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工業(yè)的血液,屬于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其價格關系國計民生,敏感而復雜。多年來,成品油價格改革穩(wěn)步前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及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主動適應國際能源市場形勢變化,緊密結合國情特點,把準方向,攻堅克難,不斷深化成品油價格改革,為促進我國石油工業(yè)健康發(fā)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平穩(wěn)較快增長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健全機制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一直以來,成品油價格改革不單純糾結于價格水平的高低,而是致力于設計科學合理的價格機制來解決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平衡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利益,促進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隨著國際國內經濟和能源“大勢”不斷變化,成品油價格機制也幾經改革完善,市場化程度顯著提高。1998年,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石油需求不斷增長,對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的現實國情,為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滿足國民經濟發(fā)展需求,國內成品油價格實現與國際市場價格接軌。此后,2006年實施石油價格綜合配套改革,2008年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妥善處理各方面利益關系,理順了成品油價格。
2008年完善后的價格機制總體運行平穩(wěn),但隨著國內成品油市場不斷發(fā)展,逐漸暴露出調價周期過長、調價邊界條件較高導致單次調價幅度過大,容易引發(fā)市場炒作等問題。2013年3月,國家抓住國際油價震蕩下跌、國內CPI運行相對平穩(wěn)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機制,核心內容是縮短調價周期,將汽、柴油價格調整周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同時取消了國際市場油價波動4%才能調價的幅度限制。這樣,既可以更靈敏地反映國際市場油價變化,避免因滯后期過長導致的無風險套利行為;又可保持國內油價調整的合理節(jié)奏,避免調價過于頻繁,為國民經濟運行提供平穩(wěn)的外部環(huán)境。同時,調整了掛靠油種,完善了調控程序。
新的成品油價格機制贏得國內外媒體廣泛贊譽,被認為是成品油價格走向市場化的關鍵一步,打響了政府實質性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槍”,是能源產業(yè)的重要里程碑。改革后成品油價格機制化調整成為常態(tài),效果明顯。
一是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適應市場形勢變化的能力和意識逐步增強,為進一步推進成品油價格改革奠定了基礎。新機制透明度較此前顯著提高,包括新華社在內的媒體與信息機構均開始對外發(fā)布測算的調價參考基準,市場對價格變化也有了較強的預判能力。二是成品油價格調整頻率加快,調價時間節(jié)點透明度增強,更加靈敏地反映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提高了煉油企業(yè)生產積極性,保證了成品油市場正常供應,“油荒”基本杜絕。2013年以前,每次遇到成品油調價預期時,為后期套利考慮,市場貿易商往往會出現大量購進囤積或降價甩貨現象,極大地破壞供需基本面對市場的作用。例如2010—2011年期間,受“金九銀十”需求集中放大影響,再加上人為因素的炒作,市場上出現嚴重的“油荒”,不少民營加油站“一油難求”,調價加快后這一現象已很少再發(fā)生。三是促進了成品油市場有序競爭,避免了成品油市場價格大起大落。四是投機炒作因素明顯減少,成品油市場秩序進一步規(guī)范。
承接戰(zhàn)略 行棋當善弈 落子謀全局
成品油價格機制不僅關系到生產者和消費者切身利益,更承載著國家能源戰(zhàn)略,關系國家能源安全。2014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石油市場格局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國際市場油價從每桶110美元快速跌至40美元以下。目前國內油田平均開采成本在每桶45—55美元,國際原油長期低價將使得國內油田開采企業(yè)虧損嚴重,這在打擊其開采積極性的同時,或會加大原油進口量,從而進一步推高對外依存度,威脅國家能源長期供應安全。
為減輕國際市場油價過高或過低對國內市場的影響,保障國內能源長期安全,2016年初,國家再次完善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并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一是綜合考慮國內原油開采成本、國際市場油價長期走勢,以及我國能源政策等因素,設定成品油價格調控下限。當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于每桶40美元時,國內成品油價格不再下調。二是建立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成品油價格未調金額全部納入風險準備金,設立專項賬戶存儲,經國家批準后使用,主要用于節(jié)能減排、提升油品質量及保障石油供應安全等方面。同時放開液化石油氣價格,簡化成品油調價操作方式,國家不再發(fā)文調價,改為信息稿形式公布調價信息。
40美元調控下限的設定,一舉三得,多方面維護了國家戰(zhàn)略。一是對穩(wěn)定大宗商品價格預期、緩解國內PPI下行壓力、促進經濟增速企穩(wěn)回升起到積極作用;二是避免了國際市場油價暴跌重創(chuàng)國內石油產業(yè),防止了今后油價上漲帶來的潛在風險,有利于保障國內石油供應安全,符合國家長遠利益;三是相對提高了可替代能源的競爭力,有利于新能源產業(yè)發(fā)展,促進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和節(jié)能減排。
新機制出臺后,社會各方面廣泛關注。業(yè)界普遍認為,新機制既立足我國當前國情特點,又站穩(wěn)了保障國家石油長期戰(zhàn)略安全的制高點,意義重大,釋放了推進改革的堅定決心。
展望未來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改革沒有完成時,永遠在路上。以往的成品油價格改革適應了歷史發(fā)展和階段性國情,解決了突出矛盾和問題,促進了石油產業(yè)發(fā)展和國民經濟平穩(wěn)運行。當前,國際石油市場風云變幻,各方勢力博弈加劇,能源版圖正在深刻調整變化,未來石油價格走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同時國內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能源結構不斷優(yōu)化,成品油價格機制運行面臨內外部新環(huán)境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zhàn)。值得慶幸的是,經過多年風雨兼程,成品油價格改革已從“風口浪尖”回歸至“風平浪靜、波瀾不驚”的新常態(tài);市場化改革方向的社會共識以及消費者理性成熟的心態(tài),為進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下一步,準確研判形勢和風險是推進成品油價格改革的關鍵,抓住這個“牛鼻子”,才能打贏最終實現市場化這場“殲滅戰(zhàn)”。因此,成品油價格改革今后一段時間的重點是,在堅持既有改革方向不變的前提下,穩(wěn)慎前行,勤分析,多總結,提前謀劃,做細方案,時機成熟再“畢其功于一役”,實現市場化改革目標?!鬳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