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鵬
摘要: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課程設置已經越來越規(guī)范,素質教育已經不僅僅停留在開展的層面,而是越來越深化,越來越注重學生素質的提高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出了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就為我們學科課程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學勞技課程作為素質教育開展的重要學科,應越來越受到重視,得到發(fā)展。
關鍵詞:中學;勞技;現狀;策略
勞技學科是注重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學科,也是與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但由于應試教育的發(fā)展,此學科一直處于可有可無的階段,教材不完善,教師不專業(yè),課時不確定等問題依然存在,只有近兩年,國家重視專業(yè)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勞技學科得以重視,但還需進一步探討,應不斷地加強師資力量,促進不學科的專業(yè)成長。
一、中學勞技學科教學現狀體現
中學勞技學科是小學自然與社會學科的一種延續(xù),小學勞技課教學注重生活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初中勞技學科與初中各學科知識緊密相連,尤其是生物學科、物理學科、化學學科,美術學科,注重這些學科與生活有關的知識的梳理及運用,因此,勞技課教師如果是兼職教師,那么從這些學科中進行兼職是符合教學要求的,而現實就是這些學科的教學任務較重,因此,勞技學科教師大多從邊緣學科產生,無法體現其實踐性,這是我們教學中要考慮的問題。就其現狀,我覺得具備以下特點。
首先,地域性特點,教學效果明顯不同。勞技課學科地域性不同,體現學科的側重點也是不同的,地域可分為城市、城郊、農村三個區(qū)域,三個區(qū)域中,勞技學科的教學水平各有不同,教師個人素質也是參差不齊,因教學手段不同,教學方式不同,他們的教學收效也是明顯不同,拋開勞技學科,其他學科的教學水平也是城市高于城郊,城郊高于農村,更何況教育環(huán)境相對較差的農村,勞技學科教學的開展可想而知,不會有更好的效果,這就是勞技學科發(fā)展的現狀??v觀勞技學科的教學現狀,能開齊、上滿勞技課程也就是城市,課時上有安排也不一定能保證不被占用,課上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重視程度、學習態(tài)度也不會是太認真、專注,布置的實踐作業(yè)大都不能及時、保證質量地完成,老師上課大都形式單一,有教材的依照教材照本宣科,沒教材的東拼西湊勉強完成教學任務,體現出教學不系統(tǒng),學習知識缺乏實踐的操作性,實際效果不好,這在提出勞技學科進課堂的初始階段就應該提前考慮解決的辦法。
其次,從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教學目標來看,差異性顯著。勞技課教學從全國來看,我個人認為中職專業(yè)學校才是真正培養(yǎng)技能人才的場所,中學階段只是接觸和引領,我們從興趣、愛好的角度把孩子帶進門來,真正走進勞技學科的教學內容之中就已經很不錯了。比如,我校的勞技課學科,因教師崗位超編,一部分教師從自己所教專業(yè)學科上下來,走進勞技課堂,他們只能將本學科知識的實踐課內容補充到勞技學科上來,而這些老師的教學魅力欠缺,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手段較少,使勞技學科越來越邊緣化,離孩子們越來越遠。這些老師也很少課下鉆研教材、開展實驗,也不能走進學生的心理,沒把勞技學科教學當做自己的事業(yè)來做,故此,他們越來越邊緣化,勞技學科更是走進了邊緣化,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使勞技學科幾乎沒有了立足之地,成為了一種形式,如果這種現狀不改變,即使國家重視,學校、老師不重視、學生不愛學,那勞技學科一樣是雞肋,這是值得我們教育者思考的問題,我們應該站在新的角度審視問題,從編撰的教材入手,體現初中生的思維、訓練特點,實踐能力的成長,從而形成一種有創(chuàng)新、能創(chuàng)新的勞技課課堂,讓學生喜歡上這樣的課程,讓勞技課課程與各學科知識進行整合,真正成為知識之外的創(chuàng)造領域,孩子們最快樂的天地,成為發(fā)展的新模式,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國家對勞技課開展的初衷,真正對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有幫助,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應對中學勞技教學現狀的策略
從以上具體原因可以得出,當前中學勞技教學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因此,我們應采取有效策略保持當前的良好現狀,克服其不良現狀及影響,為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目標努力。對此,我們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首先,在經濟上,對教育資源進行投入。我們都知道,動手就要有設備,有教室,有專業(yè)的教師,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大投入,加大培訓力度,組織教師編撰符合中學生發(fā)展的、切實可行的校本教材,注重資源的整合,全面開放科技館,聘請有資歷的科技人才、專業(yè)技術人才來校講座,這些都是提升勞技課水平的有效方式,都是值得我們去借鑒和推廣的。
其次,運用多種方式,改變師生思維方式。教師的應試教育的思維深深地影響著學生,學生的壓力與日俱增,學習目標和效果距離素質教育愈來愈遠,因此要運用科技的、變化發(fā)展的理念促進師生共同為素質教育努力。具體可以參照西方國家的互動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和多種手工活動,演講競賽、詩歌朗誦會等,調動師生積極性,為真正實現良好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
參考文獻:
[1]謝溧.初中學校勞技學科建設現狀和推進建議 《家教世界:創(chuàng)新閱讀》,2012(9):111-112
[2]蔣運濤.新課改下如何提升初中勞技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