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是為實現(xiàn)教育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的總和,是立德樹人的載體,是培育核心素養(yǎng)的抓手。課程建設需要校本化表達,要有學?!白约骸钡莫毺乇砬楹蛡€性氣質。需要文化構想,領先一步的課程行動;需要教師抱團,向上生長的課程力量;需要落點恰當,特定內涵的課程表達。
【關鍵詞】課程;文化構想;教師抱團;落點恰當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74-0046-02
【作者簡介】徐芳,江蘇省張家港市江帆小學(江蘇張家港,215600)校長,高級教師,蘇州市名教師。
課程是為實現(xiàn)教育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的總和,是立德樹人的載體,是培育核心素養(yǎng)的抓手。如何讓課程進行校本化表達,真正為學生服務?如何發(fā)揮教師的特長優(yōu)勢,開發(fā)適合的課程?如何從學科實施到課程創(chuàng)生?不斷地追問與審視讓我們逐漸回歸本源、豁然開朗——真正的課程,應該而且必須尋找到屬于“自己”的真實句子。這一價值追求背后的脈絡與路徑又在哪里呢?
一、文化構想,領先一步的課程行動
江蘇省張家港市江帆小學是一所“全新誕生式”的教育局直屬學校——教師來自全市的各所學?;蚴切聨煼懂厴I(yè)生,生源主要為拆遷戶安置小區(qū)居民子女及周邊隨父母打工落戶的新市民子女。進入江帆小學成為其中的一員,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嶄新的起點。選擇文化就是確定學校的基因密碼,文化基因一旦確立,接下來就是如何清晰地予以呈現(xiàn)。我們分步實施、分段落實,每年都會基于學校當下的發(fā)展設定一個文化主題。
以2014年為例,我們把文化構想融入環(huán)境建設,開發(fā)課程化校園和學科化景觀相結合的課程資源,為課程的實施提供溫暖的現(xiàn)場。全體江帆人一起參與討論、規(guī)劃,創(chuàng)生了一系列具有江帆文化特質的溫暖小景,并逐漸將之開發(fā)成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小碼頭”“遠航吧”是儀式課程的基地,前者布置著學校從無到有的建設圖片,每一年開學季活動花絮、每一級新生入學笑臉照……這里是每年9月新生入學禮時學生與家長牽手、共同穿越的地方。后者展示著每一年畢業(yè)生創(chuàng)意合影,畢業(yè)季校園“一帆”智慧果采摘分享、“畢業(yè)樹”種植、畢業(yè)晚會活動花絮……這里是每年6月畢業(yè)班學生與家長的必經(jīng)之地。“山水灣”“小農(nóng)莊”“小花房”是項目式統(tǒng)整課程的實踐基地,在這里,各學科之間一口口學科井形成橫向的通道?!罢\信屋”“童玩角”“棋趣園”是學生伙伴課程的秘密基地,“怡然庭”“夢想島”是學生們自創(chuàng)課程的舞臺……環(huán)境在變化,課程在萌芽,置身于中央的人在生長。
二、教師抱團,向上生長的課程力量
課程建設是團隊的行走,當一個團隊立志前行抑或面臨問題時,需要其中的每一個人站到團隊的層面來思考,來共同面對。課程實施需要真實的在場,需要每一位教師源于內心發(fā)出聲音。江帆小學有一支年輕的教師隊伍,平均年齡保持在28周歲,年輕意味著能不停奔跑,能勇敢選擇、能無盡想象、能自我盛放。如何讓每一位江帆人內心始終葆有向上、向善的力量?
我們開發(fā)教師專屬課程“我是校長微觀察”,實現(xiàn)管理的扁平化運作。目前,“我是校長微觀察”已行進到第八季,觀察從最初的散點到慢慢聚焦于一個年級、一個班級乃至于如今對某一原創(chuàng)課程的觀察,一幕幕、一幅幅,見證了江帆小學教師的思考力與行動力。每個人都是校長,換位思考,觀察的視角、思考的維度在變化,團隊的存在感、獲得感由每一位江帆人親歷、打造、見證,大家彼此溫暖,彼此成全,心向決定走向。
活動,我們以項目化的形式予以實施。簡單地說,就是每次活動都有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可以調配學校所有的資源。開展活動,除了前期的策劃會,其他時段不會再開布置事務的工作會。因為凡事預則立,項目負責人已制訂好詳盡的預案,哪個點位什么時間段需要哪些人員做哪些事,有什么注意事項,方案上一目了然。每周的升旗儀式,從策劃到組織到實施到文化留痕,全部包干到班。每年的“畢業(yè)季”系列活動,方案由六年級教師制訂,從“班級畢業(yè)報”的設計、畢業(yè)服的挑選、畢業(yè)樹的確定、創(chuàng)意畢業(yè)照的誕生、“理想風箏”的放飛到畢業(yè)晚會的呈現(xiàn),全程由六年級師生全權負責。校園物品添置大家都是網(wǎng)購團隊的成員,校園新聞、微信發(fā)布人人都是“寫手”。學校自聘的食堂廚師長能和學生面對面,開發(fā)碎片課程“舌尖上的江帆”,一起學做有媽媽味道的赤豆飯、酒釀南瓜羹;還能開設“江帆微講壇”,和全體教師聊聊“大廚眼中的江帆文化”……將學科的力量融入活動,項目化的實施又讓活動擁有了課程的品質。學校這列動車上的每個節(jié)點都愿意打開自己、映照他人,做課程的踐行者,溫度的傳播者,讓校園生活遇見美好的未來。
三、落點恰當,特定內涵的課程表達
課程是學生成長的養(yǎng)分,關系到學生的生長發(fā)育;學生的需求,決定了課程的根本價值。理念讓我們明確方向,有了理念和方向之后,我們需要設計課程的邏輯,并進行課程構建。我們開展系列的草根研討,通過不同層面的話題圈活動,大家達成共識——課程,是一種生活;兒童,是課程生活的主角,我們需要建設有溫度、有創(chuàng)意的課程。由此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課程生長點——“一帆”微創(chuàng)意課程。
“一帆”是學生設計、海選出來的校園吉祥物,取名“一帆”與學校的校名、樓名一脈相承;學生為“一帆”、為自己賦予了校本化的核心素養(yǎng)——童趣味、書卷氣、人文情。“微創(chuàng)意”課程基于學?,F(xiàn)實、源于教育實踐,根據(jù)教師特長優(yōu)勢與學生興趣需求編制的短、小、精、活的課程。
我們以課程的名義重新定義學校,把整個學校當作一條揚帆遠航的大船——“江帆號”。眾人劃槳開大船,學校強調以課程的視角、兒童的視野,每一處都凸顯其特有的功能,成為重要的課程資源。每年6月末,“一帆”微創(chuàng)意課程自主申報活動如約啟動,全校教師基于各自專長,自主申報擬開設的課程,確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架構、課程評價方式、課程展示形式,大家悄然成為課程的領導者、設計者、開發(fā)者與實施者。8月末,“一帆”微創(chuàng)意課程超市全面開張,每個微創(chuàng)意課程的開發(fā)教師制作課程介紹海報,“推銷”自己的課程,吸引學生、家長參與到課程的研究中來。課程超市以整合的方式重新定義課程,上課地點不再局限于教室,校園處處皆為教學場所,每一項設施都成為教學資源。啟航課程、伙伴課程、項目式跨學科整合課程、碎片時間課程……在課程超市里,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課程,甚至自主開發(fā)自創(chuàng)課程。
以課程為線,讓課程生動、鮮亮、溫暖起來,因為課程與愛、與成長、與信仰、與情意有關。所以,課程,需要運用屬于“自己”的句子進行真實表達!由“自己”定義,學校的課程發(fā)展呈現(xiàn)出來的樣態(tài)才會有獨特表情、有個性氣質,它適合而且只適合自己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