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恬
摘要: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與其他各國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在當前的世界格局中,英語仍然是主流交流語言。對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來說,翻譯就如同是一座橋,連接著中西兩方,并為中西方的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平臺。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在翻譯起來不免會產(chǎn)生一些影響。
關鍵詞:翻譯;文化差異;影響
隨著世界各地之間的交流和聯(lián)系日益密切,翻譯成為了當下一個比較熱門的職業(yè),翻譯作品絡繹不絕。翻譯,簡單來說就是實現(xiàn)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每個國家都有自身獨特的文化,這些文化造就了各自的語言特點。在這樣的情況下,翻譯的難度就會有所提升。本文將針對文化差異對英語翻譯的影響展開簡單的探究。
一、歷史文化
歷史在不斷的發(fā)展,正是由于存在這個發(fā)展的過程,才造就了我們當前的時代。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國家都有著不同的發(fā)展。歷史的不同直接促進了文化的差異。舉個例子,我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誕生了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以及韓非子等等著名的思想家,儒、道、墨、法、名、陰陽、兵、縱橫在當時的社會可以說是百家爭鳴。不同的思想家在對待宇宙、社會以及萬事萬物時,都有著不同的見解,并且提出了不同的主張。從這里可以看出,中國的歷史文化相對來說是多元化的,具有強大的包容性。而就西方來說,西方的哲學文化是從古希臘開始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對西方哲學思想文化影響最大的三個人物。雖然說,這是三個不同的人物,在哲學方面他們也有不同的特點,但是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又是柏拉圖的弟子,從很多角度上來講,他們的思想具有繼承和發(fā)展的關系。這也就說明西方文化從實質(zhì)上來講,是一元化的。
由于歷史文化在本質(zhì)上有著巨大的差異,因此,翻譯者在進行翻譯的時候往往會受到一些影響。比如說在英語當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叫做“All Roads Lead to Rome”,相信大家都熟悉這句話的意思,條條大路通羅馬,出自于羅馬,原指羅馬是國家中心,無論是哪一條路最終都可以通往羅馬。這句話如果翻譯成中文的話,可以理解成殊途同歸,“殊途同歸”這個成語出自于《周易》。
二、宗教信仰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宗教的權利不斷地縮小,在當前的社會里,宗教權利十分有限。但是在古代,人們總是對于宗教信仰有著非同一般的推崇和尊敬。中西方在對待宗教信仰方面也有著巨大的差異,這些差異的存在對翻譯起到了一定的影響作用。就中國而言,存在著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等眾多宗教,這些宗教之間有著明顯的分隔,信教的人也各自遵循著自己的宗教信仰,各個宗教流派之間相互難以融合,但是卻都能夠在中國的社會文化中獨立發(fā)展。西方國家也存在著很多宗教,比如說天主教、基督教,新教等等,但是如果我們追溯這些宗教的起源,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起源于猶太教,隨著歷史的不斷發(fā)展,猶太教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宗教,這些宗教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信仰和教義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相容性。
舉個簡單的例子——“龍”,在中國,龍是一種神圣高貴的象征。古代的皇帝被稱之為真龍?zhí)熳樱魏位实鄣臇|西都與龍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說“龍顏大悅”指的是皇帝表現(xiàn)的開心,“龍體”指的是皇帝的身體,“龍袍”指的是皇帝的衣服。龍在我國古代的地位非常之高。但是在西方,龍的名字叫做“dragon”,雖然指的是同一種動物,但是西方的“dragon”卻是一種經(jīng)常吐火、象征著混亂和邪惡丑陋怪物。如果翻譯者不注重中西方的宗教信仰差異,就很有可能翻譯出差錯,無法表達文本的真正含義。
三、日常交流
正是由于歷史文化和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導致中西方的人們在日常的交流過程中也會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國,由于受到傳統(tǒng)理念的影響,大家的說話方式相對來說比較含蓄。而在西方,人們的交流往往會相對來說更加直接。以日常的打招呼為例,在中國,熟人相見打招呼的時候一般都會詢問吃飯了沒有、要到哪兒去這種類型的問題。但是如果是換做西方人,他們就會覺得這樣的問題觸碰到了他們的隱私,因此會感到不適。西方人在打招呼的時候會更加傾向于以談論天氣作為切入點,這樣會讓他們的交流更加自然。除此之外,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讓我們的語言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有些時候,一個漢字或詞語的背后可能蘊涵著豐富的含義。但是相對于西方更加直接的交談方式來說,這種曲折的漢語意思西方人往往不能夠全面理解。
除此之外,談話的語序也是中西方文化差異的重要表現(xiàn)。就漢語而言,一般來說,是按照時間順序,或者邏輯發(fā)展關系來組織語言的,從因到果,從假設到推論,從事實到論證。而在西方,利用英語來組織語言表達觀點的時候,往往恰好相反。比如說這個典型的例句:在全球經(jīng)濟事務中,中國應繼續(xù)保持一個積極而充滿活力的力量,我堅信這是符合我國利益的。翻譯為英語就是: I strongly belie小學語文低年級古詩教學研究
e that its in the interests of my countrymen that China should remain an active and energetic power in global economic matters.在語序方面,中西文化差異對于翻譯有著一定的影響。
四、其他影響
前面所提到的歷史文化影響、宗教信仰影響、日常交流影響是英語翻譯中文化差異的主要影響。實質(zhì)上,除了這些主要影響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會對翻譯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比如說環(huán)境之間的差異,中國文化的自然環(huán)境主要是河流,西方則是海洋;比如說文化趨向的差異,中國的文化藝術氣息較重,相對來說能夠欣賞文化藝術的人群較少,而西方文化的趨向則更趨于大眾化,相對來說更為通俗。比如說風俗習慣的差異,正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在中國,自然就會有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人們會有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在西方,人們自然也會擁有屬于西方的民族風俗,這也是影響翻譯工作的一個重要因素。除此之外,人們在觀察與思維上的差異、行動與表現(xiàn)上的差異,都能夠成為文化差異來影響翻譯工作。
總而言之,文化差異所包括的內(nèi)涵是非常豐富的。正是由于中西方在文化差異上具有巨大的區(qū)別,才孕育了漢語和英語兩大語種。文化的差異勢必會推動語言的發(fā)展,語言的發(fā)展是文化之間相互交流和借鑒的橋梁。作為文化交流橋梁的翻譯者,在工作的過程中更應當注重文化差異,尊重文化差異。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降到最小,提高翻譯的水平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淺談中西文化差異對英語翻譯的影響[J]. 伍燕杰. 讀書文摘. 2016(14)
[2]淺析中西方文化差異對翻譯造成的影響[J]. 劉樂. 考試周刊.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