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軍,張惠芳
“微時代”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影響
——以壘球為例
任 軍,張惠芳
隨著流媒體、便攜式移動終端、4G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各種社會活動都進入了網(wǎng)絡聯(lián)系的“微”時代。體育教學、訓練是學校體育活動的主要內容,其核心是通過運動技能的傳授,實現(xiàn)對學生的教育、文化傳承、素質拓展。本文以壘球擊球技術為例研究了“微課”這種新型教學范式與傳統(tǒng)技能課堂教學的契合度。并提煉了“微時代”的特征及其變現(xiàn),以及其對學生技能學習的影響。
微時代; 運動技能;壘球
隨著計算機網(wǎng)絡、移動通訊、移動終端軟硬件開發(fā)技術的不斷突破,越來越多的事物被“微”冠名,微媒介、微視頻、微民、微聊等新名詞的出現(xiàn),標志著“微時代”的到來。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教學訓練方式正在悄然改變。學生的學習途徑更加多樣,時間安排更加靈活。體育教師的技能傳授不再僅僅停留在課堂時間;運動技術的傳授不再僅僅是個人講解示范的形式,而是要結合各種ppt、圖片、微視頻資源,通過微聊平臺,利用課前課中課后的時間實現(xiàn)有效教學。一直以來,廣大體育教師作為學生運動技能、理論知識的主要傳播者、身體素質提升的直接責任人、校園陽光體育活動的實踐者,在“微時代”下面臨著體育教學訓練改革的機遇與挑戰(zhàn),這要求廣大體育教師要充分認識微時代的內涵,掌握基本的信息化教學訓練技能,積極利用“微時代”的信息技術實現(xiàn)有效的體育教學與訓練。
1.1 概念
縱觀許多學者對“微時代”的界定,存在多種定義。最早出現(xiàn)“微時代”說法的是在百度百科上,是這樣定義的:“微時代”以微博、微信公眾平臺作為傳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煉作為文化傳播特征的時代。微博客的出現(xiàn)推動著“微時代”的到來[1]?!拔r代”是以各種信息的數(shù)字化為基礎,通過文字、圖片、音頻、流媒體等形式,借助移動終端以交互、高效、情景化為特征的傳播活動的新時代[2]?!拔r代”信息傳播的校園平臺比較主流的有微博、微信、QQ、校級的微課資源庫。
1.2 特征
一是大眾化。在“微時代”人人可以成為自媒體,每個具備一定的微博、微信、QQ、圖文等使用編輯能力的人,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均可以參與到各種微公益、微交流、微學習、微文化傳播的各種“微”活動中。在這些活動中每個人都有著自由發(fā)言的權利,各抒己見,不需要專業(yè)的寫作技巧、也不需要追求結構完整,沒有什么技術能力負擔,甚至于可以是即興發(fā)揮,而且這些想法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推廣轉播到別人面前并且不斷的更新。
二是交互性?!拔r代”中信息的傳播不再是層級的向下傳,而是互傳、網(wǎng)狀式的交流。QQ的說說、微信的關注等等均可以實現(xiàn)這些功能。“微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術方向、興趣愛好、關注熱點等選擇特定的交流群體或者領域,形成一個小交流圈子。在這個小圈子里不存在觀眾、接受者,每個人都可以發(fā)言、評論、轉載。每個人都成為參與者,非常便于思想的交流與碰撞,具有很強的交互性。
三是即時性。4G網(wǎng)絡的開通、智能手機的出現(xiàn),讓眾多的“微民”可以第一時間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對于傳播者而言可以通過各種便攜式終端設備以現(xiàn)場直播的方式將信息呈現(xiàn)在接受者面前。由于這些信息的即時性,能夠引起眾多的關注,沖擊力很強,短時間內就會引起眾多的“微民”關注。
四是移動性。無線傳播網(wǎng)絡的發(fā)達,使得便攜式終端設備的持有者不再受網(wǎng)線、網(wǎng)速、時空的限制,可以無處不在的分享與接受信息,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在室外,可以靜止狀態(tài)也可以移動狀態(tài),打破了原有的定點制作、定點推送信息的限制,各種信息的傳遞具有移動性。
學校體育教學與訓練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主體部分,它的各項目標的實現(xiàn)均需要通過運動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來促進或者是達成。在“微”時代下,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方式必然會產(chǎn)生變化并表現(xiàn)出其獨有的特點。
2.1 技能學習“微”時代的到來
在“微”時代的沖擊下,當前我國的學校運動技能傳授也已經(jīng)跟隨“微”潮流積極主動的進入了“微”教學時代。我國最早的在線運動技能學習網(wǎng)站是2012年借助MOOC在中國搭建學習平臺時架構的,當時只有少數(shù)的幾個項目加入[3],關注度并不高。
運動技能傳授“微”模式發(fā)展的加速階段是2013-2014年,從學術研究方面來看,筆者從知網(wǎng)檢索到關于體育微課的研究文章截止2016年有111篇,從發(fā)展趨勢來看呈逐年遞增的態(tài)勢,如表1;從微課制作方面來看,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精神,教育部全國高效教師網(wǎng)絡培訓中心從2013年開始每年舉辦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優(yōu)秀作品可供所有人在線觀看、學習,廣大體育教師也積極參與,制作出一批優(yōu)秀作品,并取得不錯的成績。目前該網(wǎng)站已有786個獲獎體育類作品在線。此后國內許多高校開始建設校級的在線資源庫,供學生利用電腦或者手機進行在線學習。我國的運動技能學習進入了高速的“微”發(fā)展狀態(tài)。
表1 “體育微課”論文檢索情況表
2.2 表現(xiàn)
運動技能學習的“微”時代主要表現(xiàn)為以國家級、省市級、校級網(wǎng)絡資源庫、微信群、QQ群為平臺;以微視頻、微課為呈現(xiàn)載體;以信息數(shù)字化為技術支撐;以有線或無線網(wǎng)絡及各種終端設備為路徑;以包括學生在內的全體“微”民為對象,從而進行便利、高效、低成本的運動技能學習時代。這種“微”學習不受時空限制,簡化到只要一部手機、一個人,就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
從單個運動技術層面來講,運動技能學習的“微”時代還可以體現(xiàn)在對某個技術環(huán)節(jié)、重點、難點的精細化、針對性的視頻網(wǎng)絡傳授。一項運動技術包括多個環(huán)節(jié),例如壘球擊球技術包括:判斷、引棒伸踏、揮擊、隨揮四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動作是連貫的但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如果一下子全都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較難記住,動作容易出現(xiàn)許多錯誤。學生的擊球技術學習將面臨較大困難。教師在制作微課時可以將擊球分解成3-4個微課,呈現(xiàn)到學生面前,這樣學生學習壓力會下降許多。
就像微博、微信標志著“微”時代的到來一樣,體育技能的微視頻、微課及其網(wǎng)絡傳播是運動技能學習“微”時代到來標志。體育技能微視頻、微課目前已被眾多的體育在線開放課程作為主要內容推廣給學生,學生可以隨時、有選擇的觀看所需內容。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正在從課中延續(xù)到課前、課后?!拔ⅰ睍r代對學生運動技能必然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3.1 微課對學生學習運動技能的心理促進作用
從目前的運動心理學研究成果來看,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是一個伴隨著學習者的心理和外在行為緩慢變化的過程。運動心理學理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行為主義理論,該理論強調外在行為的強化作用。認為技能學習者被其行為結果所強化。如果學習者的某些動作產(chǎn)生積極的后果,也就是學習者在學習運動技能時出現(xiàn)了幾次正確動作,那么這些動作就會被強化,并被逐漸的內化為個人行為的一部分[4]。在這過程中正確動作的不斷再現(xiàn),在練習者相應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進行編碼、矯正,就顯得尤為重要。體育技能微課的使用恰巧能滿足這一需求,練習者可以一邊練習一邊觀看視頻,不斷的參考模仿正確動作,進而促進練習者運動技能的掌握。正確動作的不斷再現(xiàn)是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無法實現(xiàn)的。
運動心理學的另一種理論是認知理論體系,強調學習者主要通過內在的理解因素習得技能。理解的過程主要依靠學習者的視聽系統(tǒng)對各種信息進行篩選加工,傳遞給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進行編碼、調整,并經(jīng)過不斷的強化練習,最后存儲所學技能[5]。在這一過程中視聽系統(tǒng)對信息的加工過程顯得尤為重要,要不斷的篩選強化正確動作技能的信息,排除干擾因素。在這一加工過程中視覺系統(tǒng)占到85%,起到關鍵的作用[6]。體育微課的呈現(xiàn)方式設計強調藝術美感,具有很強的可視性。這種媒體信息可以帶給視覺系統(tǒng)強烈的刺激,進而調整學習者的注意力,使其學習狀態(tài)能夠變得更加的積極主動[7]。
由此看來體育技能微課的使用對學生學習運動技能的心理具有促進作用。無論是行為主義理論,還是認知理論,微課在這兩個理論體系中均可發(fā)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掌握運動技能。
3.2 “微”時代促進學生運動技能學習交流
“微”時代,只要有一部帶拍攝功能的4G手機,那么學生就變成“人人皆為通訊社”。微信“朋友圈”、QQ群等,就是一個個小的微社群、學生自己可以及時的、隨時隨地的咨詢、展示、交流其運動技能的學習心得,甚至是其運動視頻。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在線和學生交流,指導學生的技能學習,將課堂延伸到網(wǎng)絡,實現(xiàn)課前、課中、課后的無縫對接。最終體育教師實現(xiàn)有效的運動技能傳授,促進了學校體育教學與訓練目的的全面達成。
基于對微課作用積極意義的認識,筆者圍繞壘球擊球教學展開實證研究。旨在通過這一實踐檢驗其在學生運動技能掌握過程中到底能夠發(fā)揮多大作用,研究這一新型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契合度。
4.1 “擊球”微課腳本設計
依據(jù)運動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筆者主要圍繞正確動作的示范,圖文并茂、動態(tài)的畫面藝術設計,并遵循認知規(guī)律設計出“擊球”微課的腳本如表2。
4.2 “擊球”微課的實施與分析
按照腳本,筆者拍攝了一部13分34秒的“擊球”微課,并將其應用到兩個平行班中的一個班級。兩個班級是:1606建筑工程、1607建筑工程,兩個班人數(shù)都是38人,男生34人,女生4人。實驗中針對7班,建立QQ群,并將“擊球”微課視頻傳到群文件,并通過發(fā)紅包、體育參與分數(shù)加分等手段引導每個人都能認真觀看視頻。視頻上傳讓學生觀看后進行跟蹤問卷調查顯示:1607建筑工程班的學生在學習興趣、畏難情緒、學習認知等方面產(chǎn)生積極變化,有利于促進擊球技能的學習。
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實驗班1607班的同學只有8人認為擊球技術難或者較難,而且一半是女生,占到班級總人數(shù)的21.05%;而1606班的全班同學認為,要想拿一根細細的棒子擊中一顆15米以外飛來的球是有難度的。經(jīng)過微課的學習1607班的大部分同學認為擊球不難學,樹立了學習信心,達到27人,占全班71.05%。如圖一。
表2 “擊球”微課的腳本設計
圖一 “擊球”微課學習前后學習者對學習難易程度的反饋
經(jīng)過微課的學習,1607班的全班同學對擊球比較感興趣,而6班同學有20人對壘球擊球不感興趣,占到全班人數(shù)的52.63%,只有18人對擊球有點興趣,占全班人數(shù)的47.37%。分析認為擊球的微課藝術設計,呈現(xiàn)出人體的柔韌、力量美,再加上擊球動作本身就比較酷,觀看過視頻的同學對擊球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對其動作環(huán)節(jié)也有了初步了解,所以1607班的絕大部分同學對壘球擊球表現(xiàn)出濃厚興趣。如圖二。
圖二 “擊球”微課學習前后學生對擊球技術的興趣調查
在后期的教學中,“擊球”微課視頻的的輔助作用也很明顯,在課堂中,投手投十個好球,1607班的同學有50%以上的同學能擊中5個以上,而1606班的只有不到20%??梢姄羟颉皳羟颉蔽⒄n對技術動作的分解與示范起到很重要的輔助作用。
目前微課教學發(fā)展迅猛,各級、各類學校都在關注或者大力發(fā)展在線資源庫,給人一種將來的教育中教師的角色似乎可以由微課替代的的發(fā)展趨勢。這種觀點是一種對教育的一種誤解,或單一性認識導致的。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與技能的灌輸,不是工廠生產(chǎn)產(chǎn)品,它是學校教書育人的主要途徑。傳統(tǒng)課堂對學生的禮儀規(guī)范,教師的為人師表對學生的感染,實踐性的素質拓展,課堂師生的互動等等,微課是不具備的。微課只能是傳統(tǒng)課堂的有益補充,使用恰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成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
實踐證明“微課”的確是一種高效、便利的教學新技術。它能降低學生的學習畏難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運動技能的掌握。 “微時代”的發(fā)展帶來教育技術的不斷升級,教育手段方法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這要求廣大體育教師順時順勢的加入到教學方法改進的大潮流中。把握好“微時代”的大眾、交互、及時、移動的特性,了解微課對學生運動技能學習心理、技能交流與展示等方面的輔助作用,促進體育運動技能“微”教育的發(fā)展,形成高效的運動技能教育新模式。
[1] 林群. 理性面對傳播的“微時代” [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3).
[2] 李開復.微博:改變一切[M].上海:上海財經(jīng)出版社.2011.
[3] 付晚晚. MOOC在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2016,(5).
[4] 祝蓓里,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5] 張力為,任未多.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5.
[6] 王玨.微課設計與制作[OL/EB].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htkl.
[7] 王玨.微課設計與制作[OL/EB].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htkl.
[8] 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TheInfluenceof“MicroEra”onStudentsExerciseSkills——A Case Study on Softball
Ren Jun, Zhang Huifa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reaming media, portable mobile terminals, and 4G network technology, all social activities enter into a “micro” era connected by internet. PE and training are the main part of school sport activities, with the core of realizing education,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quality extension by skills teaching. Taking softball hitting skills as the example,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conjunction between the new teaching form——“micro class” and traditional classroom skill teaching, and also co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the “micro era”, as well as its influence on students’ skill learning.
micro era; exercise skills; softball
G807
A
1005-0256(2017)12-0030-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2.013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重點課題(項目編號:T-b/2015/003)
任軍,江蘇揚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揚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225127, Jiangsu,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