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柯
鐘無艷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丑女,但她卻身體力行,宣告天下,一個人的才能璀璨奪目,比長得好看厲害太多了。
西漢的劉向說鐘無艷額頭高、眼睛凹、肚子大、鼻子朝天,還有喉結,腦袋肥、頭發(fā)少、人也黑。
這不就是一個邋遢丑陋的禿頭男子嗎?
我覺得劉向是在夸大其詞,為了襯托出鐘無艷的內在美,干脆把她的外表貶低。真實的鐘無艷,充其量長得比路人差一點。
雖然顏值低,但她愛讀書,是個學霸。詩書熟讀,胸懷治國的遠大志向。
鐘無艷四十歲了,還沒嫁人,自己找齊宣王去拜見,提意見,獻上策略,說現(xiàn)在秦國和楚國那么強大,你齊宣王不愛跟賢臣玩,就知道跟一群諂媚小人廝混,飲酒作樂,歡飲達旦,內政外交一概不用心。
這是什么樣的膽量?齊宣王一生氣,可是要砍她的頭的。
但鐘無艷說的都是事實。
齊宣王干脆讓鐘無艷當了正宮王后,協(xié)助他管理國家。把錢用在刀刃上,比如軍政,比如民生,別花在修那些漂亮宮殿上。齊國開始好轉,變得井井有條,強盛起來。
到了元代,鐘無艷的故事,流傳著流傳著就變成了愛情故事,為了讓故事好看,還給她找了個對手夏迎春。
元雜劇里的夏迎春貌美如花,深宮里陪著齊宣王醉生夢死。齊宣王就冷落了丑女鐘無艷。齊王沉迷美色,不理朝政。鄰國一看,時不我待,機不可失,趁虛而入殺上門來。
國家出問題了,有安邦定國之能的鐘無艷就出場了,她收拾殘局,率兵打退了侵犯齊國的秦國燕國大軍。有名的“有事鐘無艷,無事夏迎春”,就流行起來了。
然而古代的編劇們,真的太小看鐘無艷了。
一個敢自己找上門,冒死進諫的女人,一個等到四十歲也沒嫁人的女強人,會一腔哀怨?一個能夠率兵打仗的奇女子,會去跟后宮娘娘爭風吃醋?尤其是她本來就是正宮王后。
一個被鐘無艷嚴厲批評喚醒的齊宣王,能賞識她的內在光芒的齊宣王,也不是尋常君王。他還是知道誰是真心為他好,為他的國家好的。
大女人鐘無艷根本沒興趣干這些講究情調的事情。她讀那么多書, 想的是建功立業(yè),跟齊宣王成為最好的戰(zhàn)友,贏得世人的尊敬和仰望。
鐘無艷的人生,其實也有深刻的啟示,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價值,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世人贊頌美女,喜歡美女,但美貌不是女子唯一的價值。
現(xiàn)在一大堆鼓吹女性要搞定男人的毒觀點,還把愛情扭曲成愛你就要給你一切,否則就不夠愛你。這跟兩千年前的鐘無艷一比,簡直就是低級單細胞生物的活法,把女性引導向更加低能、白癡、寄生蟲的地步。
單細胞的人,理解不了更高的境界。鐘無艷首先是有自己的思想,其次有實實在在的個人能力。最后,她跟齊宣王是一起論天下,談治國的伴侶,也是建立起深度聯(lián)系的家庭成員。伴侶的最高境界,就是可以并肩作戰(zhàn),甘苦與共,同歡喜,也共繁華。
一個人的時間和心思花到什么地方,就會獲得什么樣的回報。埋頭做個涂脂抹粉的美女,著名到楊貴妃的地步,唐明皇那么寵愛,最后也只能犧牲她換取士兵們的忠心。而鐘無艷,齊王反過來要靠她救國。誰敢犧牲鐘無艷?
真實世界里,愛情總是青睞更好的人。
讓美麗的歸于美麗,智慧的歸于智慧。保持美麗非常好,美麗甚至也是抵達實力的一種強大條件。但美麗永遠是第二位,是附屬的。那些擁有實力的人,擁有最終的決定權。
首先必須是一個大寫的人,然后再分男女。無數(shù)人說鐘無艷丑,但她根本不在乎。她才是堂堂正正,想愛就愛,不想愛,大可不愛的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