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
遙想二十年前,電影《泰坦尼克號》風靡全球,殘存至今的印象也僅剩幾個模糊的鏡頭。一直以來,似乎對這艘沉船的歷史和個中人物一無所知……所幸,從6月16日開始,廣東省博物館年度大展“泰坦尼克文物精品展”對觀眾開放,以真實的文物,結合場景復原、燈光、音樂等手段,還原出真實的泰坦尼克號,以及其背后眾多鮮為人知的真人真事。
今年已是泰坦尼克號沉沒105周年和正式開始打撈30周年,這次展覽由廣東省博物館聯合美國普利爾展覽公司共同舉辦。據悉,該展覽已在全球多地巡展,廣受好評,而此次則是首次在中國大陸博物館展出,而且無論展品數量還是規(guī)模,都是空前的,302件/套精美文物全部出自泰坦尼克號沉船遺址。不僅如此,主辦方還重金打造,原汁原味還原了泰坦尼克號郵輪的諸多場景,包括:一等客艙、豪華大樓梯、咖啡館等??偠灾?,這是絕對一次“大手筆”的視覺盛宴。
出水文物講述真實的故事
此次展覽共分五大部分,分別為“造船與啟航”“船上生活”“冰山和救援”“海底發(fā)現”和“紀念”5個部分,全面、多維、系統(tǒng)地還原了這次悲慘海難的時代背景、沉沒經過、船上生活以及個中真實的人物故事。本次展覽展出的多件珍貴出水文物,為觀眾展現那個時代的真實印記。包括嘹望員發(fā)現冰山后敲響的銅鐘;為了幫乘客保管財物而裝滿現金、硬幣和珠寶的皮制旅行袋;不同艙位的乘客所用的餐具。展覽中還有一些看似極其普通的物品,如花瓶、絲綢領帶、明信片等。
當踏進展廳,真實、細致的場景還原仿佛讓人穿越回20世紀初。在展覽的開頭,給觀眾詳細地交代了泰坦尼克號建設的時代背景和過程。眾所周知,泰坦尼克號是一艘豪華游輪,由英國白星航運公司建造,長260米,寬28米,重約46萬噸。它以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極致的奢華體驗,成為繼埃菲爾鐵塔后最大的人工鋼鐵構造物,實為工業(yè)時代的偉大成就,號稱“永不沉沒的輪船”。泰坦尼克號從設計到正式啟航,歷時3年,于1912年4月10日從英國南安普頓出發(fā),駛往美國紐約,開啟了她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航程。
能搭乘這艘游輪,是當時人們引以為豪的事情,船票更是一票難求。它是當時社會不同階層生活交往的舞臺,也成為了承載無數人追求美好生活、實現人生理想的夢想巨輪。但僅僅過了5天,它在4月15日凌晨因和冰山的“死亡之吻”而沉沒,與1500多名乘客葬身在幽暗的北大西洋海底,以一種讓人始料不及的悲劇結尾,成為世界航運史上最著名的海難事故。
從撞上冰山到船體沉沒的短短幾個小時內,船長臨危不懼、鎮(zhèn)定自若地安排救援,發(fā)信號彈;船員們也積極地投入拯救郵輪的行列中,努力減緩船體下沉的速率;不少乘客自發(fā)有序地安排婦女兒童先行撤離。在災難面前,無數乘客和工作人員的自發(fā)行為,閃耀出人性愛的光輝。
泰坦尼克號這艘傳奇巨輪歷經百年卻依然吸引著全世界的關注,某種程度上可謂“永不沉沒”。尤其在1985年,泰坦尼克號沉船位置被成功定位后,美國普利爾展覽公司從1987年開始,先后八次從大西洋海平面以下3800米深的海底陸續(xù)打撈出泰坦尼克號沉船上的遺物或者沉船殘塊5500多件,本次展覽的展品正是全部出自該公司的打撈。
細致場景還原百態(tài)人生
“船上生活”部分通過大量的場景搭建,還原了泰坦尼克號船上眾多場景,結合展品,可以明顯看到當時各階層的生活和發(fā)生在他們身上各色各樣的人生百態(tài)。這艘郵輪匯集了當年西方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士:巨賈名流、政府官員、中產階級商人和度假的家庭,以及數百名因經濟和宗教壓迫首次前往北美的三等艙乘客。因而,我們可以看到頭等艙奢華的場景復原,同時展出出水的首飾、雅致的餐具,當你置身其中,腦海中不斷閃現出電影中鏡頭,而由文物引發(fā)的想象,讓人仿佛置身于那個時代紳士名媛的社交場景中。
隨著展線走到三等艙展區(qū),則只見樸素的床鋪,旁邊還有專門搭建的場景,可以聽到泰坦尼克號鍋爐的轟隆聲,可見當時三等艙的居住條件遠遠沒有頭等艙和二等艙舒適、豪華。更為凄慘的是,從展覽呈現的些工人的故事來看,在鍋爐區(qū)域工作的人直至船體沉沒的最后一刻,依然堅守在崗位,他們的犧牲保證船上一直燈火通明……
極致編排帶出更多的思考
從“船上生活”到“冰山與救援”部分,策展團隊在布置上可謂步步為營,比如在“船上生活”的戰(zhàn)墻上,寫上了當時船上人們的預感、心情等語錄,比如一位二等艙乘客曾寫道:“我有一種預感,我們永遠無法到達美國?!痹俚酱L和瞭望員如何發(fā)現前方冰山,結合出水的警鐘慢慢帶觀眾深入后面的悲劇時刻。
策展團隊的小心思還不止這些,比如,展覽中呈現了眾多紙質的文物,如紙牌、明信片、紙鈔等,這不僅讓觀眾疑惑:一百多年前的紙質文物被海水浸泡了一百多年,還能留存下來嗎?難道當時的制造已經如此先進,有了超高的防水技術?策展人在“海底發(fā)現部分”以一件皮包為觀眾揭曉了答案。
那么,傾心打造一艘沉船的文物展,要向觀眾傳達什么呢?
據此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粵博的歐艷主任介紹,首先,不同于過往的電影、小說等藝術作品,此次展覽是通過真實的文物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講述真實的人物故事,雖然很多展品都是當時最為普通的日常用品,又或者是船體的一些構件遺骸,但其背后所包含的豐富的信息,可以還原出一段真實的歷史,這不是任何文學或影視作品所能做到的;其次,館方希望通過展覽帶給觀眾更多的思考,比如建造不菲的船為何會沉沒?每一位觀眾在通過展覽的解讀后都會有各自的理解和答案。同時,針對此次展覽,館方還通過公眾號、活動等多種方式幫助觀眾拓展,讓觀眾深入了解泰坦尼克號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