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穎姐姐:
我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幾乎一帆風順??墒俏医洺W员?,總覺得自己“不過如此”,也有些時候會覺得自己挺聰明,可更多的時候感覺自己不如別人心目中的那樣優(yōu)秀。每次當我并沒有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就取得很好的成績時,總是惴惴不安。這樣的后果是嚴重的,我在面對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時,十分害怕,甚至會逃避,似乎沒有信念能夠戰(zhàn)勝??剂说谝幻?,最先涌出來的是惶恐和沉重的壓力,哪怕是在付出努力之后,也絲毫沒有這是我應得的這種想法。我該如何改變自己?
娜拉快跑
娜拉快跑:
如你所說的自己,從小成為“別人家小孩”,卻非常不自信。如何理解這種心理狀態(tài)呢?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涉及到心理學中關于自我的本質了。一般來說,小時候得到較多肯定的人,更容易形成自信的品質;相反,小時候經常被否定的人,則容易自我懷疑。
人的自我是豐富的,有好有壞的。所以當某種品質被過份強調時,另外一些對立的品質只能被壓抑了。當一個人被夸獎時,被強調往往的是其好品質:聰明、懂事、善良......那么與這些品質對立的成分:無能、自私、調皮......雖然它們也存在于內心,卻不愿也不敢再被表現出來了。在任何有可能呈現這些品質的情景下,都會喚起焦慮的反應。
自尊的穩(wěn)定來源于整合:好品質與壞品質的整合。當一個人無法整合自身的缺點時,他的自尊是不穩(wěn)定的,他特別害怕別人的評價。很多人以為“當有一天我足夠強大、聰明或成功時,我才會自信”,其實是一種盲目的推斷。如果你無法接納真實自我中弱勢的部分,你永遠無法真正自信。
“別人家的小孩”,這些人自我中的某些品質被過份的強調,相當于在自我中建立了好壞的對立狀態(tài)。好自我拚命要打敗壞自我,拚命想把壞自我扔到一邊。但壞自我就像影子一樣,無法被清除。完美主義者、強迫癥者、抑郁癥者等諸多心理障礙者的本質,便是無法接受與面對壞自我。這些人試圖通過“想通某個問題”“成為一個道德上的完人”等方式去壓抑壞自我,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這些“別人家的小孩”,當一切較順利時,他們倒還能維持內心的穩(wěn)定,但一旦遇到外在的挫折,便會產生心理危機。失戀、學業(yè)失敗、工作挫折等等,都會讓這些人的好自我與壞自我之間的沖突激化,嚴重的話會出現抑郁癥或強迫癥等心理障礙。
所以,過度的表揚對人是有害的。表揚、夸獎、好名次,這些身外之物一方面讓人產生自戀滿足,另一方面讓人執(zhí)著于好自我的獲取,執(zhí)著于這種自戀滿足。過于執(zhí)著于這種滿足的人是脆弱的、易怒的,因為試圖把壞自我壓抑下去,內在的張力被制造了出來。任何評價的情景,喚起的不是信心,而是緊張。
所以,在所有人成長過程中,更需要的是適度的肯定。實事求是的肯定,不要過頭,否則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心理問題??隙ㄋ藭r,要更多的強調一個人的努力、勤奮、認真等可控的心理品質,而不是聰明、能干、自信等這些相對不可控的心理品質。
樂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