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鑠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我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逐漸重視起來。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根據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通過教師對教學知識的掌握,對教學課本的結構理解,以及針對學生思維能力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對策
一、 前言
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在學習數學的初級階段,如果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都能有所幫助。根據數學知識的特殊性以及復雜性,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除了基本的知識教學之外,還要注意讓學生學會獨立的思考,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自主的運用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
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思維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 小學數學教材多以文本知識為主
小學數學的教材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思維的鍛煉。在我國的小學課本中,很多的知識內容編排不合理,而且沒有結合當前的小學生思維發(fā)展現(xiàn)狀,有的數學內容在編排上存在一定的跳躍性,如果不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就會造成學生無法理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是依賴于教材的解讀,因此主要就是將書面語言轉換成口述的語言讓學生理解,比如一些具體的定義,或者是一些公式的使用,教材中多數是用一句話來概括,學生記住就可以,教師需要對這種定義進行演示,并且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這樣才能使學生深刻理解知識點的含義,以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總結。如果教師只是強調記憶,不進行實踐,就會造成學生雖然記住了公式或詞條,但是并沒有深刻感受的現(xiàn)象。一般的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的內容是具有跳躍性的知識的,因此學生有時候無法察覺,所以老師教學就需要將這些知識做一些區(qū)分。對于顯性知識以及隱性知識的學習進行區(qū)分,學生因為年紀較小而且經驗不足,因此難以做到區(qū)分不同類型的知識,需要教師的及時幫助和指導。
(二) 教材學科結構和學生知識結構的矛盾
由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很多都是比較抽象和概括的,因此學生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無法完成學習目標,所以對教師的要求就是能夠對這些知識有充分的掌握,并且在自身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以及思維的模式。在數學教材中因為知識的概括性,導致學生不理解知識點的含義,因此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教學,規(guī)劃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意識到學習數學的特殊性,并且?guī)椭鷮W生了解學科的結構以及差異,就能不斷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因為學科結構和知識結構之間的矛盾,會使很多學生無法從固定的思維模式中跳出來,也就不能保證學習的質量。
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到,知識的排列組合有一定的聯(lián)系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也就是說有時候前一章節(jié)學過的知識在后幾章里可能還是會出現(xiàn),并且因為學習知識的內容不同,因此有一定聯(lián)系但卻是新的知識了。因此這樣的跳躍以及相互聯(lián)系就會造成學生學習數學的困難,根據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時候不足以理解知識之間的關系就容易導致無法學以致用。因此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指引學生學習,特別是當知識之間存在聯(lián)系的時候,或者是突然間斷開聯(lián)系,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聯(lián)系,不過在指導學生的同時也不能幫助過渡,也就是需要讓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養(yǎng)成自己的思維模式。
有效學習和認識學科知識的結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的內容。學生具有自身的認知結構,因此在學習的時候就要基于這種認知結構進行繼續(xù)學習,然后不斷的將頭腦中的知識和新的知識進行結合,完成知識在頭腦中的遷移。在學習的時候,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對知識結構進行分析,防止因為知識混亂導致學生喪失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 小學數學的復雜程度
在一般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主要有十二本數學教材,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要求學生不斷的進行復習和總結,以及對一些相關的知識進行聯(lián)系。不過,因為數學知識本身的復雜以及晦澀,容易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將知識進行一定的連接,因為知識具有內在的聯(lián)系,所以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不能因為知識復雜就忽視了其中的聯(lián)系。如果學生對一些知識沒有進行具體的掌握,就會導致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仍然難以理解,那么當所有的不理解的知識堆積在一起的時候就更加難以解決了。小學數學知識的復雜以及抽象的特點都會造成學習中的困難,因此在學習的時候,需要教師不斷的進行引導,才能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小學階段的學生不具備抽象思維能力,所以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不斷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
(一) 溝通前后知識的結構化聯(lián)系
因為一般的小學數學知識都是以文本的語言呈現(xiàn)出來的,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注意將抽象的文本知識轉換成口述的知識,并且轉化為利于小學生學習的知識。在教師講課之前必須注意對知識的掌握,并且注意對教學的掌握,根據知識結構的特點進行教學并且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比如數學課程內容中有一節(jié)是“認識小數”,在這一課之后需要學的是“小數加法和減法”,不過對于“小數乘法和除法”的學習卻不是接著上一課進行學習的,也就是在這一課之前加入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找規(guī)律”的課程內容,這就會導致學生遺忘了之前對小數的學習,如果中間加入了其他的內容,學生會因為遺忘造成無法有效的學習新的知識,因此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進行一定的回顧,并且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有聯(lián)系的知識再進行講解,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聯(lián)系性學習,也鍛煉了思維的連續(xù)性。
(二) 溝通教材結構和學生思維
在小學生的學習階段,因為學生的知識水平不高而且思維能力不強,必須依靠教師的教學才行,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缺乏教師的正確引導就會導致學生對很多的問題不理解或者是產生懷疑。特別是數學課程中的一些抽象的元素,對于學生來講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結合數學學習的特點,然后按照學習的內容進行聯(lián)系,并且?guī)椭鷮W生鍛煉思維的能力,時刻進行思維的訓練,需要讓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抱有一定的期待。很多時候,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因為對一些概念不夠清楚,因此就需要向老師求助,比如在學習分數的時候,因為數學中體現(xiàn)的都是公式或者數字的形式,但是還是需要教師根據實物進行分析,將一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這就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因此學生也能對此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轉換了思維的方式,不再糾結于抽象的概念,而是能夠進行獨立的分析。
(三) 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不斷的發(fā)展思維
在教師教學的時候,因為教師自身的經驗不同,因此不同的教師對于數學的知識掌握以及采取的教學方式也完全不同,不過盡管有這些不同也不應該影響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特別是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因為學生思維能力有限,因此對很多的復雜問題難以消化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化繁為簡的能力,并且?guī)椭鷮W生對教材知識進行一定的簡化處理,不過在簡化的時候不能失去知識的連貫性和整體性,也就是需要注意將知識結構進行一個整合。當學生在學習小數或者是分數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順序,采取一些比較有利的方式進行教學,比如結合一些語文知識中的案例進行分析,或者是拿出一張紙撕成兩份,然后讓學生動腦思考這種情況可以用哪些數據來表述。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同時也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鍛煉。
小學數學知識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因此在教學中可以使用舉例子的方式,或者是利用一些比較零散的知識片段進行拼接,保證知識的完整性。雖然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但是不能將數學知識過于簡化,因為知識結構之間的關系還是比較復雜的,需要慢慢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
四、 結論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主要是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學習,并且教師需要注意將一些隱性知識拿出來進行分析,并且結合教材的內容進行知識教學,包括一些零碎的知識應該進行整合,構建學生頭腦中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發(fā)展空間觀念,提升思維能力—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盧鋒.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1).
[2]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吳球.學周刊.2012(23).
[3]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朱陽金.教育教學論壇.2012(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