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要勇于變革才有生機活力
專家簡介:房漢廷,科技日報社副社長,中國科技網董事長,北京國科傳媒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發(fā)明學會副理事長。
在全民知識分享的時代,變革是傳統(tǒng)媒體唯一的出路。傳統(tǒng)媒體不僅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利用新媒體的技術、方法、平臺改變傳播方式,而且要盡可能地借助新媒體的技術手段進而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現(xiàn)如今,紙媒的讀者不是沒有了,而是轉變了。越來越多的人趨向網絡化,只有一少部分的讀者愿意再讀紙媒。紙媒的媒體負責人總認為傳統(tǒng)的方案是正確的,可時代在變化,以前的方案放到大數據時代下就會略顯尷尬。目前,“中央廚房”也只是做深入挖掘的工作,無論用什么方法去跟進報道,他還是原本的事件,它本身并沒有改變,信息的挖掘有限的,不可能永遠是無限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媒體、新技術、新模式、新平臺一定是傳統(tǒng)媒體轉型的平臺,其中科技期刊,社科期刊應該有一個精準的定位。
眾所周知,科普文章都是記者所寫,但記者真的懂科普嗎?他們不是不懂,而記者只是了解科普知識中的一些皮毛而已。誰來寫科普文章最合適呢?只有請到專業(yè)頂尖的科學家來寫科普文章才能產生出最好的效果。
面對讀者,專家所寫的科普文章更具權威性,這樣的科普文章才能使廣大讀者信服,傳統(tǒng)紙媒通過這種形式就把知識的生產者還給了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當然,編輯也要讓科學家來兼職,他們會把復雜的,拗口的科普文章改為通俗易懂、容易理解的文章傳播給讀者。
不僅如此,傳統(tǒng)媒體還需要導向化,要利用大數據把讀者、受眾進行不同層級、不同年齡、不同喜好的劃分。從新聞內容、科普文章進行不同人群的推送,從而使讀者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的信息。除此之外,線上+線下也不可或缺?,F(xiàn)在最流行的就是網絡“直播”了,把網絡直播融入到傳統(tǒng)媒體中會得到更多人的關注,會擁有很多“粉絲”。
傳統(tǒng)媒體的原始特質就是為受眾提供高品質、高品位的精神食糧和智慧文化。當下,傳統(tǒng)媒體必須以快而準的技術、深而專的專業(yè)、多而全的平臺、獨而細的資源為王,融合媒體資源,才能做到逆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