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早期為留美預備學校,學生畢業(yè)后公費留美。1925年創(chuàng)設大學部后,在培養(yǎng)人才上才逐漸擺脫以留洋為目的,但無論是北京政府時期,還是南京政府時期;無論是相對和平時期,還是外患內(nèi)憂時期,清華均堅持派遣和資助留學生。在“科技救國、實業(yè)救國”的理念引導下,這些留學生中,約有80%選擇學習工程技術和農(nóng)業(yè)、生物、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其余20%則多在法律、政治、財經(jīng)、教育等領域深造。這一代遠涉重洋的理工學者,在國難當頭之日,肩負富國強兵的重任,遠赴歐美等國接受現(xiàn)代教育體制的訓練,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后,回國執(zhí)教,迅速在各自的學科領域建立起與世界接軌的現(xiàn)代科學教育體系。甲午慘敗所暴露出的傳統(tǒng)士大夫的知識結構在新的歷史環(huán)境中的嚴重局限性,終于逐漸得到改觀,新型的技術性人才開始在社會各個行業(yè)發(fā)揮重要作用。他們在引領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并走向世界舞臺中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林徽因(1904-1955)
著名建筑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梁思成之妻。1924年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留學。1927年6月,赴耶魯大學學習舞臺美術。1928年9月歸國,與梁思成一起受聘為東北大學建筑系教授。1937年“九·一八”事變后,加入營造學社,開始以科學的方法研究中國建筑史。1946年,梁思成受聘創(chuàng)建清華大學建筑系,林徽因是主要參與者之一,解放后不久,即被聘為清華大學建筑系一級教授。
內(nèi)容簡介
此札是林徽因在1937年隨梁思成赴山西五臺山考察佛光寺大殿后回到北平時寫給女兒梁再冰的信件。據(jù)此信可知,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抗戰(zhàn)時期不辭辛勞地到內(nèi)地考察和測繪中國古代建筑遺存時的條件是十分艱苦的,并一度與外界失去聯(lián)系。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梁、林與同仁懷著愛國之心科學測繪并精心撰寫的英文版《圖像中國建筑史》,成為建筑史學上的一部經(jīng)典。此時,梁再冰還只是8歲的孩子,與親戚在北戴河度假,林徽因忙于工作未能陪伴,在信中以非常親切口吻講述了此行的經(jīng)歷,為了便于孩子理解,還精心繪制了行程路線圖,慈母對孩子的憐愛與關心溢滿字里行間。
釋文:
寶寶:
媽媽不知道要怎樣告訴你許多的事,現(xiàn)在我分開來一件一件的講給你聽。
第一,我從六月廿六日離開太原到五臺山去,家里給我的信,就沒有法子接到,所以你同金伯伯、小弟弟所寫的信,我就全沒有看見(那些信一直到我到了家,才由太原轉(zhuǎn)來)。
第二,我同爹爹不止接不到信,連報紙在路上也沒有法子看見一張,所以日本同中國鬧的事情也就一點不知道!
第三,我們路上坐大車同騎騾子走得頂慢,工作又忙,所以到了七月十二日才走到代縣,有報,可以打電報的地方,才算知道一點外面的新聞,那時候,我聽說到北平的火車平漢路同津浦路已然不通,真不知道多著急!
第四,好在平綏鐵路沒有斷,我同爹就慌慌張張繞到大同由平綏路回北平,現(xiàn)在我畫張地圖你看看,你就可以明白了。
請看第二版第三版:
注意萬里長城、太原、五臺山、代縣、雁門關、大同、張家口等地方,及平津鐵路、正太鐵路、平綏鐵路,你就可以明白一切。
第五,(現(xiàn)在你該明白我走的路線了)我要告訴你我在路上就頂記掛你同小弟,可是沒法子接信,等到了代縣一聽見北平方面有一點戰(zhàn)事更急得了不得,好在我們由代縣到大同比上太原還近,由大同坐平綏路火車回來也頂方便的。(看地圖)可是又有人告訴我們平綏路車只通到張家口,這下子可真急死了我們!
第六,后來居然回到了西直門車站(不能進前門車站),我真是喜歡得不得了。清早七點鐘就到了家同家里人吃早飯,真是再高興沒有了。
第六(按:應為第七,此為筆誤),現(xiàn)在我要告訴你這次日本人同我們鬧什么。
你知道的,他們老要我們的“華北”地方,這一次又不是為了點小事就大出兵來打我們,現(xiàn)在兩邊的兵都停住,一邊在開會商量“和平解決”,以后還打不打,誰也不知道呢。
第七,反正你在北戴河同大姑、姊姊、哥哥們一起也很安穩(wěn)的,我也就不叫你回來,我們這里一時也很平定,你也不用記掛。我們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來占北平,我們都愿意打仗,那時候你就跟著大姑姑那邊,我們就守在北平,等到打勝了仗再說。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做中國人應該要頂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頂有決心才好。
第八,你做一個小孩,現(xiàn)在頂要緊的是身體要好,讀書要好,別的不用管?,F(xiàn)在既然在海邊,就痛痛快快的玩。你知道你媽媽同爹爹都頂平安的在北平,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過幾天如果事情完全平下來,我再來北戴河看來,如果還不平定,只好等著。大哥、三姑過兩天就也來北戴河,你們那里一定很熱鬧。
第九,請大姊多幫你忙學游水,游水如果能學會了,這趟海邊的避暑就更有意思了。
第十,要聽大姑姑的話,告訴她,爹爹媽媽都頂感謝她照應你,把你“長了磅”。你要的衣服同書就寄來。
媽媽
梁思成(1901-1972)
廣東新會人,梁啟超長子,建筑學家、古建筑專家。1915-1923年就讀于清華學校。1927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碩士學位。同年入哈佛大學美術研究院學習。1928年回國在東北大學創(chuàng)辦建筑系,任教授、系主任。1931年加入中國營造學社。1946年創(chuàng)辦清華大學建筑系并任系主任。曾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業(yè)。主要著作有《清式營造則例》《中國雕塑史》《中國建筑史》《宋營造法式注釋》等。
內(nèi)容簡介
此札是梁思成先生在建國前夕寫給時任北京市市長聶榮臻將軍的信函。1949年5月,北京都市計劃委員會成立,邀請梁思成、陳占祥等國內(nèi)專家和巴蘭尼科夫等前蘇聯(lián)專家組成工作組研究北京的城市規(guī)劃。梁思成由是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陳占祥二人在此期間拿出了著名的“梁陳方案”,其主要思想是把北京舊城整體保護,新城擇址新建,但卻因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未被采納。這是一封極有名的信,信中提到“有計劃地分配全市區(qū)土地的使用”,并“以有系統(tǒng)的道路網(wǎng)將市區(qū)各部分聯(lián)系起來”,以及關于建筑師的職責——“建筑師是以取得最經(jīng)濟的用材和最高的使用效率”和“居住者在內(nèi)中工作時的身心健康為目的”等論述,歷來便被建筑規(guī)劃者所稱道,尤其值得一再深思。endprint
梁思成·致聶榮臻市長信/1949/清華大學檔案館
釋文:
榮臻將軍市長:
北平都市計劃委員會成立之初,我很榮幸地被聘,忝為委員之一,我就決心盡其綿力,為建設北平而服務?,F(xiàn)在你繼葉前市長之后,出來領導我們,恕我不忖冒昧,在歡欣擁戴之熱情下,向我的市長兼主任委員略陳管見。都市計劃委員會最重要的任務是在有計劃的分配全市區(qū)土地的使用,其次乃以有系統(tǒng)的道路網(wǎng)將市區(qū)各部分聯(lián)起來,其余一切工作,都是這兩個大前題下的部分細節(jié)而已。
在都市計劃委員會成立以后,各方面都能與該會合作,來建立一個有秩序有計劃的而不是混亂無計劃的新首都,所以有新的興建,或擬劃用土地時,都事先征詢市劃會的意見。大者如人民日報社新廈的地址問題,小者如西郊新市區(qū)小小一個汽油庫的地址問題,都尊重市劃會的意見,是極可欽佩的表現(xiàn)。近來聽說有若干機關,對于這一個主要原則或尚不明了,或尚不知有這應經(jīng)過的步驟,竟未先征詢市劃會的同意,就先請得上級的批準,隨意地興建起來。這種辦法若繼續(xù)下去,在極短的期間內(nèi),北平的建筑工作即將呈現(xiàn)混亂狀態(tài),即將鑄成難以矯正的錯誤。歐美許多城市,在十九世紀后半工業(yè)驟然發(fā)達的期間,就因這種疏忽,形成極大的錯誤,致使工業(yè)侵入住宅區(qū),工業(yè)不能擴展,住宅不得安寧,交通擁塞,以及其他種種混亂狀態(tài),使工作效率減低,人民健康受害,車禍頻仍,全局釀成人力物力、時間效率上龐大不堪設想的損失。例如倫敦、紐約兩市,就計劃以五十年的長時間和數(shù)不清的人力物力來矯正這錯誤。追究其源始,也不過最初一處一處隨時隨地無計劃的興建累積起來的結果。
我們?nèi)嗣竦氖锥荚陂_始建設的時候必須“慎始”。在《都市計劃法規(guī)》未頒布之先,我懇求你以市長兼市劃會主委的名義布告所有各級公私機關團體和私人,除了重修重建的建筑外,凡是新的建筑,尤其是現(xiàn)有空地上新建的建筑,無論大小久暫,必須事先征詢市劃會的意見,然后開始設計制圖。這是市劃會最主要任務之一,(雖然部分是消極性的)若連這一點都辦不到,市劃會就等于虛設,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另外一點,與都市計劃有不可分劃的關系的,就是如何羅致建筑設計人才來北平的問題。朱總司令對于北平建設非常關切,不久以前,他曾垂詢我關于建設的計劃,并囑咐我協(xié)助公營建筑公司之設立,囑咐我盡力羅致專材,他是很明白地認識我們需要建筑師之迫切的。
勝利以后,北平建筑師極少,偶有建筑,大多由營造廠商或土木工程師設計,造成極可惋惜的極低水平。僅使都市總計劃很完善而各個建筑物不好,則都市計劃也是徒然的。所以即將成立的公營建筑公司的設計工作,必須由在國內(nèi)或國外曾有專門訓練及研究、在國內(nèi)又有建造的經(jīng)驗、為同業(yè)所稱譽者來領導,集體合作,就是干部人才也必須是學建筑成績優(yōu)良的畢業(yè)生。
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將建筑師與土木工程師及承包施工的營造廠商的不同的任務區(qū)別清楚,這是一向為一般人所不甚明白的。土木工程師是從事于鐵路、公路、水利、橋梁等等工程的設計的,在房屋結構方面,他的知識只限于土木材料之計算及使用。建筑師除了具備土木工程師所有的房屋結構知識外,在訓練上他還受了四年乃至五年嚴格的課程,以解決人的生活需要為目的。他的任務在運用最小量的材料和地皮,以取得最適用、最合理、最大限度的有用空間和最美觀(就是樸實莊嚴,不是粉飾雕琢之意)的外表。建筑師是以取得最經(jīng)濟的用材和最高的使用效率,以及居住者在內(nèi)中工作時的身心康健為目的的。近年來國際上對這種訓練越加重視,建筑師所注意努力的各點越同土木工程師的范圍分開,如室內(nèi)的光線、音響、空氣、陽光,戶外通行的秩序,樹木道路同人的健康的密切關系,現(xiàn)代在建筑技術上各種科學的研究不一而足,這都是建筑師的專責。
現(xiàn)在北平已開始建設,希望政府首先了解建筑師與土木工程師的區(qū)別,并用各種方法鼓勵建筑師北來,并與土木工程師合作,以取得最經(jīng)濟、最適用、最高效率、最美觀的建筑,以免建筑物設計之不當,無形中浪費了國家人民的人力物力,有形中損毀了市容。建筑物建造之后,即使有了錯誤,是不能任意拆改,是數(shù)十年乃至數(shù)百年難以矯正的,所以我呼吁我們必須“慎始”。
我因朱總司令的關懷,又受曹言行局長的催促,由滬寧一帶很費力的找來了二十幾位青年建筑師。此外在各部門做領導工作的,也找來了幾位,有擬聘的建筑公司總建筑師吳景祥先生,擬聘的建設局企劃處處長陳占祥先生,總企劃師黃作燊先生,以及自由職業(yè)的建筑師趙深先生等。各人在建筑學上都是有名譽的人才,陳占祥先生在英國隨名師研究都市及化學,這在中國是極少有的。在開辦之初,政府必須確定他們可以在技術上發(fā)展他們的才能,不受過去營造廠商而兼“打圖樣”者的阻礙,才有辦法。我所介紹來的幾位建筑師對于這點最感疑懼,來后都帶著困惑的感覺。因沒有確定機構及工作地址,也不明了工作性質(zhì)范圍,也沒有機會與各有關方面交換意見,一切均極渺茫。我誠懇的希望,關于這一點,各機關的直接領導者和上級能認識清楚,給他們一點鼓勵和保證。
此外還有一些枝節(jié)的小問題:如受政府聘請北來人員,人地生疏,帶著眷屬,困于居住的問題。北來旅費及參考書籍的運費等,亦使他們?yōu)殡y。事情雖小,但在個別的人來平之前,總要我為他們打聽情形,看來我們總應該有個原則上的決定。
我因為對于整個北平建設以及其對于今后數(shù)十百年影響之極度關心,所以冒昧陳辭,拉雜寫來,聊備參考?,崿嵎铌悾瑒掌蝈墩?。專此即致
崇高的敬禮。
梁思成 敬上 1949. 9. 19
華羅庚(1910-1985)
江蘇金壇人,著名數(shù)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中國數(shù)學家之一。1930-1936年在清華大學任教,后經(jīng)清華大學推薦派往英國劍橋大學留學。1950年擔任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主任。1952年籌建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所并擔任所長。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shù)學成果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氏”“華—王方法”等。endprint
華羅庚·致盧嘉錫信/1983
釋文
盧嘉錫院長同志:
由于中美關系的進展,及趙總理與李根總統(tǒng)將互訪,抵此后受歡迎,對科學技術交流的要求也更迫切。
昨日又收到意利諾大學將授與我榮譽學位的專信,特將影印件奉上,請指示。
前報告第三世界科學院將于11月10—11日開第一次院士會議,邀我參加。時間已十分迫切,請急予指示。他們已通知負責我個人的旅住另(零)用,但念及路途遠,時間緊,加之病殘,可否有一人同往?
時間十分迫切,請電示。
來此后,方知Caltech(加州理工)是您的母校。此致
敬禮
華羅庚
1983.10.22
內(nèi)容簡介
此札是華羅庚先生寫給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盧嘉錫先生的工作匯報信函。盧嘉錫(1915-2001),福建廈門人,物理化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科技組織領導者。1939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1年5月出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88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副院長,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1983年10月,華羅庚應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邀請,赴美作為期一年的講學活動,在美期間,他還赴意大利利亞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學院成立大會并被選為院士。
王淦昌(1907-1998)
江蘇常熟人,核物理學家。1929年于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yè),1930-1934年在德國柏林大學學習,獲博士學位?;貒髿v任山東大學物理系教授、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研究員、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研究院副院長、副部長,核工業(yè)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研究員,原子能研究所名譽所長。參與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研制與地下核試驗,推動核能的和平利用,對我國核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發(fā)表《關于在有奇異粒子參加時強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的問題》《準分子KrF和XeF強激光》等近百篇論文,并有《王淦昌論文選集》出版。
王淦昌·工作筆記/1994/清華大學檔案館
釋文
1994. 3. 15日 羅宗洛教授 植物生理學家
擬于3月16日下午與幾位擬為我寫書的同志作一談話。
①首先向各位要為我寫書的同志(今天在場及不在場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
②自問對國家對人民對科學都沒有什么貢獻,但是同志們已為我出了幾本書
(一)《王淦昌和他的科學貢獻》是胡濟民、許良葵、汪容、范岱年等著。
(二)《核科學開拓者——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是張何平、鐘培基等的著作。
(三)蘇方學和郭漢甄(國防科工委的一位),正在進行。
此外還有一些文章,那是更多了。
為此我感到非常慚愧,(假使)倘若我得了諾貝爾獎后,同志為我慶賀,當然可以認為心安理得,可是事實不是這樣。請同志們考慮如何辦。
內(nèi)容簡介
此札是王淦昌先生晚年工作日記中的一頁,內(nèi)容涉及召集為王先生作傳的作者談話。《王淦昌和他的科學貢獻》于1987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核科學開拓者——核物理學家王淦昌》 于1991年由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此外,還有在王淦昌去世后陸續(xù)有《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李瑞芝、孫曉光、常甲辰編著,原子能出版社,1996)、《王淦昌》(崔紀敏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王淦昌》(劉屏著,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王淦昌》(常甲辰著,貴族人民出版社,2005)、《王淦昌傳》(郭兆甄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等數(shù)種傳記問世。
周培源(1902-1993)
江蘇宜興人,著名流體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24年畢業(yè)于清華學校,1927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學習,獲博士學位。1929年回國后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曾任清華大學教務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
周培源·致袁清林信/1979
釋文
袁清林同志:
本月3日來信及論文均已收到。我們與(于)14日出國赴意大利訪問兩周。訪問后將到Trieste(里雅斯特)出席紀念Einstein(愛因斯坦)誕生100周年大會,此會由理論物理研究中心舉辦,大約下月中旬才能返國。
你的論文近期內(nèi)無法閱讀,都是我現(xiàn)在行政工作較滿,擠不出時間看你的文章。我的同事黨新念同志已赴美,目前國內(nèi)無適當流體力學工作者能看你的文章。為此我把文章另郵寄還給你,現(xiàn)你托其他同志閱讀為感。
此復并致
敬禮
周培源
9月6日
內(nèi)容簡介
此札是周培源先生寫給袁清林先生的信函。袁清林,筆名秦嶺、柳豪,生于1944 年,陜西府谷人。歷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班長、工程組長、技術員,中國科學院環(huán)境科學委員會工程師、院環(huán)境科學情報網(wǎng)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科協(xié)中國科普創(chuàng)作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中國科協(xié)中國農(nóng)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副校長、校務委員會委員、副教授及教材編委會副主編,中國農(nóng)村科技雜志社社長、主編,副研究員,中國老科技工作者協(xié)會副秘書長,中國管理科學院科技傳播研究所教授。信中所言愛因斯坦誕辰一百周年時,全世界多數(shù)國家均舉行了紀念活動。周培源先生在1936-1937年間去普林斯頓高級學術研究院研究相對論,便參加了愛因斯坦所主持的討論班,與愛因斯坦素有交誼。在其后國內(nèi)編譯《愛因斯坦文集》時,周老也多所貢獻。
梅貽琦(1889-1962)
字月涵。祖籍江蘇武進,祖先于明成祖時由江南遷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為梅曾臣長子。清華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1914年,由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學成歸國。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1931-1948年,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1955年,在臺灣新竹創(chuàng)建清華大學并任校長。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期間,奠定了清華的校格,為清華大學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endprint
內(nèi)容簡介
此札是時在美國的梅貽琦先生寫給趙賡揚的信函。趙賡揚,生卒年不詳,清華大學第六級(1934年)畢業(yè)生,后到臺灣,任職教育部門,曾追隨梅貽琦多年,著有《梅貽琦傳稿》。1948年底,梅貽琦自北平飛南京,后經(jīng)香港、巴黎轉(zhuǎn)美國。1955年11月離美赴臺,創(chuàng)辦清華科學原子研究所。據(jù)此信可知,梅貽琦雖身在美國,卻十分關心海峽彼岸的各種情形。開明書店由張錫琛創(chuàng)辦于1928年,隨后即改為股份有限公司,于1947年在臺北設立分店。1950年大陸開明書店向政府提出公私合營,1954年與青年出版社合并成立中國青年出版社,臺灣開明書店卻一直維持。梅貽琦在此信中要選購的圖書,基本為上海開明書店發(fā)行。此信中提到劉季洪(1903-1989),江蘇豐縣人,著名教育家。曾任湖南大學校長、河南大學校長等。)寄贈之書在華美社圖書室陳列介紹,華美社(ChineseAmericanSociety)是由在硅谷的華裔專業(yè)人士成立的一個華人社團。梅貽琦赴美后,為保管清華基金,曾采納華美社負責人孟治祥的建議,擔任華美社常務理事,進而應聘擔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榮譽秘書。1950年春,梅在紐約市65街125號華美社樓上租一室,雇半時助理一人,處理清華大學在美事務。
梅貽琦·致趙賡揚信/20世紀50年代
釋文
賡揚仁棣惠覽:
月余未得通信矣。近已收到來信四件,計為五月十九、廿七、六月二日、廿日所發(fā),書包九件及楊君所寄五包均收到,并均無傷損。寶弟處亦已收到一包,囑代致謝。
開明書店書目中擬選購以下數(shù)種:《國音標準匯編》《詩境淺說》《人間詞話》《浮生六記》《中國文法論》《詞和句》《現(xiàn)代英語》六冊、《開明英文講義》三冊。關于中國歷史的書,如有好者,無論新舊,請購一、二種。陶君之《列子校釋》如已出版,請代購二本。
劉季洪先生所欲寄贈之書,宜在華美社圖書室陳列介紹,供人瀏覽。琦所欲購者,擬放家中,以便隨時翻閱。故雖有重復,亦尚無妨。
高太太護照辦理似頗麻煩,所需證件已通知高志達,俟寄來再轉(zhuǎn)臺。只好盡力為助,將來成否看其運氣。月前張部長來信,欲琦在美任部派代表,推進中美文化聯(lián)系,及關于留學生事項。琦當即復信謂:近年在美所致力者,即為文化工作。惟向以清華大學名義與各方接洽,皆甚順適,故請不再加以官方名義,免引起誤解。但凡部中欲囑辦之事,仍必盡力推動。上周再得張復函,已接受鄙見,不發(fā)表名義矣。
近日此間中文報有某方創(chuàng)辦高雄大學之消息,不知果系何人創(chuàng)辦,詳情如何,希便中示知一二。
東海大學今夏招生否?
日前與錢校長函,打聽中文打字機,擬選購一具(想皆為日本貨),足下有何意見否?
黃培熙似不久可來美,如有難寄之件(如大張相片)可托黃君帶來。再,琦尚需一較大印色,前在臺所得者果甚好,惟盒太小,稍大之圖章不能利用。擬煩再購一盒,內(nèi)徑在一吋半至二吋之間,印色好者想甚難得,勉強可用即屬滿意矣。如購得亦可托黃君帶來。
近日教廳情形如何?足下職務有變動否?足下欲致力于國文國語教材,實屬要著,積之以久,應有相當成就。但如職務上有變動,工作太不順利,或須另行設法。
戚長誠近在部中如何?琦不欲向當局多做情托,想同學間當能諒之。
臺中酷熱,聽來已覺可畏,此間亦達九十余度者數(shù)日,但居處設備甚多方便,吾輩在此享受,慚愧慚愧。余待續(xù)。
即頌 儷祺
貽琦
七月廿六日
顧毓琇(1902-2002)
字一樵,江蘇無錫人。教育家、科學家、詩人、戲劇家、音樂家、佛學家,中國電機學會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915年考入清華學校初等科。作為“文學研究會”早期會員,與聞一多、梁實秋等創(chuàng)辦“清華文學社”。1923年考取庚款官費留美,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科博士學位,成為該校電機系獲得博士學位的第一位中國人。1929年歸國后從事電機工程教學與教育行政工作。1932年受母校之聘出任工學院電機系主任,并成為清華工學院早期創(chuàng)辦人之一。作為詩人,顧毓琇一生創(chuàng)作詞曲歌賦7000余首,出版詩歌詞曲集達34部之巨,1976年被世界詩人大會加冕為“桂冠詩人”。作為戲劇家,顧毓琇是中國現(xiàn)代話劇的發(fā)軔人之一,曾創(chuàng)辦上海戲劇學院的前身——上海戲劇??茖W校。作為音樂家,顧毓琇曾擔任國立音樂學院(今中央音樂學院的前身)的首任院長、國立交響樂團團長。
顧毓琇·致商務印書館信/1935
釋文
敬啟者:
接奉養(yǎng)字三又三號大函,并附《岳飛及其他》契約及購書證,收到,謝謝。茲附上契約一份,即請查收為荷。專此,敬頌
撰安。此致
商務印書館出版科
顧一樵敬啟
二十四年二月廿四日
內(nèi)容簡介
此札是顧毓琇先生寫給商務印書館關于票證交接的信函?!对里w及其他》是顧毓琇于1932年7月在上海新月書店出版的劇作,包括自序和“岳飛”“荊軻”“項羽”和“蘇武”四個劇本。顧毓琇在1932年1月29日的自序中寫道:“昔年游學異域,嘗編荊軻,項羽,蘇武、西施諸劇,近交商務印書館集印成冊,不日出版矣。而暴日侵我滬濱,焚我閘北,是書亦遭慘劫,同歸于盡。茲將岳飛、荊軻、項羽及蘇武諸稿再交新月付印,聊揚國人中憤之氣,不敢自云提倡民族精神之巨任也?!鳖欂宫L時任清華大學電機系主任,對時事民生的關懷可見一斑。endprint