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餌治魚病簡單又實用
采用藥餌防魚病是一項簡單實用的好方法。在生產實踐中,如何讓魚吃到適量的藥餌,是能否有效防治魚病的關鍵。
用藥餌治魚病的原則:當魚發(fā)病后,首先要正確診斷病因,只有確定得的是什么魚病,才能夠對癥選擇藥物。一是藥餌適合治療需要通過內服才有效的魚病,比如腸炎?。欢ㄟ^對水體消毒或對魚體表殺菌即可治療的魚病則不適合用藥餌治,如水霉病。二是要掌握藥性。水產養(yǎng)殖中用于口服的藥物種類很多,在制作藥餌時,要根據(jù)魚病種類選擇對應的藥物。三是要根據(jù)魚塘存有的魚的種類和魚體估重配置適量的魚餌。
藥餌配制:把藥物按一定比例拌入魚飼料,就成了藥餌。魚飼料即基料必須是魚所喜愛的餌料,一般最適宜的基料是玉米、黃豆、小麥、花生粉、米糠、麩皮等漿糊狀物。如草魚可用新鮮嫩草,鯉魚可用餅粕、糠麩等,青魚可用鮮螺肉,鯰魚類可用雜魚、畜禽下腳料等。適當添加誘食劑,為了激發(fā)魚類攝食欲望,可以在藥餌中添加適量的誘食劑。一般將具有濃烈香味的中草藥輔以部分食鹽作為誘食劑,如八角、丁香、大蒜等。加入黏合劑,做成的藥餌,一般要求在水中至少能穩(wěn)定1小時以上。最好選用黏性較強的小麥粉、木茨粉、糯米粉等作黏合劑。另外,在制餌時,要均勻地攪拌藥物和基料,讓病魚都能吃到飼料中的藥物。
使用中西藥結合的方法,中藥治療魚病藥效時間久,副作用少,防治成本低;而西藥具有藥效迅速、成本高的特點。在中草藥中摻入西藥,既能迅速提高療效,又能降低成本。
藥餌使用:預防為主,在水中生活的魚類一旦生病,想及時和正確地診斷較難,治療也比較麻煩。因此,應積極貫徹“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指導方針。
藥量控制:發(fā)現(xiàn)病情、選準藥物后,要準確計算用藥量。用藥餌量一般掌握在投喂后30~40分鐘內能吃完為好,要盡量準確估算出需要用藥物治療的魚的總重量。此外,還需要把與病魚食性相同或相近的其他魚的消耗量計算進去。
投喂方法:在投喂藥餌前,先停止喂料一天,讓魚群呈饑餓狀態(tài),以保證病魚第二天能多吃藥餌。天氣正常時在上午9時(有的是下午4~5時)投喂配好的藥餌,以達到防治魚病的目的。在投藥餌時,先投一些普通餌料,等到健康的魚吃一段時間后,再投藥餌,這樣體弱力小的魚和病魚也能搶食到藥餌,達到節(jié)省成本、提高療效的目的。有條件的可排水投藥,這樣既可借排水的機會排出一些病毒,起到增氧的作用,又可使池水變淺,縮小投藥水面,使藥餌有效率提高。
為了使魚體中的藥物保持有效濃度,藥餌應每天投喂2~4次。內服藥餌必須按要求連續(xù)投喂1個療程,或待病魚停止死亡后再繼續(xù)投喂1~2天。不能過早停藥,以免魚體內病原菌未被全部消滅而引起復發(fā)。
注意事項:在魚病治療期間及魚病剛治好時,不要大量換水、加水及捕魚,以免刺激魚體,引起應激反應加重病情或引起復發(fā);藥餌要撒均勻,以保證病魚吃到足夠的藥量;根據(jù)魚類品種確定投餌方式,如池中草魚較多時,在其他魚生病的時候,為確保病魚吃到足夠的藥餌,則可先投草料,再投喂藥餌;藥餌最好選擇在風浪較小時投喂,否則,因風浪大,撒在水面的藥餌會很快被吹到下風處,沉入水底,病魚就吃不到足夠的藥量。在有風浪的情況下,投喂的次數(shù)要由一天2次改為一天4次,藥餌量也要適當增加。 (中國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