—1991年)……中國倫理學學科理論體系繁榮、發(fā)展時期(1992年至今)?!雹趯τ谛轮袊⒁詠韨惱韺W發(fā)展的階段劃分,基于實踐和理論兩方面的觀點和視角的不同,當然可以有其他不同的看法;但是,從新中國的主體實踐和相應的學科發(fā)展實際來看,應該說上述劃分是比較符合事實的,也容易為多數(shù)倫理學界的從業(yè)者所接受。而有了這樣一個基本的時空框架,我們就有了考察羅國杰構建中國特色倫理學的起點、進程、貢獻以及對我們的啟示等的基點。因為,比較特殊和十分稀缺的是,作為主要代表之一,羅國杰本人就相當完整地參與以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一進程。

羅國杰,1928年生于河南南陽,青少年時期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1946年考入同濟大學法學院,從一個具有愛國熱情的青年學生成長為一名地下共產黨員。1949年9月開始從事黨務工作,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養(yǎng)成了從事理論工作特別是研究哲學的興趣。1956年8月放棄縣團級干部待遇,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走上了從事哲學、倫理學教學和研究工作的道路。1960年2月他負責籌建的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教研室成立,1962年撰寫了《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簡編本,較為系統(tǒng)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理論體系。1982年主持編寫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倫理學教科書《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上下冊)。自1984年至2004年,羅國杰連續(xù)多年擔任中國倫理學會會長。1984年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教研室成為全國第一個倫理學博士學位授予點,羅國杰成為我國第一位倫理學博士生導師。1977年之后,羅國杰撰寫并主編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倫理學分卷》《倫理學名詞解釋》《倫理學教程》《外國倫理學名著譯叢》《中國倫理學百科全書》等倫理學專業(yè)著作,有力地推進了倫理學的學科和學術建設。

1985年至1995年,羅國杰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期間向領導提出了不愿意被提拔的要求:“倫理學是我熱愛的專業(yè),這些年來,它幾乎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已經深入血液,我寧愿丟掉一切,卻不愿丟掉這門我熱愛的專業(yè)?!雹墼趶氖路敝氐膫惱韺W學科和學術工作的同時,他還為黨和國家的整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盡心盡力、建言獻策。1993年,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和優(yōu)良道德,按照黨中央領導同志的要求,羅國杰擔任了《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主編工作,包括《規(guī)范卷》《理論卷》《教育修養(yǎng)卷》《名言卷》《德行卷》,共計230萬字,并出版了相應的簡編本和普及本。1996年起羅國杰主編與《中國傳統(tǒng)道德》相銜接的《中國革命道德》,突出了革命道德對中國優(yōu)良傳統(tǒng)道德的繼承和發(fā)展。1996年6月,羅國杰在中南海講述“中國古代儒家思想與政治統(tǒng)治”,闡發(fā)了儒家德治思想在中國政治統(tǒng)治中產生的積極作用,在“以德治國與道德建設”問題上發(fā)表了重要意見;在1996年9月中央辦公廳組織的征求意見會議上,針對《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中的道德建設論述,他提出了應該加入“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建議,為黨中央所接受,體現(xiàn)在經十四屆六中全會正式通過的中央文件中,“在關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文件中,明確地寫上‘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不但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而且有很重要的理論意義”④。

在以新中國倫理學的發(fā)展史為背景,初步概括了羅國杰構建中國特色倫理學的起點、進程和貢獻之后,筆者就可以對其特點和啟示做些分析和闡發(fā)了。應該看到,羅國杰是在一種極為艱難和復雜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條件下為中國特色倫理學建設盡心竭力的。1960年,羅國杰受命從事倫理學教學與研究工作,當時是在舊的學科、學術和話語體系被打破而新的學科建設卻絕少有參照的條件下開展工作的。20世紀60年代初期,經過努力,剛為新的倫理學奠定了第一塊基石就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沖擊,隊伍離散,成果毀于一旦,幾乎前功盡棄?!拔幕蟾锩苯Y束后,倫理學教學和研究的春天來臨,但由于劫后余波與新的挑戰(zhàn)并存,改革開放初期倫理學學科建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條件依然十分復雜,能否把握正確導向成為攸關學科發(fā)展命運的關鍵問題。令人敬佩的是,由于一開始就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道德》作為學科建設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自覺地服務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目標,所以在改革開放時期倫理學的發(fā)展過程中,羅國杰在堅持正確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導向方面發(fā)揮了公認的中流砥柱作用。根據(jù)筆者經歷過的30多年我國倫理學發(fā)展的體驗,這絕不是簡單地多讀幾本書就能得到答案的事情,而是需要“在事上磨煉”,需要有高度的堅貞、毅力、經驗、智慧、責任感和勇氣。

細讀《羅國杰生平自述》一書可以看到,羅國杰不僅自己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行倫理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而且充滿了“希望能夠引導倫理學界的同仁沿著正確的道路向前發(fā)展”⑤的使命感,“力求使中國倫理學會成為一個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導向的學術團體……緊緊地把學術研究和現(xiàn)實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⑥;并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特別是在道德原則方面,如果說有兩種思想或兩種思潮在相互爭執(zhí)的話,那就應當說,這兩種思想或兩種思潮就是堅持集體主義和確立個人主義原則之間的爭執(zhí)”⑦。正是基于這一基本立場和深刻認識,他始終關注著我國的現(xiàn)實道德生活和倫理學科走向,在關鍵時刻和核心問題上總是旗幟鮮明地表明態(tài)度和建言獻策,其突出表現(xiàn)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和倫理學“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之始終不渝的堅持和闡發(fā)。無論是1988年的《當前有關道德問題的幾點思考》,1989年的《倫理學》,還是1996年的《對幾個重要提法的建議》,特別是《在1996年9月15日中央召開的有關會議上談集體主義的發(fā)言》以及對中央的相關建議,都強調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作為道德原則和價值導向的重要性,闡明了個人主義思潮泛濫的危害,努力辯證地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以使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更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并由此促進社會道德風尚的改善和理想人格的出現(xiàn)。

對于集體主義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和倫理學的基本原則問題,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復雜原因,當時的倫理學界出現(xiàn)了一定的疑惑和爭論,應該說是可以理解的,在通常情況下,“先知先覺”畢竟是少數(shù)。但是,在改革開放40年之后的現(xiàn)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倫理學工作者認識到,羅國杰對集體主義的強調是正確的,是有遠見的。作為倫理學基本原則的集體主義,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而且也符合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道德傳統(tǒng),符合中國國家治理的歷史基因和當下現(xiàn)實,同時也不妨礙我們吸取國外倫理學的積極成果。當然,對于集體主義原則的實際運用和理論闡發(fā),我們也不能只停留在前人的堅持和發(fā)揮上,而是必須由實踐賦予其活力,必須從傳統(tǒng)中汲取智慧,不斷地加以豐富和發(fā)展。現(xiàn)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道德生活和倫理學構建也相應地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倫理學要不斷提高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倫理秩序的自覺,盡快構建起具有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之大情懷的中國特色倫理學之學科、學術和話語體系。

二、探索倫理學構建的合理路徑

關于構建中國特色倫理學的學科、學術和話語體系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要把握好三方面資源:一是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二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資源;三是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包括世界所有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取得的積極成果。⑧令人驚訝的是,就羅國杰倫理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而言,可以說他就是這么做的,他在探索倫理學構建的合理路徑方面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啟示:“從我的倫理思想形成的理論根源來看,我的倫理思想大體上受三個方面的影響?!雹岬谝?,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的影響。對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識形態(tài)和道德理論、列寧論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倫理,他不僅極為贊賞,而且認為是建立新倫理學體系的最重要依據(jù),這顯然是其倫理學的正確政治導向。第二,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的影響?!霸谖业膫惱硭枷胄纬傻倪^程中,不容否認,中國古代豐富的倫理思想對我有著特別重要的影響?!雹饬_國杰自幼就喜歡中國歷史,喜歡閱讀古代經典,大學時代更熱衷于儒家的倫理道德思想。這一點原先并不太為倫理學界所熟悉,實際上是其倫理思想的深厚文化根基。第三,西方古代和近代的倫理思想的影響。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羅國杰研讀了大量西方倫理學的經典著作,其中人道主義和德性思想對其影響最深,不僅是其教學和研究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也成為其倫理思想的有益借鑒。

在倫理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中,羅國杰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第一,羅國杰始終堅信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下大力氣和苦功夫真正弄懂馬克思主義的倫理和道德思想。其團隊的最初和最基礎工作就是編撰了一本30多萬字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道德》,其中經典作家關于“倫理道德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對過去道德遺產的批判與繼承、道德的原則和規(guī)范、共產主義道德是歷史上舊道德的革命變革、道德的教育和修養(yǎng)”B11等論述,奠定了其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倫理道德現(xiàn)象的理論基礎。第二,羅國杰在道德生活和倫理學領域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絕不犯教條主義錯誤,不脫離實際。他自覺地圍繞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重大道德沖突和基本原則爭執(zhí)等問題展開研究,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積極參加黨和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既反對等級制度和等級思想,又反對利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因此具有一種強烈的實踐和戰(zhàn)斗的品格。當然,“一切事物,只有運動才有生命,只有發(fā)展才能生存。這對于馬克思主義來說,也是適用的”B12。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中國化的使命已經落在我們身上。例如,如何在堅持道德的時代性、階級性的基礎上更多地關注道德的民族性、人民性,如何在倫理學科中論證包括道德自信在內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如何把“小倫理觀”和“大倫理觀”B13結合起來等,就需要我們在羅國杰開拓的道路上繼續(xù)前進。

羅國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因此在長期的倫理學教學和研究工作中,他十分重視吸取西方倫理學的積極成果。他不僅精讀大量西方倫理學的經典著作,直接擔任“西方倫理思想史”的授課,編寫《西方倫理思想史》教材,而且組織翻譯出版“外國倫理學名著譯叢”、《道德百科全書》《人道主義思想論庫》,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西方倫理學對羅國杰來說并非純粹的學術資料,而是一種具有影響力的思想資源,“康德和黑格爾對人的德性的發(fā)揚,對人的理性的敬仰,對道德命令的尊崇,使我在自覺和不自覺中孕育著我的倫理思想”B14。當然,他對西方倫理學成果的吸取是從中國實際出發(fā)的,是有原則立場的:“對于西方倫理思想,一方面,我們要借鑒其合理之處,另一方面,又要剖析其腐朽成分,防止它成為西方敵對勢力分化我們的思想工具?!盉15在引進西方倫理學名著時,羅國杰主張對其下一番批判改造和消化吸收的功夫,對全盤西化思潮則始終保持著高度警惕,并進行堅決斗爭。現(xiàn)在,隨著民族復興進程的加速,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幾百年來形成的中西文化“勢能”發(fā)生著根本性的變化,如何在“人權”已經被寫入憲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成部分的條件下,更好地實現(xiàn)世界各文明和倫理的互鑒,更包容、更深入、更細致地吸取包括西方在內的國外倫理學的積極成果,仍然需要我們在羅國杰工作的基礎上不斷地努力和突破。

就探索倫理學構建的合理路徑而言,《羅國杰生平自述》一書給筆者印象最深的是羅國杰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倫理和道德之一貫和自覺的傳承發(fā)展。雖然當代中國已經逐步走出近百年來與傳統(tǒng)徹底斷裂的陰影,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正日益展現(xiàn)出永久魅力與時代風采;但由于反傳統(tǒng)的長期影響,公眾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共識還在形成之中。而由于有長期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和道德規(guī)范的特殊經歷,羅國杰不同于一些知識面較窄但又比較教條的哲學和倫理學工作者,他對優(yōu)秀道德傳統(tǒng)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和倫理學體系構建中的地位和功能,有十分深入的體驗和合理的認識。例如,羅國杰認為自己對中國倫理思想的深奧理論和玄妙體驗是隨著年歲的增長而逐步體會和不斷領悟的,在60歲左右之后的20多年里,“從第一階段的‘崇儒墨、第二階段的‘重理學和第三階段的‘尚道家的局限中完全擺脫出來,對待中國古代的儒、墨、道、法的思想,既能看到它們所具有的重要意義,也能認識到其中的不足和局限”B16。羅國杰強調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具有五個方面的基本特點:強調為民族、為整體、為國家的整體主義精神;推崇仁愛原則,強調推己及人與人際和諧;重視人倫關系,提倡人倫價值;追求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人格;強調修養(yǎng)踐履,注重道德理論與道德實踐、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的統(tǒng)一。

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家,在20世紀90年代,羅國杰就能對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的特點、地位、功能和意義等問題有全面和深刻的認識,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體現(xiàn)出其靈魂深處確實有著最深沉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倫理追求和道德基因,并使其倫理學思想具備了鮮明的中國特色。當然,說羅國杰的倫理學深深扎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不是說他只是一個文化和道德“保守主義者”;事實上,從其從事倫理學教學和研究工作的一開始,他就走在了努力“批判傳承”的路上,只是與一些哲學—倫理學工作者相比,他的思想深處始終有一個斬不斷、飛不走的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正因為如此,羅國杰在“綜合創(chuàng)新”的問題上有著高度的思想和道德自覺,認為“在大力弘揚我國優(yōu)良道德傳統(tǒng)的同時,還應該大力弘揚中國共產黨人、人民軍隊、一切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所形成的優(yōu)良革命道德傳統(tǒng)”B17。此外,能夠特別體現(xiàn)羅國杰立足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實現(xiàn)倫理學綜合創(chuàng)新的典型事例,就是他對儒家“德治”思想的研究和闡發(fā)。1996年6月17日,他在中南海講述“中國古代儒家思想與政治統(tǒng)治”,后來又撰寫了多篇關于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的論文,認為“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作為我們國家的治國方略,將有利于我國廣大人民道德水平的提高”B18。雖然對于這一意見存在爭論,但正如其本人所說的那樣,不能否認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并可以通過今后的歷史發(fā)展來檢驗。

在探討中國特色倫理學構建的合理路徑問題時,如此詳細地分析羅國杰對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的學習、研究和發(fā)揮,意在說明:一個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始終自覺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倫理學家,在積極吸取國外倫理學積極成果的同時,也完全可以和可能“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通過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其中的優(yōu)秀倫理道德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構建起充分體現(xiàn)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新時代倫理學,并由此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倫理秩序做出應有的貢獻?!拔幕且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盉19我國倫理學作為一門兼具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兩種基本特性的人文學科,當然要自覺地為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而努力。但同時也必須看到,只有扎根文化土壤的意識形態(tài)才能真正發(fā)揮政治上的建構功能,社會主義道德只有立足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才能為廣大民眾所踐行。因此,處理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和“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的關系,在當前構建中國特色倫理學的過程中處于關鍵的地位。在這方面,羅國杰的具體論證也許還沒有達到當今時代的高度,但他畢竟走在了我們前面,很早就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與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結合起來,并且已經有了開創(chuàng)性的成果:“新德性主義”倫理學。

三、倡導知行合一的德性倫理學

關于倫理學的類型,按照現(xiàn)代西方倫理學的劃分,除了以認知性為主的元倫理學和描述倫理學之外,還有規(guī)范倫理學和應用倫理學。應用倫理學主要涉及當代公共性道德問題,規(guī)范倫理學則分為德性論和規(guī)范論。規(guī)范論指西方近代以來的規(guī)則倫理學,它主要規(guī)定制度和行為的道德規(guī)則,但并不對個人的整個人格和德性塑造提出要求,因為在它看來,這屬于個人自由選擇的范圍。而德性論則對個人的人格與德性培養(yǎng)提出了規(guī)定和要求,特別是西方近代以前的德性倫理學?;谶@一學科類型框架,筆者曾經探討過“發(fā)展中國倫理學的基本類型”問題:“無論是規(guī)范論和應用倫理學,作為當代倫理學的基本類型,從學理上都來自西方,我們在發(fā)展這些類型時,主要是一個引進、消化的問題。與此不同,在德性論方面,雖然西方同樣也有合理的傳統(tǒng),如出自古希臘的自由個性的德性論,出于基督教博愛精神的德性論,但是,在這方面,我們畢竟有著獨特、悠久、深厚的傳統(tǒng)——儒家德性論……因此,我們在發(fā)展當代德性論時,主要是一個傳承和推進的問題。”B20上述觀點,現(xiàn)在看起來也不是一點道理沒有。但是,由于認識和學力的限制,雖然有想法,卻不可能把它落實到自己關于倫理學的構思和寫作中去。而且,由于沒有全面和及時地了解和學習國內倫理學界的相關成果,所以直到近年閱讀了羅國杰關于馬克思主義“新德性主義”倫理學的相關論著之后,才意識到前輩在此早就有了開拓性的創(chuàng)作。

在《羅國杰生平自述》中,羅國杰概括了自己“新德性論”思想的形成過程。他通過對西方倫理思想史的研究,認為與功利論相比,德性論對提高人的道德素質和道德人格意義更大。他強調在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中,倫理學是對人的道德品質和思想素質塑造最為重要的學科:“倫理學的功能,絕不在于使人們獲得關于倫理學理論體系的知識和講授倫理學的能力,而在于它的形成、教育、塑造和升華人的道德人格的力量”B21;并由此指出:“倫理學就是一門關于人的德性形成的理論和實踐的學科。”B22關于這一定義,初看起來似乎有一種較為狹隘的感覺,難道倫理學只能專注于人的德性培育而可以不關心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探討規(guī)范人與人關系的制度倫理問題嗎?但深入思考之后,筆者認為,對于“新德性論”的提出,應該充分考慮到以下三個背景。第一,羅國杰這樣界定其“新德性論”的目的和功能,是繼承了中西古典德性論的傳統(tǒng),并針對20世紀西方實證主義倫理學“價值中立”的弊端以及在我國倫理學界的消極影響而立論的。例如,美國“價值澄清”運動的倡導者認為,在價值觀的問題上,教師只能告訴學生“是什么”,而不能告訴學生“應當做什么”;而我國倫理學界也有些人持類似的主張,只強調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正是鑒于這種狀況,“新德性論”旗幟鮮明地堅持社會主義道德的集體主義原則,論證倫理學培養(yǎng)人的道德素質、提高人的道德自我完善能力、改善社會風氣的目的和功能,其社會效應顯然是積極和合理的。第二,“新德性論”還涉及了道德的動機和效果問題,特別是與“道德義務”和“道德權利”的關系和爭論相關。羅國杰指出:“一個道德行為能被稱為‘道德行為,必須是不以享受某種道德權利為前提的。”B23而“道德權利”論者則認為:“是否履行道德義務,取決于行為主體是否擁有自由選擇的道德權利。”B24筆者認為,“道德義務”論主要關注個人德性的培育,“道德權利”論主要關注制度對人權的保障,在當代中國,這兩種觀點并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可以融通的?!靶碌滦哉摗睆娬{“善欲人報,并非真善”,在提升人的德性方面,是必要和有益的。第三,倫理學作為一門最具哲學氣質的人文學科,當然要關注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關系的一切問題,追求這些關系的和諧。但是,毋庸諱言,在當今復雜社會系統(tǒng)和龐大學科體系的條件下,越來越多的問題已經由各種專門機構和專門學科來處理,留給倫理學的,或者最適合倫理學的,也許就是對人的德性之培育。因此,羅國杰關于“倫理學有兩個方面的任務:一是培育和決定人生目的是什么……二是實現(xiàn)和達到人生目的之方式和手段……而‘所以實現(xiàn)的途徑才是更加重要的關鍵”B25的“新德性論”,不僅立足于深遠的倫理思想史傳統(tǒng),而且符合在現(xiàn)代復雜性社會系統(tǒng)中、在日益龐大的現(xiàn)代學科體系中發(fā)揮倫理學特殊作用的功能要求,絕不是僅僅有了一個新名詞而已,應該說“新德性論”的提出為構建中國特色倫理學提供了一種新的主導性范式。

馬克思主義“新德性主義”倫理學的主要特點和基本內涵,概括起來主要包括六個方面:一是具有為人類理想社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獻身的精神,表明“新德性論”有著堅定和明確的社會理想,倡導為最高理想而不懈奮斗的德性,確定了其倫理學的正確政治導向和崇高理想維度。當前,這種德性就是自覺地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和獻身的精神。二是強調和重視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應抱有崇高的道德理想,都應具有達到這種崇高道德理想的追求,這點可以說是其最重要的倫理內涵,不僅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和近代革命道德的傳承發(fā)展,而且體現(xiàn)了當代社會主義先進道德的本質要求和發(fā)展趨勢。三是具有先進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要求,把人民群眾的福祉、自由、幸福和權利提高到新的高度,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新德性主義的社會制度倫理維度。四是在道德行為的動機和效果的關系上,主張動機和效果的辯證統(tǒng)一。反對“只看效果,不問動機”,強調雖然人的行為效果是評價善惡的重要依據(jù),但判斷一個行為的善惡,必須把人的動機放在首位。五是注意人的道德修養(yǎng),提倡修身、慎獨,把個人的自我完善看作道德行為的重要方面。六是重視一個人對他人、對集體、對國家、對民族所應負的道德責任。這實際上是“修己安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淑身濟物”的中華民族精神的現(xiàn)代版??傊?,作為一種全新的倫理思想,“新德性論”是羅國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融通馬克思主義、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國外哲學社會科學三種資源,努力探索倫理學構建的合理路徑,以實現(xiàn)中國特色倫理學綜合創(chuàng)新的典范性成果。

除了構建中國特色倫理學的理論和學術意義之外,在當代社會思想道德建設中,馬克思主義新德性主義的提出還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實踐意義。改革開放以來,羅國杰始終對我國在經濟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在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沒有出現(xiàn)相應的、同步發(fā)展的狀況,有著清醒和深刻的認識。對于一些人鼓吹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為人民服務、大公無私精神已經過時了的思想,羅國杰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對于一些人加入共產黨不是為了黨和人民利益,而是為了自己升官發(fā)財,不擇手段往上爬的現(xiàn)象,他更是深惡痛絕。為此,他在倫理學教學和研究工作中,在對黨和國家相關工作的建言獻策中,不斷地努力使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理論和原則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改善社會風氣和提高公民德性的要求。回顧改革開放40年來的倫理學發(fā)展進程,隨著社會生活的多樣化,倫理學思想觀念也多樣化了,在活力增強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導向不明、共識缺失、境界降低以至是非不分的傾向,這種狀況顯然不利于倫理學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而馬克思主義“新德性主義”倫理學的提出,就為我們在日新月異的當代社會的多樣發(fā)展中確定正確的思想和道德導向奠定了理論和學術基礎,并使其貢獻遠大于國內的其他倫理學構想。只要看一下當下社會道德生活中出現(xiàn)的種種怪象,我們就可以認識到“新德性論”是多么重要。

德性倫理學對個人的人格與德性培養(yǎng)提出了規(guī)定和要求,甚至是全面和系統(tǒng)的要求,為了使其能夠真正地、廣泛地發(fā)揮培育人的道德人格的功能,其倡導者能否言行一致、身體力行就成了必要條件之一。而眾所周知的是,在道德教研和道德踐行方面,羅國杰本人就是一個知行合一的典范。童年時母親的道德熏陶、古典小說的閱讀,青少年時代的發(fā)奮讀書,在他心田之中播下了傳統(tǒng)道德的種子;大學時代接受馬克思主義,革命實際工作的鍛煉,使“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成為其刻骨銘心的座右銘;“文化大革命”前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系統(tǒng)研究,更使其對德性修養(yǎng)的自覺上升到了系統(tǒng)的理論高度。正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基礎,歷經磨難之后,“羅國杰的品德、學問和成就,贏得了普遍的尊敬”B26。“羅老是我們倫理學界的一面旗幟。”B27至于他的晚年形象,“人到老年,在個人需要方面,應當知足,不應有其他的追求;但在對社會國家和學校的貢獻方面……要抱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心態(tài)”B28。羅國杰不僅是這么說的,而且就是這么做的。除了仍然積極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之外,其晚年的業(yè)余愛好和生命感悟所體現(xiàn)的智慧與境界也為人們滋養(yǎng)德性帶來了深刻啟迪。值此改革開放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學發(fā)展40年之際,細讀《羅國杰生平自述》一書,筆者深感其作為當代中國一部十分難得和重要的倫理學文獻,不僅值得我國每一個倫理學工作者認真閱讀、對照反思,而且還有義務使之廣為流傳、澤被久遠。

注釋

①②王小錫等:《中國倫理學6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序言》第2頁,第2—5頁。

③④⑤⑥⑦⑨⑩B11B12B14B15B16B17B18B21B22B23B25B28羅國杰:《羅國杰生平自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128、201、102、102、195、257—258、259、51、124、261、240、250、256、229、261、261、262、261、269頁。

⑧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6頁。

B13陳澤環(huán):《文化自信中的文化觀與倫理學——三論新時代倫理學話語體系的構建》,《東南大學學報》2018年第4期。

B19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0—41頁。

B20陳澤環(huán):《道德結構與倫理學——當代實踐哲學的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1—152頁;陳澤環(huán):《試論發(fā)展中國倫理學的基本類型》,《哲學動態(tài)》2007年第8期。

B24甘紹平:《倫理學的當代建構》,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15年,第90頁。

B26B27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組編:《羅國杰研究紀念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14、107頁。

責任編輯:思 齊

张家港市| 澄江县| 商河县| 乐陵市| 定州市| 双流县| 黑龙江省| 承德县| 永昌县| 资阳市| 阿瓦提县| 梨树县| 平度市| 宁阳县| 三门峡市| 长寿区| 廉江市| 河源市| 松滋市| 广饶县| 颍上县| 连平县| 临湘市| 重庆市| 株洲市| 六盘水市| 长葛市| 涿鹿县| 大邑县| 右玉县| 武隆县| 镇江市| 锦屏县| 缙云县| 冕宁县| 尚志市| 获嘉县| 新建县| 泰兴市| 江川县| 个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