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蕾
摘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對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也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更是教師、學生與教材編寫者的對話。對話與問話不同,它有著更高的精神高度,它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心靈的溝通,是情感的交流,是思維的碰撞。學生只有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潛下心來,把閱讀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才能與教師、與作者、與教材編寫者進行心靈層面上的真誠對話。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文課堂閱讀
課改十年,許多教育先行者已經意識到培養(yǎng)閱讀精神高度的重要意義,而語文課堂閱讀也更加關注人文精神,關注多重對話。結合自己二十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就語文課堂閱讀對話談一點粗淺的見解,期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正。
所謂的課堂多重對話,具體的看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種形式上:
一、教師與學生的對話:
教師是課堂的掌控者,他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啟發(fā)學生把各自對文本的解讀,所得到的一些感想、體驗進行交流。在這個對話過程中,老師應該做到:平等交流;認真傾聽。教師是首席對話者,先于學生得到對文本的體驗,而且教師的經歷、閱歷、知識積累均優(yōu)于學生,所以,在學生有閱讀障礙,出現(xiàn)問題與教師交流時,就應該對他進行有效的啟發(fā)、引導。在引導的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設計有效的對話情景;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在指導學生解答問題時,要體現(xiàn)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從而指導學生如何通過誦讀去領會、鑒賞課文。
2、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心得體會,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初步感受,哪怕是膚淺的、簡單的、甚至是錯誤的認識。耐心聽學生講完,并盡量從學生的角度去體會,去思考,這樣對話的效果會更好。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質疑,進而釋疑,達到領悟問題的目的。
3、師生之間的課堂對話要有一種和諧的氛圍,教師的語言要委婉、親切,教態(tài)要自然、真誠。在課堂上,我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對學生的回答以肯定、贊賞為主。碰到平時發(fā)言少的同學的精彩回答,我會和大家一起給他贊賞的掌聲;碰到害羞聲音低的同學,我會鼓勵他大膽的闡述自己的觀點,并讓大家靜靜地傾聽,然后讓同學們說說他的回答有哪些優(yōu)點,樹立他的自信。
二、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這往往是一個被許多教師忽視的環(huán)節(jié),有些老師在課堂上經常讓學生分組討論,但要注意一個問題:要設計一個非常好的話題,盡可能地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都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使教師和所有的學生都處在“共同體”中,互相引導、促進、鼓勵,進行充分、有效的合作學習。
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最后授課環(huán)節(jié),我問大家“暮色蒼茫時,父親來了,幫助我把問題解決了。由此,我常提醒自己什么?”學生很容易就把文章的中心句找到了。我緊接著提醒大家,“這個經驗對我們每個人都很有意義,那么,你對這個人生經驗有什么理解,能談一談嗎?”我先讓同學們4人小組討論,然后各組選出1名代表回答問題。在同學們分組討論時,我不斷巡視。發(fā)現(xiàn)有一個小組只有2名學習好的女同學滔滔不絕,而另外2名成績相對差些的男生幾乎沉默不言,我就啟發(fā)女生組長要多聽聽男子漢們有怎樣精彩的經歷和見識,女生也可以幫助男生想一想怎樣表達更能吸引同學們。在全班交流中,這個組的輕易不發(fā)言的男生是這樣說的:“我把崖下的巖石看成是我的理想成績,把走過每一小步看成是我的每一次努力,只要不斷努力,我想我的成績就會不斷提高?!彼幕卮鸬玫搅巳嗤瑢W熱烈的掌聲。我們班的“小秀才”自信滿滿地回答:“我把崖下的巖石看作我人生光輝頂點,把走過的每一小步看成是我完成的每一個小目標,目標一個一個地去完成,最后就會到達我人生的光輝頂點?!比缓螅乙源藶榍腥朦c,引領學生想像,在想像中深入體驗自己的心靈歷程,對自己的人生有所感悟,情感一步步升華。無生命的是意境上,還是哲理上,都飽含著強烈的感情和生命的律動,震撼著學生的“巖石”成了理想目標,成了人生光輝頂點,從無生命到生命的生成,無論心靈。
三、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這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只有潛心進入文本,充分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文章的情境,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進行思想層面上的交流,才能學有所得。而“閱讀—提高—思考”的過程是課堂閱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1、學生一定要進入文本,潛心閱讀,做一個文本的傾聽者,進而借助文字進入作者的心靈,并能讓自己的心靈與作者的心靈一起跳動。在講授文質兼美的現(xiàn)代散文時,我通常會播放優(yōu)美、舒緩的音樂,讓同學們靜靜地默讀,在音樂的陪伴下,同學們通過閱讀文本感受文中的情境,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聆聽大師們豐富而獨特的內心獨白;而碰到愛不釋手的好文章,我就會毫不猶豫地“搶過來”進行范讀,把學生們帶進文字的世界,與作者進行精神層面上的交流。閱讀中的交流盡管是無聲的,但這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心靈對心靈的引導,是思維碰撞的火花。
2、學生還要從文本中走出來,要思考一下哪些地方寫得漂亮,哪些地方值得商討,哪些地方可以提出質疑,哪些地方可以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新想法。這樣就是交流到了另外一個更高的境界了。
四、學生、教師與教材編寫者的對話:
教師在講授這堂課前先要有個宏觀概念,就是這篇文章為什么要放在這個單元里面,它與前后篇之間有怎樣內在的聯(lián)系,教材編寫者這樣做要達到怎樣的目的。搞清楚這些問題,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才能真正做到“深入淺出”,在學生提出問題時才能積極有效地加以引導,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學生在初步閱讀時也應該考慮這方面的問題,這樣的閱讀思考才是高層次的精神思考,才能在閱讀中不斷地積累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
綜上,學生只有真正做到潛心閱讀,才能與文本、與老師、與同學、與教材編寫者進行精神層面上的真誠對話,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使學生真正適應新時代的嚴峻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鄒桂云.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J].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49):96.
[2]劉麗娟.用閱讀技巧綻放小學語文新課堂[J].文理導航(下旬),2017(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